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赋能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余姚太保“共享法庭”半小时化解车险纠纷,科技赋能让理赔更便捷高效!
新浪财经· 2025-07-07 11:47
共享法庭的设立背景 - 中国太保产险余姚中支在多方机构见证下成立共享法庭,整合司法与行业调解资源,旨在高效化解金融消费纠纷 [1] - 共享法庭依托先进信息技术平台,维护消费者和保险机构的合法权益 [1] 共享法庭的运作模式 - 通过在线调解平台,调解员和法官专业引导,促成双方快速达成一致意见 [5] - 典型案例:半小时内成功调解车险理赔纠纷,涉及伤者伤残等级认定分歧 [3][5] - 显著节省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和沟通成本,体现快速、便捷、公正的核心价值 [5] 共享法庭的服务特点 - 利用科技手段实现调解"触手可及",省去奔波之苦 [6] -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促成理性沟通,公平解决争议 [7] - 为金融消费者和保险公司提供高效、低成本纠纷解决渠道 [8] 共享法庭的社会意义 - 是深化合作、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积极实践 [6] - 公司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服务品质的重要举措 [6] - 未来将持续完善服务功能,成为化解金融纠纷的便捷通道、金融知识宣传窗口和消费体验优化平台 [8]
写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杭州银行携20余项金融科技成果亮相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19:19
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概况 - 展会主题为"开放创新科技赋能共创金融新未来" 汇聚400余家国内外金融机构 科技企业及行业组织 [1] - 杭州银行携20余项金融科技成果亮相"地方特色金融展区" 成为最具人气的数字金融展示窗口之一 [1] 杭州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 - 公司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 聚焦数字政务和普惠金融领域 将前沿科技转化为服务动能 [3] - 参展的20余项"数智"解决方案全景式呈现近年数字化转型成果 突出科技赋能业务的三大实践亮点 [3] 技术底座建设 - 完成新一代分布式 云原生 全栈信创核心业务系统建设 2023年11月上线后持续稳定运行 [4] - 该系统获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二等奖" AI技术已渗透办公 研发 营销等六大业务领域 [4] 智慧金融场景创新 - 与华为联合打造鸿蒙智慧厅堂生态 基于开源鸿蒙5.0操作系统实现全链路技术标准化 [5] - 推出覆盖柜面 自助机具 移动展业的全渠道信创解决方案 形成轻型化智慧网点雏形 [5] 政企服务生态构建 - "四通三易"方案整合七大核心产品 覆盖政企客户金融全生命周期需求 [7] - "薪易宝"平台集成薪税代发 人事服务等六大功能模块 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伙伴 [7] 未来发展布局 - 公司将聚焦金融科技核心能力建设 持续深耕科技赋能场景 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创新活力 [7]
浦发银行携“硬科技”亮相国际金融展
国际金融报· 2025-06-19 17:09
谢伟称,当前,浦发银行正以数智化发展战略为核心转型引擎,打造全行"第二增长曲线",聚焦科技金融、供应链 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构建数字产品、数字运营、数字风控、数字生态"五数"经营模 式,实现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升级。 "展望未来,浦发银行将继续与各方携手,以开放之姿拥抱金融创新,以金融与科技之合力破解发展难题,让金融活 水润泽千行百业。"谢伟强调。 浦江潮涌,金融脉动澎湃不息。 6月18日至20日,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下称"金融展")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举行。本届展会由中国人民银行指 导,上海市委、市政府支持,中国金融电子化集团主办,跨境清算公司、浦发银行等协办。 作为本届金融展战略合作伙伴,浦发银行以"数智浦发金融向新"为题,全景展示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 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担纲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实践成效,并与社会各界共同探索科技赋能金融的新模式、 新业态、新未来。 数字赋能智领未来 自1993年以来,金融展举办至今已是第31届。此次时隔10年重回上海,并首度与陆家嘴论坛深度联动,以"开放创新 科技赋能共创金融新未来"为主题,设置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产品与服务、 ...
时报观察丨告别价格战 引导消费贷重价值惠民生
证券时报· 2025-03-31 08:26
消费金融的终极目标是惠民生。如何促进消费金融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如何做好从"价格竞 争"到"价值竞争"的路径转换,将成为商业银行需要聚焦的未来战场。 责编:李丹 校对: 冉燕青 近日,多家银行将消费贷年化利率阶段性上调至不低于3%,持续已久的消费贷"价格战"迎来拐点,市 场回归理性。 促消费,少不了银行助力,消费贷功不可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不含住房贷款的个人消费贷 余额已达21万亿元。在政策红利支持下,2024年汽车换新超680万辆、8大类家电换新超5600万台,"以旧 换新"消费市场增量达1.3万亿元。金融活水还精准滴灌至旅游、教育、装修等民生领域。提额、延长期 限,无论是工薪族的家电换新计划,还是年轻家庭的亲子教育分期,低息消费贷切实降低了消费门槛,释 放了民生领域的潜在需求。 然而,在价格战下,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1.52%的历史低位,甚至有银行面临"高息揽储—低息放贷"的 负循环,资金成本与收益倒挂压力加剧。更为严峻的是,信贷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仍存,低息消费贷或沦 为套利工具,催生金融空转风险。此次调整,恰是对不可持续模式的及时纠偏,引导市场从低息依赖转向 可持续的生态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