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OF
icon
搜索文档
“基金买手”持仓曝光!两大板块成“心头好”
券商中国· 2025-09-07 18:54
FOF持仓特征变化 - FOF持仓进一步凸显指数化工具配置特征 对ETF依赖度持续提升[2][3] - 科创与商品方向ETF被多只FOF集中持有 黄金 稀土 互联网 医药等板块均有布局[2][3] - 华安黄金ETF成为被FOF持有数量最多的单只基金 被228只FOF配置 华夏恒生科技ETF和大成高鑫C分别被超过100只基金持有[3] 具体持仓分布 - 华夏恒生科技ETF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等科创方向ETF权重不断提升[3] - 华安黄金ETF和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等商品类ETF被频繁纳入FOF组合[3] - 主动权益基金中受欢迎的主要集中在大成高鑫C 富国稳健增长C等产品[3] 业绩表现 - FOF近期整体表现亮眼 最近一个月不少产品实现较为可观收益[3] - 国泰优选领航一年持有截至9月2日收涨23.71% 持仓包括稀土ETF 黄金ETF和医疗健康ETF等[4] - 易方达优势领航六个月持有A截至9月3日收涨20.97% 重点配置互联网ETF 科创板ETF和创业板ETF[4] 配置逻辑转变 - FOF持仓转向权益ETF与商品ETF 既是顺应市场环境结果 也是产品自身演进逻辑体现[5] - 权益类ETF受益于产业政策和市场预期双重推动 在行情修复过程中表现较强弹性[5] - 商品类ETF凭借抗通胀 对冲风险特性 成为FOF组合稳定性的关键补充[5] - FOF配置逻辑正在从择时驱动逐步转向多因子平衡[6] ETF工具优势 - ETF具备流动性好 透明度高 交易成本低等优势 能帮助管理人迅速完成战术性调仓[5][7] - FOF更多通过ETF来完成风格和行业切换 快速捕捉市场机会并通过组合分散控制风险[5][7] - ETF透明度与流动性优势为FOF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进行组合管理提供便利[7]
当多元配置成为FOF“未来式”:ETF-FOF产品阵营再迎扩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8:04
FOF市场发展态势 - 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FOF基金数量达513只,较上季度增加6只,总规模超1656亿元,较上季度的1510.45亿元大幅上升[1] - 市场认可度提升源于较高投资胜率和指数回升企稳[1] - FOF职能从单纯选基向指数投资工具与多元配置结合方向演进[1] ETF市场扩张 - 截至8月25日ETF市场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幅超35%,全市场ETF数量接近1300只[2] - 4个月时间实现从4万亿到5万亿的规模跨越,刷新万亿里程纪录[2] FOF配置ETF趋势 - 2025上半年被动指数型基金在偏股混合FOF中重仓占比约16.3%[3] - 截至二季度末FOF重仓持有ETF占比约9.2%,主要增持短融ETF和港股ETF[3] - 主动基金超额收益衰减及ETF透明、低费率特性共同推动配置提升[3] ETF-FOF产品创新 - 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ETF-FOF)于8月20日启动发行,为年内第3只ETF-FOF产品[4] - 产品要求80%以上非现金资产配置于ETF,业绩基准覆盖A股、海外股票、债券、港股、黄金五类资产[4] - 采用双基金经理制,刘潇近1年在管产品回报均居同类前1/5,刘水清侧重指数领域[4][8] 投资策略特点 - 权益投资基于中证A500指数基准增强,通过风格暴露和资产配置优化实现收益增厚[5] - 利用ETF定价偏差套利,参与IPO战略配售及大宗交易机会[5] - 固收投资优先满足流动性需求,保持适当久期状态以稳定收益[5] 公司行业地位 - 兴证全球基金以143.2亿元FOF规模位居行业首位,截至2024年末持有超122万人[6] - 公司2016年成立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2019年发行首只养老目标FOF,2025年7月部门更名为多元资产配置部[6] - 全市场FOF产品共513只,总规模超1650亿元[6] 产品优势与理念升级 - ETF-FOF融合ETF工具优势(低费率、高透明度、交易灵活)与FOF配置优势[7] - 可通过ETF定价失真捕捉场内交易机会,T+1净值公告提升客户体验[7] - FOF核心竞争力从"专业选基"转向"多元配置",跨权益、固收、商品、黄金、海外资产的多赛道组合能力[7]
2000亿公募,副总转任高级专员!
中国基金报· 2025-09-02 22:24
公司高管变动 - 鑫元基金副总经理王辉因工作安排离任 转任公司高级专员岗 该变动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完成备案 [1][2][4] - 王辉自2013年公司成立初期加入 历任首席市场官、总经理助理 2016年升任副总经理 任职超9年 [1][4] - 公司当前高管团队包括董事长龙艺、总经理于景亮、督察长李晓燕及三位副总经理(吴菊、张鹏飞、杨晓宇) [5] 资产管理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公司总资产管理规模达2117.84亿元 行业排名第36位 [1][6] - 较2022年同期规模897.04亿元增长136.1% 行业排名从第55位提升至第36位 [7] 产品结构特征 - 债券型基金规模1368.1亿元 占比64.6% 货币基金规模716.89亿元 占比33.85% 两者合计占比超98% [9] - 权益类产品规模较小 股票型基金3.89亿元(5只) 混合型基金26.58亿元(17只) 合计占比不足2% [9] - 近三年规模增长主要来自固收产品 债券基金贡献767.29亿元增量(占比62.85%) 货币基金贡献440.46亿元增量(占比36.08%) [9] 业务发展战略 - 2025年下半年新成立9只基金 包括FOF、混合型及指数股票型产品 [10] - 公司推进被动投资布局 指数产品覆盖宽基/行业/主题/策略等多类型 完善量化/FOF/固收+产品体系 [10] - 拓展QDII投资工具及黄金等另类资产配置 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增强组合适应能力 [10]
2000亿公募,副总转任高级专员!
中国基金报· 2025-09-02 22:18
【导读】鑫元基金副总经理王辉转任高级专员岗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日前,银行系公募鑫元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王辉因工作安排离任,转任公司高级专员岗。公开资料显示,王辉是鑫元基金的"老 将",自公司成立之初便加入,曾先后担任公司首席市场官、总经理助理,于2016年升任公司副总经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鑫元基金总 规模为2117.84亿元,其中债券基金占比超六成,货币基金占比超三成。 公募副总转任高级专员岗 8月30日,鑫元基金发布一则高管变更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副总王辉于8月29日离任,离任原因为工作安排。而在"转任本公司其他工作 岗位的说明"一栏中,公告显示王辉转任公司高级专员岗。上述事项经鑫元基金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相关规定履行备案手续。 | 公告基本信息 1. | | | --- | --- | | 基金管理人名称 | 绕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 公告依据 | 《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 | | | 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 | | | 披露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 | | 高管变更类型 | 离任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 | | 2. 离任高级管理人员的相关 ...
资管机构拥抱被动投资浪潮 共同破局低利率时代“资产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1:47
被动投资发展趋势与驱动因素 - 国内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 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1] - 被动投资崛起由政策引导 投资者需求 产品供给端加码 指数产品自身优势等多重因素驱动 [1] - ETF市场呈现增长快 品类广 空间大特征 资金驱动效应显著 供给端公募基金投入大量资源 [2] 被动投资产品优势与挑战 - ETF具有持仓透明化 可交易性 容量大 便捷的特点 是理财公司参与权益市场投资最佳工具之一 [2] - 被动投资市场存在同质化严重 供给集中问题 宽基类指数产品集中 缺乏Smart Beta等策略型指数 [3] - 头部效应显著 一款优秀指数出现时有30-40家公司参与竞争 许多参与者以迷你产品退出收场 [3] 资管机构产品策略布局 - 银行理财子公司关注低风险偏好客户需求变化 从刚性兑付转向绝对收益 强调稳健收益 [5] - 中邮理财聚焦低波固收+产品 坚持固收+而非固收- 以固收资产为核心仓位控制波动与回撤 [6] - 浦银安盛基金推进指数家战略 划分ETF与量化两大板块 重点关注被动主动化和主动被动化趋势 [7] 多元化资产配置实践 - 券商资管运用固收+ETF 固收+场内衍生品对冲等多资产配置模型参与ETF投资 [7] - 鹏华基金固收指数投资包括机构客户场外指数申赎产品票息2%以上 及场内科创债ETF产品 [8] - 万得基金加强策略型指数产品研发 倡导投顾+ETF模式 并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 [8] 低利率时代应对策略 - 资管机构通过多元资产配置 投研能力建设提升竞争力 解决收益不匹配问题 [9] - 纳入商品 黄金 海外资产等低相关性品种改善投资组合绩效 多元配置型FOF接受度快速提升 [10] - 债券ETF通过PCF清单每日穿透公布成分券 帮助投资者规避信用风险 [10]
月内公募基金发行数量创年内新高
证券日报· 2025-08-28 00:12
公募基金发行态势 - 8月份全市场158只基金计划发行 较7月份149只增长6.04% 刷新年内单月发行纪录并实现连续两个月超140只 [1] - 权益类基金发行量127只 占新基金总数80.38% 其中股票型基金96只(占权益类75.59%) 混合型基金31只(占权益类24.41%) [1] - 被动指数型与增强指数型基金合计93只 占股票型基金总量96.88% 体现指数化投资加速渗透趋势 [1] 产品结构特征 - 债券型基金月内发行23只 较7月份环比下降28.13% 主要受债市调整及产品表现欠佳影响 [2] - FOF基金发行明显回暖 8月份6只产品启动募集 较7月份全月增长500% 反映专业化资产配置需求上升 [2] 发行驱动因素 - 权益类产品发行升温受三方面驱动:发行市场制度优化 权益资产净值修复提升投资者信心 基金管理人主动加大供给力度 [2] - 指数型产品因低成本和高透明度特性成为机构布局重点 [2] - 公募基金通过多元化产品矩阵为投资者提供精准风险收益匹配工具 行业运作态势保持活跃 [1] 机构竞争格局 - 8月份共66家公募机构参与基金发行 其中23家机构发行数量超2只 [3] - 博时基金以8只发行量居首(主要为股票型) 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中欧基金各发行7只(中欧侧重混合型) [3] - 富国/永赢/华宝/南方/鹏华/易方达/招商等7家机构发行量均不少于5只 呈现头部集中与策略分化格局 [3]
为什么涨得最好的,总是买得最少?
天天基金网· 2025-08-25 19:06
核心观点 - 投资者普遍面临行业基金投资中"涨得最好的基金总是买得最少"的困境 这主要源于对行业缺乏深度了解、风险承受能力不足以及人性中的追涨杀跌倾向[4] - 长期稳定收益的关键在于科学资产配置、明确风险偏好区间以及选择可持续的赚钱方式 而非依赖行业轮动或短期市场时机判断[5][9][11] - 主动管理型基金在A股市场仍具备长期超额收益潜力 当前阶段可能处于均值回归的有利周期[18] 行业基金投资困境 - 行业基金波动性大导致投资者不敢重仓 即使选对行业也可能因过早止盈而错失大部分收益 例如创新药基金持续上涨但投资者在走强过程中不断减仓至零仓位[4] - 行业轮动策略有效性存疑 历史数据显示专注行业轮动的基金经理整体未显现显著超额收益 即便在美股成熟市场该策略亦非主流[5] - 普通投资者缺乏行业研究深度 在机构竞争激烈的领域难以获得持续优势 建议避免参与不擅长的行业轮动交易[5] 成功投资案例特征 - FOF基金通过分散配置实现稳健收益 例如2020年起每周定投FOF 在2021年市场波动中因回撤较小而坚持持有 最终积累可观资产[7] - 逆向投资在市场恐慌时布局 例如2023年初北证指数下跌30%后大仓位定投ETF联接基金 后期指数走高带来显著收益[8] - 安全边际策略有效控制风险 例如预估最大亏损20%的可承受范围 实际投资回报远超预期[8] 资产选择框架 - 优先选择能持续创造现金流的生息类资产 如债券的票息收益稳定 股票中公司业绩增长部分比估值波动更易把握[12] - 主动基金筛选需综合业绩表现(5-7年牛熊周期)、投资风格契合度(如成长板块)及对管理人的感性认知[11] - 通过概率化框架评估基金经理能力可持续性 类似NBA赛季命中率统计 重点识别赚钱方式稳定、不依赖风格运气的管理人[13] 估值与时点判断 - 放弃预测涨跌 转向评估资产贵贱 使用PE/PB/股息率等估值分位数指标横向对比各类资产[13][14] - 当前债基静态收益率约1.7%-1.8% 股债性价比偏向权益资产 市场流动性充裕且政策积极有利于风险资产[14] - A股主动管理基金长期存在超额收益 因市场定价非完全有效且机构化比例不高 当前主动基金超额收益可能处于均值回归的向上周期[18] 投资执行建议 - 明确风险偏好上下限:亏损承受上限与踏空承受下限 将仓位控制在中枢范围内实现低买高卖[9] - 避免追涨看不懂的资产 尤其在涨幅过大时 市场轮动效应可能导致普通投资者买在高点[9][17] - 采用"弱者思维"选择无需持续超越市场就能获利的投资方式 分批分散加仓权益资产 保持组合均衡[16][17][18]
绩优产品限购 配置菜单更新 基金公司营销“画风”生变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06:17
绩优基金限购现象 - 近期市场行情火热但多只绩优基金开启限购模式 包括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 建信灵活配置混合等产品 [1][2] - 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A C类份额单日单账户申购上限1000万元 该基金年内回报率达56.37% [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A C类单日单账户限购100万元 该基金年内回报率高达135.09% [2] - 建信灵活配置混合单日单账户限购1000万元 年内回报率为49.74% [2] - 招商成长量化选股单日单账户限购2万元 年内回报率29.55% 该基金7月24日曾将限购额度从20万元下调 [3] -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 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混合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等绩优基金也实施限购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年内回报达83.82% [3] 限购原因分析 - 基金公司采取限购措施主要出于保护业绩考虑 避免新资金涌入摊薄现有持有人收益 [4] - 市场高位时大量新资金难以找到合适投资标的 可能导致资金闲置降低使用效率 [4] - 控制产品规模可避免调仓困难 防止规模超出基金经理能力范围导致净值波动 [4] - 限购可限制套利行为 保护原份额持有人利益 体现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型 [4] 基金配置策略调整 - 限购基金多集中于创新药 科技 军工等交易拥挤的热门赛道 [5] - 基金公司挖掘有色股 化工股等细分赛道绩优产品为投资者提供分散配置选择 [6] - 针对风险偏好较低投资者 筛选业绩较好的"固收+"产品满足稳定收益需求 [6] - FOF产品成为资产配置新选择 超九成FOF年内取得正收益 [6]
【私募调研记录】民森投资调研南微医学
证券之星· 2025-08-14 08:07
公司调研概况 - 知名私募民森投资于8月13日调研南微医学 参与公司业绩说明会 [1] - 民森投资成立于2007年 为基金业协会首批特别会员 以追求绝对收益为投资理念 [2] - 民森投资旗下民森系列证券基金和宏观系列对冲基金以优秀业绩享誉业内 合作机构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 [2] 海外业务布局 - 南微医学海外团队超400人 主要分布在欧美市场 聚焦消化内镜领域 [1] - CME并购交割后整合顺利 欧洲市场将依托现有渠道及并购进行区域拓展 [1] - 泰国工厂年底投产 供应欧美市场 品类集中大宗耗材 成本低于国内 [1] 产品与市场动态 - 一次性内镜在欧美日市场接受度高 其他市场因性价比优势快速开发 [1] - 研发重点为可视化类、内镜耗材类和肿瘤介入类产品 [1] - 国内内镜手术量年复合增长率约15% 受医改DRG政策利好 [1]
广发资管“撤回”公募牌照申请?旗下已有“参公”产品变更管理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21:49
公募牌照审批动态 - 证监会最新公示的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表中仅剩3家机构: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安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金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1] - 广发证券资产管理(广东)有限公司已从审批表中消失,其申请材料于2023年1月19日接收,2023年1月30日补正,但后续无实质进展 [1][2] - 与广发资管同期申请的招商资管已于2023年7月获批,兴证资管于2023年11月获批 [2] 券商资管公募牌照获取情况 - 自2023年以来,券商资管队列中仅招商资管、兴证资管成功获取公募牌照 [2] - 公募牌照被视为券商资管业务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保留参公大集合产品的硬性条件 [3] 参公大集合产品转型路径 - 参公大集合产品需在过渡期内转为公募基金产品,否则将面临规模管控 [3] - 转型路径包括:券商资管取得公募牌照或将产品移交旗下基金公司管理,后者会影响券商资管的管理规模 [3] - 广发资管已开始将旗下参公大集合产品管理人变更为广发基金,例如2024年2月、3月提交的两只产品变更申请,其中一只FOF已在6月完成变更 [3] 券商资管产品变更管理人动态 - 2024年5月广发资管有5只资管计划变更管理人申请获受理,7月以来又提交3只申请,均拟变更为广发基金 [4] - 中信证券资管、光大证券资管、中金公司、国证资管等也有类似动作,拟将产品移交华夏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等 [4] - 变更管理人的产品以混合型、债券型为主,规模多在5亿元以下,例如广发资管盛世精选(0.88亿元)、广发资管乾利一年持有(2.57亿元)等 [4] - 广发资管盛世精选2024年初至8月7日回报率为25.99%,跑赢业绩比较基准(9.0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