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体系
搜索文档
东营市正加快构建“151”科技创新体系
齐鲁晚报网· 2025-10-15 23:34
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战略部署 - 东营市科技局通过重塑战略科技力量布局、贯通成果转化关键路径、构建全链条孵化生态、深化市场化机制创新,推动创新平台体系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赋能整体跃升 [1] 战略科技力量与实验室布局 - 加快构建151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建设国家盐碱地技术创新中心、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 [2] - 初步形成国家-省-市三级联动实验室布局,国家级实现零的突破,建成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集聚高层次人才229人,探明页岩油资源量105亿吨 [2] - 省级层面完成3家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新批复建设4家,威飞海洋装备牵头建设全省地球海洋领域唯一由企业牵头的省级实验室,攻关2000米级水下采油树技术 [2] - 市级层面完成两批次133家市重点实验室重组,企业牵头比例达81.8%,带动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提升至46.37%位居全省首位,年底前完成第三批重组总量控制在200家左右,标志性产业链覆盖率超80% [2] 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 构建贯通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落地创新生态,布局首批市级概念验证中心为早期成果提供评估与原型开发服务 [3] - 已建成省级中试示范基地5家、市级中试基地9家覆盖7大重点领域,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实施中试项目27个成功转化9个,功能陶瓷材料中试示范基地建成8条产线带动5个项目产业化 [3] - 各类中试基地累计提供中试服务141次,实现技术服务收入超3600万元,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0家,培训技术经理人402人次 [3] 孵化器发展与成效 - 全市建成市级以上孵化载体53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17家、市级30家,孵化场地总面积超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1836家,毕业企业91家 [4] - 2024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余家,东营经开区软件园培育锐智星河数据科技等企业,胜利大学生创业园累计孵化企业410余家,东营高新区能源信息港5个软件产品获评省首版次高端软件 [4] - 推动国家级孵化器3年内对标转建为标准级,培育2-3家卓越级孵化器,深化反向孵化与定向孵化模式,建立孵投联动机制 [4][5] 新型研发机构机制创新 - 建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6家、市级10家,形成政府主导、院地合作、企业自主建设三类模式,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 [6] - 通过成果内部优先转化、作价入股等市场化方式构建需求-研发-转化-收益闭环,孵化企业572家,获专利700余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91项 [6] - 稀土催化研究院车用脱硝分子筛生产线(一期)投产,高端氧化铝生产线即将投产,2024年销售收入2868万元,2025年预计超6000万元 [6]
东营市将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科技力量
齐鲁晚报网· 2025-10-15 20:01
国家级战略平台布局 - 东营市成功推动建设了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以及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 [3] - 这些平台聚焦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与绿色低碳发展等国家重大需求,初步形成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区域转型的科创体系核心框架 [3] 现有平台关键进展 - 页岩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济阳坳陷探明我国首个亿吨级页岩油田,构建了从理论创新到产能建设的完整技术体系 [4] - 国家盐碱地技术创新中心构建覆盖全国主要盐碱区的"1+3+16+N"协同创新网络,初步形成"治理-育种-产业"一体化的盐碱地农业发展模式 [4] - 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建成涵盖CCUS、储能、电烯氢等方向的技术实验室体系,并成功推动山东省绿色电氢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落地 [4] 未来平台发展规划 - 东营市正积极谋划新一轮国家级平台布局,重点推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东营基地和国家CCUS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5] - 崖州湾实验室东营基地将聚焦耐盐碱作物源头创新,构建"实验室育种-基地测试-大面积推广"的种业全链条 [5] - 国家CCUS技术创新中心将聚焦陆相油藏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领域,致力于构建从碳捕集到利用封存的全链条技术体系 [5] 科技创新体系战略目标 - 东营市正以国家级平台为牵引,系统构建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6] - 未来将继续强化平台能级提升、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应用,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科技力量 [6]
中国铁建: 以“数智铁建”重塑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06:24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以“数智铁建”为战略引领,全面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字化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 [1] - 公司推动生产方式从人海战术向数字管控转变,管理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分析迈进,以提升工程效率、安全性和环保水平 [1] - 公司全面加大资源整合与结构调整力度,巩固五大传统业务优势,加快“六化转型”,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2] 科技创新体系 - 公司搭建“1+9+N”科技创新体系,成立科研总院及多个产业技术研究院,以矩阵式创新构建战新产业发展路线图 [3] - 公司将战新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聚焦“五新赛道”,细化为8大战新产业、24个重点方向领域和80个主要细分赛道 [3] - 公司旗下项目成功攻克行业核心技术瓶颈,为项目降本增效、保障安全提供关键支撑,强化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3] 数字化应用成效 - 中铁十四局盾构智慧管控中心可同时对全国17台10米以上大直径盾构机进行管控,实现异常参数自动分级预警 [4] - 中铁二十二局“智管云”平台将吊装作业票审批流程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8分钟,实现全链条监管 [4] - 中铁建设集团智能审核平台90秒完成4万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精准识别38项技术问题并自动生成报告 [4] 海外业务发展 - 公司海外业务已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设计建造铁路及城市轨道总里程超过2.1万公里,公路里程超过7000公里 [5] - 公司海外业务已建成房屋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机场及港口50余座,在建及已建成2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14座 [5] - 公司参与运营维护铁路及城市轨道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海外业务实现从单一施工收益向投资、建设、运营等多重收益转变 [5][7] 海外业务模式与协同 - 公司海外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以工程承包为主,设计咨询、装备出口、投资等业务为补充的多元化格局 [6][7] - 公司全面参与亚吉铁路及沿线工业园开发,在铁路设计、施工、运营及工业园开发等领域实现协同挖潜和综合创效 [8] - 公司通过持有巴库塔钨矿项目公司15%股份参与矿产开采,项目投产后于2025年上市,当期股价接近发行价三倍 [8] 国际化挑战与未来重点 - 公司通过尊重文化差异、开展文化交流、雇佣培训当地人才等措施应对海外文化差异挑战 [9] - 公司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标准获国际认证,实现从走出去到融进去的转变 [9] - 公司下一步发展重点是推动技术和产业链走出去,带动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进入全球市场 [9] 未来技术研发方向 - 公司将重点研发前沿性、紧迫性理论和成套技术,解决原创性、颠覆性技术难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10] - 公司将加大智慧建造、绿色建造相配套的高端装备和新型材料的研发力度 [10]
中国铁建:以“数智铁建”重塑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04:46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以“数智铁建”为战略引领,全面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字化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 [1] - 公司加快“六化转型”,在细分领域做专做精做透,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2] - 公司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并积极对接“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 [2] 科技创新体系 - 公司搭建“1+9+N”科技创新体系,成立科研总院及多个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构建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路线图 [2] - 公司将战新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聚焦“五新赛道”,细化为8大战新产业、24个重点方向领域和80个主要细分赛道 [2] - 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并培育新质生产力 [2] 数字化转型成效 - 中铁十四局盾构智慧管控中心可同时对全国17台10米以上大直径盾构机进行管控,实现自动分级预警 [3] - 中铁二十二局“智管云”平台将吊装作业票审批流程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8分钟,实现全链条监管 [3] - 中铁建设集团智能审核平台可在90秒内完成4万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审核,精准识别38项技术问题 [3] 海外业务发展 - 海外业务已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设计建造铁路及城市轨道总里程超过2.1万公里,设计建造公路里程超过7000公里 [3] - 公司海外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从单一施工收益向投资、建设、运营等多重收益转变,矿产投资、装备出口等业务收益占比不断提升 [4] - 公司深度参与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开发,通过股权投资及配套服务获取投资、建设、运营综合收益 [6] 海外项目与模式 - 公司参与运营维护铁路及城市轨道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已建成房屋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机场及港口50余座 [3] - 公司积极参与境外基建运营及沿线矿产、工业园开发,如全面参与亚吉铁路及沿线工业园开发建设,实现协同挖潜 [4][5] - 公司与江西铜业等共同投资哈萨克斯坦巴库塔钨矿,持有项目公司15%股份,项目公司于2025年上市当期股价接近发行价三倍 [6] 国际化挑战与未来重点 - 面对海外文化及标准差异,公司通过尊重文化差异、开展交流活动、雇佣培训当地人才以及推动中国标准获国际认证来应对 [6] - 公司下一步发展重点是推动技术和产业链走出去,通过推介中国技术标准带动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入全球市场 [7] - 公司将重点研发前沿性、紧迫性理论和成套技术,解决原创性、颠覆性技术难题,并加大高端装备和新型材料的研发力度 [7]
畅通沟通机制 优化产业服务 海口促自贸港惠企政策落地
经济日报· 2025-08-23 06:13
产业政策与营商环境 - 海口市立足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 聚焦医药等五大重点产业和电子信息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发展 [1] - 安排466名领导干部按照"有事必应 无事不扰"原则与1500家企业建立联系 通过政企沙龙等活动构建稳定沟通渠道 [2] - 加快自贸港核心政策应用落地 推动飞机维修产业基地借助航材免税政策为航司节省10%-15%维修成本 [1] 企业发展与产业规模 - 截至上半年海口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47家 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 [1] - 上半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382.54万元 扶持个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141家 [1] - 目标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多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2] 人才与创新支持 - 海口国家高新区通过自贸港人才奖励政策吸引多个人才团队入驻 强化生物医药等产业智力支撑 [1] - 海口江东新区产业服务平台新增金融服务和通关报关服务 促进企业跨境贸易便利化 [1] - 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 [2]
【中海油服(601808.SH/2883.HK)】钻井工作量显著提升,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39.6%——25Q1报点评(赵乃迪)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24 17:00
公司业绩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8亿元,同比+6 40%,环比-26 25% [3] - 2025Q1归母净利润8 87亿元,同比+39 60%,环比+28 16% [3] - 25Q1毛利率为17 64%,同比增长1 24pct,年化ROE为8 02%,同比增长1 97pct [4] - 25Q1资产负债率下降0 86pct至45 58%,利息费用同比下降6500万元至1 62亿元 [4] 业务表现 - 25Q1钻井平台作业日数4889天,同比+11 4%,自升式平台作业3833天(+12 1%),半潜式平台作业1056天(+9 1%) [5] - 自升式/半潜式平台可用天使用率分别达91 9%(+7 6pct)和90 4%(+4 2pct) [5] - 船舶服务作业20621天,同比+44 9%,物探板块二维采集量347公里(-91 4%),三维采集量4381平方公里(-34 6%) [5] - 技术板块收入从2020年133亿元增至2024年277亿元,收入占比从46%提升至57% [6] 行业环境 - 25Q1布油均价74 98美元/桶,同比-8 3%,环比+1 3%,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4] - 2025年全球深水油田投资预计增长3 0%,油气资源劣质化趋势推动技术需求 [7] - 勘探开发向双深双高、低位潜山等复杂领域延伸,老油田面临"两高"挑战 [7] 战略举措 - 公司优化资源配置拓展高潜力市场,推动智能化装备与低碳化技术协同发展 [4] - 持续攻关核心技术并加速科研成果应用,技术产品斩获海外订单 [6][7] - 建设覆盖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技术价值和客户资产价值导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