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

搜索文档
通达电气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 移动医疗新成果获得好评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9 14:36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2020年开始进军移动医疗领域 2022年通过专用车准入审查实现产业重大突破[1] - 公司携手中山眼科中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机构开发移动医疗产品[1] - 公司创新打造移动医疗产品通过5G 人工智能等技术下沉基层医疗场景[1] 产品与技术 - 开发移动CT检查车 5G远程DR体检服务车 5G智能眼科巡诊车 5G脑心动车等新产品[1] - 5G脑心动车搭载认知功能评估 脑电监测等先进设备重点服务养老院 老年大学等民生场景[3] - 基于车辆技术领域三十多年深厚积累推出移动医疗新成果[3] 市场应用与成效 - 移动医疗产品已帮助超过十万群众实现疾病早干预与健康管理[7] - 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社区形式助力破解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难题[7] - 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等难题[7] 行业合作与认可 - 公司持续完善车辆加服务的复合能力夯实移动医疗研发与生态建设[5] - 在座谈会上展示5G智能眼科巡诊车 5G脑心动车 5G康复理疗车等最新成果获得广泛认可[1] - 移动医疗产品具备较高科技水准和创新服务能力赢得行业好评[1]
三十而立再出发 通达电气如何激活增长新引擎?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7 09:54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技术迁移与跨界融合 成功将车载电气领域的积累应用于移动医疗 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并实现业务快速增长[3][4][7] - 公司以"车辆+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突破医疗资源空间限制 推动基层医疗普惠化发展[1][6][7] - 移动医疗业务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营收达1885.74万元 同比增长34.16%[7] 技术能力与产品创新 - 依托31年车规级集成能力 将汽车减震技术、抗电磁干扰系统应用于医疗设备集成上车[4] - 开发第二代"慧眼移动医院"平台 集成防筛诊治功能[1] - 产品矩阵涵盖5G移动CT检查车、智能眼科巡诊车、综合体检车、DR检查车及脑心动车等多类车型[4][9] - 智能眼科巡诊车已服务近10万居民实现眼部病变早干预[4] 业务进展与财务表现 - 移动医疗业务2024年营收1885.74万元 同比增长34.16%[7] - 参股体检中心投入运营 形成"车辆+服务"联动模式[7] - 与广州医科大学脑科医院合作研发的5G脑心动车配备认知评估系统 重点服务养老场景[9] - 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联合研发的5G康复理疗车进入试用阶段[9] 战略规划与目标 - 2025年推出AI辅助诊断体检车 2027年底前完成精神卫生与慢病管理专科车研发[11] - 计划在广东省建立5个移动医疗服务中心 辐射21个地市[11] - 2025年实现服务覆盖300个区县 并向长三角、成渝地区拓展[11] - 通过研发资源倾斜、人才团队支撑及生态合作深化业务布局[9]
5G脑心动车”广州发布 通达电气助力实现“移动诊疗
中证网· 2025-09-02 16:17
产品发布与技术创新 - 通达电气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宁玉萍教授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吴凯教授团队研发生产"5G脑心动车" 集成阿尔茨海默病血浆标志物和脑机接口电生理标志物等多项创新技术 [1] - 产品搭载柔性穿戴脑机接口 5G智能AI系统及多项专业医疗设备 整合10余项专利和2项软件著作权 实现移动诊疗功能 [2] - 具有多场景宽应用快部署优势 实现精神心理医疗服务移动化智能化突破 在老年痴呆早期筛查与干预方面具重要应用价值 [1] 跨领域协同合作模式 - 医疗端由广医附属脑科医院输出专业诊疗标准与应用场景 技术端由华南理工大学吴凯团队注入柔性穿戴脑机接口和AI算法等智能内核 [1] - 产品端由广州极芯智元生命科技完成柔性传感电极模块化穿戴式设备及电生理信息化系统研发生产 制造端由通达电气提供成熟工艺制造移动载体 [1] - 多方深度协同形成医疗科技制造一体化创新成果 推动精神心理医疗服务模式变革 [1][2] 市场应用与战略规划 - 产品适用于社区养老机构开展老年痴呆早期筛查 突发事件心理援助 学校企业心理健康服务等跨区域多场景应用 [2] - 有望提升精神心理疾病早期诊断率 增强公共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布 [2] - 公司将凭借车载电气智能系统领域技术积累和移动医疗车实践经验 持续提升科研生产能力并拓展移动医疗边界 [2]
通达电气:上半年净利润劲增122.80%,业绩持续向好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20:1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1亿元,同比增长68.73% [1] - 归母净利润3173.31万元,同比增长122.80% [1] 业务驱动因素 - 下游市场出口业务持续向好,客户、卡车等商用车厂商订单增加带动收入提升 [1] - 公司持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增加带动净利润显著增长 [1] - 在以旧换新、公交客车进入换车周期、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等多因素共振下,智慧交通业务稳步发展 [2] 行业政策环境 - 2024年10月国务院公布《城市公共交通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确立公交优先地位 [1] - 条例明确政府主体责任,要求保障用地、资金及路权优先,为行业发展提供法治基础 [1] 技术布局与解决方案 - 公司依靠"车-路-场-云"四位一体技术矩阵,打造智能硬件、软件平台与数据服务于一体的行业解决方案 [2] - 解决方案满足公共交通向智能化、绿色化、城乡一体化方向转型的需求 [2] 移动医疗业务发展 - 公司开发5G智能综合体检车、一站式CT体检服务车、5G智能眼科巡诊车等移动医疗产品 [2] - 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三甲医院共同开展研发合作 [2] - 6月份正式发布"慧眼移动医院",推动优质眼科资源直达基层 [2]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将在现有业务基础上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核心产品持续升级换代 [2] - 积极开拓商用车、工程机械及移动医疗业务的发展 [2]
DocGo (DCGO)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6-10 05:00
纪要涉及的公司 DocGo (DCGO),一家移动医疗公司,提供医疗运输和移动医疗服务 [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务概述 - 公司是移动医疗公司,有大型医疗运输平台和移动医疗平台,能将医疗服务送到患者需要的地方,或在患者出院时将其转运到所需的护理地点 [4] - 公司从医疗运输业务起步,构建了出色的急救医疗服务(EMS)技术平台,去年该平台为合作伙伴计算了1500万个预计到达时间(ETA) [5] - 过去十年公司已为1000万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8] 医疗运输业务 - **业务规模与增长**:该业务是公司核心业务,中期指导收入为3.15亿美元,第一季度医疗运输量创历史新高,年增长率达10 - 15% [9][13] - **增长驱动因素**:与现有合作医院系统存在内在有机增长,因美国患者增多带来运输需求增加;同时不断签约新的医院系统,带来阶梯式增长 [12][13] - **深化合作机会**:公司服务美国30个州的数百家医院,在48个州获医生集团医疗服务许可,还服务英国许多医院信托机构,有机会与现有合作医院系统深化合作,提供更多服务,如心脏监测、患者监测和过渡性护理管理等 [14][15] - **未来运输量目标**:今年指导运输量为57.5万次,预计明年可达70万次,增长基于签约新医院系统、地理扩张和增加现有合作医院系统内的医院数量 [16][18] - **竞争优势**:凭借自身技术平台取代现有供应商的技术平台,为医院系统提供专用救护车和团队,带来可预测性,使医院系统能高效管理患者流动,提高床位利用率,从而获得市场份额 [19][27] - **定价模式**:与医院系统签订合同,根据历史数据为其提供专用救护车和团队,按天计费,向保险公司收费,若收取费用不足,医院系统需弥补差额,医院系统承担一定费用以确保车辆高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30][31] 面向支付方的业务 - **业务模式**:与支付方和供应商团体合作,为有护理缺口的患者提供超40种居家护理服务,保险公司提供慢性病患者名单,公司上门服务以填补护理缺口 [35] - **业务增长**:该业务增长迅速,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最初有一家支付方分配2000名患者,目前已从一年前的70万名患者增加到90万名,增长率达28% [39][43] - **收入模式**:目前采用按服务收费模式,每次上门服务收取定制费用,按填补的护理缺口数量收费,未来可能逐步转向初级保健费率、人头费和基于价值的支付模式 [43][44][46] - **增长机会**:有很大增长空间,可提高现有患者名单的转化率,优化沟通节奏,增加服务种类,拓展到其他州,签约更多支付方 [48][54] 偏头痛业务 该业务正在逐步结束,应收账款余额从1.5亿美元降至1亿美元,公司对收款有信心,款项正在收回并转化为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 [67] 政府业务 - 今年市政项目会有一些收入,但因收入金额和时间难以预测,已从指导中剔除,市政收入将作为医疗运输和居家护理业务指导之外的增量单独报告 [69] - 公司有超30份半年多前提交的招标书(RFP)未得到回复,部分项目延迟,如一个原计划2月启动的市政疫苗接种项目,5月才收到中标通知,本月才开始启动 [75][76][77] 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SG&A) SG&A占收入的百分比是业务利润率压力和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亏损的驱动因素,公司专注于削减与市政工作相关的集中SG&A,同时保持医疗运输业务的高效运营,并在支付方和供应商垂直领域加大投资,以把握巨大的增长潜力 [79][8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初级保健业务采用独特的劳动力模式,派遣持牌实用护士(LPN)和医疗助理上门服务,由总部的医生、护士从业者或医师助理实时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利用稀缺资源,扩大服务规模 [60][61] - 公司认为目前按服务收费模式未充分体现为医疗系统创造的价值,未来将寻求获得相应回报的方式 [6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