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IP运营

搜索文档
潮玩市场“一超多强”:商家蓄力,寻找下一个Labubu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1:08
行业概况 - 中国潮玩产业市场总价值从2015年的6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600亿元,翻了近十倍,预计2026年达到1101亿元 [2] - 国内现存潮玩相关企业2.36万家,2024年注册9129家同比增长30.23%,2024年前6月注册5491家同比增长41.08% [9] - 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竞争分散"格局,前五大IP玩具公司市场份额合计仅占20.8% [4] 市场变化 - 潮玩核心价值从"玩具"转向"情感陪伴"和"社交货币",满足年轻人身份认同和IP价值观肯定需求 [1] - 线下渠道从专卖店扩展到文具店、杂货店等多场景,头部商场将潮玩店作为引流标配 [1][2] - 线上渠道天猫、抖音将潮玩设为一级类目,社交媒体开箱视频和"改娃"话题推动破圈 [2][3] 企业动态 - 泡泡玛特Labubu成为现象级IP,带动行业流量但抬高了竞争门槛 [1][2][4] - 量子之歌并购Letsvan 61%股权,万达电影投资52TOYS 1.44亿元,阅文投资"超级元气工厂" [3] - TOPTOY计划将自研产品占比从40%提升至70%,布鲁可2024年研发投入达1.93亿元 [5] - TOYCITY推出AI陪伴玩偶"小耙AI",探索潮玩智能化 [5] IP开发策略 - 成功IP需具备3秒内抓住眼球的辨识度,以及情感故事和世界观设定 [4] - Letsvan新IP SIINONO强调情绪共鸣,52TOYS推出多款原创IP [1][5] - 明星效应成为重要推广手段,如WAKUKU通过虞书欣等明星曝光快速建立认知 [5][6] - 联名合作模式盛行,包括与商业品牌、热门赛事、文化IP等跨界 [6] 行业趋势 - 社交媒体、明星场景植入、粉丝共创成为IP运营标配 [6] - 潮玩快闪店、沉浸式体验活动、非遗跨界合作等新形式涌现 [8] - 行业正经历转型阵痛期,产品力和故事性要求提高,消费者决策更理性 [9]
泡泡玛特股价大涨5%,拉布布新品曝光,好莱坞想合作拍电影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17:06
连续震荡多日后,7月24日,泡泡玛特股价一路拉升,一度升涨5.2%,至收盘全天涨幅 4.37%,市值涨幅近150亿港元。此轮涨幅或与拉布布新品将在10月发布的消息有关。7月24 日,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在接受央视新闻专访中,展示了新款搪胶毛绒拉布布,并透露有可 能10月与大家见面。 新款搪胶毛绒拉布布为扎染工艺大娃 什么时候能买到拉布布?王宁称,本质上不希望产品在二手市场被过度炒作,正在尽一切努力让真正的 用户买到。"我们推迟了很多拉布布产品的发布,不想在产能不足的状态下推出新品。" 国元国际研报显示,潮玩的"保鲜期"并不长,头部IP的热销周期通常不超过3个月,因此产品需要快速 根据当下流行元素进行设计并完成销售。拉布布爆火后,人们难免拿其与各类长青数十年的经典IP对 比,并讨论其没有故事支撑的情况下能否火下去。 王宁在专访中称,"故事确实很重要,可以帮助你快速认识角色,但并不是必须有故事,IP才能成功。 当信息变得更丰富以及用户的时间变得更碎片化后,IP诞生的方式也会不一样。我们也在思考用更多的 方式,丰富现有IP的世界观。" 他认为,潮玩IP的长期运营中,不一定非要有电影内容,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就是一个非超好 ...
央视新闻专访泡泡玛特王宁:中国潮玩如何让全球买单?
环球网· 2025-07-24 13:19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10年,最初为潮流集合店,2015年转型专注潮玩赛道,通过艺术设计与IP运营成为现象级企业[1][19] - 截至2023年底,中国内地累计注册会员超4600万,门店超400家,海外业务快速扩张[1] - 2024年境外营收达50.7亿元,预计海外销售将超越国内,北美市场或超越东南亚[28] - 战略目标从"中国迪士尼"升级为"世界泡泡玛特",定位全球潮流文化娱乐公司[1][30][33] 核心IP运营与产品逻辑 - LABUBU成为全球爆款IP,产能逐月翻倍但仍供不应求,采用预售制应对黄牛炒作[2][3][4] - 头部IP包括MOLLY(年销超1000万个)、DIMOO、Hirono等,通过情绪投射与艺术设计建立情感连接[6][14] - IP开发采用"搪胶毛绒"等特殊工艺强化设定(如LABUBU森林精灵形象)[4] - 盲盒业务占比降至50%以下,强调IP价值而非盲盒形式[25][26] 全球化与商业模式壁垒 - 海外采用全直营模式,选址兼顾艺术性与商业地标属性[29] - 构建"IP综合平台"生态,与迪士尼等国际IP合作联动(如MOLLY穿米老鼠服饰)[16] - 壁垒包括15年供应链/零售运营经验、艺术家资源积累及设计版权控制[15][17] - 商业模式核心为"From the world to the world",聚合全球艺术家资源由中国制造孵化后输出全球[27] 行业洞察与未来规划 - 潮玩定义为"艺术雕塑+玩具材质"的陪伴型精神消费,满足治愈、快乐等情绪需求[5][6] - 通过泡泡玛特城市乐园等线下场景强化IP互动(如LABUBU魔法森林主题区)[12] - 计划探索电影化内容但保持谨慎,避免破坏IP原有形象设定[9][11] - 长期目标成为"树型企业",打造百年IP并培育新一代世界级中国消费品牌[32][33]
海通国际:泡泡玛特(09992)高增长趋势持续 升目标价至316.7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7-17 16:29
公司估值与评级 - 维持泡泡玛特2025年35倍市盈率估值 对应目标市值4219亿元 [1] - 上调目标价60%至3167港元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 业绩驱动因素 - 上半年业绩超预期 主要源于IP全球认可度提升及产品品类多样化 [1] -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对毛利率和净利率产生积极影响 [1] - 规模效应提升 产品成本持续优化 费用管控加强 [1] IP运营能力 - 从依赖MOLLY单IP发展为PUCKY/DIMOO/SKULLPANDA/THE MONSTERS/CRYBABY多IP矩阵 [1] - 多国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验证长期IP营运能力 [1] - 依赖少数IP的风险下降 业绩可持续性有保障 [1] 财务预测调整 - 2025-2027年收入预测上调至351亿/535亿/691亿元(原242亿/335亿/423亿元) [2] - 收入同比增速预计为169%/53%/29% [2] - 经调净利预测上调至112亿/178亿/238亿元(原701亿/991亿/1283亿元) [2] - 经调净利率提升至32%/332%/344%(原289%/296%/303%) [2]
泡泡玛特LABUBU溢价20倍,4款IP年营收超10亿
36氪· 2025-06-22 10:42
泡泡玛特IP运营与市场表现 - LABUBU成为泡泡玛特增速最快IP 自2018年入市后迅速崛起 其所在的THE MONSTERS系列已运营10年 [1] - 泡泡玛特已有4款IP年营收超10亿元 包括MOLLY(20年历史)和LABUBU等 体现公司长期IP运营能力 [1] - MOLLY在2024年实现营收20.9亿元 同比增长105.2% 保持核心IP地位 [2] - SKULLPANDA营收13.1亿元 同比增长27.7% 显示稳定增长态势 [2] - CRYBABY营收11.6亿元 同比激增1537.2% 成为增长最快的新锐IP [2] LABUBU市场热度与消费者行为 - LABUBU产品出现全渠道抢购现象 线上盲盒秒罄 线下门店遭黄牛整盒扫货 海外市场出现争抢事件 [1] - 二手市场溢价显著 快闪店入场券被炒至2400元 初代搪胶公仔溢价超20倍 [1] - 高溢价导致部分老玩家流失 消费者接受合理溢价但抵制几十倍溢价 更重视抽盲盒的随机体验 [1] - 消费者存在仿品担忧 同时强调与潮玩产品的"缘分"情感连接 [1] IP商业化成果 - THE MONSTERS系列中LABUBU的成功 验证泡泡玛特对艺术家合作IP的开发能力 [1] - CRYBABY成为销售额最快突破10亿元的IP之一 显示公司孵化新IP的效率 [2]
Labubu“降温”?从业者却兴奋了
36氪· 2025-06-20 20:00
行业动态 - 中国潮玩行业正集体布局毛绒玩具业务,多家公司计划推出类似Labubu的IP产品以抢占市场份额 [2][3] - 泡泡玛特旗下IP Labubu全球爆火,引发抢购潮和盗版现象,其母公司股价半年内从80港元涨至283.4港元,市值突破3600亿港元 [4] - 行业从业者加速跟进,有工厂品牌推出类似毛绒产品单月销售额达200万元,另有企业产品迅速走红东南亚市场 [4][22] 产品与设计 - Labubu采用搪胶毛绒新材质(PVC面部+毛绒身体),2023年10月改版后迅速出圈,2024年全球销售额突破30亿元,同比暴涨726.6% [9][12] - 材质创新是关键突破点,此前硬质材料无法突出Labubu形象特点,毛绒材质曾被视为低幼市场专属 [11][12] - 泡泡玛特通过朝阳公园城市乐园内容运营(如Labubu之歌、人偶表演)强化IP生命力,前期投入达3亿元 [11][19] 市场表现 - Labubu衍生品引发全球狂热:初代产品拍卖价达108万元,隐藏款二手溢价数十倍,黄牛代购月入10万元 [6][9] - 摩根大通预测泡泡玛特2025年海外销售额同比增152%,2025-2027年CAGR达42% [9] - 东南亚市场表现亮眼,黑玩Heyone旗下"哦崽-橘子海"系列售罄,越南"娃三岁"产品单月销售额达251万元 [22][24] 竞争格局 - 泡泡玛特凭借"设计+渠道+运营"全链路能力建立优势,多数竞争对手存在偏科问题(如52TOYS缺设计、黑玩Heyone缺渠道) [20][21] - 行业加速争夺艺术家资源,头部企业签约优势明显,中小公司需挖掘新人或自建设计团队 [25][26] - 同类产品快速涌现,企业通过"缝合"设计+工厂代工模式抢占市场,预计年底至明年将迎激烈竞争 [22][27] IP运营 - Labubu通过用户共创内容(如角色设定、社交改装)突破形象IP局限,向故事化IP进化 [15] - 潮玩IP普遍生命周期仅3-5年,泡泡玛特通过影视动漫、游戏等布局试图延长IP价值 [16][19] - 行业IP孵化成功率低,泡泡玛特90余个IP中仅少数头部成功,初创公司50个IP中仅4个能存活 [16][17]
复刻泡泡玛特资本神话?潮玩老三52TOYS 谋上市,3年累亏近2亿,自有IP盈利乏力
搜狐财经· 2025-06-19 17:16
公司概况 - 乐自天成是国内第三大IP玩具公司 旗下潮玩品牌52Toys拥有草莓熊 蜡笔小新 哆啦A梦等热门IP手办 [4][5][7] - 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力争成为港交所第三家潮玩企业 [3][4] - 截至2024年拥有超过100个自有及授权IP 其中自有IP 35个 授权IP 80个 [1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4 63亿增长至6 3亿 但亏损从174万扩大至1 22亿 [10] - 同期泡泡玛特收入从46 17亿增至130 38亿 净利润从4 76亿增至31 25亿 [10] - TOP TOY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全年盈利0 92亿 收入从4 47亿增至9 84亿 [10] 门店与渠道 - 门店数量从2022年初16家缩减至2025年仅剩5家 同期泡泡玛特突破400家 TOP TOY达276家 [7] - 经销商贡献超6成收入 2024年国内及海外经销商分别有336家和90家 [11][12] - 在KKV等渠道中产品展位占比不足1/5 摆放位置边缘化 [12][13] IP运营 - 蜡笔小新IP贡献2024年60 31%收入 GMV达3 8亿 [17] - 授权IP收入占比从2022年50 2%升至2024年64 5% 授权成本从0 34亿增至0 46亿 [17] - 核心授权IP如蜡笔小新 猫和老鼠等合约将在2025-2027年陆续到期 [18][19] - 授权IP非独家 如史迪奇存在柏治廷等竞品 [20][22] 行业竞争 - 北京朝阳大悦城B1层聚集6家潮玩品牌 包括泡泡玛特 TOP TOY等 [16] - 泡泡玛特2024年市值达3317亿港元 授权IP收入仅占12 3% [4][18] - 潮玩行业呈现两极分化 泡泡玛特业绩爆发式增长而乐自天成持续亏损 [10]
Labubu出现竞争对手?泡泡玛特能再复制下一个“顶流”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2:15
Labubu现象级爆款分析 - 英国Fugglers被视为Labubu潜在竞争对手[2] - Labubu近期拍卖创纪录:全球唯一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元成交 限量15版棕色Labubu以82万元成交[6] - 联名款二手市场溢价52倍:599元发售价炒至31999元[7] - 海外市场狂热导致安全事件:英国门店因斗殴事件暂停销售[7] 市场表现与行业动态 - 淘天618数据:潮玩行业6个商家破亿 16款单品破千万 2400家店铺同比三位数增长[10] - 行业IPO热潮:卡游、布鲁可、52TOYS等企业扎堆上市[11] - 衍生品市场爆发:5月Labubu娃衣搜索量超50万次 交易额环比增长100%[15] 泡泡玛特战略布局 - 珠宝品牌POPOP开业:LABUBU等热门IP首饰出现断货[11] - 全球门店扩张:Hirono小野首店落地上海 臻藏店入驻成都SKP[13] - IP运营策略:通过不同产品线深挖粉丝消费力 强化艺术家IP情感共鸣[12][13] 资本市场反应 - 大股东减持:创始人王宁通过关联公司套现15.62亿港元[15] - 机构清仓:蜂巧资本分三次抛售1191万股 套现22.67亿港元[16] - 股价波动:减持期间累计跌幅达6.77% 但花旗将目标价上调至308港元[17] 行业挑战与争议 - 假货问题突出:上海海关查获5961件假冒产品 仿制产业链规模运作[7] - 市场可持续性质疑:业内人士认为潮玩非大众需求 热度退去后复购率存疑[11] - IP持续创新压力:股东减持引发对持续打造爆款能力的担忧[17]
太疯狂!泡泡玛特一新店,开业2小时卖光闭店!原来LABUBU已经10岁了→
中国经济网· 2025-06-16 12:24
LABUBU玩具热潮 - LABUBU是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的绘本角色,与泡泡玛特合作开发成潮玩IP,现已成为公司IP中的"顶流"[1] - 杭州泡泡玛特新店开业仅两小时商品售罄,因疑似黄牛"端盒"导致普通消费者无法购买,门店提前关闭[1][2] - 限量VAS联名款LABUBU在二手平台炒至15200元,溢价数十倍,冷门款也大幅溢价[4] - 广州天环快闪店进店资格被炒至999元,原价仅0.01元[8] 公司动态与市场表现 - 泡泡玛特股价从2024年初至2025年6月13日累计上涨超12倍,总市值达3661亿港元[13] - 韩国门店因消费者通宵排队引发混乱,公司暂停LABUBU毛绒系列线下销售[13] - 公司回应未授权黄金版LABUBU饰品,将对侵权行为采取措施[12][1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全球30余国开设超500家门店,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17] 行业趋势与IP运营 - 潮玩从小众爱好演变为"社交货币",满足情绪消费需求[17] - LABUBU的成功依托中国玩具制造业从代工到文化创新的跨越[17] - 公司通过线上线下复合体验(如盲盒机、城市乐园)强化IP社群[18] - 国际化策略包括本土化设计(如新加坡鱼尾狮款)和品牌联名[18] 产品与供应链 - LABUBU从搪胶发展到复合材料,形象设计具有高辨识度[17] - 产品线从盲盒扩展到多元品类,反映完整产业链支撑[17]
让更多拉布布走向世界
经济日报· 2025-06-16 05:42
潮玩行业核心观点 - 潮玩IP兼具艺术、收藏和商业价值,正从小众爱好演变为情绪表达窗口和社交货币[1] - 潮玩吸引力在于产品形象喜爱、限量版稀缺性以及社交媒体互动形成的社群效应[1] - 拉布布IP的成功反映中国玩具制造业从代工生产到文化创新的跨越[2] 潮玩产品与产业链 - 拉布布IP具有独特记忆点,产品从搪胶升级为复合材料,主题从单一扩展到多元[2] - 潮玩产业链涵盖研发、制造、包装运输、销售及消费者互动,依托中国完整制造业生态[2] - 产品品质是基础,IP长期运营是关键,包括线上线下复合体验和文化联动[2] IP运营与全球化 - 泡泡玛特通过自有IP(如拉布布)和授权IP(如迪士尼)双轮驱动IP储备[3] - 国际市场拓展策略包括本土化限定款(如新加坡鱼尾狮款)和品牌联名[2] - 行业需培养自主IP,以多元化运营和耐心开拓国内外市场[3] 行业发展趋势 - 潮玩企业需加强自有IP储备,减少对授权IP依赖以提升竞争力[3] - 潮玩从单纯玩具发展为社交货币,契合现代社会情绪消费需求[1] - 中国潮玩产业起步晚但发展快,反映制造业生态升级和文化创新潜力[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