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储备
搜索文档
俄油减产、美军围委!中国建20亿桶储油库囤油,为应对能源风险?
搜狐财经· 2025-11-05 16:37
全球能源市场环境 - 全球能源市场环境不稳定,促使中国作为主要石油进口国提前做准备 [3] - 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应1亿吨石油,占中国石油进口量的20%,但受制裁及乌克兰对炼油厂和输油管道的袭击影响,其原油日产量从2024年的1050万桶降至1024万桶,并可能在未来跌破1000万桶 [5] - 委内瑞拉每日向中国供应85万桶石油,占其出口量的90%,但存在因地缘政治紧张(如美军调动)而断供的风险 [8] - 国际油价波动剧烈,从俄乌战争初期的每桶130美元跌至当前的60美元,未来走势存在不确定性 [8] 中国囤油策略的益处 - 在低油价时期增加储备可节省大量外汇支出,油价每降低1美元,年进口费用可节省数百亿美元,当前60美元的价格较之前高点有显著优势 [12] - 从受制裁国家如俄罗斯和伊朗进口石油可获得低于国际市场的折扣价,进一步降低成本 [12] - 过去9个月,中国每日进口1100万桶石油,其中100至120万桶被用于储备,当前储备水平可满足180天的进口中断需求,加之国内年产2亿吨石油,能源安全得到保障 [14] - 将部分美元外汇储备转换为实物石油资产,相较于持有美债(规模已超38万亿美元且美国财政状况堪忧),可对冲美元贬值风险并获得实用能源 [14][16] 国家战略与行业影响 - 国家正在建设总容量超过20亿桶的储油设施,并动员国有和私营炼油厂共同参与储备计划 [17] - 石油作为经济的“血液”,充足的储备可确保在外部供应出现问题时,国内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冬季供暖等经济活动正常运行,为全球经济不稳定时期提供保障 [19] - 通过多元化石油来源和建立战略储备,可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增强在国际能源竞争中的主动权,避免被“卡脖子”,提升国际话语权 [21]
外媒笑中国“疯狂囤油”?狂囤12亿桶石油,背后是3重战略阳谋
搜狐财经· 2025-11-04 21:2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大规模进口原油并非非理性行为,而是基于精密计算的国家级战略操作,旨在利用低油价窗口期、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金融体系多元化 [6][17][19] 战略采购与成本效益 - 2015年公司在油价下跌时增加进口2500万吨原油,实现节省5700亿元人民币 [2] - 油价每下跌1美元,公司一年可节省21亿美元进口成本,从100美元跌至50美元期间节省上千亿美元 [4] - 采购行为被形容为"别人恐慌我贪婪"的典型策略,是基于精算而非盲目囤积 [4] 能源安全战略布局 - 公司对石油依赖度超过70%,通过建立多元化供应网络(沙特、伊朗、俄罗斯、安哥拉、伊拉克)降低地缘政治风险 [7][9] - 国内已建成8个国家级石油储备基地,储备罐总容量达到2680万立方米 [9] - 国家石油储备第一阶段完成1243万吨储油,目标覆盖100天紧急供应 [11] - 囤油被视为应对中东战争、俄乌冲突、红海航运紧张等"黑天鹅"事件的预防性措施 [7][9] 金融战略与定价权 - 公司推动"石油人民币"结算以挑战"石油美元"体系,削弱美元在全球金融中的主导权 [12][14] - 上海原油期货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主要期货交易平台之一,增强公司在石油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14] - 使用外汇购买石油是将纸面资产转化为实物硬通货,提升金融系统抗风险能力 [16]
每天进口1100万桶,中国为何疯狂囤石油?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搜狐财经· 2025-11-04 19:10
中国石油进口规模与策略 - 过去九个月,中国每天进口超过1100万桶原油,其中多达100万至120万桶每日被直接送入国家储备库[3] - 作为世界第一的原油买家,油价每下跌1美元,公司全年进口成本即可节省数百亿元人民币[7] - 公司的策略并非盲目抢购,而是冷静选择入场时机,例如在俄乌冲突等地缘事件导致价格震荡时大胆出手,与印度、日本等其他主要进口国相比更具节奏感[9] 战略储备能力与水平 - 公司目前总石油储备量高达12到13亿桶,已是美国战略储备的三倍,全国储油库容量突破20亿桶,当前使用率仅约六成,后续填补空间庞大[29] - 凭借现有储备能力,公司在遭遇全球性断供时至少能保障180天以上的正常运行,大幅超越国际能源署90天的安全线要求[31] - 储备体系实现了“储备+掌控+响应”的全链条升级,采用区块链溯源平台技术,可实现油品流通全程追踪和秒级库存调度响应[33] 地缘战略与金融避险考量 - 公司加速实物囤油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应对潜在的全球能源冲击,例如俄乌冲突持续、产油国遇袭或制裁加码等黑天鹅事件,确保供应不因外部压力而断裂[17][18] - 将美元及贸易顺差积累的结算货币兑换成低价石油存入储备库,是实现外汇资产多元化配置的“资产转型大动作”,以降低美元贬值或美债风险,将纸面财富转化为可掌控的能源底牌[20][22][23] - 公司约四分之一的原油进口来自俄罗斯和伊朗等“敏感产区”,此举有助于构建能源供应的“护城河”,提升国家战略自主性,应对复杂的地缘问题[15][25] 未来规划与行业影响 - 未来几年,公司还将有11个新储备基地陆续投产,储备能力将持续提升,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经济区实现“邻近储备,就地调度”,成倍加强全国产业链韧性[33][35] - 业内评估公司已建立起一堵“油的长城”,不仅能抵御市场风险,更能支撑地缘安全,为应对下一轮全球经济动荡奠定重要基础[35][37]
美国石油储备6.3亿桶,日本5亿桶,那中国多少呢?
搜狐财经· 2025-10-14 19:18
这些年,美国释放过储备,比如2022年俄乌冲突时,放了1.8亿桶稳市场。 进到2025年,库存没那么饱满了。 8月第一周,战略储备结束库存是402.98百万桶,第二周爬到403.20百万桶,月底8月29日附近还在404百万桶晃悠。 比起峰值缩水不少,主要因为之前释放 和维护成本高。 EIA的周报显示,8月22日那周,商业原油库存倒降了2.4百万桶,但战略部分稳住没大动。 美国在石油储备上起步最早,也最下本钱。 1973年那场石油危机,阿拉伯国家一禁运,美国经济直接趔趄,油价翻倍,工厂减产,民众排队加油的场面让人心酸。从那以后,美国国会通过能源法,建 起战略石油储备系统,藏在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的地下盐洞里,设计容量7亿多桶,够全国用90来天。 这波动作,东南沿海和西北边陲为主,靠近进口口岸,物流顺溜。中国储备分散在国企手里,中石化中石油管运营,商业库存也算在内,总量算下来超战略 部分。 APPEC会议上提,今年底到明年一季度,继续建库支持进口。 中国油需求2025年预计增10万桶/日,储备建好能吸纳更多OPEC原油。 日本这岛国,石油全靠进口,99%从国外拉来,危机感比谁都强。1973年危机后,他们立法要求企 ...
高盛看好中国2026年增加石油储备的前景 但依然看跌油价
新浪财经· 2025-09-12 16:29
中国原油储备趋势 - 高盛预计中国在2025年和2026年将加快原油储备速度,价格下跌和对能源安全的关注是主要驱动因素[1] - 预计未来五个季度中国石油库存将增加50万桶/日,远超近几个月约20万桶/日的估计收储力度[1] - 中国的购买行为在亚太石油会议上被指出有助于支持需求和提振油价[1] 全球原油市场展望 - 高盛仍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明年将跌至每桶50-60美元区间的中段[1] - 国际能源署上调对2026年供应过剩规模将创纪录新高的预测,主要由于OPEC+及其他产油国增产[1]
突然大跌!美国、伊朗,重大变局!
券商中国· 2025-05-15 23:54
国际油价下跌的直接原因 - 国际油价持续下挫,WTI原油期货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一度大跌超4% [2] - 地缘局势是油价下行的主要因素,伊朗最高领袖高级顾问表示伊朗准备在特定条件下与美国签署核协议以换取解除经济制裁 [2] 美伊核协议谈判进展 - 伊朗最高领袖高级顾问Ali Shamkhani明确表态,若条件满足伊朗愿意立即签署协议,条件包括承诺不制造核武器、销毁高浓缩铀库存、将铀浓缩限于民用水平并接受国际监督 [3] -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相信已接近达成协议,并敦促伊朗在不获得核武器的情况下达成协议 [2] - 花旗分析认为华盛顿和伊朗之间"有较大可能达成协议" [2][3] 潜在协议对原油供应的影响 - 若协议达成,或将使伊朗原油产量提高到400万桶/日以上,并释放石油储备 [2][3] - 花旗将布伦特原油三个月价格预估上调5美元至每桶60美元,但维持第二季和第三季平均预估分别为62美元和63美元,并预计后市下行 [3] - 花旗此前已将布伦特原油三个月预估从60美元下调至55美元 [4] 其他影响油价的市场因素 - "欧佩克+"同意在6月增产40万桶/日,导致该组织第三季产量预估被提高至过剩近60万桶/日 [6] - 炼厂残余燃料油裂解率保持高位,支撑了全球轻度加氢裂解炼油的利润率,利润走高可能刺激产能利用率上升或套期保值活动,暂时支撑油价 [5] 美伊双方的政治立场 - 特朗普警告伊朗是中东"最具破坏性的力量",美国绝不会允许伊朗获得核武器,并称这是对伊朗"最后的警告" [7][9] - 伊朗总统回应称特朗普的言论暴露"认知缺陷",并强调伊朗不会向霸凌者低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