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视觉感知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3D视觉第一股”奥比中光董事长黄源浩:机器人视觉将超越人眼,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走进上市公司·高见202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4 18:56
公司概况 - 奥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2022年科创板上市,被称为"3D视觉第一股"[4] - 公司定位为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致力于打造机器人的"眼睛"[4] - 全球少数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路线的企业,包括结构光、iToF、dToF、双目、Lidar和工业三维测量[6] 技术实力 - 2024年研发人员322人占比47%,研发投入2.04亿元占营收36%[6] - 核心技术底层在芯片,2014年投入超1000万元研发40纳米级芯片[6] - 在中国服务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领域市占率超70%[23] - 为"天工Ultra"人形机器人提供Gemini330系列深度相机作为核心视觉组件[24] 财务表现 - 净利润亏损持续收窄:2020年亏损6.15亿元,2024年缩减至6291万元[8] - 2025年1-5月预计营收3.63亿元(同比+117.18%),归母净利润5500万元(同比增加8643.86万元)[17] - 2025年有望成为上市后首个盈利年度,全年营收或突破10亿元,净利润超1亿元[17] 行业前景 - 全球3D视觉感知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172亿美元[18] - 机器人IoT及行业智能化升级将是未来增长最快领域[2][23] - 机器人视觉技术未来20年将显著进步,从单一技术路线向多技术融合方向发展[23][24] 应用场景 - 已应用于支付宝刷脸支付、智慧医保等消费场景[7] - 年实施项目近100个,通过项目积累场景理解能力[8] - 全球客户超6000家,目标3-5年内突破1万家[17] 技术特点 - 六大技术路线覆盖不同距离和精度需求:结构光(<5m/高精度)、iToF(<3.5m/中)、dToF(<5m/低)、双目(<15m/高)、Lidar(<200m/低)、工业三维测量(20mm-30m/极高)[6] - 3D视觉相比2D能提供深度、形貌、位姿等三维信息,支撑AI算法需求[7]
奥比中光(688322):5月扭亏,“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加速落地催化
浙商证券· 2025-06-30 17: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1 - 5月奥比中光实现营收3.63亿元,同比增长117%,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扭亏,“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加速落地催化 [1] - 公司技术实力雄厚,居人形机器人竞争格局最好的赛道之一,α+β共振有望业绩高增 [1] - 基于公司创新业务布局及下游AI端侧应用发展,公司迎来经营拐点,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为10.3、16.3、21.6亿元,同比增长82%、58%、32%;归母净利润为1.4、2.1、2.9亿元,同比扭亏、增长54%、增长35%,对应PS为23、15、11倍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公司完成2025年1 - 5月主要经营数据初步核算,实现扭亏,营收3.63亿元,同比增长117%,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扭亏 [1] 公司技术实力及赛道优势 - β: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产业扩张期,预计2030年中美制造业、家政业人形机器人需求合计约210万台,市场空间约3146亿元;机器人视觉承载80%信息获取,国内外龙头采用3D视觉感知技术,预计人形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需求随量产快速放量,潜在市场空间从2025年的1.4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91.5亿元,CAGR=132%,3D视觉行业集中度高,是竞争格局最优赛道之一 [1][2] - α:公司位居全球3D视觉感知技术第一梯队,具备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和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产品多行业渗透,服务1000多家客户;持续研发投入,累计获950件专利,推出多种尖端产品,升级产品矩阵 [3] - 公司股东+大客户蚂蚁集团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双方此前有业务合作,后续有望在机器人视觉传感器领域深化合作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为10.3、16.3、21.6亿元,同比增长82%、58%、32%;归母净利润为1.4、2.1、2.9亿元,同比扭亏、增长54%、增长35%,对应PS为23、15、11倍 [5] 财务数据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564|1029|1628|2155| |(+/-) (%)|57%|82%|58%|3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3|139|214|290| |(+/-) (%)|/|/|54%|35%| |每股收益(元)|-0.16|0.35|0.54|0.72| |P/S|42|23|15|11| |ROE|-2%|5%|7%|9%|[7] 三大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呈现公司各年度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现金流等多方面财务数据及变化情况,如2025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增长,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等 [13][14]
走进“机器人之眼”:21世纪卓越董事会系列调研之奥比中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18:15
行业趋势 - 机器视觉作为智能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正引起广泛关注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具身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一起列为需要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 [1] - 3D视觉技术成为决定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关键一环,能够实时采集空间、人体、物体三维数据 [1] - 3D视觉感知技术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基础共性技术,支撑三维扫描、3D打印、MR/AR/VR等应用及元宇宙发展 [1] - 全球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专用领域向通用化、拟人化发展的深刻变革 [2] 公司概况 - 奥比中光是国内最早深耕机器人视觉赛道的企业之一,自2016年起为服务机器人提供3D视觉感知能力 [2] - 2022年公司专门为机器人业务设置产品线,加大对机器人业务的布局 [2] - 在中国服务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领域,奥比中光市占率超过70%,领跑全球3D视觉感知市场 [2] - 公司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助推了工业、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 [2] 财务表现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431.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309.5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预计2025年1-5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3.63亿元,同比增长117.18% [2] - 预计2025年1-5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55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643.86万元 [2] 政策支持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科技金融列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方向 [2] - 2022年4月国务院提出加快制定面部识别、指静脉、虹膜等智能化识别系统的全国统一标准和安全规范 [3] - 2024年6月发布的《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提出规范人工智能应用在移动终端领域的技术要求 [3] 行业展望 - 以奥比中光为代表的底层技术企业将推动机器人视觉感知技术加速突破与应用普及 [3] - 相关技术进步将助力智能机器人产业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正循环 [3]
奥比中光预计前五月营收增长117% AI端侧应用快速发展助推业绩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18:33
奥比中光专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在人工智能时代打造"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致力于让所 有终端都能更好地看懂世界。奥比中光主要产品包括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 备。公司依托3D视觉感知一体化科研生产能力和创新平台,不断孵化拓展新的3D视觉感知产品系列, 已在AIoT、生物识别、机器人、三维扫描等市场上实现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应用。 AI端侧应用领域快速发展,推动3D视觉龙头奥比中光(688322)今年前五月业绩快速增长。 奥比中光6月18日晚间发布1月至5月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告,根据公司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预计1月至5 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6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17.18%左右;净利润5500万元左右,较上年同期增加 8643.86万元左右。 2024年以来,通过持续推动研发效能提升与运营模式优化,奥比中光在AIoT领域的业务呈现较快增长 态势,成功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经营利润转正。随着智能终端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张与公司智能制造基 地产能的快速提升,奥比中光已形成"技术迭代-量产提速-成本优化"的正向循环驱动范式,技术壁垒与 规模效应产生的战略纵深优势有望驱动公司未来的盈利和 ...
乐动机器人递表港交所:专注视觉感知,以价换量毛利承压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18:51
5月30日,专注于智能机器人视觉感知技术及产品研发设计的全栈式智能机器人公司乐动机器人,在港 交所提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与国泰君安国际。 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7310万元、6850万元及5650万元。招股书对此解释称,净亏损主要是由 于在业务爬坡阶段,公司专注于产品创新、技术进步、扩大量产规模及新产品线营销,在研发方面进行 大量投资。2022年至2024年乐动机器人对研发的投入均在9000万元以上。 在研发能力上,据招股书披露,在乐动机器人600余项专利中,有300余项为核心发明专利,覆盖机器人 定位、导航、避障等关键环节。而且其还凭借在国内市场的252项专利与24项软件著作权,初步筑起了 技术护城河,覆盖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领域。 乐动机器人也计划通过此次上市继续加强研发投入。招股书披露,募集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强智能机 器人视觉感知技术的研发,实现人工智能功能算法结构的升级,优化智能机器人视觉感知产品和智能机 器人产品;同时用于品牌建设与国际拓展,以扩大全球客户群并提升作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公司的地 位;扩充产能实现大规模出货量;并探索 ...
乐动机器人冲刺H股:机器人激光雷达开启“三国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21:24
随着消费级机器人不断放量带动机器视觉配套需求增加,乐动机器人营业收入在2024年实现了快速增长 背靠机器人头部企业 招股书显示,根据灼识咨询,乐动机器人为专注视觉感知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公司。2024年,公司 合计赋能智能机器人600万台。其中,DTOF(直接飞行时间法,一种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激光雷达 出货量72万台,为全球第一。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50个国家终端用户,服务下游客户300家,其中包括全球十大服务机器人中的七家, 以及全球五大商用机器人企业。 国内两大清扫机器人品牌科沃斯(603486)、云鲸也均为乐动机器人客户。 虽然名为"机器人",但乐动机器人业务主要是以激光雷达模组销售为主,是一家以"视觉感知技术"为核 心的机器人企业。 与禾赛、速腾聚创通过车载激光雷达为人熟知不同,乐动机器人的激光雷达产品主要聚焦家用、商用、 工业等机器人运用场景。而相比车载激光雷达,家用机器人激光雷达对远距离探测深度的要求不高,但 对近距离探测精度有更高的要求。这个产品特点也决定了,其比车载激光雷达利润更低,但量能更大。 随着消费级机器人不断放量带动机器视觉配套需求增加,乐动机器人营业收入在2024年实现了快速增 长 ...
乐动机器人冲击港股上市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6 13:47
2025 年 5 月 30 日,来自广东深圳南山区的深圳乐动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SHENZHEN LDROBOT CO., LTD( 简称 " 乐动机器人 ") 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海通国际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 席保荐人。 公司此次募资,计划用于加强智能机器人视觉感知技术的研发,以实现人工智能功能算法结构的升级,优化智 能机器人视觉感知产品及智能机器人产品,品牌建设与国际拓展,优化生产能力及产能扩充,以及探索潜在投 资及收购机会等。 ▍ 核心业务情况分析 招股书显示,乐动机器人的视觉感知产品涵盖传感器、 DTOF 激光雷达、四目矩阵传感器模块等,广泛应用 于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割草机器人等场景 ,是 拥有最全面的智能机器人视觉感知技术产品矩阵的公司 之一,首创多款智能机器人激光雷达创新产品。 具体而言, 乐动机器人于 2018 年推出第一代激光雷达及第一代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SLAM) 算法,后将其 应用于扫地机器人。 此后,该公司又开发了全球首款消费级 Mini DTOF 雷达, 并 深入应用于各类创新 机 器人领域。 视觉感知技术和产品是公司的第一增长曲线 ,主要是提供广泛的 ...
华中科大俩学霸携机器人冲IPO!阿里CEO要分一杯羹!
搜狐财经· 2025-06-05 12:52
公司概况 - 深圳乐动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港股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和国泰君安国际 [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由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周伟和郭盖华联合创立,专注于以感知智能为基础的全栈式智能机器人研发 [3] - 周伟担任董事长,负责战略规划和资本运作,郭盖华任总经理,负责研发管理和日常决策,两人曾共同创立乐行天下 [4] - IPO前控股股东(周伟、郭盖华、周伟配偶及光子空间)合计持股39.61% [5] 融资历史 - 已完成四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华业天成、源码资本、元璟资本等知名机构 [6] - A轮融资3000万元(2021年6月),A+轮6800万元(2021年7月),B轮7500万元(2021年10月),C轮3亿元(2022年1月) [7][8][9][10] -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旗下圆璟鼎恒以5000万元参与C轮,现持股1.79% [11] 技术与产品 - 核心业务为视觉感知技术产品矩阵,包括传感器、DTOF激光雷达、四目矩阵传感器模块等,应用于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割草机器人场景 [12] - 2018年推出首代激光雷达和SLAM算法,开发全球首款消费级Mini DTOF雷达 [13][14] - 2024年搭载公司技术的智能机器人超600万台,在整机开发能力公司中数量居首 [15] - 合作覆盖全球50多国超300家企业,服务全球前十大家用服务机器人公司中的七家及全部前五大商用服务机器人公司 [1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4亿元、2.77亿元、4.6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1.4%,2024年同比增长近70% [15] - 同期亏损分别为7313.2万元、6849.1万元、5648.3万元,累计亏损1.98亿元,2024年亏损率12.1% [15] - 毛利率逐年下滑:2022年27.3%、2023年25.7%、2024年19.5% [16] - 2024年收入结构:传感器占比72.9%(3.5亿元)、算法模块21.1%(9871万元)、割草机器人5%(2327万元) [16] - 集团客户留存率从2023年84%提升至2024年90%,净收入留存率从113%提升至145% [16] - 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等价物4695万元 [17] 行业前景 - 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0年1583亿元增至2024年3690亿元(CAGR23.6%),预计2029年达10058亿元(2024-2029年CAGR22.2%) [12]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硬件技术突破、AIoT/5G网络支持、AI算法提升及政策支持 [12] 上市计划 - 募资用途:强化视觉感知技术研发、品牌建设与国际拓展、产能扩充、潜在并购及营运资金 [17] - 截至2025年5月23日,割草机器人总销量超15000台 [15]
深圳机器人公司冲刺IPO,年营收4.7亿,阿里CEO吴泳铭也投了
36氪· 2025-06-03 20:47
公司概况 - 乐动机器人是一家以感知智能为基础的全栈式智能机器人公司,成立于2017年,业务涵盖智能机器人视觉感知产品及配套解决方案(基础业务)和整机产品(延伸业务)[2] - 公司2024年营收4.67亿元人民币,净亏损0.6亿元,已成为全球最大以视觉感知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公司[5] - 2022-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41%,分别为2.34亿、2.77亿、4.67亿元人民币[5][6] 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2024年搭载公司视觉感知技术的智能机器人达600万台,全球前十家用服务型机器人中七家为其客户[2] - 2018年推出首代激光雷达及SLAM算法,后续开发全球首款消费级Mini DTOF雷达[2] - 视觉感知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44.3%提升至2024年72.9%,三年收入分别为1.04亿、1.67亿、3.41亿元人民币[6][8] 业务发展 - 延伸业务智能割草机器人2024年销量突破10000台,2025年第二代产品融合AI大模型算法,截至5月23日销量超15000台[4] - 智能割草机器人2024年收入2327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5%,成为第二增长曲线[7] 财务表现 - 毛利率持续下滑:2022年27.3%、2023年25.7%、2024年19.5%[5][8] - 净亏损逐年收窄:2022年7313.2万元、2023年6849.1万元、2024年5648.3万元人民币[5] - 研发费用占比稳定在20%-25%,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2年1391万元增至2024年3143万元人民币[6][9] 竞争环境 - 视觉感知技术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9] - 智能割草机器人面临九号公司、库犸动力、科沃斯等竞争对手压力[9] 创始团队与股东结构 - 创始人周伟为连续创业者,曾创立平衡车企业乐行天下,现任公司董事长[10] - 联合创始人郭盖华负责研发管理,与周伟共同创办乐行天下[10] - 控股股东集团(周伟、郭盖华等)合计持股39.61%,其他股东包括华业天成、源码资本及阿里CEO吴泳铭个人持股实体[11]
视觉感知技术机器人龙头冲刺港股,割草机器人已卖出15000台
证券时报网· 2025-06-02 21:13
在视觉感知技术构筑起稳固护城河后,乐动机器人积极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 智能割草机器人。割草 机器人在欧美、澳洲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乐动机器人将积累的视觉感知技术及对通用清洁技术应用于第 一代智能割草机器人,并于2024年成功实现量产,并于量产首年实现第一代智能割草机器人销售突破 10000台。通过技术创新及产品迭代,公司在2025年实现了第二代智能割草机器人的量产,融合了AI大 模型的场景识别与边界检测算法,提升了场景适应性及环境感知水平。自2025年初以来,割草机器人月 销量稳步增长,截至5月23日,割草机器人总销量已超过15000台。 5月30日,来自广东深圳南山区的深圳乐动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动机器人")正式向港交 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成立于2017年的乐动机器人是一家以感知智能为基础的全栈式智能机器人公司,现已打造了以视觉感知 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基础设施并赋能于各类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同时提供适合新兴应用场景的视觉感 知产品及整机智能机器人产品。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于2024年按营业收入计,乐动机器人是全球最大的以视觉感知技术为核心的智能 机器人公司。同年,搭载公司的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