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自由
搜索文档
中国手中又有了一张“王牌”!
经济日报· 2025-09-25 14:43
电力自由作为国家产业竞争优势 - 今年夏季七八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连续超万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且为全球首次 [1] - 电力系统以惊人稳定性确保14亿多人口和庞大产业体系的用电需求,构成国家产业体系运转的关键底座 [1] - 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能源系统稳定性不足和新兴经济体电力基础设施薄弱,中国电力优势显著 [1] 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 半导体等高度自动化行业对电力供应稳定性要求极高,电力波动或停电可能严重影响生产设备和数据 [3] - 科技公司尝试将产线向东南亚转移但因当地电力短缺和频繁停电,导致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受影响 [3] - 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升级电力基础设施对向高附加值制造业转型至关重要,需加强电网基建和实施智能化电网改造以巩固可靠性 [3] 电力供应的绿色化 -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绿色电力在制造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4] - 绿色电力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减少碳排放并推动制造业绿色化以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 [4] - 需在扩大新能源装机规模同时重点提升其稳定性,鼓励建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设施实现绿电就近消纳 [4] 电力供应的低成本 - 低成本电力供应能显著降低企业电费支出和整体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对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高能耗行业尤为重要 [4] - 得益于多种能源齐头并进和规模效应,中国平均电价长期保持全球较低水平,有力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4]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逐步建成使电力市场竞争机制更完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增强,可提供更灵活高效电力服务 [4] 制造业与电力的协同发展 - 部分制造业“耗电大户”升级智能电表和控制系统,根据电价变化和新能源特点实现柔性生产 [6] - 主管部门可鼓励电力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模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6] - 企业应积极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采用高效节能设备等方式提高电力使用效率 [6] 电力自由的历史意义与未来展望 - 每次能源革命都伴随国家竞争力重构,“电力自由”正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6] - 中国在稳定供电、绿色转型、成本控制等维度持续进化,背后是能源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系统布局和制度优势的体现 [6] - 电力自由不仅为中国产业注入穿越周期的竞争力,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中国方案” [6]
“电力自由”意味什么
经济日报· 2025-09-25 06:49
电力供应稳定性 - 七八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连续超万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也系全球首次 [1] - 电力系统以惊人的稳定性确保了14亿多人口和庞大产业体系的用电需求 [1] - 半导体等行业生产过程对电力供应稳定性要求极高,电力波动或停电可能对生产设备和数据造成严重影响 [1] - 一些科技公司向东南亚转移产线因当地电力短缺和频繁停电,导致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受影响 [1] - 需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电力供应的冗余度和灵活性,实施智能化电网改造提升调度精确性 [2] 绿色电力转型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绿色电力在制造业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2] - 绿色电力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减少碳排放,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2] - 绿色电力有助于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国际市场准入 [2] - 需在扩大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同时,重点提升新能源稳定性,鼓励企业建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设施 [2] 电力成本优势 - 低成本电力供应能显著降低企业电费支出,进而降低整体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 [3] - 对于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高能耗行业,低成本电力供应尤为重要 [3] - 得益于多种能源齐头并进和规模效应,平均电价长期保持在全球较低水平,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3]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逐步建成,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将增强,提供更灵活高效的电力服务 [3] 产业协同与效率提升 - 制造业需增强适应新能源特性的能力,一些高耗能企业已升级智能电表实现柔性生产 [3] - 可鼓励电力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 企业应积极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采用高效节能设备提高电力使用效率 [3] 电力自由的战略意义 - 电力自由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王牌,是产业体系运转的关键底座 [1] - 电力供应安全稳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 [1] - 电力自由在稳定供电、绿色转型、成本控制等维度的持续进化,为产业注入穿越周期的竞争力 [4]
有一种奢侈叫“电力自由”
人民网· 2025-08-26 11:38
用电量规模与历史意义 - 2024年7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0226亿千瓦时,首次突破单月万亿千瓦时大关 [1] - 该月度用电量规模相当于东盟国家一年的用电总和 [1] - 万亿千瓦时不仅是经济指标,更代表一种深层次的竞争优势 [1] 电力供应的战略重要性 - 电力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石,渗透于从制造业到数字经济的每一个环节 [1] - 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为企业带来“电力自由”,使其能聚焦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1][3] - 稳定的电力供应让企业可放心承接海外长单,并投资建设长时间运转的智能化产线 [1] 能源体系与成本优势 - 从西部风光大基地到沿海核电集群,再结合特高压输电网络,构成庞大高效的能源体系 [3] - 该体系成为电价稳定的“压舱石”,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运行成本 [3] - 稳定低廉的电价使高耗能产业如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在全球竞争中保持成本优势 [3] 对中小企业和产业吸引力的影响 - 稳定的能源成本是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4] - 当海外竞争对手面临电费飙升时,中国企业能将节省成本投入研发升级 [4] - 这种系统性成本优势持续吸引全球资本和高端制造业向中国集聚 [4] 对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的支持 - 充沛电力是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的“点火器”,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需消耗惊人算力和电力 [4] - 超大型智算中心年用电量可媲美一个中等城市 [4] - 半导体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不仅耗电量大,且对电能质量要求苛刻 [4] - “电力自由”为前沿产业发展提供坚实能源基础,成为撬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杠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