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色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41
城市内涵式发展战略背景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10年再次召开 明确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和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要求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1] -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提出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2019年在上海强调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路子 2024年在天津要求坚持内涵式发展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2] - 内涵式发展强调通过内部改革优化结构激发活力 外延式发展侧重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 [3] 城市内涵式发展核心内涵 - 经济层面强调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层面注重存量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 环境层面注重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治理层面强调精细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 文化层面强调历史保护传承 [4] - 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中后期 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 对应9.4亿人生活在城镇 [5] - 粗放外延式发展导致城市开发强度过高 出现人地失衡、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大城市病" [6] 城市发展条件与目标转变 - 19个城市群承载全国75%人口 贡献85%国内生产总值 成为经济重要载体 [7] - 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要求城市改变增量扩张模式 通过改革开放培育新动能 [7] - 坚持人民城市理念 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 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8] "五个转变五个更加"原则体系 - 发展理念转变:从重物轻人转向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聚焦服务形态和福利形态投资 [10][11] - 发展方式转变: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注重资源节约和低碳环保 [12] - 发展动力转变: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特色优势驱动 避免千城一面和产业同质化 [13] - 工作重心转变:从重视建设转向注重治理投入 加强精细化治理提升可持续性 [14] - 工作方法转变:从单部门工作转向多部门协同 通过多规合一打破行政壁垒 [15] 城市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 优化多中心网络化城市体系 培育城市群都市圈 推动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互联互通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 [17] - 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耦合 [18] - 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优化公共服务资源 促进职住平衡与产城融合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18] - 建设美丽城市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 深化电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 构建清洁能源体系 [19] - 建设韧性城市 改造老旧基础设施 健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 [20] - 建设文明城市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 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21] - 建设智慧城市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 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1]
择“高”处立 向“特”处行——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07:19
发展模式与资源禀赋 - 西藏因地理环境特殊、生态系统脆弱和自然资源独特 无法复制东部发展模式 必须立足高原禀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 - 西藏资源维度具有高原特色 蕴藏丰富矿产、清洁能源和自然风光 但存在人才匮乏、物流运输成本高等制约因素 [1]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出台《西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要求政府诚信履约、保护企业产权并规范监管 [2] - 发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 对初次未造成危害的行为免罚 采用教育约谈等柔性措施减轻小微企业合规压力 [2] - 制定综合执法事项清单 统筹各部门联合执法 解决重复检查和多头执法问题 并聘请98名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强化监督 [2] 特色产业发展实践 - 林芝喜马拉雅第三极生物科技公司从茶叶渣中提炼冻干粉 加工茶粉空运至上海用于茶泥面膜产品 实现植物资源高附加值开发 [2] - 西藏旅游公司在业务场景中融入藏药、藏香、藏戏等民族文化元素 打造差异化旅游体验 [2] - 西藏矿业公司探索"锂钾互补+光伏零碳"发展模式 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2] 人才战略与精神支撑 - 通过引进内地输藏干部、大学毕业生和企业家等各类人才 加速填补西藏人才缺口 [3] - 企业注重培养本地藏族大学生作为"种子"人才 形成内地人才与藏族建设者共同奋斗的格局 [3] - 国家能源集团多布水电站项目秉持"三更高"(海拔高 站位更高 境界更高 追求更高)和"三不缺"(缺氧气 不缺精神 不缺情怀 不缺斗志)的精神理念 [3] 企业战略与社会责任 - 国家能源集团在多布水电站等项目中不仅算经济账 更算政治账和生态账 注重长远利益而非眼前利益 [4] - 中国宝武集团在援藏过程中培育人才和留下技术 为西藏积累"造血"能力 避免短期行为 [4]
强化问题导向 驱动城市发展模式系统性重塑
四川日报· 2025-08-25 06:16
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 中国城镇化率从2012年53.1%提升至2024年67%,城镇人口达9.4亿人,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3]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系统性重塑[2][3] 发展理念转变 - 城市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解决宏大城市工程与市民生活需求脱节问题,以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核心指标[4] - 优先推进社区服务、管网更新等"里子"工程,实施老城微更新和背街小巷整治等小切口项目[4] 发展方式转变 -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城市发展从外延粗放转向内涵集约,严控用地规模并严守开发边界[5] - 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科学利用地下空间、活化废弃设施,发展智慧能源、智能交通和绿色物流系统[5] 发展动力转变 - 打破"千城一面"困局,深挖自然禀赋和历史文脉等独有要素,基于城市基因锚定主攻方向[7] - 将文化作为城市特色内核,保护历史遗存与地域文化,塑造独特城市精神气质与空间体验[7] 工作重心转变 - 城市工作重心由重建设转向建管治并重,解决地上高楼林立与地下管网欠账不平衡问题[8] - 强化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平台,培养专业化网格员等治理队伍[8] 工作方法转变 - 强化顶层统筹,成立高规格城市工作协调机构,健全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机制[9] -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城乡功能互补新格局[9] - 依托城市信息模型提升跨领域协同治理能力,解决"马路拉链"等统筹不足问题[9]
汕头市持续发力将“人民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7-25 16:07
城市发展理念 - 汕头市将"人民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血脉,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探索具有侨乡特色的城市现代化之路 [1]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工作需实现五个"转变",包括发展理念转向以人为本、发展方式转向集约高效、发展动力转向特色发展等 [2] - 汕头市锚定内涵式发展,在存量提质增效、城市特色彰显、民生福祉提升、治理效能优化上持续发力 [1] 集约高效发展 - 汕头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提压改造工程投资7.93亿元,修复老旧管网21公里,新建社区加压泵房,解决29万户居民用水问题 [2] - 东海岸新城建成14.54公里地下综合管廊,解决"马路拉链"问题,增强城市防灾抗灾能力 [3] - 汕头市推进体育场馆建设与改造,采用"免费+低收费"模式提升场馆利用率,兼顾赛事与群众健身需求 [3] 特色发展 - 汕头市利用"侨"基因和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城市软实力,小公园等文化地标通过保育活化重焕生机 [4] - 汕头市举办"两大盛会",吸引2800名海内外乡亲参与,通过"寻根之旅"、"侨批出海"等活动增强文化认同感 [4] - 汕头市为1200多株古树建档挂牌,招募千名"古树守护卫士",并建立116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5] 民生改善 - 汕头市改造671个老旧小区、260个农贸市场,新建115个"口袋公园"、259个公园广场、170家长者食堂,整治67处积水点,新增2.1万个公共停车位 [6] - 交通网络持续优化,新建汕头站一期站房,推进漳汕铁路、广澳港疏港铁路、粤东城际铁路等项目建设 [6] - 生态环境改善,练江从"典型污染"变为"美丽河湖",南澳县青澳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6] 城市温度 - 街头凉茶驿站成为夏日风景线,金砂东路爱心店主每日供应10桶凉茶传递善意 [7] - 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体现在麦保尔夫妇捐赠侨批、陈振勇多年行善、"00后"女孩捐献造血干细胞等事迹中 [7] - 城市发展将落脚点放在服务老百姓所需所求上,体现"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的理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