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化投资

搜索文档
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一日结募,后续持营成真正“赛场”
搜狐财经· 2025-07-07 19:58
智通财经记者 | 韩理 债券ETF市场迎来"新成员"。 7月7日,富国、景顺长城、南方、嘉实、招商、广发、易方达、鹏华、华夏、博时基金等10家公募齐齐首发科创债ETF,其中有7家公司确认当天结束募 集,另有三家的募集期在2-3天不等。 智通财经从渠道人士处获悉,截至发稿,全部10家公司都已经结束募集。 作为债券ETF的又一创新型产品,10只产品齐发并没有展现出浓重的"火药味",相较于股票型ETF发行时的激烈竞争,基金公司在这个新品种上的营销显得 更为克制。 华南某公募人士告诉智通财经,一方面科创债ETF的募集资金多来自机构,一般是提前已经谈好的。另一方面,多数公司都只设置了一天募集时间,也是为 了能够早点上市在持营上抢跑。 嘉实科创债ETF拟任基金经理王喆表示,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阶段,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结构优化迈向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 成长,为科创债投资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底层资产来源,相比单一市场选样的同类指数,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跨市场选样,后期发展容量优势更 强。 智通财经注意到,今年债券型ETF发展迅猛。在今年2月突破2000亿大关后,截至6月30日,债券型ETF规模已 ...
ETF-FOF重出江湖!逾九成FOF配置ETF,两大主题最受欢迎
搜狐财经· 2025-05-27 17:22
ETF-FOF产品动态 - 2025年ETF-FOF产品重出江湖,中欧基金、平安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和上银基金均上报了旗下ETF-FOF产品,其中中欧积极多元配置3个月持有期混合(ETF-FOF)已获批并于5月13日起启动发售 [3] - ETF-FOF产品采用持有期型设计,如中欧产品设有3个月持有期,兼顾流动性安排 [3][5] - ETF-FOF产品资金使用效率较高,总费率相对较低,能够做到"T+1"披露估值 [4] ETF-FOF产品优势 - ETF-FOF通过二次分散投资,将资产配置于多只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ETF产品,形成跨资产、跨行业的组合 [5] - ETF-FOF保留了ETF交易便捷、费率低廉、持仓透明的优势,又通过FOF的专业化资产配置能力,实现对底层资产的动态优化调整 [5] - ETF底层持仓清晰明确,能够有效表达FOF投资经理的策略意图,尤其适合用于增强核心资产的贝塔暴露或填补主动基金覆盖不足的空白区域 [5] 公募FOF市场概况 - 截至2024年末,逾九成的公募FOF配置了ETF,配置ETF的规模占FOF总规模的16.69% [4] - 2025年一季度公募FOF新发规模明显提升,16只产品发行规模合计约141.47亿元,平均发行规模8.84亿元 [7]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FOF整体规模合计约1510.79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幅13.46% [7] FOF管理人格局变化 - 2024年前十管理人的市占率从2020年的87%降至64% [8] - 2025年一季度华安基金从去年四季度末的第十席快速上升至第四席,旗下FOF产品累计规模从46亿元激增至107.37亿元 [8] - 交银施罗德基金从去年年末的第五位下滑至今年一季度末的八位,旗下FOF合计产品规模从83亿元下降至71.4亿元 [8] FOF投资策略趋势 - FOF重仓数量增加较多的A股ETF中,科技主题ETF和红利主题ETF最受欢迎 [9] - 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持仓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的FOF数量增加至14只,较三季度末净增13只 [9] - FOF持有华安黄金ETF的资产净值净增约28310万元,持有南方标普500ETF的资产净值净增约19950万元 [10] FOF配置特点 - 公募FOF构建基金组合时具备大类资产配置的框架体系,底层资产涵盖股票、债券、商品以及海外资产等类别 [11] - 公募FOF配置的ETF大多具有明确行业、赛道属性,例如半导体ETF、光伏产业ETF等 [11] - 2025年一季度末FOF配置商品基金比例提升至2.3%左右,主要受黄金行情推动 [12]
指数化大潮下的市场与投资机会
2025-05-22 23:2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国内 ETF 市场、美国 Smart Beta ETF 市场、A股市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国内 ETF 市场现状 - 国内 ETF 市场中宽基指数 ETF 占主导,规模超两万亿元,占比超 50%;Smart Beta ETF 规模小,约 1200 亿元,占比不足 5%,但未来增长潜力大[1][2] - 国内 Smart Beta ETF 市场以红利型风格为主,占比过半,多因子类型也占较大比例且多以红利为主,成长和价值风格规模小,合计占比不到 10%[1][3][4] 中美 Smart Beta ETF 市场对比 - 美国 Smart Beta ETF 市场中成长和价值风格占重要地位,成长型占 32%,价值型占 23%,红利型排第三占 22%,与国内形成鲜明对比[5] 国内 Smart Beta 成长与价值产品情况 - 截至 2024 年底,国内有 13 个 Smart Beta 成长产品,总规模约 70 亿,多为场内 ETF;价值风格产品 14 只,总规模接近 90 亿,主要是场外基金[5][8] - 国内规模超 10 亿的 Smart Beta 成长指数主要是创业板动量成长和沪深 300 成长指数;价值风格中沪深 300 价值指数等背后跟踪规模较大[1][8] 国内 Smart Beta 产品发展潜力及原因 - 未来国内 Smart Beta 成长与价值类 ETF 有显著增长潜力,因其投资策略能提供高效稳定回报,且引入创新差异化设计可吸引投资者[6][7] - 国内 Smart Beta 产品规模占比低与投顾行业发展初期有关,未来投顾从卖方转向买方,以及公募基金新规强调业绩基准重要性,有望带来发展机遇[1][9][12] 国内 Smart Beta 产品特点及问题 - 国内 Smart Beta 产品持仓透明性好,但风格明确性不足,指数编制侧重个股绝对得分,导致成分股风格界定不明晰,走势相关性不稳定[1][14] - 国内风格指数设计因子计算多采用历史数据,较少用未来预期数据,影响指数稳定性和明确性[16] 国内 Smart Beta 产品改进建议 - 编制指数时同时考量股票不同风格属性,借鉴标普 500 方法调整权重;细化因子模型,提高个股特征识别能力;加强与国际标准接轨[15] - 因子选择纳入预期因子,同时考量股票价值与成长,改进现有指数;选择偏均衡且有市场代表性的宽基指数作为股票域[18][19] A 股指数调整效应 - A 股指数调整效应主要影响被动型基金,新纳入样本股价格通常上升,被剔除样本股可能下跌,可捕捉短期投资机会,未来随市场完善和投资者理性化,效应可能减弱[3][22] - 指数纳入效应主要发生在公告日到实施日之间,约 10 个交易日,新纳入样本有正向累计超额收益,沪深 300 等指数纳入效应强[3][26] 影响指数调整效应的因素 - 样本规模影响指数调整效应强度,冲击系数大的样本股公告日后累计超额收益高[34] - 指数迁移行为影响效应强度,多条路纳入效应优于单条路,优于迁移条路[35] - 提前交易行为对纳入效应有负面影响,公告日前涨幅大的股票,公告日后累计超额收益减弱[36] - 流动性指标对纳入效应作用较小[3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内股票型 ETF 规模从 2023 年末到 2025 年初翻倍增长,目前约 3.5 万亿元[2] - 中证 800 指数中有 20%的成分股同时属于中证 800 价值指数和中证 800 成长指数[14] - 最近十年内,广义成长指数在多个阶段年化收益高于狭义成长指数,影响投资者选择和产品流动性[17] - 被动资金倾向于在公告日至实施日期间调仓,公告日后 0 - 5 天和 6 - 10 天日均成交量显著高于公告日前,实施日后成交额萎缩,T + 8 至 T + 10 跟踪误差放大,T + 11 回落[31][32] - 90 年代标普 500 指数纳入超额收益约 7.6%,2010 - 2020 年间降至 0.8%[33] - 自 2013 年以来,迁移样本占比维持在 30%到 50%之间,受中证指数公司编制方案稳定性影响[35]
FOF 多元配置显优势,八成产品年内正收益
环球网· 2025-05-22 10:34
FOF基金市场表现 - 截至5月16日超过八成FOF产品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 [1] - 一季度全市场公募FOF产品规模达1511亿元较上季度增加179亿元 [3] - 份额达1401亿份较上季度增加85亿份规模创近一年新高 [3] FOF配置策略特点 - 通过精选主动管理基金、被动指数基金、QDII基金、另类基金实现多资产多策略配置 [1] - 一季度FOF基金经理加大港股、海外市场配置并布局黄金、科技、医药等热门赛道 [1] - 中信建投指出FOF配置呈现多元化(商品基金、QDII基金占比提升)和被动化(指数基金应用增加)两大趋势 [1] 代表性产品案例 - 广发养老目标2060前十大持仓包含3只港股ETF(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和4只行业主题ETF(光伏、军工、红利) [3] - 该产品配置债券ETF和主动权益基金单只基金占比不超过4%体现分散化特征 [3] 行业发展趋势 - FOF通过分散投资提升收益来源多样性其配置优势正获得投资者认可 [1][3] - 被动化配置趋势有助于降低投资成本并提高效率 [1]
聊聊这周的三个大新闻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27 21:31
保险行业政策调整 - 金融监管总局允许保险公司调整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以应对利率下行期的利差损风险[2][5][11] - 万能险本质为"保险+余额宝"组合,兼具保障与投资功能,但近年在中国市场式微:2024年寿险原保费收入中万能险仅88亿,同比下滑10.69%,占比不足0.3%[9][10] - 监管意图通过万能险作为降利率切入点,因其存量小、保障属性弱且适合快速调整,未来或参考日本模式允许下调存量保单利率[11][12] - 保险行业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已确立,预计9月将普调,推动负债成本下降[10][14] 银行理财估值新规影响 - 交易商协会发布债券估值自律指引,剑指理财子公司"自建估值"行为,要求建立多层次校验机制并明确禁止性行为[15][19][21] - 新规将导致固收理财波动率上升,2025年起或显著高于当前水平,但仍低于公募债基[22] - 中长期信用债配置需求边际走弱,信用利差(尤其长久期)压缩空间受限[24] - 政策导向推动无风险利率下行,提升权益资产相对吸引力[23] 挪威主权基金运作启示 - 挪威养老基金规模达1.8万亿美元(约13万亿人民币),持有全球上市公司总市值1.5%,采用被动投资策略,权益配置占比70%[32][33][35] - 三大核心模式:全球化分散投资(零挪威本土持仓)、指数化运作(跟踪富时全球指数)、长期增配权益资产(比例从1998年40%提升至2018年70%)[29][34][35] - 一季度亏损主因权益持仓波动,但其配置逻辑强调长期风险资产溢价,对个人投资者具有参考价值[28][30] 行业趋势与宏观脉络 - 低利率环境下保险产品需回归保障属性,高利率储蓄型产品不可持续[14] - 资管行业估值透明度提升将加速无风险利率下行,倒逼机构强化多资产管理能力[21][23][24] - 全球主权基金配置策略显示权益资产长期配置价值,与国内"优质股权投资大时代"观点形成印证[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