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网互动(V2G)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吉阳智能”阳如坤:以创新装备重构新能源制造的基因
金投网· 2025-07-08 14:1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新能源产业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深刻变革,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制造环节的安全性与效率直接决定产业竞争力[1] - 中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居全球首位,但电池制造环节面临"三流"断点难题(物流、信息流、能量流无法连续),导致效率低下与安全隐患并存[1] - 传统制造模式下,粉尘、毛刺等微小缺陷引发的热失控概率居高不下,依赖人工经验的检测手段已触及效率天花板[1] 公司核心技术突破 - 掌握机器人机构、实时视觉检测、多轴协同控制等核心技术,拥有800余项专利(含38项国际专利),主导建立锂离子电池数字化车间标准体系[2] - 研发的高速激光极耳成型机、智能连续卷绕机、智能复合叠片机等设备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成功打破国外垄断[2] - 构建"被动-主动-本征"三级安全体系:AI视觉检测与隔热材料应用将电池热失控概率降低至0.01%以下,洁净制造系统将环境粉尘控制至2微米级别[2] 行业标准与全球化布局 - 牵头完成70余项动力电池制造标准,数字化车间集成标准使设备互联互通率提升至95%,数据采集效率提高5倍[2] - 布局三大战略方向:开发柔性制造系统缩短设备换型时间,通过区块链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溯源,针对欧洲市场开发一体化连续电池制造专用设备[3] - 新能源产业化将催生电池从"储能单元"升级为"制造单元",并通过V2G技术实现能源双向流动,推动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低碳转型[3] 企业愿景与行业影响 - 目标成为机器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引领者,在第三次能源革命中推动电池制造业实现全球领先[3] - 通过原始制造装备技术创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树立典范,以产品质量和效率提升推动制造业转型[3] - 用15年时间完成从技术追赶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未来将持续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中国智慧与力量[3]
补短板、强根基:多位专家建言献策2025新能源汽车下乡
中国经营报· 2025-06-13 14:48
政策升级与规模扩张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车型目录达124款,较2020年60款、2021年52款、2022年70款、2023年69款、2024年99款持续扩容,覆盖家用车、越野车、商用车及皮卡等多元化车型,价格区间从几万至40万元[1][3][4] - 政策维度从短期消费刺激转向构建"绿色出行+乡村振兴"协同体系,引入车网互动(V2G)技术,将新能源汽车转化为乡村分布式储能单元[3] - 活动覆盖广度显著提升,自主、合资、新势力品牌并行,产品线从微型车到豪华车型全覆盖,价格带上移[4] 市场潜力与增量驱动 - 低线城市新能源渗透率存在15%差距:2024年一线城市新能源渗透率超50%,四线城市不足35%,增量空间广阔[5] - 县域充电设施增速超均值:2024年县域公共桩44万座(占全国13%),新增16万座(占全国新增18%)[5] - 下乡活动销量增速显著:2020-2023年销量分别为40万、107万、266万、321万辆,远超市场平均增速[5] 配套完善与模式创新 - 充换电设施纳入补贴核心,开展"百县千站万桩"试点工程,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支持县域补短板[6] - 推广模式从"车辆为主"转向"车桩协同",采用"现场+云上"结合方式,结合地区特色活动提升实效[5][6] - 售后服务与充电企业同步下乡,解决农村用户购车后充电难、维修难等痛点[7][9] 现存痛点与解决方案 - 基础设施瓶颈:农村电网容量有限,充电桩土地审批复杂,车桩比达8:1,偏远地区投资回报率低[9][11] - 产品适配不足:现有新能源车型对农村复杂工况适配性弱,缺乏皮卡、VAN车等实用车型[11][12] - 服务网络缺失:低线城市专业维修网点覆盖率不足,售后体系未下沉[11][12] 发展建议与路径 - 构建场景化补能网络:优先在物流中心、旅游景区等场景布局充换电设施,打造"零碳乡村"示范项目[10] - 强化产品适配性:通过定向补贴扩大皮卡、小微卡等适销车型供给,打击不合规产品[12] - 推动渠道常态化:主机厂需建立销售、金融、售后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从活动推广到日常服务的转型[8][12]
绿色引擎驶入乡野 五部门联合启动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证券日报网· 2025-06-04 14:12
政策背景与目标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由五部委联合发起,主题为"绿色、低碳、智能、安全——赋能新农村,畅享新出行",旨在补齐乡村新能源汽车消费短板,构建绿色出行体系 [1] - 活动从"单点促销"升级为"系统革命",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推动车网互动技术应用及充换电设施建设 [1] - 选取新能源汽车推广比例低但潜力大的县域城市作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提供全周期售后服务网络 [1] 活动模式创新 - 首次构建"线上+线下双轨闭环"模式:线下以县域为主会场开展试驾巡展,线上通过云展销实现全流程服务 [2] - 创新性推动V2G技术下乡,将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储能单元参与电网调峰,促进乡村可再生能源消纳 [2] - 强制要求企业建立乡村服务网络,实现金融、维保资源同步下沉,解决2023年下乡车型销量320.87万辆带来的售后短板 [3] 产品与市场特征 - 入选124款车型覆盖5万至30万元价格区间,包括奔腾小马、比亚迪汉、五菱宏光MINIEV等,参与车企达33家 [2] - 车型选择突出"乡村适配性",如江淮钇为3、五菱星光等兼具低成本与多功能性,满足农用运输和家庭出行需求 [2] - 农村新能源车渗透率不足20%但增速领先城镇市场,政策补贴使购车成本逼近传统燃油车 [3] 产业影响与成效 - 活动规模显著扩大:车型数量从2020年16款增至124款,参与车企从10家增至33家,中高端车型供给提升 [3] - 建立"政府补贴+企业让利"机制,入门级车型实际支付价下探至3万元区间,载货类新能源车首次纳入目录 [4] - 引导车企研发乡村特供车型,推动产品结构多元化,车网互动试点助力乡村智慧电网建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