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滑板底盘
icon
搜索文档
为什么宁德时代押注的滑板底盘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
新浪财经· 2025-05-26 13:36
滑板底盘技术概述 - 滑板底盘技术由通用汽车在2002年率先推出,特点是上下车体分离,将动力驱动功能集成在底盘上,实现底盘标准化[1] -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比喻称上车体是"大脑",底盘是"小脑",二者分离后可独立演进[1] - 应用滑板底盘可将新车开发周期缩短至12-18个月,降低整车厂开发成本[1] 滑板底盘的市场挑战 - 汽车公司视底盘技术为差异化核心,不愿外包"灵魂"技术[1] - 跨国零部件企业8年前验证欧洲市场发现难以覆盖研发投入[2] - 潜在客户主要为无人配送车/改装车制造商(第一类)和无人驾驶出租车公司(第二类),但这两类市场规模有限[2] - 乘用车公司(第三类)仅在细分领域试错时可能采用,但市场份额有限[2] 技术落地障碍 - 需平衡标准化与定制化矛盾,满足不同车型的悬架/轴距等差异化需求[3] - 与传统承载式车身开发模式存在冲突,整车测试需整体进行[3] - 线控制动/转向等技术在成本/法规层面尚未成熟,高度集成化带来热管理挑战[3] 宁德时代的市场布局 - 现有客户包括阿维塔/江淮/北汽新能源等缺乏自研能力的车企[4] - 凭借动力电池业务的技术/资金优势及话语权支撑滑板底盘发展[4] - 面临Rivian/悠跑科技等新兴企业及大众MEB平台等传统厂商的竞争[4] 智能底盘发展趋势 - 智能底盘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新战场,聚焦线控技术/辅助驾驶协同/轮边电机集成[5] - 比亚迪云辇/蔚来天行等自主底盘品牌已落地,蔚来ET5可通过自研底盘调节操控模式[5] - 智能底盘可重构座舱空间/提升驾乘体验/重新定义汽车安全[5]
整车客户增至五家,宁德时代主推滑板底盘背后有何谋划?
新浪财经· 2025-05-14 20:50
业务进展 - 公司与长安马自达签署协议,将基于滑板底盘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产品,这是第五家计划选用该技术的整车企业[1] - 北汽新能源已明确将基于合作滑板底盘推出多款新车型,首款车型量产预计在2026年左右[1] - 公司正在与多家海外企业密切洽谈滑板底盘合作[1] 技术特点 - 滑板底盘囊括整车所需的驱动、制动、转向、电池等关键部件,最大特点是车身上下分体,底盘实现独立运动与控制[1] - 上下车身分体可平行开发,同一款滑板底盘能兼顾轿车、SUV、MPV等不同车型[1] - 滑板底盘基于电池底盘集成技术(CTC),在汽车底盘上直接安装电芯,相比传统模式可提供更多电池空间[3][4] 战略意义 - 滑板底盘将大幅降低新车型开发成本,为电动汽车行业新参与者敞开大门[2] - 有利于公司与整车企业实现更深度绑定,应对动力电池行业技术差距缩小带来的竞争压力[2] - 业务扩展至动力电池之外是公司延续发展前景的必然选择[3] 发展历程 - 从2018年开始做滑板底盘基础研究,2021年成立子公司时代智能作为运营主体[2] - 时代智能已拥有约600人团队,2024年江西宜春生产基地投产,2023年11月实现首款滑板底盘量产交付[6] - 制定了"531"计划,目标从第五年起每年为2-3家整车厂配套滑板底盘[6] 市场前景 - 滑板底盘有望在未来十年占据接近两位数的市场份额[8] - 新势力造车可借此降低十数亿元开发费用和48个月开发周期,大型车企可将其作为现有底盘平台补充[6] - 行业竞争加剧可能促使更多车企改变对滑板底盘模式的接受程度[7] 产品规划 - 滑板底盘分为小、中、大三款平台,可配套不同应用场景车型,车企可在12-18个月内开发新车型[6] - CTC技术可采用价格较低磷酸铁锂电池实现与三元电池相近续航里程,同时降低成本[4] - 此前推出的麒麟电池是CTP技术典型代表,通过跳过模组提高电池包能量密度[3]
宁德时代发力“智能驾驶”,联动百度、蚂蚁扩张朋友圈
高工锂电· 2025-04-20 15:16
智能驾驶领域布局 - 公司近期与蚂蚁集团、哈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绿色智能出行、数字科技等四大方向,重点包括智能驾驶及相关的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建设、电池后市场服务,后续将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加速商业化落地 [1] - 公司2月下旬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核心指向自动驾驶技术普及和数智化在工业场景应用 [1] - 公司认为高级智能驾驶对车辆电池可靠性提出严苛要求,需要冗余供电设计,这为电池企业提供了新的技术结合点 [1] - 公司判断智能驾驶普及有望扩大电动汽车应用范围,对市场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1] 滑板底盘技术 -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滑板底盘"技术,视为智能驾驶领域底层技术布局 [1] - 随着电池化学能量密度提升趋缓,通过系统集成优化性能和效率成为关键路径,从CTP到CTC技术方向促使公司涉足底盘研发与制造 [2] - 公司推出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实现车身与底盘分离设计,整合电池、电机、电控及悬架、转向、制动等核心部件 [2] - 该平台通过自研智能域控制器(SICC)进行统一数字化管理与控制,具备智能化特性,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硬件基础 [2] 技术验证与生态构建 - 公司1月宣布与智脑竞速基金会合作支持AI自动驾驶赛车赛事,利用赛道极限工况作为测试平台获取常规道路难以获得的车辆动态极限数据 [3] - 实测数据将用于改进底盘控制软件、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最终增强滑板底盘承载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能力 [3] - 公司计划围绕滑板底盘构建开放生态,通过共享技术接口、底盘模型及赛事数据,降低其他厂商进入智能驾驶领域门槛 [3] - 公司策略是打造高度集成的智能化"车辆平台"(滑板底盘),而非直接开发自动驾驶"决策大脑" [3] 产业链定位 - 公司试图定位为智能驾驶时代关键硬件平台供应商和数据贡献者,在产业链中占据独特位置 [4] - 与百度、蚂蚁等科技公司合作是在硬件平台基础上共同探索上层应用与服务生态的尝试 [4]
五年亏百亿,股价万存一,滑板底盘鼻祖申请破产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21 23:48
公司破产申请 - 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Canoo于2025年1月17日申请破产保护并停止运营 资产价值1 26亿美元 负债超过1 64亿美元 [3] - 公司根据《破产法》第7章申请破产 法院将指定受托人进行资产清算 [5] - 公司曾试图从美国能源部贷款计划和外国投资者处获取资金援助但均未成功 [3] 公司历史与背景 - Canoo成立于2017年12月 最初名为Evelozcity 由前Faraday Future高管创立 [7] - 创始团队包括宝马 福特 Uber等公司前高管 具有丰富行业经验 [9] - 公司专注于滑板底盘技术 产品包括MPV 皮卡 轿车和送货车 [9] - 2020年12月通过SPAC合并上市 筹集6亿美元 市值一度达21亿美元 [11] 商业模式与运营 - 公司计划兼顾2B和2C市场 包括底盘供应 物流货运和车辆订阅模式 [11] - 2022年公司声称有超过60000个订单 其中18000个具有约束力 [13] - 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149 7万美元 同期亏损1 12亿美元 [1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 公司现金仅剩1600万美元 [20] 公司困境与问题 - 2021年起面临SEC调查 涉及SPAC并购和商业模式等方面 [15] - 与主机厂合作进展不顺 如与现代汽车合作失败 [15] - 订阅模式未能成功 高管频繁离职 供应商诉讼不断 [17] - 2020-2024年累计亏损13 56亿美元 [20] - 2024年底裁员82人 关闭俄克拉荷马州工厂 [20] 管理问题与资金使用 - 2023年公司为CEO私人飞机支出170万美元 超过当年88 6万美元收入 [22] - 获得1亿美元州政府激励但未在俄克拉荷马州生产任何车辆 [22] - 管理混乱 生产线无法正常运转 [24] 行业背景与趋势 - 2010年代电动汽车热潮催生众多初创企业 但多数难以为继 [7] - 2024年多家电动汽车初创公司停止运营 包括Proterra Lion Electric Arrival Fisker等 [26] -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初创公司面临技术和市场平衡挑战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