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优化
搜索文档
多因子选股周报:超额全线回暖,四大指增组合本周均跑赢基准-20251011
国信证券· 2025-10-11 17:08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国信金工指数增强组合[11] - **模型构建思路**:以多因子选股为主体,构建对标不同基准指数的增强组合,力求稳定战胜基准[10]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构建流程主要包括收益预测、风险控制和组合优化三块[11] 2 模型名称:单因子MFE组合[14] - **模型构建思路**:采用组合优化的方式来检验控制了各种实际约束后单因子的有效性,将组合优化的目标函数修改为最大化单因子暴露[3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采用如下形式的组合优化模型来构建因子的MFE组合: $$\begin{array}{ll}max&f^{T}\ w\\ s.t.&s_{l}\leq X(w-w_{b})\leq s_{h}\\ &h_{l}\leq H(w-w_{b})\leq h_{h}\\ &w_{l}\leq w-w_{b}\leq w_{h}\\ &b_{l}\leq B_{b}w\leq b_{h}\\ &\mathbf{0}\leq w\leq l\\ &\mathbf{1}^{T}\ w=1\end{array}$$ 其中f为因子取值,$f^{T}w$为组合在单因子上的加权暴露,w为待求解的股票权重向量[39] 约束条件包括:组合在风格因子上的偏离度、行业偏离度、个股权重偏离度、成分股权重占比控制、个股权重上下限控制等[40] 具体构建过程包括:设定单因子MFE组合的约束条件;在每个月末根据约束条件构建每个单因子的MFE组合;在回测期内根据各期MFE组合换仓,计算MFE组合历史收益并按双边0.3%扣除交易费用[43] 3 模型名称:公募重仓指数[41] - **模型构建思路**:以公募基金的持股信息构建公募重仓指数,在该样本空间中测试因子表现更能反映出因子在"机构风格"下的有效性[4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选样空间为普通股票型基金以及偏股混合型基金;通过基金定期报告获取持股信息;将符合条件基金的持仓股票权重平均获得公募基金平均持仓信息;选取累计权重达到90%的股票作为成分股[42]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国信金工指数增强组合[13] - 沪深300指数增强组合:本周超额收益0.63%,本年超额收益17.65% - 中证500指数增强组合:本周超额收益0.30%,本年超额收益8.35% - 中证1000指数增强组合:本周超额收益0.77%,本年超额收益18.22% - 中证A500指数增强组合:本周超额收益1.57%,本年超额收益11.17% 2 公募基金指数增强产品[28][31][34][36][38] - 沪深300指数增强产品:最近一周超额收益中位数0.22%,最近一月-0.19%,今年以来2.43% - 中证500指数增强产品:最近一周超额收益中位数0.49%,最近一月-0.23%,今年以来2.81% - 中证1000指数增强产品:最近一周超额收益中位数0.45%,最近一月1.11%,今年以来8.91% - 中证A500指数增强产品:最近一周超额收益中位数0.34%,最近一月0.09%,最近一季-0.57%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估值类因子[16] - **因子名称**:BP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公司估值水平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净资产/总市值 - **因子名称**:单季EP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季度盈利的估值指标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单季度归母净利润/总市值 - **因子名称**:单季SP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季度营收的估值指标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单季度营业收入/总市值 - **因子名称**:EPTTM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滚动盈利的估值指标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归母净利润TTM/总市值 - **因子名称**:SPTTM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滚动营收的估值指标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营业收入TTM/总市值 - **因子名称**:EPTTM分位点 - **因子构建思路**:估值指标的历史相对位置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EPTTM在过去一年中的分位点 - **因子名称**:股息率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现金分红回报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最近四个季度预案分红金额/总市值 2 反转类因子[16] - **因子名称**:一个月反转 - **因子构建思路**:短期价格反转效应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过去20个交易日涨跌幅 - **因子名称**:三个月反转 - **因子构建思路**:中期价格反转效应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过去60个交易日涨跌幅 - **因子名称**:一年动量 - **因子构建思路**:长期价格动量效应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近一年除近一月后动量 3 成长类因子[16] - **因子名称**:单季净利同比增速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净利润增长能力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 - **因子名称**:单季营收同比增速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营业收入增长能力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单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因子名称**:单季营利同比增速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营业利润增长能力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单季度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 - **因子名称**:SUE - **因子构建思路**:盈利超预期程度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单季度实际净利润-预期净利润)/预期净利润标准差 - **因子名称**:SUR - **因子构建思路**:营收超预期程度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单季度实际营业收入-预期营业收入)/预期营业收入标准差 - **因子名称**:单季超预期幅度 - **因子构建思路**:盈利超预期相对幅度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预期单季度净利润/财报单季度净利润 4 盈利类因子[16] - **因子名称**:单季ROE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股东权益回报率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期初归母净资产+期末归母净资产) - **因子名称**:单季ROA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总资产回报率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期初归母总资产+期末归母总资产) - **因子名称**:DELTAROE - **因子构建思路**:ROE改善程度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单季度净资产收益率-去年同期单季度净资产收益率 - **因子名称**:DELTAROA - **因子构建思路**:ROA改善程度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单季度总资产收益率-去年同期单季度总资产收益率 5 流动性类因子[16] - **因子名称**:非流动性冲击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流动性风险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过去20个交易日的日涨跌幅绝对值/成交额的均值 - **因子名称**:一个月换手 - **因子构建思路**:短期换手率指标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过去20个交易日换手率均值 - **因子名称**:三个月换手 - **因子构建思路**:中期换手率指标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过去60个交易日换手率均值 6 波动类因子[16] - **因子名称**:特异度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个股特异性风险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1-过去20个交易日Fama-French三因子回归的拟合度 - **因子名称**:一个月波动 - **因子构建思路**:短期波动率指标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过去20个交易日日内真实波幅均值 - **因子名称**:三个月波动 - **因子构建思路**:中期波动率指标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过去60个交易日日内真实波幅均值 7 公司治理类因子[16] - **因子名称**:高管薪酬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公司治理水平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前三高管报酬总额取对数 8 分析师类因子[16] - **因子名称**:预期EPTTM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分析师预期的估值指标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一致预期滚动EP - **因子名称**:预期BP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分析师预期的估值指标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一致预期滚动PB - **因子名称**:预期PEG - **因子构建思路**:成长性估值综合指标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一致预期PEG - **因子名称**:预期净利润环比 - **因子构建思路**:预期盈利改善程度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一致预期净利润/3个月前一致预期净利润 - **因子名称**:三个月盈利上下调 - **因子构建思路**:分析师预期调整情绪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过去3个月内分析师(上调家数-下调家数)/总家数 - **因子名称**:三个月机构覆盖 - **因子构建思路**:机构关注度指标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过去3个月内机构覆盖数量 - **因子名称**:标准化预期外收入 - **因子构建思路**:营收预期偏差标准化指标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未明确给出具体公式 - **因子名称**:标准化预期外盈利 - **因子构建思路**:盈利预期偏差标准化指标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未明确给出具体公式 因子的回测效果 沪深300样本空间因子表现[18] - 预期EPTTM:最近一周1.19%,最近一月0.72%,今年以来3.29%,历史年化3.85% - 一个月波动:最近一周1.17%,最近一月2.10%,今年以来-2.84%,历史年化0.74% - BP:最近一周1.15%,最近一月-0.88%,今年以来-4.20%,历史年化2.42% - 单季SP:最近一周1.11%,最近一月-0.54%,今年以来-3.03%,历史年化2.69% - 三个月波动:最近一周1.09%,最近一月1.03%,今年以来-4.59%,历史年化1.54% - 预期BP:最近一周1.02%,最近一月-0.42%,今年以来-3.02%,历史年化2.85% - EPTTM:最近一周0.96%,最近一月-0.04%,今年以来1.69%,历史年化4.26% - 单季EP:最近一周0.91%,最近一月0.43%,今年以来3.74%,历史年化5.12% 中证500样本空间因子表现[20] - SPTTM:最近一周1.69%,最近一月3.28%,今年以来-0.61%,历史年化2.93% - 预期BP:最近一周1.58%,最近一月0.38%,今年以来4.04%,历史年化3.48% - 单季EP:最近一周1.56%,最近一月1.16%,今年以来3.04%,历史年化7.83% - BP:最近一周1.50%,最近一月1.02%,今年以来4.80%,历史年化3.51% - 单季SP:最近一周1.41%,最近一月4.05%,今年以来0.35%,历史年化4.44% - 一个月波动:最近一周1.36%,最近一月-1.97%,今年以来-10.38%,历史年化1.60% - 三个月波动:最近一周1.32%,最近一月-2.09%,今年以来9.68%,历史年化3.44% - EPTTM:最近一周1.28%,最近一月0.02%,今年以来-6.56%,历史年化4.70% 中证1000样本空间因子表现[22] - EPTTM:最近一周2.36%,最近一月2.16%,今年以来-1.52%,历史年化6.92% - SPTTM:最近一周2.14%,最近一月2.98%,今年以来-1.28%,历史年化3.90% - 预期EPTTM:最近一周2.10%,最近一月2.06%,今年以来2.30%,历史年化3.53% - 单季SP:最近一周2.09%,最近一月3.93%,今年以来0.08%,历史年化5.24% - 三个月波动:最近一周2.05%,最近一月-0.22%,今年以来-9.78%,历史年化4.24% - 单季EP:最近一周1.99%,最近一月3.76%,今年以来1.17%,历史年化10.45% - 预期BP:最近一周1.97%,最近一月0.45%,今年以来-2.87%,历史年化3.17% - 一个月波动:最近一周1.96%,最近一月-0.83%,今年以来-9.59%,历史年化2.03% 中证A500样本空间因子表现[24] - 单季SP:最近一周1.99%,最近一月0.56%,今年以来-5.52%,历史年化2.56% - SPTTM:最近一周1.89%,最近一月0.26%,今年以来-6.68%,历史年化2.16% - 一个月波动:最近一周1.69%,最近一月-1.16%,今年以来-7.89%,历史年化0.97% - 三个月波动:最近一周1.67%,最近一月-1.22%,今年以来-10.24%,历史年化2.40% - 预期EPTTM:最近一周1.60%,最近一月0.93%,今年以来1.52%,历史年化2.30% - EPTTM:最近一周1.42%,最近一月-0.01%,今年以来-0.90%,历史年化3.38% - 单季EP:最近一周1.40%,最近一月0.38%,今年以来-0.01%,历史年化5.22% - BP:最近一周1.40%,最近一月-0.12%,今年以来-7.32%,历史年化2.59% 公募重仓指数样本空间因子表现[26] - 预期EPTTM:最近一周2.64%,最近一月0.12%,今年以来-6.15%,历史年化1.28% - 单季EP:最近一周2.62%,最近一月0.80%,今年以来-6.48%,历史年化3.03% - 一个月波动:最近一周2.55%,最近一月-0.71%,今年以来-17.81%,历史年化0.21% - EPTTM:最近一周2.53%,最近一月-0.35%,今年以来-9.08%,历史年化1.00% - 三个月波动:最近一周2.50%,最近一月-0.68%,今年以来-16.05%,历史年化1.41% - BP:最近一周2.37%,最近一月0.65%,今年以来-11.18%,历史年化0.64% - 预期BP:最近一周2.25%,最近一月0.08%,今年以来-11.72%,历史年化1.08% - 股息率:最近一周2.25%,最近一月-0.12%,今年以来-9.73%,历史年化3.21%
刚刚,GPT-5首次通过“哥德尔测试”,破解三大数学猜想
36氪· 2025-09-25 15:36
核心观点 - GPT-5在组合优化领域的数学推理能力取得重大突破,首次通过「哥德尔测试」,成功破解三大数学猜想,并能在某些情况下自主推翻原有猜想,提供新的有效解法[1][8][31] - 该研究标志着AI正从学习数学向真正进行数学研究的关键跨越,为未来科研范式变革提供了预演[8] - 尽管在明确、单一的推理路径上表现出色,但GPT-5在需要整合不同证明的复杂问题上仍存在短板,缺乏「整合性推理」能力[41][44] 研究背景与设计 - 研究由海法大学和思科主导,首次让AI直面「开放性数学猜想」的挑战,模拟了数学家从少量线索出发独立探索的真实研究场景[3][14][18] - 研究团队设计了五项「组合优化」领域的测试任务,每个问题仅提供最小化描述和1-2篇参考文献,难度设定为优秀本科生或研究生有望在一天内解决[14][15][16] - 与陶哲轩此前需要大量提示的合作模式不同,此次测试没有提供大量提示或指导,旨在评估AI的独立推理能力[14] GPT-5具体表现 - 在三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上,GPT-5给出了近乎完美的解法,证明了其强大的逻辑推理水平[4] - 在猜想一(「单调+非单调」的子模函数最大化)中,GPT-5套用连续Frank-Wolfe思路,得到了至少约63%的G(o)加上37%的H(o)的拆分保证[22] - 在猜想二(p-system约束下的「双指标」算法)中,GPT-5提出了一个朴素而有效的流程,通过多轮贪心选集将价值推到1−ε,甚至推导出不同的近似保证,推翻了原有猜想[26][31] - 在猜想三(γ-弱DR子模+凸约束的最大化)中,GPT-5使用Frank-Wolfe方法,将经典的1−1/e近似比提升为更一般的1−e^{−γ}[36] - 在五道题中,GPT-5有三道能给出几乎正确的证明,但在需要结合不同证明的题目(如猜想四和五)上表现不佳[41]
上交严骏驰团队:近一年顶会顶刊硬核成果盘点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19 07:33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交通大学严骏驰教授团队在CVPR、ICLR、NeurIPS等顶级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代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硬核突破 [2] - 团队研究工作聚焦于AI技术的核心挑战,包括提升机器人复杂任务能力、使AI在工业决策中超越人类专家、为黑盒模型建立坚实理论根基 [2] - 这些研究成果展示了未来AI研究的三大关键趋势: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AI对传统科学计算的颠覆性重塑、以及迈向更鲁棒高效自主的智能系统 [32] - 团队工作具有高度可复现性和可落地性,有望演变为更聪明的机器人、更强大的设计工具和更高效的商业解决方案 [32] CVPR 2024研究成果 - 提出基于网格的神经场模型系统性理论框架,引入网格切线核概念分析模型的近似和泛化行为 [4] - 开发MulFAGrid模型,通过联合优化核参数和网格特征的自适应学习方案,在欠拟合和过拟合极端间取得平衡 [5] - 在2D图像拟合任务中达到56.19 PSNR,在3D有符号距离场重建任务中达到0.9995 IoU和4.51法向角误差,在NeRF基准测试中PSNR高达30.12 [5] ICLR 2025研究成果 - 提出CR2PQ连续相对旋转位置查询方法,解决密集视觉对比学习中跨视图像素对应问题 [7] - 在COCO数据集上,仅用40个预训练epoch就比SOTA方法获得10.4% mAP^bb和7.9% mAP^mk的显著提升 [7] - 开发BTBS-LNS二进制紧缩分支搜索方法,在MIPLIB2017基准测试中比Gurobi提供10%更好的原始间隙 [10][11] - 提出结构化宇宙图学习方法结合异常值OOD检测,在Pascal VOC和Willow Object数据集上持续优于最先进方法 [12][13] SIGKDD 2025研究成果 - 提出BiQAP神经双层优化框架,通过修改输入实例挖掘深度网络在纯数值二次分配问题上的潜力 [15] - 内层优化使用熵正则化求解修改后的实例,外层优化处理原始QAP的二次目标函数 [15] NeurIPS 2024研究成果 - 提出Fast T2T优化一致性方法,实现扩散模型在组合优化中的快速单步求解,仅用一步生成和一步梯度搜索就超越需要数百步的SOTA扩散方法 [16][17] - 开发CLOVER闭环视觉运动控制框架,在CALVIN基准上比开环方法提升8%,实际机器人长时域操作任务完成长度提升91% [19][20] - 提出AdaptiveDiffusion无训练自适应扩散方法,通过有界差分近似策略实现2-5倍加速而无质量降低 [23][24] TPAMI 2024研究成果 - 提出EasyDGL易用流水线,实现连续时间动态图学习中编码、训练和解释的统一框架 [29] - 包含时间点过程调制的注意力架构编码模块、原则化损失训练模块和图傅里叶域扰动分析解释模块 [29] - 在公共基准上显示优越性能,能有效量化模型从演化图数据中学习的频率内容的预测能力 [30]
100倍AI推理能效提升,“模拟光学计算机”来了
虎嗅· 2025-09-04 15:01
行业技术背景 - 人工智能和组合优化快速发展但面临高能耗挑战 对数字计算可持续性构成严峻压力 [1] - 当前新型计算系统存在局限性 多数仅擅长单一领域且需高能耗数字转换 效率受限 [2] - 现有系统硬件协同效率低 在处理内存受限神经网络和复杂优化问题时表现不佳 [2] 技术方案创新 - 提出模拟光学计算机(AOC)新范式 利用光与模拟信号替代传统数字逻辑计算 [3] - AOC实现模拟电子技术与三维光学技术结合 同一平台可同时加速AI推理和组合优化任务 [5] - 采用快速定点搜索方法 无需数字转换且增强抗噪声能力 支持递归推理新型神经模型 [5] 应用性能表现 - 在机器学习推理任务中实现图像分类和非线性回归 MNIST和Fashion-MNIST数据集显示略高准确率 [9] - 硬件成功运行非线性回归模型 精准重现高斯曲线和正弦曲线 需高精度数字孪生模型支持 [9] - 在组合优化任务中处理医学图像重建 压缩感知技术实现原始线条高度一致重建 均方误差低于0.07 [10] - 解决金融交易结算优化问题 7个块坐标下降步骤内找到全局最优解 远超量子硬件40-60%成功率 [11] 技术优势特性 - 全模拟操作最小化模数转换开销 原生支持迭代式计算密集型模型 [7][15] - 基于可扩展消费级技术构建 模块化架构支持光学矩阵-向量乘法分解为子运算 [17] - 支持1亿至20亿参数规模模型 需50-1000个光学模块 正负权重处理可减半模块数量 [17] 能效提升数据 - 1亿权重矩阵配合25个模块时功耗800W 计算速度达400 Peta-OPS [17] - 8位精度下能效为每瓦500 TOPS 较最新GPU每瓦4.5 TOPS提升超100倍 [17] - 光学组件带宽达2GHz或更高 制造生态系统支持晶圆级生产扩展 [17] 发展前景 - 硬件与算法协同设计推动创新飞轮 为可持续计算提供可扩展模拟平台 [19] - 架构展现出处理实际机器学习任务的潜力 能效提升约100倍 [18]
中证2000增强ETF上半年涨超29%同类第一! 小微盘风格能否持续?
金融界· 2025-07-02 09:30
小盘风格表现 - 2025年下半年首个交易日,小微盘风格持续强势,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和1000ETF增强(159680)双双刷新上市新高 [1] - 中证2000增强ETF上半年净值增长率29.18%,涨幅位居宽基ETF第一,半年超额收益率近14% [1] - 中证2000增强ETF自2024年6月29日成立以来,每个季度均有超额收益,今年前两个季度超额均超过6% [6] - 1000ETF增强自2022年11月18日成立以来,累计超额收益33.10%,年化超额收益11.88% [9] 小盘风格强势原因 - 产业趋势及景气预期:在技术快速迭代、政策鼓励创新的阶段,小盘股更具相对优势 [2] - 宏观经济运行方向:经济预期平淡或缓和阶段,小盘风格偏强;经济企稳回升期,大盘风格占优 [4] - 当前AI、半导体等产业仍处于景气阶段,政策支持科创领域发展 [5] - 我国结构性问题突出,外部不确定性对增长带来挑战,稳增长政策下半年仍有加码需求及空间 [5] 市场数据与估值 - 截至6月27日,小盘指数换手率为2.1%,处于2015年以来77%分位数,交易拥挤度相对偏高 [5] - 小盘指数/大盘指数换手率比值约为4.1倍,位于历史均值附近 [5] - 当前小盘指数/大盘指数PE(TTM)比值为2.2倍,处于2015年以来72.5%分位数 [5] 基金业绩表现 - 中证2000增强ETF在2024Q3至2025Q2期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8.91%、9.84%、13.58%、13.74%,超额收益率分别为1.24%、1.44%、6.50%、6.12% [7] - 1000ETF增强在2023Q1至2025Q2期间,各季度超额收益均超过1.50%,最高达4.85% [11] - 两只基金在单边下跌和震荡上涨行情中均能捕获超额收益,市场适应能力强 [8][9] 投资策略 - 招商旗下指增类基金采用多因子模型选股与组合优化的策略框架,涵盖基本面、技术面与机器学习因子 [13] - 基金以追求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为目标,维持均衡稳健的组合配置,行业和风格不大幅偏离 [13]
矩阵乘法可以算得更快了!港中文10页论文证明:能源、时间均可节省
量子位· 2025-05-18 13:20
矩阵乘法优化算法 - 矩阵乘法在训练和推理过程中消耗大量算力,成为计算瓶颈 [1][2] - 香港中文大学提出新算法RXTX,可节省5%-10%能源和5%时间 [3] - 针对特殊结构矩阵乘法(如XXᵀ)进行优化,突破传统算法限制 [7][8] RXTX算法技术细节 - 采用4×4分块矩阵递归乘法,结合机器学习搜索与组合优化方法 [10][11] - 递归关系式改进为R(n)=8R(n/4)+26M(n/4),渐近乘法常数降至0.6341 [16][17] - 通过线性组合26个一般矩阵乘积和8个对称乘积计算结果 [11][13][14] 性能对比数据 - 乘法次数比原算法降低5%,运算量在n≥256时优于传统算法 [21][24] - 6144×6144矩阵测试中运行时间2.524秒,比BLAS默认实现快9% [27] - 总运算量公式显示对数项消除,算法优势随矩阵规模扩大而增强 [22][23] 算法开发方法 - 采用强化学习生成候选乘积,结合MILP求解器进行枚举筛选 [31] - 限制候选空间为二维张量降低计算复杂度,借鉴AlphaTensor思路 [28] - 通过大邻域搜索迭代优化减少冗余乘积,提升算法效率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