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税收公平
icon
搜索文档
法国央行行长警告:若不解决预算和债务问题,法国经济将面临“逐渐窒息”风险
环球时报· 2025-10-29 06:39
法国经济与财政状况核心观点 - 法国央行行长警告若不解决预算和债务问题 法国经济将面临逐渐窒息的风险[1] - 国际评级机构对法国政局不稳和严重预算问题感到震惊 穆迪将法国主权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1][2] - 法国公共债务高达3.3万亿欧元 2025年政府赤字占GDP比重预计为5.4% 仅略低于去年的5.8%[1] 财政赤字与债务预测 - 法国央行行长表示当务之急是优先控制社会支出等总体支出 目标使赤字在2029年降至GDP的3%[1]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 若政策不调整 法国财政赤字率将在2026年扩大至5.8% 2027年和2028年进一步扩大至6.2% 并在2029年和2030年维持在约6.3%水平[1] 利率与经济的负面影响 - 更高利率已推高法国家庭和企业的借贷成本 并导致资金从国防和环保等优先事务中转移[2] - 财政和政治不确定性给经济带来巨大压力 法国人因担心前景而增加储蓄 企业推迟投资[2] 税收政策与未来展望 - 法国央行行长谈及2026年预算中的税收公平举措 认为最富有的人通过财富控股或税收机制减税是不对的 必须改变[2] - 尽管面临挑战 法国央行行长对经济抱有信心 预计2025年将维持约0.7%的温和增长率 并称法国是近十年来创造就业机会最多的欧洲主要国家[2]
专访李华:个税改革应重点加强对全球所得的监控
经济观察报· 2025-10-10 21:19
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方向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 [1]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1] - 提出加大个人所得税抵扣力度,作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的措施之一 [1] 当前税制结构与征管现状 - 2022年个人所得税收入中,64%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成为事实上的"工薪税" [2] - 2024年个人所得税APP将收入分类从四类扩展为九类,新增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五项 [2] - 年收入居前10%的群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比约九成,综合所得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个人汇算后基本无须缴税 [3] -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体系持续完善,已纳入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七项民生支出 [2] 改革建议与公众关注焦点 - 2025年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或加大抵扣力度建议 [1] - 全国人大代表余淼杰建议在北上广深等高成本地区试点将个税起征点从当前6万元/年提高至10万元/年,相当于每月从5000元提高至约8333元 [1] - 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建议将个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至1万元/月,优化调整税率结构并加强税收监管 [2] - 个税起征点自2018年从3500元提高至5000元后,至今未再调整 [2] 税制改革面临的挑战与短板 - 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结构性矛盾,最突出的是非工资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的监管差异 [8] - 资本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征管面临税源监控难度大的问题,可能加剧财富分配的逆向调节效应 [8] - 高收入群体收入来源多元化,现有监管体系难以全面覆盖,部分高净值人群通过跨境资产配置、复杂金融工具等手段规避税收 [8] - 灵活就业群体存在双重困境:按次计税模式下单笔收入易被认定为较高应税所得导致税负陡增,职业身份界定模糊加剧政策适用复杂性 [8] 高收入群体税收调节与征管强化 - 强化高收入群体税收监管需重点加强对个人在全球所得的监控,特别是通过强化CRS的应用覆盖股权所得等各类收入 [6] - 需要推动税务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全面掌握纳税人收入构成与来源 [6] - 税收征管强化需要从三方面着手:完善对各类收入的动态监控机制,健全税制设计堵塞漏洞,加强部门协作与国际税收合作 [6] 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 2025年前8个月个人所得税维持了较高增幅,主要源于资本市场回暖带动资本性所得增长 [7] - 新兴经济业态和科技型收入的快速发展,相应推高了相关群体的个人所得税收入 [7] 未来改革优化方向 - 主要方向是强化"控高"和减轻中低收入群体负担,通过适当提高富裕群体个税税率并加强税收监管 [12] - 建议引入累退扣除方式,即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扣除额不同,收入越高扣除额越小,借鉴加拿大、韩国和芬兰经验 [13] - 考虑将计税单位从个人改为家庭,以更精准体现家庭整体负担,提升税收公平性 [10] - 探索采用"CPI+工资中位数"双挂钩的自动指数化机制,实现扣除标准的动态适应性 [11] 个税与企业所得税协调问题 - 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45%与企业所得税税率25%的差异催生避税和税收筹划问题 [14] - 存在纳税人将个人收入转化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收入,甚至采取核定征收方式缴税的现象 [15] - 短期可行方案是将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合并采用统一综合税制,压缩税收筹划空间,但实施前提是征管要精准到位 [15]
专访李华:个税改革应重点加强对全球所得的监控
经济观察报· 2025-10-10 21:11
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背景与目标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2]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 [2] -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并加大个人所得税抵扣力度 [2] 当前个税制度现状与问题 -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18年从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后至今未再调整 [3] - 2022年个人所得税收入中64%为工资薪金所得,个税成为事实上的"工薪税" [3] - 年收入居前10%的群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比约九成,综合所得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个人汇算后基本无须缴税 [4] - 个人所得税在征管上面临结构性矛盾,最突出的是非工资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的监管差异 [10] 代表委员改革建议 - 全国人大代表余淼杰建议在北上广深等高成本地区试点将个税起征点从当前6万元/年提高至10万元/年 [3] - 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建议将个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至1万元/月,同时优化调整税率结构和专项附加扣除 [3] 税收征管强化措施 - 2024年个人所得税APP将收入分类从四类扩展为九类,新增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五项 [3] - 应重点加强对个人在全球所得的监控,特别是通过强化CRS的应用覆盖股权所得等各类收入 [8] - 需要完善对各类收入的动态监控机制,健全税制设计堵塞漏洞,加强国内各部门及国际税收合作 [8] 个税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 2025年前8个月个人所得税维持了较高增幅,主要源于资本市场回暖带动资本性所得增长 [9] - 新兴经济业态和科技型收入的快速发展也推高了相关群体的个人所得税收入 [9] 新经济业态税收问题 - 平台直播等新经济业态中,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性质在税制上界定不够清晰容易导致税收流失 [11] - 灵活就业群体多采用按次计税,容易出现单笔税款过高问题加重低收入劳动者税收负担 [11] - 2024年10月对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制度进行改革,重点减轻了新经济业态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 [11] 未来改革方向与优化建议 - 主要方向是强化"控高"和减轻中低收入群体负担,通过适当提高富裕群体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并加强税收监管 [13] - 建议中国可以适时引入累退扣除方式,即收入越高扣除额越小,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 [14] - 较为可行的方案是将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合并采用统一的综合税制,但实施前提是征管要精准到位 [16] - 可考虑改为以家庭为计征单位,能更精准体现家庭整体负担提升税收公平性 [12]
涉税信息报送新规剑指平台“内卷”
经济日报· 2025-09-26 06:11
新规核心内容 - 互联网平台企业自10月1日起首次正式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及收入信息 [1] - 新规旨在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促进税收公平与竞争公平,遏制平台内卷,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 税务部门与各大平台已完成前期宣传辅导和系统调试等准备工作 [1] 平台内经营者合规要求 - 平台内经营者除法定豁免情形外均需依法办理经营主体登记 [1] - 个人从事网络交易年交易额超过10万元需办理经营主体登记,跨平台交易额需合并计算 [2] - 平台企业有义务提醒平台内经营者依法登记,经营者需在网店首页公示营业执照 [2] - 新规实施后相关部门可对同一经营者在不同平台的经营信息进行归集,督促其合规经营和依法纳税 [2] 纳税申报规范 - 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需如实汇总各平台及线下全部销售收入进行纳税申报 [3] - 禁止通过变更经营主体、关联交易等方式分拆收入以偷逃税款,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3] - 税务机关可利用平台报送信息与经营者申报信息进行比对,识别不实申报风险并处理处罚 [3] 对违法行为的遏制 - 新规将有效遏制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虚开发票、隐瞒收入等行为 [3] - 新规有助于从源头防范假平台、假业务等从事虚开发票、偷逃税的违法活动 [4] - 平台企业常态化报送涉税信息将促进收入信息显性化,防范高收入者通过平台转换收入性质以降低税负的违规行为 [4]
规范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见成效
经济日报· 2025-09-15 06:3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国务院和国家税务总局于今年6月底发布并实施《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旨在营造法治公平的税收环境并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1] - 政策落地有力促进税收公平和经营主体合规经营,同时有效助力规范违规招商引资行为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政策实施效果 - 自去年底公开征求意见以来,相关"空壳平台"数量已减少100余户,有力遏制了利用平台违规招商引资行为 [1] - 政策打破平台经济"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的信息壁垒,使"空壳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收入显性化及税收成本内部化 [1] - 税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涉税信息,有效挤压"空壳平台"和违规搞"开票经济"的生存空间 [1] 违规行为监管 - 过去个别平台内从业人员违规将劳务报酬等转化为经营所得进行申报,这是典型的偷逃税违法行为 [2] - 税务部门在配套公告中明确了从业人员自平台取得收入的所得项目划分标准,并优化劳务报酬所得个税预扣预缴方式 [2] - 近期个别平台试图为从业人员在平台所在地批量转办为个体工商户登记,将个人劳务报酬转化为个体户经营所得以套用核定征收 [2] - 个别平台为增加客户"黏性"协助平台内经营者或从业人员分拆收入,以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 [3] 执法与协同监管 - 税务部门将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对批量转办为个体工商户登记行为的监控分析,提升协同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 [2] - 税务机关通过数据比对和风险分析,及时发现并查处分拆收入、虚假申报、骗享优惠等违法行为 [3] - 依法向平台内经营者追缴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同时查处违规协助分拆收入的平台企业 [3] 行业规范要求 - 互联网平台应依法履行涉税信息报送义务,全面核验涉税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 - 平台需引导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合规享惠、依法纳税,共同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 - 税务部门将持续推进政策落实,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力推动部门协同共治,遏制"内卷式"无序竞争 [3]
遏制“内卷式”竞争!税务部门:严查这些行为
金融时报· 2025-09-05 16:33
政策背景与要求 - 国务院于2023年6月20日发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 要求平台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与收入信息[1] - 平台企业需在2023年7月完成平台域名、业务类型及运营主体名称等基本信息报送 并于10月起按季度报送从业人员身份信息及收入数据[1] - 该政策旨在营造法治公平税收环境 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1] 打击空壳平台成效 - 政策实施后空壳平台数量减少超过100户 此类平台原先通过虚开发票转引税源骗取地方财政返还[2] - 税务部门通过掌握平台内经营数据 使空壳平台收入显性化 有效挤压违规开票经济的生存空间[2] - 政策打破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的信息壁垒 遏制利用平台违规招商引资行为[2] 收入性质转换监管 - 个别平台将从业人员劳务报酬违规转化为经营所得进行申报 利用核定征收政策降低税负[3] - 税务部门明确平台收入所得项目划分标准 优化劳务报酬个税预扣预缴方式[3] - 近期出现平台批量将从业人员登记为个体工商户 将劳务报酬转化为经营所得以套用核定征收[3] - 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7月实施《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规定》 禁止批量转办个体工商户登记行为[3] 分拆收入行为整治 - 部分平台协助经营者将同一主体收入分拆至多个纳税主体 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5] - 平台通过引导经营者在销售额达限前分拆收入 违规持续享受税收优惠[5] - 税务机关将通过数据比对发现分拆收入、虚假申报等行为 依法追缴税款并处罚款[5] 协同监管机制 - 税务部门将与相关部门协作加强批量转办个体工商户登记的监控分析[4] - 持续推进部门协同共治 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4][6] -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遏制平台内卷式无序竞争[6]
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新华财经· 2025-09-05 16:28
互联网平台税收监管政策核心内容 - 国务院发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及配套公告 着力营造法治公平税收环境并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1] - 政策通过税务部门掌握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涉税信息 打破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的信息壁垒 [2] - 政策落地后空壳平台数量减少100余户 有效遏制利用平台违规招商引资行为 [2] 违规行为监管与整治措施 - 防范违规转换收入性质偷逃税行为 个别平台将劳务报酬转化为经营所得申报以套用较低核定征收税率 [3] - 税务部门明确从业人员收入项目划分标准并优化劳务报酬个税预扣预缴方式 减轻办税负担同时防范违规行为 [3] - 监控批量转办个体工商户登记行为 依法查处通过个体户登记转换收入性质逃税手段 [3][4] - 整治分拆收入逃避缴税行为 个别平台协助将收入分拆至多个纳税主体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税收优惠 [5] - 税务机关通过数据比对和风险分析 追缴分拆收入、虚假申报及骗享优惠行为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 [5] 政策实施效果与行业影响 - 政策促进税收公平和经营主体合规经营 规范违规招商引资行为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2] - 挤压空壳平台和开票经济生存空间 使平台内经营者收入显性化及税收成本内部化 [2] - 平台需依法履行涉税信息报送义务 核验信息真实性并引导从业者合规享惠依法纳税 [5][6] - 税务部门加强部门协同共治 遏制内卷式无序竞争并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6]
《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实施后作用初显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1:40
互联网平台税收监管政策实施效果 - 国务院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及配套公告 旨在营造法治公平税收环境并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1] - 政策落地有力促进税收公平和经营主体合规经营 有效助力规范违规招商引资行为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违规招商引资行为整治 - 少数灵活用工平台通过帮助其他主体开具发票转引税源、虚增平台注册地收入 以此骗取地方财政返还或其他奖补 [2] - 税务部门及时掌握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涉税信息 打破"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信息壁垒 使收入显性化及税收成本内部化 [2] - 自规定征求意见以来相关空壳平台数量减少100余户 有力遏制利用平台违规招商引资行为 [2] 偷逃税行为防范措施 - 个别平台从业人员违规将劳务报酬转化为经营所得进行申报 因经营所得可核定征收且税负较低 [3] - 税务部门依法获取涉税信息并明确收入所得项目划分标准 优化劳务报酬个税预扣预缴方式 [3] - 近期个别平台为从业人员批量转办个体工商户登记 将劳务报酬转化为经营所得套用核定征收 [3] - 市场监管总局实施《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规定》 违反规定批量转办登记将承担法律责任 [3] 分拆收入避税行为监管 - 个别平台内经营者将同一纳税主体收入分拆至多个纳税主体 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或规避一般纳税人登记 [5] - 平台为增加客户粘性协助分拆收入 引导经营者在销售额达标前通过分拆违规享受税收优惠 [5] - 税务机关通过数据比对和风险分析查处分拆收入、虚假申报、骗享优惠等违法行为 [5] - 依法追缴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 同时查处违规协助分拆收入的平台企业 [5][6] 持续监管与协同治理 - 税务部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 监控分析批量转办个体工商户登记行为 提升协同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 [4] - 持续推进规定落实 加力推动部门协同共治 遏制内卷式无序竞争 促进税收法治公平和合规经营 [6]
国家税务总局:持续推进《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落实,遏制“内卷式”无序竞争
搜狐财经· 2025-09-05 11:32
互联网平台税收监管政策效果 - 国务院6月底实施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有力促进税收公平和经营主体合规经营 有效助力规范违规招商引资行为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1] - 规定实施后相关"空壳平台"数量减少100余户 有力遏制利用平台违规招商引资行为[1] 违规招商引资行为整治 - 少数灵活用工平台通过帮助其他主体开具发票转引税源 虚增平台注册地收入并骗取地方财政返还或奖补[1] - 政策对促进线上线下公平 整治平台"内卷式"竞争发挥积极作用[1] 收入性质转换监管 - 税务部门明确从业人员自平台取得收入的所得项目划分标准 优化劳务报酬所得个税预扣预缴方式[2] - 个别平台为从业人员批量转办个体工商户登记 将个人劳务报酬转化为经营所得以套用核定征收少缴个税[2] - 税务部门将加强批量转办个体工商户登记的监控分析 依法查处转换收入性质等不合规行为[2] 税收优惠滥用防范 - 个别平台协助平台内经营者或从业人员分拆收入以达到少缴不缴税款目的[3] - 税务机关通过数据比对和风险分析 将查处分拆收入 虚假申报 骗享优惠等违法行为[3] - 互联网平台需全面核验涉税信息真实性 引导平台内经营者合规享惠依法纳税[3] 政策持续推进方向 - 税务部门将持续推进规定落实 加力推动部门协同共治 遏制"内卷式"无序竞争[3] - 政策旨在促进税收法治公平和引导合规经营 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3]
合法合规享受税收优惠 维护公平竞争税收秩序
经济观察报· 2025-08-26 16:56
税收公平与营商环境 - 税收公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2] - 打击骗享税收优惠旨在维护公平正义并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 [1][2] 税务执法行动 - 国家税务总局曝光4起骗享税费优惠违法案件 涵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涉农税费优惠和拆分收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优惠等类型 [2] - 税务部门常态化依法查处各类违规享用和恶意骗享行为 以维护公平竞争的税收秩序 [2] - 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进行精准监管 使得骗取税费和偷逃税款违法行为难以遁形 [2] 税收优惠政策与滥用 - 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工具 旨在扶持特定行业 领域或群体发展并优化经济结构 [3] - 骗享税收优惠行为导致国家税款大量流失并侵蚀市场公平竞争基石 [3] - 骗享行为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如企业经营业务与优惠资质不符或夸大享受优惠范围 [3] 执法成效与数据 - 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9万亿元 预计到年底达10.5万亿元 年均新增超2万亿元 [2] - "十四五"以来税务部门共查处违法纳税人6.21万户 曝光典型涉税案件超1500起 [3] 政策部署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提出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