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北方资源枯竭报告:哪个省是最惨的?
虎嗅APP· 2025-10-16 21:23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聚焦中国北方21座资源枯竭城市,重点分析了16座煤炭枯竭城市、3座有色金属枯竭城市和2座石油枯竭城市的转型困境与不同命运 [4][5][7] - 北方资源枯竭城市的命运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强烈对比,部分城市成功转型或拥有较好出路,而部分城市则陷入“矿竭城衰”的困境 [4][35][48] - 资源枯竭城市面临的核心挑战是摆脱对单一资源的依赖,其转型成功与否取决于地理位置、产业基础、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 [31][35][51] 煤炭资源枯竭城市概况 - 中国北方16座煤炭枯竭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几字弯和黄淮海两条“煤带”上,这些区域集中了全国九成以上的煤炭储量 [7][14] - 昆仑山-秦岭-大别山构造带以北的六个区域产出了全世界几乎一半的原煤,中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中有13个位于此区域 [12] - 华北和西北的煤炭储量占比高达四分之三,其中晋陕蒙宁一个区就占全国储量的54.6%,是华南贫煤区的104倍 [14] 黄河几字弯煤带城市案例 - 石嘴山市作为宁夏工业“摇篮”,累计为国家生产超过5亿吨原煤,但高强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濒临崩溃,形成43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 [21] - 石嘴山转型发展精细化工,生产了全球85%的氰胺,并利用富硒土地发展农业,总体经济状况尚可 [21] - 乌海市去年煤炭产量达5000万吨,其中超过九成用于本地煤化工,生产BDO等百余种化工产品,预计两年内将成为全球BDO产能第一 [22][25] - 乌海通过发展BDO下游的氨纶、锂电池溶剂、可降解材料等四大产业链,目标将煤化工产值提升至千亿级别,向新材料领域转型 [25] 山西省资源依赖与转型挑战 - 山西省以地球陆地面积的九百五十分之一,产出全世界近七分之一的煤,2021年煤价飙升带动GDP增长28%,工业利润暴增250% [28][30] - 2024年煤价下行导致山西GDP负增长2.14%,人均GDP全国倒数第十,凸显“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问题 [31] - 按照年开采14亿吨的速度,山西494亿吨可采储量仅能维持35年,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但困难重重 [31] - 煤炭是高耗水行业,每洗一吨煤平均消耗三吨水,每发一度电消耗730毫升水,这对缺水的山西构成巨大压力 [32] 黄淮海煤带相对成功的转型 - 环京津地区的张家口和承德依托北京的资金扶持和地理位置优势,成功发展旅游业,吸引大量北京游客 [37][38] - 徐州市转型为GDP万亿之城,徐工机械畅销全球;枣庄市发展机床、锂电池和精细化工;淄博市成为北方煤城转型典范 [39] - 淄博市拥有千万吨级炼化巨头齐鲁石化,四大化工齐全,陶瓷产业可与佛山分庭抗礼,新华制药的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占全球市场三分之一以上 [39] 石油枯竭城市对比 - 河南濮阳的中原油田产量从峰值700万吨衰减至去年130万吨,但通过日照-濮阳-洛阳管道每年输入千万吨进口原油,成功发展石油装备制造和制氢产业续命 [40] - 甘肃玉门作为中国石油工业摇篮,巅峰期产量占全国95%,但资源枯竭后产量下滑至38万吨,城市被迫搬迁,老城接近荒废,70平米房屋仅售2000元 [43][45][46] - 玉门炼油厂在油田枯竭后连续亏损十六年,依靠高价进口原油维持200万吨的炼化能力,成为老城唯一的经济支柱 [46]
中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城市,现在什么情况了?
虎嗅· 2025-10-16 20:59
阜新市历史与城市定位 - 阜新市是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矿的所在地,该矿坑规模为长4公里、宽2公里、深350米[3][4] - 阜新市在2001年底被确定为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并在2008年列入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这反映了其资源枯竭问题的严重性[7][11][23] - 阜新市的地级市地位与其煤矿资源密切相关,若无煤矿,阜新可能不会成为地级市[57] 阜新市的文化与宗教遗迹 - 阜新地区拥有蒙古族及藏传佛教历史遗迹,包括王府遗址和瑞应寺,瑞应寺是阜新地区藏传佛教中心及佛教协会驻地[25][26][33] - 瑞应寺与当地名吃“喇嘛炖肉”的起源相关,该寺斋堂对外开放[38] - 阜新市另有海棠山、海州庙等与藏传佛教相关的重要地点[43] 阜新市的煤矿工业历史 - 清末阜新发现煤矿,后发展成为当地经济中心,海州露天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50][53] - 日占时期为控制煤矿,在交通要道修建炮楼,部分旧址后改建为转盘或广场,如解放广场[53][55] - 因煤矿而兴建的城南街道工业园区曾有许多国营工厂,现已破败[59] 阜新市当前发展现状 - 尽管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市中心城区依然繁华,拥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夜间生活活跃[63][64] - 市中心景象与普通城市无异,如新华冷饮店等老店晚间人满为患,打破了资源枯竭城市的刻板印象[64][67]
北方资源枯竭报告:遍地煤城出路何在?
虎嗅· 2025-08-15 11:13
资源枯竭城市现状 - 北方21座资源枯竭城市面临转型与衰亡的严峻挑战 这些城市的经济命脉与资源开采高度绑定 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的生存局面 [1] - 华北西北地区16座城市的经济完全依赖煤炭产业 其发展轨迹与煤炭行业景气度直接相关 [1] - 晋陕蒙宁地区煤炭储量占全国总量超过50% 是该区域最重要的矿产资源 [1] 城市转型案例 - 山西省煤炭产量占全球总产量14% 但该地区经济仍难以摆脱资源型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1] - 石嘴山和乌海两市正通过发展新材料产业寻求经济转型 试图摆脱对传统资源的依赖 [1] - 玉门老城面临石油资源枯竭问题 城市发展陷入困境 [1] - 淄博通过多元化产业发展成功实现经济逆袭 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案例 [1] - 濮阳依靠石油管道相关产业维持经济发展 延续城市经济生命线 [1]
耐心枣庄培育耐心经济,走出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之路
齐鲁晚报· 2025-07-21 08:41
城市转型战略 - 枣庄从"百年煤城"转型为"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和"全国二手车交易示范基地",连续4年获评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优秀档次 [3] - 转型初期面临煤矿关停、工人下岗、环境恶化等困境,但坚定培育新兴产业 [3] - 建立"链长+链主+联盟+基金"推动机制,形成锂电全产业链 [8] 锂电产业发展 - 2003年政府基金注资挽救濒临破产的山东精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占据国外高尔夫球车锂电池80%以上份额 [5] - 2021年总投资200亿元的欣旺达50GWh动力电池项目落地,产能相当于当时枣庄锂电产能的十几倍 [5] - 建立50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80余个创新平台,授权专利2800余件 [7] - 山东省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包含吉利、欣旺达、浙大等领军企业和科研院所 [7] - 目前集聚278家锂电企业,产能包括正极材料16万吨、负极材料6万吨、电解液26万吨、隔膜21亿平方米、电芯32GWh、拆解5.5万吨 [8] 二手车产业发展 - 从20世纪90年代"马路市场"起步,政府通过"疏堵结合"方式扶持产业发展 [9] - 2000年成立首家旧机动车交易市场,2011年推动国企中安集团整合市场 [9] - 创新打造二手车出口"一件事"服务,通关时间缩短70%,退税流程从20天减到3天 [11] - 2024年二手车交易量21万辆,交易额150亿元,批发量居全国第一 [12] - 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建成2400平方米综合展厅,辐射中亚、俄罗斯市场 [12] 人才政策 - 实施"榴枣归乡"工程,吸引超过5万名青年人才来枣留枣创业 [14] - 2024年技能人才总量达44.88万人,高技能人才超10万人,较2019年大幅提升 [16] - 二手车行业带动就业超2万人,部分技术工人月薪破万元 [16] 产业协同发展 - 锂电产业通过创新共同体实现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新 [7] - 二手车产业形成检测、质保、售后"一条龙"服务模式 [11] - 政府建立"枣解决·枣满意"诉求办理机制,1-5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66万户 [12]
山东淄博淄川区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因地制宜 催生转型发展新动能(经济聚焦·关注资源型城市转型)
人民日报· 2025-07-18 05:47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1] - 资源型城市是资源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山东、重庆、内蒙古等地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在转型发展方面取得探索与进展[1] 淄川区绿色低碳转型 - 淄川区是依托煤炭资源发展的百年工矿区,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锚定绿色低碳发展,7次获得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优秀等次[3] - 2023年淄川区入选山东省首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名单[3] - "十三五"以来淄川区累计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000多家,压减煤炭消耗307万吨标煤,同比下降60.58%,单位GDP能耗下降44.70%[6] 废弃矿山资源化利用 - 昆仑镇对废旧矿山进行修复治理,引入多能互补创新示范项目,建起温室种植大棚发展鲜切花卉产业[2] - 项目利用192处闭坑矿井及64处废弃矿山的近2000万立方米矿井水,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实现智能化控制[4] - 项目日均生产玫瑰鲜切花1万多枝,年利润超过2000万元[4] 传统产业低碳转型 - 山东能源东华科技公司是山东省单体水泥生产量最大企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低碳技术研发[5] - 公司以氢能代替煤炭实现水泥熟料分解炉6%煤炭替代,煤炭用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减少2万吨以上[5] - 开发水泥"工业大脑"使每吨熟料平均消耗煤炭从105公斤降低到94公斤[6] - 2024年碳排放总量同比减少14.52万吨,碳交易市场创效超过1000万元[6]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 淄川经济开发区引入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成立新能源商用车淄博生产基地[7] - 2022年8月自主研发第一台新能源纯电小卡下线,陆续推出多种新能源车型[7] - 建设10个汽车产业园区,引进30余家相关企业,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7] -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装备产业链实现产值45.76亿元,同比增长108.6%[7] - 淄川区新能源、新装备、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35%以上[7]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08年的31.29%增长到50%以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