消费陷阱

搜索文档
警惕“养生讲堂”背后陷阱 老年人保健消费需擦亮眼睛
新华网· 2025-07-10 09:27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部署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在专项整治过程 中,市场监管部门发现有商家为规避监管,通过个人微信、企业微信、微信群等私域渠道将顾客引流至 线上,在网站、平台、小程序等开设直播间,假借"养生讲堂""健康咨询"等名义进行夸大、不实宣传, 诱导老年人线上下单或线下消费。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如 下消费提示: 一是警惕线下引流套路。部分商家以"免费送鸡蛋""社区义诊""老年福利会"等线下活动为诱饵,吸 引老年人添加微信、加入微信群,随后在直播间通过"伪科学养生课""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形式,夸大产 品"治疗高血压""抗癌防癌"等功效,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心理,诱导购买价格虚高的"神药""神 品"。 二是警惕话术诱导陷阱。私域直播间常通过封闭场景实施情感营销,如以"亲情关怀""健康咨 询""专家讲座"等名义,违规使用"包治百病""根治慢性病""替代药物治疗"等用语,或通过宣称"专家推 荐""祖传秘方""老干部专用"等进行虚假权威背书,利用"限时秒杀""最后优惠"制造消费焦虑,或以"无 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欺骗消费者。 三是警惕资质信息 ...
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陷阱
经济日报· 2025-06-19 04:16
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现状 - 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网民规模突破1.96亿人 [1] - 未成年人网络消费呈现低龄化趋势,支出主要用于网购、平台会员、游戏充值和直播间打赏 [1] - 平台采用隐蔽手段诱导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如设置"每日充值福利"机制或推送"限量皮肤"等商品 [1] 政策与法律框架 -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国务院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提供法律依据 [2] -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网信办等部门要求平台企业通过技术手段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2] - 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法院推进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加强法治保障 [2] 平台企业技术措施 - 平台需优化防沉迷系统,采取动态核验确保未成年人使用真实身份登录 [3] - 完善未成年人模式,用技术手段过滤有害内容并增强模式吸引力 [3] 教育与共治机制 - 家长需管理支付密钥并与孩子保持开放沟通,培养健康消费观 [3] - 学校应将网络消费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通过情景模拟提升风险意识 [3] - 社会层面需开展公益宣传活动,普及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风险知识 [3]
618攻略暗藏玄机 三谋福利秒杀数码狂欢
搜狐财经· 2025-06-12 16:48
电商平台618大战 - 某东平台推出"买贵双倍赔"策略 某多升级"百亿补贴" 短视频平台加入混战推出"跨店满减券" [2] - 数码产品持续以价换量 但今年商家设计的"史低价"暗藏更多消费陷阱 [2] - 某品牌旗舰机标注直降2000元 实际是从虚高8999元调回正常价位 [4] 电商平台促销套路 - "30天保价"承诺常以"赠品不同"、"套装变更"等理由拒绝消费者价保申请 [4] - 部分商家在618结束后立即推出"新品预售" 使刚购买机型迅速过时 [4] 游戏行业对比分析 - 《三国:谋定天下》推出真福利策略 开场即送双橙将 价值相当于2233元现金券 [6] - 游戏内每天赠送免费抽卡机会 建立"零套路福利体系" [6][8] - 新手登陆前七天获125抽卡券 相当于50次五连抽 累计签到系统可解锁额外奖励 [8] 游戏资源管理设计 - 司仓职业可提升资源收益 青囊玩家实现体力资源循环利用 [8] - 自动铺路系统节省操作时间 练兵所挂机功能解放双手 预约攻城机制优化战略部署 [10] - 抽卡定价透明为390游戏币 所有付费项目明码标价 无饥饿营销套路 [12] 游戏行业创新亮点 - 资源管理系统将"精打细算"演绎成艺术 建立自给自足的资源帝国 [8] - 智能化系统设计节省的时间相当于电商平台三轮比价所需时长 [10] - 商业诚信表现为纯粹明码标价 与数码圈促销套路形成鲜明对比 [12]
警惕!两千买苹果 15 背后的消费陷阱
搜狐财经· 2025-06-03 07:05
近期,"花两千买苹果 15" 的相关话题受到不少关注,这看似诱人的低价背后,实则隐藏着诸多消费陷 阱,消费者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苹果 15 官方起售价为 5999 元,而所谓 "两千买苹果 15" 与之相比,价格落差巨大。如此大的差价,足 以引起我们的警觉,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过低的价格很可能就是陷阱的开端。 如今,山寨与翻新机泛滥成灾,不少消费者都在这上面栽了跟头。在合肥,有消费者满心欢喜地以低价 购入所谓的苹果 15,结果到手后发现手机不仅做工粗糙,系统也卡顿不堪,经鉴定竟是山寨机。浙江 也有类似情况,多位消费者花费两千元左右购买的苹果 15,使用不久便故障频发,送去检测才知道是 翻新机。这些案例并非个例,而是反映出此类消费陷阱的普遍性。 使用山寨翻新机存在诸多危害。首先是质量问题,由于采用的是劣质零部件,手机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都 无法保证,可能频繁出现死机、黑屏等故障。其次是安全隐患,山寨翻新机的电池等部件可能不符合安 全标准,有爆炸、漏电等风险,严重威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那么,该如何识别山寨翻新机呢?我们可以先从外观入手,正品苹果 15 的工艺精湛,缝隙均匀,而山 寨机的外壳可能会有明显瑕疵,颜色也可 ...
ATFX:警惕“免费清洗”骗局!老年人消费陷阱揭秘
搜狐财经· 2025-05-26 19:41
上门免费清洗骗局事件 事件经过 - 不法分子以"厂家直销"和"免费清洗油烟机"为诱饵,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清洁剂,例如有老人花费3万元购买400多瓶清洁剂,按每月使用1瓶计算需35年才能用完 [2] - 推销过程中采用情感绑架和虚假宣传手段,将成本仅几元的普通清洁剂包装成"特效产品",声称能解决多种清洁问题 [2][10] 骗局套路分析 - 通过免费服务建立信任,利用老年人对免费项目的偏好心理 [5][10] - 虚构产品功效和直销身份,夸大需求诱导批量购买,例如宣称"买得越多越划算" [10] - 典型案例显示受害者单次购买金额达3万元,涉及产品数量远超实际需求 [10] 行业影响 - 该骗局在全国多地频发,主要针对老年群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 [6][8] - 涉事产品存在严重价格虚高问题,实际价值与售价差异可达数百倍 [2][10] 防范措施 - 建议老年人通过超市、专卖店等正规渠道购买日化产品 [10] - 社区应开展防诈骗宣传教育活动,提升老年人对免费服务的警惕性 [9][10] - 家人需加强日常沟通,帮助老年人识别推销话术中的夸大宣传 [9] 社会共治建议 - 市场监管部门需重点打击针对老年消费群体的虚假宣传行为 [10] - 建立针对老年消费领域的专项执法机制,完善投诉举报渠道 [10][11]
黄金贴片风靡一时,你踩坑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5-19 17:39
近年来,随着金价的不断攀升,黄金饰品再次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在众多黄金产品中,一种名 为"黄金贴片"的产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亲民的价格,迅速在年轻人中走红。然而,这种看似"小而美"的 产品背后,却隐藏着不少消费陷阱。作为一名时尚博主,我将从专业角度为大家剖析黄金贴片的风靡原 因、潜在问题以及购买建议。 黄金贴片:年轻人的新宠 时尚与文化的结合 尽管黄金贴片在市场上风靡一时,但消费者在购买时仍需保持警惕。因为这类产品背后隐藏着不少消费 陷阱,稍有不慎就可能掉入其中。 价格悬殊,质量难辨 走访市场不难发现,黄金贴片的价格相差悬殊。一些品牌的贴片价格高达数百元,而一些非品牌产品则 只需几十元甚至更低。价格差异的背后,往往是质量的参差不齐。一些低价产品可能采用非纯金材料制 作,甚至存在以假乱真的情况。 "一口价"换算后价格惊人 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些黄金贴片虽然打着"一口价"的旗号,但换算成克重价格后,却比普通黄金饰品高 出数倍。以北青报记者的调查为例,某品牌黄金贴片标注克重0.1g,售价却高达138元,相当于一克黄 金1380元;而另一品牌的幻彩葫芦标价238元,克重也为0.1克,一克黄金价格竟高达2380元。这样的 ...
所谓的川菜大师私房菜 谨防忽悠了消费的你
搜狐财经· 2025-05-12 23:22
这些馆子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外观看起不咋地,甚至还有些偏,搞的川菜无一不是改良品种,还要强调 是某某川菜大师亲手制作,份量基本购婴幼儿吃,但价格却是爱马仕的价格。难怪吃过的人说,川菜能 贵到这个地步,那只能说是拽了,"一个人可以吃一次,两人一起去,就得贷款"。 城市里的餐饮,正面对越来越多的消费陷阱。但,趋之若鹜者依然络绎不绝。最为明显的消费陷阱莫过 于餐饮,一大批头顶川菜大师掌勺私厨、餐饮必吃榜单等等光环的川菜馆,加上各种名目的标榜,越贵 越人从众,越标榜"仅预定"越打拥堂。 在成都,一些号称顶级的私房菜,被吹得天花乱坠,实则索然无味,又贵又难吃。有慕名去吃过的市民 吐槽,这些号称顶级的私房菜,菜品确实看起有吃相,但真的无吃味!有亲历者还总结了成都十大最贵 的川菜馆子,不是银杏,不是香格坊,也不是云子妃,而是那些什么兰、什么宴、什么桥等各种号称私 房的川菜馆子,这些馆子人均消费都是五六百元起,最贵的人均竟然达到了1800元。而且,馆子还 有"规矩",不要不请自来,而是要先预定。 当然,也有人说,毕竟私房菜定位不一样嘛,所以贵。但是,这种贵,就是典型的消费陷阱,一听是什 么川菜大师做的,结果名不符实,也逃不过预 ...
发现没?一个“残酷事实”正在悄然上演,关系到每个普通人!
搜狐财经· 2025-05-07 05:28
网络直播行业影响 - 网络直播成为热门行业 推动大量网红涌现 通过吸引观众为精致生活方式宣传 [1] - 网红影响力导致部分人群追求超出经济能力的奢华生活 表面生活水平上升但实际存款持续消耗 [1] 消费行为分析 - 直播带货通过"限量抢购"等话术刺激冲动消费 借贷工具(花呗 信用卡)便利性加剧非理性支出 [5] - 工资收入被债务吞噬现象普遍 部分人群需借新还旧维持现金流 凸显消费观念调整必要性 [5] 就业市场现状 - 经济动荡引发企业裁员降薪 公务员成为热门职业选择但稳定性面临挑战 [9] - 固定支出(房贷 教育等)持续攀升 与收入不确定性形成矛盾 普通人群储蓄难度加大 [9] 投资理财趋势 - 财富增值需求旺盛 但高收益投资伴随高风险 盲目追求可能导致本金损失 [11] - 建议选择熟悉领域进行投资 警惕"专家推荐"和跟风行为 避免陷入理财陷阱 [11]
凉凉!正式封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7 21:02
文章核心观点 3·15晚会曝光兑吧集团旗下兑捷网络手机抽奖套路,兑吧集团商业伦理缺失且业绩下滑,此次曝光对其商业模式是严重打击,公司股价大幅下跌,经营发展陷入困境 [1][4] 分组1:3·15晚会曝光事件 - 3月15日3·15晚会曝光手机抽奖行业乱象,“诺诺网”页面自动跳转“大转盘”游戏诱导消费被点名 [3] - 兑捷网络通过手机抽奖模式为消费者“挖坑”,单日流水高达20亿元,其母公司为兑吧集团 [4] - 兑吧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因“过度营销与骚扰用户行为”被封禁 [1] - 3月16日凌晨兑吧集团发布致歉声明,启动内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专项小组配合核查处置,对问题零容忍 [4] 分组2:抽奖游戏陷阱 - “诺诺网”等电子发票平台操作界面,用户提交信息后会被强制跳转“大转盘”抽奖页面 [6] - 抽奖“大奖”如“200元话费券”有诸多限制,实际折扣率仅5%,与宣传相差甚远 [7] - 兑捷网络负责人称投入100万元当天可回款150万元,客户群体“疯狂” [5][7] - 兑吧集团还将抽奖游戏植入扫码停车、视频会员续费等场景,如“19.9元领会员”默认开启自动续费 [8] 分组3:公司股价表现 - 3月17日,兑吧集团股价跌9.57%,收盘价0.208港元/股,较发行价6港元/股下跌逾96%,市值跌至2.2亿港元 [10] 分组4:公司经营与业绩情况 - 兑吧集团主要从事用户运营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业务、互动式效果广告业务及其他业务 [4] - 2019年公司上市当年现金分红1.08亿元,此后业绩低迷,股价走低 [14] - 2021 - 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3.15亿元、16.17亿元和10.9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 1177.3万元、 - 4589.7万元和3045万元 [1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4.62亿元,同比下降34.75%,净利润 - 1907.8万元,同比下滑186.39% [15] - 业绩下滑与广告业务收缩有关,广告客户预算收紧,业务规模缩减,成本上升 [15] 分组5:公司人员变动 - 2021年以来,公司员工总数从935人下滑至2022年的748人,2023年骤减至437人,2024年上半年减少至424人 [16]
刚刚!央视3·15曝光九大行业乱象!涉及这家A股公司,上交所火速出手→
证券时报· 2025-03-15 23:36
文章核心观点 3·15晚会曝光多个行业消费陷阱和违法侵权行为,涉及母婴、卫生用品、家电维修、水产、金融、信息、营销、抽奖、五金等领域,相关企业存在质量、欺诈、违规等问题,晚会引发各方关注和调查处理[1][2][3] 各问题分组总结 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问题 -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回收正规企业残次品、下脚料,挑选“二等品”翻新售卖,剩余垃圾制成回收料再销售,涉及麦酷酷、自由点、嫚熙等品牌[4][5][7] - 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法定代表人刘成乾,2024年7月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减至1万元[8] - 护舒宝回应未涉曝光,严格销毁残次品,市售产品安全高品质[9][10][11] - 济宁市成立联合调查组查封涉事企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1][12] 一次性内裤不灭菌问题 - 商丘多家服饰加工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内裤不卫生、不杀菌,面料“货不对板”,还喷强力速干去污剂[14] - 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部分产品不杀菌消毒,涉及初医生、贝姿妍、浪莎等品牌[15] - 涉及深圳欧诗罗兰服饰、商丘市梦阳服饰等多家公司[16][17] - 浪莎股份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商丘市查封涉事企业[18][19] 维修刺客啄木鸟问题 - 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投诉量超6000条,维修师傅为提高收费有多种套路,平台抽成比例高[22][23][24] - 该公司官网显示业绩情况,已向港交所递表,官方微博道歉并彻查[24][25][26] 磷酸盐超标、包冰增重问题 - 部分水产企业加工虾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包冰二次增重,外包装不标注,长期摄入有健康风险[28][30][32] - 涉及湛江尚方舟食品、湛江良基冷冻食品等多家公司[33][34][35] “砍头息”再现问题 - 洪先生、王女士在借贷宝、人人信平台用电子签借款遭遇“砍头息”和高利贷,平台放款方用假账号规避风险[38][39] - 涉及人人信(天津)科技、人人行科技股份等多家公司,借贷宝注册用户达1.4亿人,登记借条1.1亿笔[40][42] 偷个人信息的获客公司问题 - 云企智能科技、绿信科技等公司用软件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部分公司还能利用三网通信大数据获客,每日处理数据量达100亿条[45][46][48] - 涉及辽宁云企智能科技、天津企腾网络技术等多家公司[49][50] 骚扰电话产业链问题 - 外呼公司用AI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从虚拟运营商购买“小号”,形成电话销售产业链[52][54][56] - 涉及上海销氪信息科技、合众易联(成都)科技等多家公司[57][58] 手机抽奖疯狂敛财问题 - 电子发票第三方服务平台“诺诺网”抽奖有消费陷阱,兑捷网络科技等公司利用话费券、自动续费等业务敛财,日流水约20亿元[60][61][64] - 涉及深圳市顺易通信息科技、杭州兑捷网络科技等多家公司[64][65][66] 剑指非标电线电缆问题 - 南宁科德国际五金市场、贵阳金石五金机电城部分商家售卖“非标线”,金明阳电线电缆、润雄电缆集团等公司生产非标电线[68][70] - 涉及贵州金明阳电缆(集团)、南宁科德五金机电城等多家公司[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