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价格上涨

搜索文档
 突发!“华尔街一哥”重大警告!
 天天基金网· 2025-10-16 09:32
 华尔街对资产泡沫的警告 - 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警告资产价格上涨是令人担忧的问题 市场上有很多资产看起来正在进入泡沫区域 可能出现20%的跌幅 [4] - 戴蒙指出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 关税与贸易不确定性 资产价格高企以及顽固通胀的风险带来高度不确定性 [4] - 戴蒙认为在投资组合中持有一些黄金是半理性的 黄金价格在其人生中少有的几次可能涨到5000美元或10000美元 [4]   全球基金经理调查的关键发现 - 美国银行10月《全球基金经理调查》首次将人工智能股票泡沫列为全球最大尾部风险 占比33% 超越第二波通胀的27%和美联储失去独立性及美元贬值的14% [5][6] - 54%的受访基金经理认为人工智能概念股已进入泡沫区域 [7] - 创纪录的60%受访者认为全球股市估值过高 [9] - 基金经理的股票配置比例攀升至八个月高点 债券配置降至2022年末以来最低水平 大宗商品和新兴市场股票配置飙升至多年最高水平 [7] - 现金配置比例骤降至3.8% 处于调查历史上的极低水平 接近3.7%的卖出门槛 低于4%的数据标志着风险偏好达到峰值 [7][8]   市场情绪与风险信号 - 做多黄金被视为当前最拥挤的交易 43%的受访者将其列为最拥挤交易 超过做多科技七巨头的39% [9] - 各板块之间的相关性已降至本轮牛市开始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种异常低的数据往往出现在投资者信心过高的时候 通常预示着短期回调 [9] - DataTrek Research引用道富银行风险偏好指数显示 大型专业投资者连续五个月增持风险较高的资产 [9]   科技巨头的超级投资周期 - 美国科技巨头正掀起一轮超级投资周期 谷歌宣布在印度投资150亿美元建设其在美国以外最大的数据中心 [10] - 甲骨文宣布自2026年下半年开始部署5万枚AMD即将上市的MI450AI芯片以扩展人工智能计算能力 [10] - 沃尔玛公布与OpenAI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扩展人工智能驱动的零售工具 刺激其股价大涨近5%创历史新高 [11] - JonesTrading首席市场策略师以谷歌150亿美元数据中心项目及OpenAI约1.5万亿美元人工智能建设计划为例 指出这与OpenAI 130亿美元年收入和尚未盈利形成鲜明对比 证明市场已过热 [11]   科技巨头的盈利预期与风险 - 华尔街乐观情绪取决于大型科技公司能否实现盈利 分析师预计到2026年英伟达 微软和谷歌等公司的利润和营收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远超标普500指数其他成份股公司 [11] - 这些公司的利润和营收面临很高门槛 出现意外上涨的空间较小 [12]
 黄金早上破了4000
 小熊跑的快· 2025-10-07 10:29
美政府停摆,这事对美元真影响的。 恐怖! 放假那天就觉得黄金假期说不定冲4000,假期还有一天,就到了。 香港这边有些客户说现在结算 优先选择人民币,退而求其次选择美元。 估计黄金等 各种资产还要涨 ...
 中国利率周期上行兼论长期利率结构变化
 2025-09-11 22:33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宏观经济与利率周期 涉及中国整体经济转型、利率结构、通胀环境及全球制造业定价[1][2][8] *   核心讨论中国从债务驱动型增长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的转变 及其对资本市场和利率的深远影响[1][3][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经济正进行根本性转型 从依赖资本投入和低成本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减少产出、扩大消费、减少储蓄并改善贸易逆差 未来更注重资本回报而非规模扩张[1][3] *   中国将通过资产价格扩张推动消费 而非依赖债务 利润扩张带动资产价格上涨 从而推动消费 类似于美国通过高利润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1][3] *   当前处于超级大周期的底部 利率、经济周期和资产价格都处于低点 预计未来随着价格复苏 利率也会随之上升[1][3] *   供给约束推高企业ROE水平 推动经济呈现强自由现金流特征 从而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迎来一个非常大规模且长期的牛市[3][4][5] *   当前利率上行周期的特点是价格复苏带动总量扩张 价格企稳后总量将随之上升 推动整个利率结构向上变化 长端利率(如30年期国债)反映会更加明显[1][6] *   当前经济环境下实际利率水平相对较低而通胀水平相对较高 反映了产出具有垄断特征 存在超额利润 这些利润推动居民薪酬增长 经济逐步转型为消费主导型[1][7] *   中国脱离全球化过程中的通缩循环 进入通胀循环阶段 将更多参与全球制造业定价 摆脱美国需求控制[2][8] *   中国未来的利率中枢不应低于2010年至2019年的平均水平 十年期国债利率中枢应在3%以上[2][9]  **其他重要内容**   *   美国构建的全球化本质是非美国家让渡消费主权给美国 逆全球化趋势下 中国逐渐脱离此模式实现自身需求技术可控[10] *   一旦中国价格恢复 将导致全球利率中枢上升 若美国触发通胀 中国及其他国家也会面临更高通胀压力 从而推升全球整体利率水平[10] *   此轮股票市场表现出资产价格复苏推动经济复苏的机制 与以往债务推动经济复苏的模式不同[6]
 发钱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大胡子说房· 2025-08-13 19:50
 育儿补贴政策核心内容   -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每孩每年3600元 按年发放至满3周岁 三年累计10800元 [1]   - 2025年前出生且未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 覆盖2022-2024年出生的2812万人 补贴规模854亿元 [1][2]   - 2025年预计新出生960万人 对应补贴规模347亿元 未来10年若维持同等规模 总补贴约3470亿元 [2][4]   - 2025年补贴总额约1200亿元 其中2022-2024年出生群体补贴873亿元 2025年新生儿补贴325亿元 [3]     补贴资金来源与财政影响   - 补贴规模占财政支出比例较小 国有金融机构单月非税收入同比增加3698亿元 仅需其三分之一即可覆盖年度补贴 [4]   - 政策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 强调"现阶段标准"暗示未来可能加码 对比日本(2.5万/孩)和新加坡(4-9万/孩)仍有上升空间 [11][12]     政策目标与实际效果分析   - 双重目标:刺激生育与消费 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因养育成本远高于补贴金额(3年仅1万 vs 潜在支出数十万) [5]   - 生育率下降为全球趋势 欧洲依赖移民维持生育率 东亚社会缺乏移民补充 补贴难以扭转下滑态势 [6][7]   - 消费刺激效果有限:3岁以下婴幼儿刚性支出(奶粉/尿布)可能完全消耗补贴 对房贷等大额支出无实质缓解 [8][9]     政策象征意义与潜在延伸   - 首次实现全民全覆盖 标志进入全民福利时代 预示未来可能扩展至社保养老、消费券现金化等领域 [10][13]   - 财政刺激具备可持续性 因国内强大生产能力可锚定货币价值 避免大幅贬值 长期利好资产价格 [14][15]   - 发钱政策可能带动资产价格上涨 需关注财政补贴相关产业 参考美国疫情期间股市债市联动行情 [16]     资本市场关联信息   - 直播课内容涉及财政补贴政策下的资产配置机会 包括12节闭门课与5节正课 聚焦财富增值底层逻辑 [17][18]   - 课程定价39.9元 强调后续涨价预期 定位为低门槛认知提升工具 [19]
 发钱了,背后是什么信号?
 大胡子说房· 2025-08-05 21:02
 育儿补贴政策概述 -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按年发放至满3周岁[1] - 2025年前出生未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1] - 2022-2024年出生人口约2812万,补贴规模854亿元;2025年预计出生960万人,补贴规模347亿元[2] - 2025年总补贴规模约1200亿元,未来10年若维持相同新生儿规模补贴总额约3470亿元[3][4]   财政可行性分析 - 补贴规模占财政支出比例较小,国有金融机构单月非税收入增加3698亿元即可覆盖年度补贴[4] - 无需通过印钞或增税填补财政缺口[4] - 育儿补贴作为长期制度安排具有不可逆性,预示财政政策态度转变[10][11]   政策效果评估 -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每月300元补贴对生育决策影响有限,相比养育成本占比微小[5] - 国际经验显示补贴难以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欧洲生育率维持主要依赖移民群体[7] - 消费刺激效果有限:补贴金额可能被婴幼儿刚性支出完全覆盖,难以带动大类消费[8][9]   政策延伸意义 - 首次实现全国范围全覆盖,标志进入全民福利时代[10] - "现阶段"表述暗示未来可能加码补贴力度,对比日本(750元/月)、新加坡(最高9万元)仍有上升空间[11][12] - 可能开启更广泛财政刺激:包括社保拨款、消费现金补贴等多元化方式[13]   宏观经济影响 - 强大生产能力保障货币发行不会大幅贬值,有实物资产对应[14][15] - 财政刺激可能带动资产价格上涨,参考美国疫情期间股市债市表现[16] - 需重点关注与财政补贴相关的产业和资产,可能带来新一轮财富分配机会[16]
 发钱了,背后是什么信号?
 大胡子说房· 2025-08-02 12:14
 育儿补贴政策核心内容   -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每孩每年3600元 按年发放至满3周岁 [1]   - 2025年前出生未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发放 覆盖2022-2024年出生的2812万人 [1][2]   - 2025年预计新出生960万人 对应补贴规模347亿元 2022-2024年群体补贴规模854亿元 合计1200亿元 [2][3]     补贴财政可行性分析   - 未来10年若新生儿规模维持 总补贴约3470亿元 相当于国有金融机构单月新增利润的三分之一 [4]   - 财政缺口无需印钞或增税 可通过国有机构利润上缴覆盖 [4]     政策目标与实际效果评估   - 双重目标:刺激生育与消费 但每月300元补贴对生育决策影响有限 因养育成本远高于补贴金额 [5]   - 全球生育率下降趋势难逆转 欧洲依赖移民生育 东亚原住民生育补贴效果有限 [6][7]   - 消费刺激效果受限 300元/月仅覆盖婴幼儿刚性支出 难以带动大类消费 [8][9]     政策象征意义与长期影响   - 首次实现全国全覆盖全民补贴 标志进入全民福利时代 [10]   - 补贴制度具不可逆性 未来可能加码 现阶段3600元/年标准低于日本(750元/月)和新加坡(首孩4万元) [11][12]   - 可能拓展至其他领域如社保拨款或消费现金补贴 强化财政刺激 [13]     财政刺激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 发钱政策将推高资产价格 参考美国疫情期间股市债市大涨 [16]   - 国内强大生产能力支撑货币价值 资产对应性防止大幅贬值 长期看好国内优质资产 [14][15]   - 需关注财政补贴相关产业 新一轮财富洗牌中或现红利机会 [16]
 周度经济观察:供需政策平衡中-20250708
 国投证券· 2025-07-08 15:07
 供需政策再平衡 - “反内卷”政策多次被中央提及,当前产能过剩背景与上轮供给侧改革相似但更复杂,预计本次调整幅度温和、时间长、范围广[4][5][6] - 生育补贴等定向补贴政策在多地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对财务受限家庭提消费更有效,政策时机和结构影响效果[6][7] - 稳定经济增长需供需两侧发力,保证政策力度、可预期性并进行结构设计[8]  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 - 资产价格变化影响实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当前主动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上涨对基本面影响处于早期,“反内卷”政策改善预期[9] - 政府引导下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或分化,企业盈利有望改善,权益市场有望偏强,债券收益率短期下行、长期或上行[10][11]  美国经济情况 - 6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14.7万人,较上月回升0.8万人,4、5月合计上修1.6万人;劳动参与率62.3%、失业率4.1%,均回落0.1个百分点;时薪环比增速0.2%、同比增速3.7%,均回落[13][16] - 私人部门新增就业走弱,政府部门新增就业贡献大,服务业新增就业回落,商品部门新增就业在建筑业拉动下小幅回升[14] - 6月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49.0,回升0.5;服务业PMI指数50.8,回升0.9,显示制造业修复、服务业景气度偏高[17] - 市场预期2025年美联储降息2次,分别在9、10月,全年降息约54BP;10年期美债利率回升6BP至4.35%,美股收涨,美元指数中枢波动[17][18] - 关税对市场冲击最猛烈阶段或已过去,下半年减税、降息落地有望支撑美国经济,美股有望延续偏强表现[1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