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渠道扁平化
icon
搜索文档
五粮液为何跌到行业第三?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11-26 19:56
资料图。 五粮液为何跌到行业第三? 吴楠 在白酒行业的叙事里,"铁打的茅五,流水的老三"曾是延续多年的共识。多年来,贵州茅台以 绝对优势稳居榜首,五粮液则牢牢守住"千年老二"的位置,至于行业第三的席位,始终在泸州 老窖、山西汾酒等企业间轮换,从未对"茅五"的双寡头格局构成实质冲击。 但随着2025年三季报的披露,这一固化多年的格局悄然生变。根据五粮液披露的数据,今年第 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2.66%;归母净利润仅为20.2亿元,同比骤 降65.62%。这组数据不仅创下近20年来最差的单季业绩表现,更直接改写了行业座次——山西 汾酒以89.6亿元的营收反超, 五粮液首次跌至A股白酒上市公司第三位 。 资本市场一片哗然,毕竟,这不仅是数字上的退步,更象征着一个时代标杆的动摇。 但并非毫无征兆。近年来,五粮液管理层频繁变动导致战略衔接断层,渠道矛盾随着库存高 企、价格倒挂尖锐,核心单品"第八代普五"的竞争力受到竞品冲击……诸多问题早已埋下伏 笔,只是在2025年三季度集中爆发。 如今,市场更关心的是:这场业绩"跳水",究竟是五粮液为优化渠道、稳定价盘而主动承受的 短期阵痛?还是公司盈利 ...
《财富》世界500强峰会在广州举办 中国共有130家企业上榜
广州日报· 2025-09-26 14:42
世界500强峰会核心观点 - 全球知名经济学者、世界500强及中国500强企业高管齐聚广州,探讨在不确定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发现机遇与拥抱变革[1] 中国企业上榜情况 -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共有130家企业上榜[1][5] - 广东地区有10余家企业上榜,行业分布多元,涵盖汽车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金融投资、电子商务、建筑工程等领域[1][5] 企业经营转型战略 - 企业转型核心方向包括从多元分散到聚焦核心业务、从经验驱动到精益管理、从传统制造到数字化赋能[4] - 广新集团从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制造业,注重苦练内功与精益管理[4] - 美的集团推进渠道扁平化变革,开发云销售系统,使小B客户可直接与公司链接,并提供信用支持与云仓库存共享[4] 人工智能与半导体行业表现 -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崛起持续推动芯片制造商表现亮眼,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利润率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3家来自半导体和电子行业[5] 广州投资与外贸环境 - 已有36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投资了超过2000个项目[6] - 去年全中国每新设7家外资企业,就有1家落在广州[6] - 广州外贸进出口逆势上扬,在今年上半年全球经贸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同比增长15.5%[6] 企业全球化与本土化战略 - 企业出海生态共识为"Glocal",即本土化深耕与全球化协同[6][7] -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正从产品出口贸易走向海外运营,计划在全球构建工控产业链,整合欧洲的品牌创新能力、中国的综合制造能力及东南亚的配套制造能力[6] - 广汽集团将全球化作为工作重点,从整车出口转向本地化生产,已在全球建了5家散件组装工厂,明年可能增至10家[7] - 陶氏化学在中国深耕46年,拥有完善的运营系统与供应链,绝大部分产品有第二或第三供应地以应对压力测试[7] - 采埃孚集团为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将亚太供应链体系尽量100%本土化以节约成本,该成本优化模式对全球供应链有益[7]
格力渠道大洗牌:核心代理商时代将落幕
第一财经· 2025-09-10 20:14
渠道体系变革 - 格力电器在全国范围内将网批系统从"盛世"系列公司转入新成立的"恒信"系列公司 标志着渠道数字化改革进入关键阶段 [2] - 新体系由职业经理人主导 替代原核心代理商利益捆绑模式 原有市场保证金及货款将迁移至新主体 [2][3][4] - 广东瑞格寰球贸易有限公司2024年6-8月在全国密集设立59家恒信系列全资子公司 注册资本2000万元 覆盖广州、河北、湖北等地 [4] 组织架构调整 - 恒信系列公司核心管理层廖磊持股23% 其余七人各持股11% 其中赵侠亮等人分别担任六大区域总经理 [4] - 原盛世欣兴人员部分转入格力数科后转至恒信智远 以更灵活手段应对市场竞争 但利润回收至上市公司的大趋势不变 [5] - 全国约50家盛世欣兴公司大部分成立于2011年 由北京盛世恒兴100%持股 而恒信系列不再由原核心代理商控制 [7] 运营模式优化 - 新零售模式将渠道层级从多级精简为1-2级 减少代理商3%-5%的加价环节 提升终端价格竞争力 [6][8] - 网批系统与传统系统目前并行运作 总部可直接监控全国供货价、零售价及库存 实现数据透明化 [7] - 2024年新冷冻年度部分中档空调进货价同比下降约10% 零售商进货更随市场波动 压货意愿降低 [7][11] 品类拓展战略 - 恒信智远在各地设立两家公司分别负责家用空调及冰箱/洗衣机销售 突破原有单品类局限 [8] - 公司通过"董明珠健康家"店强化多品类协同和线上线下融合 应对空调业务增长压力 [8][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3.25亿元同比减少2.46% 归母净利润144.12亿元同比增长1.95% 增速低于美的和海尔 [9] 行业竞争态势 - 美的集团"美云销"系统实现产品直配消费者 减少零售商资金占用 海尔智家同样完成渠道数字化先行转型 [9] - 家电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OMO模式快速崛起 购物中心渠道优势增强 传统货架电商优势减弱 [11] - 格力现有约3万家专卖店正加速体验式转型 推动全流程数据打通以强化渠道可控性 [12] 股权结构变化 - 核心代理商合资企业京海互联2024年3-9月增持0.8281%股权 金额20.99亿元 当前持股7.8342%仍为第二大股东 [10] - 原河北总代理徐自发已投资飞利浦空调 董事郭书战离任 核心代理商在董事会仅剩张军督一名代表 [10]
格力电器(000651):25年半年报:短期业绩承压
中泰证券· 2025-09-04 16:39
投资评级 - 增持(下调)评级 [4] 核心观点 - 格力电器25H1短期业绩承压 Q2收入560亿元同比下降12% 归母净利润85亿元同比下降10% 扣非归母净利润82亿元同比下降12% [6] - 公司渠道扁平化调整过程中 体内缺乏灵活机制应对市场竞争 导致Q2业绩走弱 [11] - 通过回收渠道利润措施 净利率环比提升1个百分点至15.2% 但收入端受行业竞争和需求疲软影响明显 [10] - 下调2025年盈利预测 预计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持平 2026年336亿元同比增长5% [11] 财务表现 - 2025H1总收入976亿元同比下降3% 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2% 扣非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0.6% [6] - 毛利率29%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其中内销毛利率34.56%同比下降0.65个百分点 外销毛利率18.06%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10] - Q2费用率12%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管理费率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研发费率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 [10]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185.576亿元同比下降2.3% 2026年193.129亿元同比增长4.1% [4] 业务板块分析 - 消费电器占比接近80% 其中空调收入同比下降5% 中央空调受地产低迷和政府公建项目停摆影响 H1行业销量下降19% [7] - 工业制品和绿色能源占比10% 以盾安和格力钛为主 H1收入同比增长17% [8] - 智能装备占比小 产品包括数控机床等 H1收入同比增长21% [8] - 分地区看 国内收入占比75%同比下降6% 海外收入占比15%同比增长10% 其他业务占比10%同比下降0.1% [9]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41.54元 对应总市值232.682亿元 流通市值229.100亿元 [2] - 预测2025年PE 7.2倍 2026年PE 6.9倍 [4] - 预测2025年每股收益5.73元 2026年6.00元 [4] - 净资产收益率预计从2024年23%下降至2025年21% 2026年19% [4]
当葵花药业选择渠道扁平化策略:修炼品牌、渠道内功,品牌OTC龙头“短痛”换长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13:0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77亿元,归母净利润4.92亿元 [1] - 公司决定以总股本5.84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占去年净利润近六成 [1] - 自2014年上市累计现金分红达40.45亿元,占累计扣非归母净利润的67.86%,是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的3.03倍 [11] 产品结构 - 中成药收入24.64亿元,占总营收72.96%;化学药收入7.13亿元,占比21.10%;营养保健品收入1.86亿元,占比5.50% [3] - 拥有药品批准文号千余个,其中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文号超500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文号近300个,独家品种/剂型28个 [5] - 数十个销售额超1亿元品种包括护肝片、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葵花露等 [5] 核心产品 - 小儿肺热咳喘系列获中成药·儿科感冒咳嗽类第一名、2024年度中国非处方药黄金大单品等3项大奖 [6] - 护肝片为公司首个十亿级重磅单品 [6] - 布洛芬混悬滴剂、聚乙二醇3350散获批上市,后者填补国内自主生产空白 [7] 渠道变革 - 组建自营B2B平台"药直达",优化处方药业务模式,实施渠道扁平化策略 [4] - 投资设立B2C平台葵花大药房,京东、拼多多、快手、小红书等平台自营店铺已上线 [4] - 拥有近30个事业部级销售单元,400支省级销售团队,覆盖全国8000家等级医院及超30万家零售终端 [10] 研发投入 - 在研化学药品种近40个,聚焦儿科、成人消化及妇科领域 [6] - 进行经典名方研发项目开发,已上市中成药产品如定坤丹、血府逐瘀丸在进行二次开发 [7] - 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成立联合实验室,推动科研水平提升 [10] 品牌建设 - "葵花"品牌价值184.32亿元,"小葵花"品牌价值144.84亿元 [9] - 荣膺"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第13位等多项荣誉 [9] - 小葵花露市占率超50%,零售药店渠道占有率近70% [4] 战略布局 - 以"一老、一小、一妇"为品类特色和主营战略 [5] - 持续寻找并购标的,投资参股的北京法玛星医药科技产品获批上市 [10] - 通过内部改革、产品升维及品牌建设三大战略支点重构增长逻辑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