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贷
搜索文档
农行内蒙古分行:引普惠金融活水 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07 17:20
普惠贷款业务增长 - 截至9月末,普惠贷款余额达408.19亿元,较年初增长100.17亿元,增量连续两年突破百亿大关[1] - 融资协调机制下累计支持小微企业5.71万户,累放贷款金额318.35亿元[1] 三农特色产业金融服务 - 乡村产业贷款余额1078.74亿元,较年初增长206.72亿元,其中粮食产业贷款余额389.16亿元,较年初增长103.86亿元[1] - 创新“粮农贷”、“设施贷”、“智慧畜牧贷”等特色产品,并采用“金融副主任+龙头企业+信用村信用户评定+整村授信”模式支持大豆、中草药等产业[1] - 通过政府贴息方式支持肉牛养殖产业,例如为赤峰市养殖户提供30万元育肥贴息贷款[2] 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 - 创建“普惠+绿色”制造业贷款新模式,以小微企业用电数据为依据形成白名单,成功投放自治区首笔绿色清洁能源消纳小微企业贷款1000万元,授信金额1亿元[3] - 深化银担合作,创新“见贷即保”信贷产品,截至9月末累计支持小微企业342户,发放贷款14.18亿元[4] - 实施线下小微企业法人贷款集中作业模式,优化信贷业务流程以提升效率[4] 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金融 - 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工程,将企业授信响应时间压缩至48小时,“政采e贷”已累计为448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2.39亿元[5][6] - 在乳业、钢铁等产业链部署“农银智链”平台,截至9月末累计为蒙牛集团、包钢集团上下游1252家小微企业提供贷款114.2亿元[6]
金融助力秋粮颗粒归仓
经济日报· 2025-11-03 07:35
金融机构支持秋粮收购举措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筹集专项资金120亿元,实现投放超4亿元,通过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审批放款确保钱等粮 [2] -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分行9月以来累计投放粮食重点领域贷款33.8亿元,开通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并提供无还本续贷等服务 [3] - 浙江浦江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粮农贷"专项贷款,截至9月底发放1512万元,简化手续减少审批环节 [3] 应对阴雨天气的金融应急服务 - 江山农商银行通过"粮农贷"等产品向189户农户投放信贷资金1.35亿元,开辟快速审批绿色通道支持抢收抢烘 [5] - 江苏银行将"农机e贷"审批发放时效从7天压缩至10分钟,通过数据直连实现快速核验,为农户抢时购机赢得时间 [6] - 农业银行山东分行组织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建立需求清单,将金融服务延伸至秋收各关键环节 [7] 保险机构的风险保障与科技应用 - 人保财险在江苏创新推出收割期降雨指数保险,为7.9万农户提供35亿元风险保障,大幅前移防灾关口 [8] - 人保财险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科技构建天地一体化查勘体系,在河南实现无人机飞行300余架次覆盖20余万亩作物 [9] - 平安产险山东分公司累计投入406名农险查勘员、136辆查勘车及76台无人机24小时待命,确保高效灾情勘察 [10]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与协同 - 专家建议金融机构为粮食安全提供全产业链服务,覆盖生产、收购、仓储、加工、销售全链条 [4] - 金融力量可构建财政—金融—产业协同机制,通过风险补偿基金破解企业抵押不足难题 [4] - 平安产险通过整合官方与实地信息形成共享烘干地图推送给农户,有效降低粮食霉变风险 [10]
握紧信用“金钥匙” 解锁乡村发展新动能
金融时报· 2025-10-22 10:10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的战略指导 - 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持续深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构建涵盖机制建设、数据治理、配套支持、科技赋能在内的征信惠农体系 [1] - 秉持“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稳步推进、深化应用”的工作思路,牵头推进省级政府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江苏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2] - 出台《关于加强县域金融服务与管理全覆盖的指导意见》,引导地市分行与县域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明确市县农信体系建设沟通协调机制 [2] - 引导13个设区地市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案,构建“部门联动+市县联动+系统联动”的纵横联动工作机制和“政府部门+基层组织+金融机构”三位一体信息共享机制 [2] 地方分行的创新实践与成效 - 江南农商银行运用中国人民银行常州市分行创新的“常农分”进行精准评分,为江苏常州市新南葡萄合作社提供120万元贷款支持 [1] - 中国人民银行泰州市分行推行农信体系建设共建共享“一盘棋”,通过“农村经济主体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统一归集和常态更新,指导金融机构创新“信农e贷”“蟹农贷”等系列信贷产品 [3] - 泰州市累计发放贷款49.7亿元,信用贷款笔数占比达56.4%,节约涉农主体融资成本超3400万元 [3] - 中国人民银行淮安市分行创新搭建农村金融征信子平台,开发移动端农信“一键通”核心功能,包括“新农主体一键找”、“融资服务一键贷”等 [4] - 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市分行引入DeepSeek大模型技术升级“信用惠农融资服务”平台和“连新农E贷”平台,构建“信用重建+精准纾困”的金融支持模式 [4] - 中国人民银行扬州市分行在宝应地区以“网格化+阳光信贷”模式开展整村预授信,整村授信覆盖率达100%,为13.78万户信用户授信162.13亿元 [5] - 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分行打造“红色阵地+征信宣传”融合场景,累计举办红色村镇征信宣传活动315场,覆盖群众2.17万人次 [6]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覆盖成果 - 牵头制定《南京地区信用户、村、镇评定应用工作方案》,实现542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5.19万农户“三信”评定工作拉网式全覆盖 [5] - 截至2025年9月末,江苏省已有423个乡镇荣获信用乡镇称号,8562个行政村被评为信用村,开展信用评定的农户达1252.21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63万户 [7] - 借助部门间数据共享和“铁脚板+网格化”数据采集模式,江苏省内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持续完善 [7]
农行四川省分行:深耕“五篇大文章”,用金融“活水”滋润川蜀沃野
四川日报· 2025-09-28 06:08
核心观点 - 农行四川省分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重点支持科技企业 乡村振兴和绿色低碳项目 2025年上半年科技贷款 绿色贷款 普惠贷款总量与增量保持同业前列 个人养老金客户增量翻番 服务"万企兴万村"行动获全国工商联肯定[7] 科技金融支持 - 累计投放"天府系列产业贷"逾15亿元 惠及小微企业逾200户[8] - 发放全省首笔"天府知来贷" 以知识产权作为增信核心 为中小企业开辟融资新路径[8] - 向绵阳某电气公司投放"科技e贷"信用贷款900万元 支持其新能源汽车线束产品研发[9] - 建立省市县三级工作专班联动机制 构建贷款审批绿色通道 提升服务效率[8] 乡村振兴服务 - 创新"天府粮仓贷" "粮农贷" "农房增信贷"等专属产品 推广"惠农e贷"系列[10] - 向富顺县水稻高粱现代农业园区累计发放贷款近4000万元 支持粮食生产 收购 加工和销售[2] - 向剑阁县养殖合作社投放30万元"惠农e贷" 使其年出栏量增长50% 年收入增加10余万元[10] - 创新推出"惠农e贷—彝绣贷" 发放贷款500余万元 解决彝绣经营户融资难问题[10] - 支持"万企兴万村"企业713户 贷款余额239亿元 其中向某粮食精深加工企业提供8000万元固定资产贷款 并向产业链上千户种植户和经销商发放供应链贷款5000余万元[11] 绿色金融推进 - 向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项目提供贷款支持 该项目是交通运输部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项目 全长约244公里[12] - 持续信贷支持双江口水电站项目 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大坝设计坝高315米 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高坝[12] - 向某科技有限公司发放1000万元"天府制惠贷" 用于升级节能设备[13] - 向某铝业公司提供300万元贷款改造"绿色生产线"[13] - 向四川天府新区某建筑项目审批贷款4亿元 已投放896万元 项目按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13] 普惠金融成效 - 运用"抵押e贷"向广元市某牧业公司发放500万元贷款 带动周边村民增收[6] - 通过"天府科创贷"向凉山州某食品企业提供400万元贷款 优惠融资成本为企业每年节省利息8万元[6] - 组建"流动金融团队"常态化进村入户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可获得性[10]
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增强供给 金融加力服务“三农”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8 07:38
行业政策与监管动态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达13.9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 [1] - 监管机构将持续深化三农金融改革 聚焦粮食生产、县域富民产业及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 [1] 金融机构业务进展 - 农业发展银行投放夏粮收购信贷资金80亿元 通过线上办贷模式及电子支付渠道提供7×24小时结算服务 [1] - 中信银行涉农贷款规模近5000亿元 贷款增速超10% 其特色产品粮农贷累计投放15.62亿元并惠及3000多户农户 [2] - 浙江长兴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超164亿元 其中专项支持种粮大户的新农贷等产品投放达15.25亿元 [2]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农发行创新推出智粮贷、竞拍贷、竞采贷、中储e贷等线上便捷办贷模式 [1] - 中信银行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创设粮农贷产品 实现在线授信审批并覆盖超60%农场 [2] - 农商银行通过整村授信和名单制主动上门服务模式为种粮大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2] 科技赋能与农业保险 - 重庆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达182个 农险保费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7.71% 提供风险保障676.86亿元 [3] - 重庆探索利用数字地图与低空卫星遥感技术实现承保校验、作物监测及生产指导 2024年支付赔款12.8亿元 [3] - 行业专家呼吁保险公司推进物联网、遥感、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 [3]
金融加力服务“三农”
经济日报· 2025-08-25 05:54
普惠型涉农贷款总体情况 - 二季度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达13.9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 [1] - 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深化三农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聚焦粮食生产、县域富民产业和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 [1] 政策性银行服务举措 - 农业发展银行积极筹措信贷资金保障粮食收购 确保农民粮出手钱到手 [1] - 农发行山东分行推动线上办贷模式 创新推出智粮贷、竞拍贷、竞采贷、中储e贷等数字化产品 [1] - 通过企业网银、手机银行、银企直联提供7×24小时结算服务 已投放夏粮收购信贷资金80亿元 [1] 股份制银行创新实践 - 中信银行创设粮农贷特色乡村振兴金融产品 实现在线授信审批 [2] - 截至2025年2月粮农贷惠及3000多户农户 覆盖北大荒集团超60%农场 累计投放15.62亿元 [2] - 截至7月末中信银行涉农贷款规模近5000亿元 贷款增速超10% [2]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模式 - 长兴农商银行通过整村授信模式为粮食生产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2] - 累计发放涉农贷款超164亿元 其中新农贷等专项产品投放达15.25亿元 [2] - 绍兴瑞丰农商银行采用名单制+主动上门服务模式 为种粮大户提供账户结算、信贷支持和知识宣传一体化服务 [2] 农业保险科技应用 - 重庆市探索构建可视化、可校验、可应用的数字地图 实现地块信息、流转信息和承保农户信息自动关联校验 [3] - 利用低空卫星遥感影像监测作物生长期、长势分级和损失分类 通过AI分析生成生产指导建议 [3] - 2024年重庆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达182个 农险保费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7.71%) 提供风险保障676.86亿元 支付赔款12.8亿元 [3]
中信银行:以金融之力绘就“三农”新图景
环球网· 2025-08-19 20:02
核心观点 - 中信银行通过差异化服务模式和集团协同优势 精准支持乡村振兴关键领域 涉农贷款规模接近5000亿元且增速显著 成为唯一获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优秀档"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1][2][4][5] 业务规模与增速 - 截至今年7月末涉农贷款规模接近5000亿元 贷款增速超10% [1] - 粮食重点领域贷款增速超13% [2] - 支农贷款增速超12% [4] 创新金融产品 - 在黑龙江创设"粮农贷"产品 截至2025年2月惠及3000多户农户 覆盖北大荒集团超60%农场 累计投放金额达15.62亿元 [2] - 在大连落地股份制银行首笔"银期保"项目 通过保单订单提供低息贷款 创新解决农户融资难点 [2] - 在浙江创新"共富贷"融资模式 累计支持超13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 [4] 集团协同体系 - 联合中信建设 中信农业等集团子公司构建"融资 融智 融产 融建 融销"五融协同服务体系 [3] - 在福建通过集团协同为村镇污水处理项目融资2.4亿元 建成标杆性工程 [4] 产业赋能成效 - 在信阳通过流动资金贷款支持茶产业 直接惠及万千种植户 [5] - 在青海发放350万元专项贷款支持青绣产业 预计新增50个就业岗位 带动200余名绣娘年均增收超万元 [5] - 创新出台《"新农人"客群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覆盖生产经营全周期需求 [5]
深化信用体系建设 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新华日报· 2025-06-13 08:15
信用体系建设 - 公司始终坚持支农支小地位不动摇,把深耕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普惠金融的重头戏 [1] - 公司自2022年以来围绕粮食安全和农村重点产业打造了"粮农贷""蟹农通"等单一场景信贷产品 [2] - 2024年公司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深入调研金融支持粮食、河蟹产业链现状,搭建产业链信用体系 [2] 数据支撑与模型构建 - 公司归集上下游企业信用信息,形成农资销售934户、饲料销售716户、水产批发2866户、粮食加工34户、粮食购销67户五类经营主体评价模型 [2] - 评价模型包括基本情况、收入状况、经营状况、信用状况四个核心指标 [2] - 围绕河蟹养殖、粮食种植等不同行业构建了10余个多维度涉农信用评分模型 [3] 金融产品创新 - 创新"兴农E贷"有效拉长辖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产品单一的短板 [3] - 创新"粮农贷"保障农民丰收"米袋子" [3] - 创新"蟹农通"充实蟹农"钱袋子" [3] - 创新河蟹、粮食全产业链信贷产品"兴农产业贷"实现信用链、资金链和供应链的"三链融合" [3] 政策支持与风险控制 - 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推进"三农"普惠贷款增量降本 [4] - 将涉农贷款纳入"泰信保"普惠金融产品,风险分担比例高达88% [4] - 构建"信用+低利率+免担保"机制,省农担对涉农主体免除最高300万元额度的担保费用 [4] - 对于首贷户或者组团申请"兴农产业贷"产品的客户给予一定的利息让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