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国际化
icon
搜索文档
人民币在国外,竟然不叫“人民币”?原来人民币还有个“大名”
搜狐财经· 2025-08-24 16:42
人民币国际地位演变 - 人民币国际标准名称为CNY(Chinese Yuan),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统一制定,用于银行结算、外汇交易及国际合同 [16] - 国内常用简称RMB(拼音首字母缩写)仅适用于国内民间交流及非正式场合,国际场合不被认可 [18] - 离岸市场使用CNH代号,最早出现在香港(H代表Hong Kong),用于伦敦、新加坡等离岸市场自由流通交易 [20] 历史背景与早期局限 - 几十年前人民币国际存在感极低,国际贸易由美元主导,英镑、日元、马克等货币具有一定影响力,人民币几乎无参与机会 [4]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国需先将人民币兑换为美元或港币才能境外使用,国际社会未为其设立统一代码与称呼 [6] - 过去人民币无自由兑换资格,未出现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无法作为国际贸易"硬通货" [8][10] 经济崛起推动国际化 - 21世纪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出口商品遍布全球,庞大贸易规模促使越来越多国家与企业接受人民币支付 [13] - 非洲集市可直接使用人民币购物,东南亚商家乐意收取人民币现金,欧洲大型商场广泛接受支付宝与微信支付 [13] - 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并列,成为全球金融体系正式组成部分 [24] 国际化影响与趋势 - 多国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使其成为价值存储资产,改变国际贸易格局 [24] - 中国企业跨国交易逐渐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减少美元结算的汇率波动风险及中间成本,提升全球金融市场话语权 [26] - 更多国家建立人民币交易平台,境外消费者可直接使用人民币,货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深化 [28] 象征意义与未来展望 - 人民币名称演变(从RMB到CNY/CNH)反映中国经济从弱到强的蜕变,是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话语权提升的体现 [20][30] - 货币国际地位由国家经济规模、金融、军事及政治综合影响力共同决定,美元全球霸主地位即源于此 [22] - 未来人民币或成为"全球通行证",实现境外无需兑换外币即可畅通使用,成为世界真正认可的强势货币 [28][30]
外媒疯传,中国考虑推出人民币稳定币?是为了和美元一争高低?
搜狐财经· 2025-08-22 04:08
在全球金融领域,稳定币正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热潮,而这场浪潮背后,美国政坛的推动力不容忽视。特朗普政府时期提出的稳定币监管框架,被誉为"天 才方案",它不仅为美国本土的稳定币发展铺平了道路,更意外地为全球稳定币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政策之窗。 然而,货币国际化的核心在于市场的接受程度,而不仅仅是技术形式的创新。正如国内交易中商家接受人民币,本质上是认可其作为法定货币的地位,而不 是纠结于现金、银行卡还是移动支付的具体形态。因此,要让全球贸易商选择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关键在于建立对人民币价值的信任,这需要推进外汇管 制改革、金融市场开放等深层次的制度建设。稳定币和数字人民币作为工具,其价值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使用便利性,但它们无法替代货币本身的可信 度建设。 受此影响,世界各地纷纷加速布局。从中国香港到欧盟,各大经济体竞相推进立法进程,意图在这场数字货币的竞赛中抢占先机。路透社的独家报道更是为 这场博弈增添了新的变数——中国可能即将批准人民币稳定币的发行,无疑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的神经。 那么,稳定币究竟有何魔力,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简单来说,它是一种与法定货币价值锚定的加密货币,通过发行方持有等值的储备资产来维持价 ...
借鉴国际经验,六方面构建我国离岸人民币市场
国际金融报· 2025-08-08 19:32
日本离岸金融成功经验 - 日本离岸金融核心在于"藏于无形却赋能全局"的制度设计,通过离岸市场与海外投资协同夯实金融竞争力 [1] - 1998年日本修订《外汇及外国贸易法》废除外汇管制残余条款,使日元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离岸与在岸市场利率联动性增强(利差收窄至5个基点以内) [1] - 离岸金融市场支撑日元国际化三大职能:投资职能孵化器、支付职能放大器、储备货币铺路石 [2] 南美隐形日元经济圈运作 - 日本通过离岸金融+产业投资协同,在南美(巴西、阿根廷)形成"日元-南美"资金闭环,2023年日资在巴西存量达780亿美元 [2] - 巴西建立制度化利润汇回机制实现合规性与效率性双重目标,阿根廷通过离岸节点串联突破外汇管制 [2] - 南美隐形经济圈将局部区域嵌入日元经济圈,统计上归为"第三国再投资"但功能上放大日元国际化 [3] 日本低调策略的多重红利 - 宏观层面:离岸市场低调运作为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压力提供缓冲,对冲短期投机并稳定外汇储备 [3] - 微观层面:降低南美日企融资成本(平均减少1.5-2个百分点)、控制汇率风险、提升税务效率 [3] - 地缘层面:避免被贴上"金融殖民"标签,减少国际舆论压力并增强抗危机韧性 [3] 对中国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启示 - 需从政策驱动转向制度/市场驱动,建立"服务实体经济-支撑本币国际化-抵御外部冲击"闭环 [4] - 实体锚定:在上海自贸区等试点"离岸账户+产业联动",设立人民币实体标贴制度并搭建跨境大数据核验平台 [5] - 本币循环:在上海/海南打造人民币-外汇双向资金池,构建离岸央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的安全资产体系 [6] 风险隔离与制度建设 - 利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实现离岸资金"可穿透、可隔离、可熔断",建立逆周期因子动态调节跨境流动 [6] - 税制中性:实行与在岸一致税率+极简流程+快速仲裁,引入预先裁定机制降低企业合规不确定性 [7] - 法治层面设立离岸人民币国际仲裁中心,生态层面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并复制"离岸节点串联"模式 [7] 渐进实施路径 - 优先完善自贸区基础制度而非打造国际标杆,逐步缩小CNH Hibor与Shibor利差(当前约30-50基点) [8][9] - 借鉴日本离岸-在岸利率联动经验,通过沙盘推演建立离岸人民币运行指数监测流动性缺口等指标 [6][9]
人大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科:香港《稳定币条例》将成全球范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13:49
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及影响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有意申请牌照的机构需在9月30日前提交申请及资料,首阶段牌照将于2026年初发出,数量为个位数[1] - 该条例是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在稳定币政策制定上具有示范效应[1][4] - 条例实行后,相关机构能迅速将试点经验转化为实际产品,加速香港稳定币生态形成[1][4] 香港金融科技发展战略 - 香港提出"金融科技2025"发展策略,核心包括银行数字化、加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健全数据基建等[4] - 条例为港元稳定币发行和数字货币创新夯实基础,将激发市场活力并吸引更多参与者[4] - 香港与内地合作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实现与"转数快"系统互联互通[5] 稳定币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 - 港元稳定币发展丰富了香港跨境支付生态,为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6] - 通过央行数字货币和稳定币可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提高效率,减少对SWIFT等系统的依赖[6][8] - 人民币国际化可依托"金融场景拓展"和"科技创新驱动"双引擎,提升国际接受度[6] 香港在稳定币市场的竞争优势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率先通过《稳定币条例》,在稳定币市场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5] - 条例减少了传统金融机构参与稳定币市场的顾虑,能吸引更多创新机构和交易所[5] - 香港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活跃的金融机构为其在稳定币市场提升地位和影响力奠定基础[5]
香港稳定币监管:构建安全、灵活、开放的数字金融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6 06:27
香港《稳定币条例》监管框架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 设立法币稳定币发牌制度 要求发行人申领牌照并符合资产分隔 稳定机制 赎回要求等规定 [1] - 条例秉持"相同活动 相同风险 相同监管"原则 完善虚拟资产监管框架 旨在平衡金融稳定与创新 [1] - 金管局提示稳定币概念炒作风险 需降温过度热潮 体现香港稳步发展稳定币的思路 [1] 稳定币特性与香港制度优势 - 稳定币兼具加密货币技术优势与法币价值稳定性 香港发牌制度设6个月过渡期 允许选择不同锚定资产 增强市场竞争力 [2] - 条例要求持牌人业务模式稳健可行 应用场景得宜 需紧密结合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 [2] - 香港监管体系兼顾安全性 灵活性 开放性与透明性 顺应数字资产市场发展趋势 [2] 稳定币市场现状与香港战略定位 - 全球稳定币存量规模约2500亿美元 2024年交易量超20万亿美元 美元稳定币占比超95% [3] - 香港致力打造数字资产全球创新中心 重点支持稳定币和代币化 巩固亚洲Web3 0核心枢纽地位 [3] - 稳定币提升金融市场效率 加速Web3 0应用 吸引国际资本与创新项目聚集香港 [3] 香港在货币国际化中的作用 - 香港可借助金融市场优势与制度创新 为其他法定货币国际化提供试验平台 [4] - 推动各法币在国际支付 结算及投融资场景中的应用 加速其国际化进程 [4]
李稻葵:人民币国际化不是奥运会争金牌,不能搞弯道超车
搜狐财经· 2025-05-13 15:26
人民币国际化概念 - 货币国际化指主权国家货币在全球经济活动中作为交易中介或储备资产被广泛使用的程度 [1] - 衡量标准不仅包括国际贸易结算 更关键是在金融交易领域的应用 全球外汇交易量每5个交易日即相当于全年国际贸易量 [1][3] - 金融交易规模远超实体经济 全球金融交易每7天规模达110万亿美元 相当于全球GDP总量 [3][4] 人民币国际化的益处 - 提升企业交易便利性 消除汇率波动风险 未来人民币定价的大宗商品将优化供应链效率 [4] - 降低融资成本 国际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可压降企业发债利率 个人房贷利率也可能随银行吸储成本下降而降低 [5][6] - 国家层面获得铸币税收益 美元现钞长期滞留境外使美国获得无本获利 国际货币地位还能降低国债融资成本 [8] - 增强危机应对能力 2008年美联储直接印钞购买AIG等破产公司股权 通过货币特权稳定金融系统 [8][9] 潜在风险与挑战 - "美国病"风险:货币国际化可能诱发财政纪律松弛 导致赤字扩大和通胀压力 削弱经济发展动力 [10][11] - 冲击现有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抬升美国融资成本 引发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连锁反应 [13] - 需配套改革:必须同步强化金融监管 避免因货币特权放松经济改革 需保持资本流动有序开放 [13] 实施路径建议 - 通过国债置换地方债务 吸引国际投资者以美元兑换人民币认购 形成双向流动机制 [13] - 采取渐进策略 避免对现有体系造成剧烈冲击 2007年提出的跨境资本流动逐步开放方案仍具参考价值 [13] - 需系统规划 2013年《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研究》指出需平衡利弊 协调推进货币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