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游戏防沉迷
icon
搜索文档
腾讯、网易相继宣布:不超过27小时
南方都市报· 2025-07-08 11:11
暑期未成年人游戏限玩政策 - 腾讯游戏发布暑期限玩日历 7月1日-8月31日未成年玩家仅可在每周五、六、日的20-21点体验游戏 暑假总时长不超过27小时 [1] - 网易游戏同步实施相同限玩规则 每周五、六、日20-21点开放 总时长同样限制27小时 [1] - 腾讯成长守护上线"游戏临时开关"功能 允许家长临时设置单次账号游戏时长 [2][3] - 腾讯新增"家长自助下发人脸识别"功能 家长验证身份后可自助使用"人脸券"触发系统识别 该功能处于灰度测试阶段 [2][3][4] 网易游戏域外黑灰产治理 - 网易启动"游戏域外黑灰产治理专项行动" 覆盖租售号打击、诈骗信息治理、网络素养提升三大维度 [4] - 通过AI监控系统识别异常登录 联合司法机关封禁违规账号超6 1万个 阻断未成年人冒用身份漏洞 [4] - 联合第三方平台升级共防共治机制 2025年上半年处置涉诈内容2 6万条 封禁违规直播间及QQ群234个 [4]
腾讯游戏启动暑期未保专项行动
新华财经· 2025-07-03 14:48
腾讯游戏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 - 公司启动"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新增"游戏临时开关"和"家长自助下发人脸识别"两项功能,完善家庭管控方案 [2][3] - 公司全面升级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探索"技术+服务+公益"新模式,构建更灵活可控的家庭教育引导与行为管控体系 [2] - 根据2024年调研报告,73.8%家长知晓孩子使用成年人账号绕过监管,其中81.6%为家长允许,近半数家长将绕过防沉迷作为奖励 [2] 家长服务升级 - 公司推出线上"家长柜台"提供一对一视频指导,暑期新增"家长云辅导"直播,手把手教学游戏管控方案定制 [3] - 服务内容涵盖运营商及设备厂商的未成年人模式管控知识讲解,解决家长用网能力有限的问题 [3] 行业角色转变 - 游戏企业角色从"规则执行者"转向"家庭协同者",推动防沉迷治理向家庭协同、教育引导等维度拓展 [3] - 家庭教育专家强调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第一道防线,企业技术工具需配合家长日常沟通与引导才能有效落地 [4] 行业现状分析 - 调研显示家庭监管缺位是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的主要原因,个别家庭无底线纵容行为加剧成瘾风险 [3] - 当前家长在允许孩子使用游戏账号时缺乏精细化管控工具辅助教育引导 [2]
腾讯网易发布游戏暑期限玩日历:未成年人每周限玩3小时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3 10:52
未成年人游戏限玩政策 - 网易游戏和腾讯游戏发布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限玩日历,规定暑假期间未成年人仅可在每周五、六、日晚间20时至21时登录游戏,每周游戏时长严格控制在3小时内,整个暑假可游戏时间总计27小时 [1] - 两家公司采取严格时段限制措施,规则基本一致 [1] 腾讯游戏防沉迷措施 - 腾讯推出"游戏临时开关"功能,家长可灵活设置单次游戏时长(如15分钟、1小时等),超时后账号将自动强制下线 [4] - 针对孩子偷偷玩的情况,腾讯提供"人脸券"功能,当孩子在非未成年游戏时间段冒用家长账号登录游戏时,游戏会自动弹出人脸识别验证提示 [4] - 家长可通过"腾讯成长守护"服务号或小程序进行相关设置 [4] 网易游戏防沉迷措施 - 网易提醒家长可通过官方"网易未成年人护航平台"绑定孩子账号,实时查看游戏时长及消费记录,并灵活使用"一键禁玩""一键禁充"功能 [4] - 网易游戏宣布启动"游戏域外黑灰产治理专项行动",推动未成年人防护策略从单纯游戏域内限制扩展至域外综合治理,覆盖"租售号黑产打击""社交平台诈骗信息治理"及"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三大维度 [5] 限玩日历展示 - 腾讯游戏和网易游戏均发布了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限玩日历,具体日期和时间段在日历中明确标注 [2][6][7]
初中生借《元梦之心》公屏聊天“组cp”;游戏社交安全亟待加强 | 20款手游未保测评2025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7:51
测评总体情况 - 20款手游平均分为78.30分,最高分为95分的《王者荣耀》和《我的世界》,最低分为68分的《云海之下》与《开心消消乐》[4] - 测评覆盖"游玩前"、"游玩中"、"游玩后"及特殊测评项四个环节,新增社交保护机制作为重点方向[3][4] - 所有受测手游均严格遵守实名认证和充值限制要求,绝大部分达到合格防沉迷标准[9] 实名认证与家长监管 - 20款手游100%落实实名认证弹窗,同步显示年龄限制、家长同意限制及适龄提示[11] - 部分厂商要求绑定家长信息,如沐瞳《决胜巅峰》需提供监护人姓名及身份证号,腾讯在监护人信息异常时弹窗确认[14][19] - 家长监管机制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网络游戏行业防沉迷自律公约》要求[12] 游戏内防沉迷机制 - 20款手游均落实未成年人时间限制,非指定时段强制下线或无法登录[19] - 充值限制严格执行:8岁以下禁止付费,8-16岁单次≤50元/月≤200元,16-18岁单次≤100元/月≤400元[21] - 《云海之下》等5款游戏在支付界面才弹窗限制,其中3款跳转外部支付界面,存在消费引导风险[22] 客服与事后补救机制 - 19款游戏客服可在5步内触达,如《王者荣耀》通过"设置-客服-联系客服"三步直达[23] - 《开心消消乐》等游戏支持登录前联系客服,非游玩时段也可申诉[25][28] - 仅2款游戏需通过外部渠道处理未成年人充值退款,较去年9款显著改善[28] 社交功能合规性 - 所有游戏提供屏蔽陌生人功能,但仅少数默认关闭陌生人私信或隐藏个人信息[34] - 《元梦之星》公屏出现大量"cpdd"等亲密关系交友内容,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31] - 《蛋仔派对》将"cpdd"设为敏感词屏蔽搜索,《摩尔庄园》默认关闭陌生人消息[32][35] 测评样本与范围 - 样本选取基于未成年人兴趣及应用商店排名,涵盖MOBA、派对游戏、开放世界等主流类型[4][5] - 包括腾讯《王者荣耀》、网易《我的世界》、米哈游《原神》、世纪华通《云海之下》等20款代表性产品[5][40]
特写丨防沉迷,一个游戏家庭的重建实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22:29
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政策与措施 - 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规定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且必须接入国家统一的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5] - 2024年每周游戏时长3小时以上的未成年人占比为24.9%,较2021年下降37.2%[6] - 九成家长至少听说过一种限制未成年人游戏的方式,包含限制注册、限制时长和限制充值[6] 游戏公司防沉迷技术与管理 - 腾讯升级人脸识别"炸弹锁",新增风险账号库[17] - 网易利用AI技术进行巡航监控,排查可疑身份信息[17] - 网易《蛋仔派对》"未成年人模式"试运行使用账号量达121万,使用次数达537万[17] 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保护 - 腾讯未保营地组建20余人的专业教育团队,将服务延伸至家庭关系内核[13] - 营地志愿者人数达31万,由退休教师、社区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组成[18] - 腾讯采用CBT模型松动家长关于游戏有害的固有认知,提供可操作工具[18] 行业现状与厂商实践 - 腾讯是唯一设立线下未成年人保护营地的游戏公司[17] - 网易推出未成年人护航平台,家长可绑定账号管理游戏时长和消费[17] - 腾讯主动加码禁止12岁以下充值,严于行业"8岁以下禁止充值"要求[20] 政策与多方协作 - 2023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游戏平台主体责任,强调政府监管、家长监护和学校教育职责[20] - 政策规范8岁以下禁止游戏付费,8-16岁单次充值不超50元,每月不超200元[16] - 16-18岁单次充值不超100元,每月不超400元[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