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搜索文档
北方资源枯竭报告:遍地煤城出路何在?
虎嗅· 2025-08-15 11:13
资源枯竭城市现状 - 北方21座资源枯竭城市面临转型与衰亡的严峻挑战 这些城市的经济命脉与资源开采高度绑定 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的生存局面 [1] - 华北西北地区16座城市的经济完全依赖煤炭产业 其发展轨迹与煤炭行业景气度直接相关 [1] - 晋陕蒙宁地区煤炭储量占全国总量超过50% 是该区域最重要的矿产资源 [1] 城市转型案例 - 山西省煤炭产量占全球总产量14% 但该地区经济仍难以摆脱资源型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1] - 石嘴山和乌海两市正通过发展新材料产业寻求经济转型 试图摆脱对传统资源的依赖 [1] - 玉门老城面临石油资源枯竭问题 城市发展陷入困境 [1] - 淄博通过多元化产业发展成功实现经济逆袭 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案例 [1] - 濮阳依靠石油管道相关产业维持经济发展 延续城市经济生命线 [1]
耐心枣庄培育耐心经济,走出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之路
齐鲁晚报· 2025-07-21 08:41
城市转型战略 - 枣庄从"百年煤城"转型为"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和"全国二手车交易示范基地",连续4年获评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优秀档次 [3] - 转型初期面临煤矿关停、工人下岗、环境恶化等困境,但坚定培育新兴产业 [3] - 建立"链长+链主+联盟+基金"推动机制,形成锂电全产业链 [8] 锂电产业发展 - 2003年政府基金注资挽救濒临破产的山东精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占据国外高尔夫球车锂电池80%以上份额 [5] - 2021年总投资200亿元的欣旺达50GWh动力电池项目落地,产能相当于当时枣庄锂电产能的十几倍 [5] - 建立50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80余个创新平台,授权专利2800余件 [7] - 山东省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包含吉利、欣旺达、浙大等领军企业和科研院所 [7] - 目前集聚278家锂电企业,产能包括正极材料16万吨、负极材料6万吨、电解液26万吨、隔膜21亿平方米、电芯32GWh、拆解5.5万吨 [8] 二手车产业发展 - 从20世纪90年代"马路市场"起步,政府通过"疏堵结合"方式扶持产业发展 [9] - 2000年成立首家旧机动车交易市场,2011年推动国企中安集团整合市场 [9] - 创新打造二手车出口"一件事"服务,通关时间缩短70%,退税流程从20天减到3天 [11] - 2024年二手车交易量21万辆,交易额150亿元,批发量居全国第一 [12] - 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建成2400平方米综合展厅,辐射中亚、俄罗斯市场 [12] 人才政策 - 实施"榴枣归乡"工程,吸引超过5万名青年人才来枣留枣创业 [14] - 2024年技能人才总量达44.88万人,高技能人才超10万人,较2019年大幅提升 [16] - 二手车行业带动就业超2万人,部分技术工人月薪破万元 [16] 产业协同发展 - 锂电产业通过创新共同体实现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新 [7] - 二手车产业形成检测、质保、售后"一条龙"服务模式 [11] - 政府建立"枣解决·枣满意"诉求办理机制,1-5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66万户 [12]
山东淄博淄川区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因地制宜 催生转型发展新动能(经济聚焦·关注资源型城市转型)
人民日报· 2025-07-18 05:47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1] - 资源型城市是资源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山东、重庆、内蒙古等地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在转型发展方面取得探索与进展[1] 淄川区绿色低碳转型 - 淄川区是依托煤炭资源发展的百年工矿区,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锚定绿色低碳发展,7次获得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优秀等次[3] - 2023年淄川区入选山东省首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名单[3] - "十三五"以来淄川区累计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000多家,压减煤炭消耗307万吨标煤,同比下降60.58%,单位GDP能耗下降44.70%[6] 废弃矿山资源化利用 - 昆仑镇对废旧矿山进行修复治理,引入多能互补创新示范项目,建起温室种植大棚发展鲜切花卉产业[2] - 项目利用192处闭坑矿井及64处废弃矿山的近2000万立方米矿井水,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实现智能化控制[4] - 项目日均生产玫瑰鲜切花1万多枝,年利润超过2000万元[4] 传统产业低碳转型 - 山东能源东华科技公司是山东省单体水泥生产量最大企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低碳技术研发[5] - 公司以氢能代替煤炭实现水泥熟料分解炉6%煤炭替代,煤炭用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减少2万吨以上[5] - 开发水泥"工业大脑"使每吨熟料平均消耗煤炭从105公斤降低到94公斤[6] - 2024年碳排放总量同比减少14.52万吨,碳交易市场创效超过1000万元[6]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 淄川经济开发区引入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成立新能源商用车淄博生产基地[7] - 2022年8月自主研发第一台新能源纯电小卡下线,陆续推出多种新能源车型[7] - 建设10个汽车产业园区,引进30余家相关企业,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7] -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装备产业链实现产值45.76亿元,同比增长108.6%[7] - 淄川区新能源、新装备、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35%以上[7]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08年的31.29%增长到50%以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