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技术

搜索文档
沃格光电(603773.SH):具有电致变色技术储备
格隆汇· 2025-08-14 15:53
公司技术储备 - 公司具备电致变色技术储备 [1] 产能规划状态 - 目前暂无相关量产产能规划 [1]
揭秘小米汽车的天幕遮光术,“比飞机用的还复杂”
36氪· 2025-08-10 10:52
小米汽车防晒隔热技术 - 小米SU7采用多层镀银工艺和UV-IR涂层,紫外线、红外线隔绝率达97.6%-99.9%,全车5.35㎡玻璃具备防晒效果,实测暴晒1.5小时后车内温度比特斯拉Model 3低12℃ [1] - 小米YU7 Max升级智能调光天幕,支持高透光/高遮光双状态,紫外线、红外线隔绝率达99.99%,遮光率99.85%,解决传统遮阳帘二次热源问题 [1][4] - 调光天幕技术突破源于电致变色材料创新,从源头阻隔紫红外线,无需牺牲头顶空间 [1][5] 电致变色技术突破 - 小米YU7采用EC电致变色技术,通过电压调整玻璃透光状态,总面积1.6㎡的拱形天幕实现中性黑色与高透光态切换,技术难度显著 [2][4] - 光羿科技攻克黑色调光玻璃技术难题,对比行业隐形冠军(美国公司50年技术积累仅能生产蓝色玻璃),实现更高对比度与防晒性能 [3][7] - 技术开发周期两年,其中6个月用于车规级测试,满足高低温等严苛条件 [8] 行业竞争与市场需求 - 主机厂通过差异化技术(如小米调光天幕、蔚来微型保险丝)转向用户体验竞争,汽车产业进入"体验为核心"阶段 [5] - 用户调研显示颜色为关键指标,光羿科技优化黑色玻璃中性色调与对比度,满足高级感与私密性需求 [4][14] - 调光玻璃成本已降至车企认可范围,预计15万元以上车型将逐步标配 [11] 技术路线对比与未来方向 - EC电致变色技术对比LC技术:前者遮光率99.85%、能耗更低且防晒更强,后者侧重毫秒级变色速度 [12] - 优化方向聚焦颜色、对比度与防晒性能,调光速度非核心痛点 [14][15] - 未来将扩展至全车调光(包括前挡/侧窗),EC技术因支持大曲率异形玻璃更具优势 [16][18]
小米YU7“爆单”背后,光羿科技的电致变色技术推向台前
财经网· 2025-07-17 16:03
小米YU7交付与市场表现 - 小米YU7于7月6日正式开启全球交付 这是小米汽车旗下首款SUV [1] - 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 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远超雷军预期 [1] - 光羿科技为其提供EC电致变色调光天幕解决方案 紫外线红外线隔绝率99.9% 遮光率99.85% [1] 电致变色技术特点 - 采用最新一代EC材料 调光倍率更大 遮光效果更强 防晒隔热能力更优 [2] - 仅需1.5V驱动电压 相当于一节电池即可工作 切换状态时才需要通电 [2] - 调光过程几乎不产生光线散射 断电状态下依旧能保持当前遮光或通透状态 [2] - 柔性PET薄膜基底与"卷对卷"技术实现量产 适用于复杂曲面与大面积场景 [5] 光羿科技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17年 同时起步于美国硅谷和中国深圳 在深圳和苏州设有研发和生产制造中心 [4] - 全球唯一具备电致变色大面积曲面产品量产能力的公司 拥有600多项专利 [4] - 已完成C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比亚迪 蔚来资本 华平投资等 [6] - 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获得"铃轩奖车身系统类金奖"等多项认证 [8] 产能与合作伙伴 - 单条产线年产能超过500万平方米 苏州制造中心单线月交付能力突破10000套 [5] - 产品已搭载于蔚来 极氪 奥迪 比亚迪 阿维塔 埃安等20款车型 [5] - 2020年与OPPO合作推出全球首款电致变色手机后壳 [5] 电致变色行业发展 - 全球EC市场规模已突破30亿美元 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长超20% [9] - 主力增长点集中于智能汽车天幕与车窗 绿色建筑节能玻璃 消费电子 [9] - 早期以Gentex View SageGlass等欧美厂商为主 近年中国厂商迅速崛起 [7]
光羿科技为小米YU7提供柔性EC薄膜
证券日报网· 2025-06-27 21:49
小米YU7 Max发布与光羿科技技术应用 - 小米首款中大型SUV YU7 Max版本标配大尺寸智能调光天幕,采用光羿科技新一代电致变色(EC)智能玻璃技术 [1] - 光羿科技是全球首个实现大面积柔性曲面EC产品量产的企业,其技术推动电致变色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 [1] - 公司采用自研柔性PET基底和卷对卷工艺,突破传统玻璃基底限制,实现轻量化、柔性化产品工业化生产 [1] 光羿科技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是全球唯一具备大面积曲面电致变色产品量产能力的企业 [1] - EC智能玻璃已应用于超20款量产车型,苏州制造中心单线月交付能力突破10000套 [1] - 新一代黑色电致变色产品具备更宽广调光范围、更深暗态表现和更优能效比,同时保持工业制造稳定性 [2] 生产工艺与市场拓展 - 卷对卷工艺成熟度提升带来系统性优势:成本控制、良率稳定和交期能力改善 [2] - 除汽车领域外,公司产品已拓展至建筑幕墙和消费电子领域 [2] - 建筑产品已落地上海、浙江多个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展现跨场景渗透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