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业务
搜索文档
巴比食品(605338):深度报告:包罗万象,蒸蒸日上
长江证券· 2025-10-23 13:48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0][12]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9、3.15、3.50亿元,EPS分别为1.21、1.32、1.46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0、18、17倍 [10] 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作为包点连锁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内生外延双管齐下实现门店数量持续增加,门店提质增效改革效果突出 [3][10] - 团餐业务依托新产品和完善的供应链能力开拓众多新客户,收入占比从2017年的6.0%提升至2024年的22.8% [3][21] - 公司积极探索跨界业务,借助供应链能力及管理能力,有望逐步探索新的增长曲线 [3][10] 公司概况与业务模式 - 公司是长期专注于中式面点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中华包点领军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全冷链配送”模式,整合直营、加盟与团体供餐相结合的多元化渠道 [7][19] - 产品体系分为自产面点、自产馅料及外采食品三大系列,SKU总数逾百,构建起以“蒸制面点与馅料为主,水煮、煎炸等面点为辅”的矩阵化产品结构 [7][20] - 业务定位以连锁门店销售为主,团体供餐销售为辅,门店总数从2017年的2,311家稳步扩张至2025年6月底的5,685家 [7][19][31] 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 公司收入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16-2024年复合增速为11.1%,2024年营业总收入达16.71亿元 [21][129]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77亿元,扣非净利率始终在8%-13%的区间内保持稳定,凸显主营业务盈利韧性与抗风险能力 [28][29] - 自2020年上市以来股利支付率持续提升,2024年现金分红达1.92亿元,股利支付率达69%,股息率提升至4.63% [50][51] 门店运营与市场拓展 - 公司持续推进第四代门店升级,提高外卖业务覆盖率和渗透率,增加中晚餐产品品类,探索增加小型堂食面积的门店模型以提升单店收入 [9][89][91] - 加盟门店季度贡献收入自2024Q2开始同比降幅收窄,2025Q2实现正增长,体现门店优化积极效果 [7][19][37] - 华东地区仍为最主要市场,收入占比超60%,随着外延并购推进,华东门店数占比自2024年以来小幅度提升 [23][25]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2024年全国包点市场规模为704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742亿元,同比增长5.4%,至2031年有望突破千亿元 [8][56][57] - 行业正从分散的夫妻店模式向品牌化、规模化升级,2022年行业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合计仅为5.1%,头部企业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8][71] - 对于中国消费者,在家做及街边店购买早餐是主要消费选择,在早餐店选中偏好中,55.40%的消费者更偏向连锁加盟餐饮店 [8][69] 内生增长与战略举措 - 内生提效方面,公司通过门店形象升级、运营效率优化与用户体验提升三大维度推进第四代门店升级 [9][89][91] - 外延方面,公司自2021年开始试水、2022年正式落地外延并购,至2025年中已完成5起并购项目,整合区域性包点品牌 [9][89][98] - 大客户业务通过优化产品体系与分渠道深耕推动发展,2025年上半年定制馅料渠道销售额约3,000万元,同比增长约90% [9][99][102] 供应链能力与新业务探索 - 公司已在全国建成上海、东莞、天津、武汉、南京五大中央厨房,业务覆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华中地区 [99][106] - 公司积极探索新门店业态,如开设日日鲜面食馆和“巴比扒包”汉堡店,并借助供应链优势布局宠物食品赛道,于2025年初成立贝雅福宠物食品公司 [108][109][113] - 研发费用投入整体呈上升趋势,2025上半年研发团队共探索开发93款产品,其中39款已上市试销,产品出新率与成功率均维持较高水平 [114][115]
追觅科技大举跨界胜算几何?批量IPO仍需谨慎
中国基金报· 2025-09-28 19:46
公司战略与业务拓展 - 追觅科技计划从2025年底开始,旗下多个业务将在全球各交易所进行批量IPO [2] - 公司近期跨界动作频繁,包括于9月19日宣布推出首款智能手机,9月10日成立天文业务单元聚焦智能天文光学系统,8月28日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并计划于2027年推出对标布加迪威龙的超豪华纯电车型 [3] - 分拆上市策略旨在利用资本市场对不同赛道(如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太空采矿)的估值差异,最大化公司整体价值,并可通过独立融资缓解多元化业务的资金压力 [2] 业务表现与收入构成 - 尽管2025年上半年营收规模已超出2024年全年总额,但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仍依赖智能清洁设备(扫地机器人),其他跨界业务均处于前期投入阶段 [3] 跨界业务的挑战与市场观点 - 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手机、天文观测等领域涉及复杂系统整合与安全认证,跨界成功案例如小米均依赖多年生态铺垫,追觅科技能否快速复制其成功模式存疑 [3] - 造车、航天等赛道需要巨额资本且技术门槛极高,市场需要评估跨界业务与核心业务的关联性及实际资源投入比例,短期内更偏向战略噱头 [3][4] - 小行星采矿等前沿业务需长期技术积累,短期内商业化难度极大 [4] 员工跟投与股权激励争议 - 有网络爆料称公司疑似要求员工跟投私募基金,并将跟投与淘汰机制挂钩,爆料贴文公布了跟投规则,起投金额为1万元起上不封顶 [6][7] - 爆料贴文中的聊天记录显示,有管理者提及“这个月还不能破零的继续汰换”,涉及公司首席战略官、集团联席总裁及品牌全球负责人 [7] - 追创创投公开声明否认存在任何“强制跟投”政策,称跟投机制遵循“自愿参与、风险自担”原则,旨在激励团队 [7] - 业内人士表示,若跟投机制属实则符合常规股权激励逻辑,但若存在变相强制或通过代持规避监管,可能涉及《证券法》及《劳动合同法》相关问题 [8]
东方材料去年净利下降超七成 实控人股份将被司法拍卖
证券时报网· 2025-05-07 15:46
公司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许广彬持有的702.4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49%)将被司法拍卖,起拍价8466.86万元,保证金1000万元,加价幅度30万元 [1] - 截至2025年4月30日,许广彬持有公司股份2476.6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31% [1] - 许广彬所持40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存在被动减持情形,尚未执行完毕 [2] - 许广彬所持13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71%)将于2025年5月12日进行司法拍卖 [2] - 若拍卖及被动减持均完成,许广彬持股比例将降至1.34%,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2] 债务及诉讼情况 - 许广彬最近一年涉及债务逾期金额约0.45亿元 [3] - 除轮候冻结事项外,其他处于诉前保全的诉讼或仲裁共6起,处于执行阶段的案件共2起,涉及案件金额约为12.79亿元 [3] - 上述诉讼或仲裁案件尚未审理结束,相关结果尚无法判断 [3]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油墨和聚氨酯胶黏剂等传统业务 [3] - 2024年公司积极拓展算力业务,携手中国移动等客户发展该业务 [3]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10.81% [3] - 2024年公司净利润1395.74万元,同比下降73.17% [3]
华东重机新跨界业务陷诉讼纷争
中国经营报· 2025-03-24 16:18
新业务法律纠纷 - 子公司无锡光能和徐州光能因设备买卖合同及维修纠纷被"捷佳系"三家公司提起民事诉讼 涉及4起案件 合计涉案金额2.08亿元[2][3] - 纠纷源于2023年5月签署的三份《购销合同书》 总金额5.61亿元 后通过变更协议增至5.87亿元[4] - 争议焦点包括付款条件是否成就以及原告方延期交货等合同违约行为 目前案件均已立案但未开庭[2][4] 光伏业务发展状况 - 公司于2023年3月投资10GW太阳能电池片项目进入光伏行业 但随后因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导致业务受不利影响[4][5] - 2024年8月公司宣布终止亳州年产10GW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 该项目原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7] - 公司表示光伏业务产能不再进一步拓展 未来是否剥离业务将根据行业形势判断[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0-2023年营收连续下滑 同比降幅分别为44.16%、7.54%、79.11%和54.53%[5] - 同期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 分别为-10.73亿元、-14.08亿元、-1.79亿元和-8.11亿元[5] - 2023年计提商誉减值3.66亿元 主要因数控机床业务业绩不理想及应收账款回笼不及预期[6] 业务结构调整 - 公司原为全球港口装卸设备知名供应商 2017年通过收购润星科技100%股权进入数控机床行业[5][6] - 2024年成功剥离数控机床业务 并于12月17日完成过户手续[6] - 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亿元至1.5亿元 扭亏主要得益于港机业务稳中向好及数控机床业务剥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