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板块投资

搜索文档
投资港股的QDII领跑市场,18只QDII基金年内收益率超50%
格隆汇· 2025-07-07 15:47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恒生指数上涨20%,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达18.68%,大幅跑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主要指数 [1] - 港股在4月回调后迅速回升进入"技术性牛市",个股如泡泡玛特、蜜雪集团、老铺黄金等持续飙升 [1] - 年内港股基金包揽QDII基金涨幅榜前十,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97%收益领跑 [1] QDII基金表现 - 18只QDII基金年内收益率超50%,重仓创新药的港股QDII基金净值领跑 [7] - 年内QDII基金平均净值上涨12.8%,部分欧洲市场相关QDII基金净值涨超20% [8] - 港股成为QDII新发产品重要领域,今年以来成立的24只QDII基金多为港股主题 [11]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7398.6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翻倍,逼近2024年全年历史峰值 [9] - 新发行QDII基金持续带来增量资金,机构扎堆布局港股主题QDII基金 [10][11] 行业驱动因素 - 港股基本面修复、资金面改善推动价值重估,出现两波行情:第一次由恒生科技驱动,第二次由南下资金和全球资金流入引爆 [12] - 科技板块投资价值凸显,外资持续加码信息技术板块,多空分歧收敛预示波动性降低和趋势性机会酝酿 [12] - 当前科技板块拥挤度适中,配合资金面积极信号,向上弹性空间较大,有望成为下一轮上涨重要引擎 [12] 个股及基金表现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年内涨幅97.16%,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涨幅67.37%,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涨幅67.18% [3] - 创新药重仓股如信达生物、荣昌生物、科伦博泰生物-B等出现翻倍涨幅 [6] - 恒生医疗保健相关ETF如大成恒生医疗保健ETF、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等涨幅均超50% [4]
交银国际每日晨报-20250704
交银国际· 2025-07-04 09:04
核心观点 - 2025上半年港股表现亮眼,恒指和恒生科技指数半年度收益分别达20%和18.7%,位居全球主要股指前列。从内外资配置偏好变化及卖空仓位分布等维度看,南向资金均衡配置中有结构性倾斜,外资聚焦科技,科技板块投资价值凸显,但港股从结构性行情向全面上涨转换,仍需更强基本面支撑和政策催化因素 [3]。 港股资金流向分析 南向资金 - 年初至今对港股各板块持仓均有提升,板块轮动显著,1季度主力配置信息技术,2季度初转向新消费,近一个月集中在医疗保健和金融板块 [3]。 外资 - 仅边际主动提升信息技术板块仓位,其他板块持仓市值多数下降,体现对港股科技企业长期竞争力和估值修复空间的看好 [3]。 卖空格局分析 周期板块 - 通信、房地产、能源、材料等周期板块维持较高卖空水平,但边际变化不大 [4]。 消费板块 - 出现明显分化,必需消费相对稳定,可选消费板块近一个月卖空力量上升 [4]。 信息技术板块 - 卖空集中度持续下降,多空双方分歧收敛,投资价值凸显,拥挤度适中,向上弹性空间大,有望成下一轮上涨行情重要引擎 [4]。 全球主要指数表现 股票指数 - 恒指收盘价24,070,当日跌0.71%,年初至今升16.49%;国指收盘价8,648,当日跌0.88%,年初至今升18.64%;上A收盘价3,628,当日升0.18%,年初至今升3.25%等 [3][5]。 商品及外汇价格 - 布兰特收盘价69.13,当日跌1.54%,年初至今跌7.31%;期金收盘价3,348.00,当日升8.10,年初至今升27.34等 [5]。 利率 - HIBOR为4.58,三个月和六个月基点变动均为0;美国10年债息yield为4.35,三个月基点变动7.30,六个月基点变动 -5.43 [5]。 恒指技术走势 - 恒生指数24,069.94,50天平均线23,773.40,200天平均线22,278.92,14天强弱指数54.16,沽空26,755百万港元 [5]。 本周经济数据 美国 - 7月1日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6月份)市场预期和上次数据均为52.00;7月1日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6月份)市场预期48.50等 [6]。 中国 - 报告未提及本周中国公布的具体经济数据内容 [6]。 交银国际研究报告 深度报告 - 涵盖消费、新能源、互联网及教育、科技、汽车、医药、金融、房地产、全球宏观等多个行业2025下半年展望报告,以及对北方华创、三生制药等公司的评级报告 [6]。 每日报告 - 包括汽车、云顶新耀、光伏等行业报告,以及对中国燃气、百济神州等公司的点评报告 [6]。 指数成份股信息 恒生指数成份股 - 包含美的、中通快递、长和实业等公司的股票代码、收盘价、市值、股价升跌、市盈率、股息率、市账率等信息 [7]。 国企指数成份股 - 包含中通快递、吉利汽车、中信股份等公司的相关信息,如股价、市值、市盈率、股息率、市账率等 [8]。
每月金股七月研选:多重利好因素共振,港股进入交易顺畅期
交银国际· 2025-07-02 14:24
报告核心观点 - 港股处于多重利好共振窗口期,科技板块有望成下一轮上涨引擎,当前适度拥挤度为投资者提供配置窗口,待催化条件满足,港股有望向趋势性上涨转换 [2][3][4] 市场要点 - 港股呈盘整巩固态势,完成宏观影响修复,在新消费、医药板块推动下,恒生指数逼近年内3月高点,此轮上涨得益于关税不确定性降温、人民币汇率企稳和港元流动性充裕,但因地缘和关税因素,涨势呈结构性 [2][5] - 外部环境趋于稳定,地缘因素可控,关税谈判暂停提供缓冲期,短期内达成大规模贸易协议可能性低,关税不确定性或推迟弱化,特朗普政策重心切换降低外部政策冲击可能性 [5][6] - 流动性环境较佳,港股市场短期内流动性充裕,虽中期难维持,但短期内为上涨提供动力,新股上市活跃注入新投资主题和情绪催化剂 [5][6] - 风险情绪改善和流动性充裕为科技股上涨提供基础,核心科技板块经调整后拥挤度适度偏低,向上弹性大,仅待叙事主题催化 [5][6] 金融行业(中国太保) - 亮点为预计7月股票市场受益于外部环境改善,建议关注非银板块滞涨标的,首推中国太保,因其估值偏低、经营风格稳健、资产负债匹配较好 [9] - 股价催化剂包括资产负债匹配好、经营风格稳健、受益于股票市场向好、长债收益率企稳、当前估值有较高投资性价比 [10] 房地产行业(领展) - 亮点为2025年业绩好于预期,股息同比增长约4%,股息率高,认为北上消费影响可控,公司未来两至三年可维持稳定派息,中证监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和美联储降息是评级重估催化剂 [16] - 股价催化剂包括香港最低工资调升带动商户生意上升、香港社区购物受北上消费影响可控、利率下行减少利息成本、中证监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联储局有降息概率 [21] 科技行业(豪威集团) - 亮点为豪威集团是可最大化受益于半导体供应链国产化和智能驾驶需求上升的标的之一,市盈率低于行业中位数和历史平均,预计2025/26年每股基本收益为3.98/5.25元人民币,目标价对应39倍2025/26年平均市盈率 [24] - 股价催化剂包括汽车CIS收入有望超手机CIS收入、智能手机CIS量价有增长空间、积极布局新兴市场CIS领域、公司有望受益于政策支持和国产化 [27][31] 互联网行业(腾讯) - 亮点为长青手游流水创新高,多款新游有望上线缓和《MDnF》高基数影响,端游收入预计双位数增长,AI加持下广告业务增速好于行业,云服务恢复双位数增长,预计2025年收入增速9.6%,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现价对应2025年17倍市盈率有估值提升空间 [34] - 股价催化剂包括重点新游定档、长青游戏流水超预期、股东回馈持续、AI应用落地有突破 [37] 汽车行业(小鹏汽车) - 亮点为4月小鹏中国内地销量35,045辆,连续6个月超3万,产品矩阵完善,得益于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2025年1季度单车毛利率10.5%且环比改善,2季度ASP和毛利率有望改善推动公司向盈亏平衡迈进 [40] - 股价催化剂包括新品持续发布、毛利率持续改善 [44] 医疗行业(三生制药) - 亮点为特比澳适应症拓展、替代竞品潜力大、仿制药竞争有限,蔓迪销售有望长期增长,公司引进产品拓宽消费医疗产品线,自研平台与辉瑞达成授权协议,目标价对应23%潜在涨幅,当前股价对应核心业务估值投资性价比显著 [47] - 股价催化剂包括特比澳新适应症获批、707海外开发有进展、多款在研产品有望上市、自研平台有更多license - out交易预期 [48] 消费行业(泡泡玛特) - 亮点为2025年2季度以来,海外市场在核心IP新品带动下延续爆发式增长,公司IP产品热度上升,具有丰富IP储备,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提升有望带动整体利润率改善和业绩增长 [54] - 股价催化剂包括核心IP在海外持续破圈、新IP热度攀升、新品类推动产品矩阵升维、7月中旬或发布上半年盈利预告 [58] 新能源行业(协鑫科技) - 亮点为公司颗粒硅生产现金成本下降,成本优势扩大,折价收窄,盈利优势凸显,1Q25成为多晶硅行业首家EBITDA转正企业,随着欧盟碳关税实施,盈利优势将继续扩大,目前市账率仅0.6倍,低估明显 [61] - 股价催化剂包括供给侧改革或行业整合计划落地、颗粒硅折价继续收窄、钙钛矿和电子级多晶硅资产IPO取得进展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