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液冷充电枪
icon
搜索文档
快充产业链专题报告:快充已成大势所趋,产业链迎发展机遇
东莞证券· 2025-04-30 14: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充电桩供需缺口大,快速补能需求凸显,高压快充推广条件成熟,产业链需求将快速放量,建议关注相关受益环节领先企业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充电桩仍存较大缺口,快速补能需求凸显 1.1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充电桩供需缺口较大 - 2024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1286.6 万辆,同比增长 35.5%,渗透率 40.9%;2025 年 Q1 销量 307.5 万辆,同比增长 47%,渗透率 41.16% [12] - 截至 2024 年 12 月末,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3140 万辆,同比增长 53.85%,占汽车总保有量的比例达 8.9% [16] - 2024 年全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充电电量 557.5 亿度,同比增长 54.99%,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67.66% [16] - 截至 2024 年底,全国充电桩保有量达 1281.75 万台,同比增长 49.11%,车桩比下行至 2.4:1 [22] - 预计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 1650 万辆,同比增长 28%,年底保有量将达 4446 万辆;预计 2025 年新增充电桩 465.7 万台,同比增长 10.3%,年底保有量将达 1747 万台,车桩比为 2.5:1 [26] 1.2 亟待解决补能焦虑,大功率快充桩占比有待提升 - 补能焦虑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的核心障碍之一,充电时长是亟待解决的痛点 [28] - 公共充电桩主要分为交流充电桩(慢充桩)和直流充电桩(快充桩),直流充电桩占比持续提升,截至 2025 年 3 月底,公共交流充电桩 211.4 万台,占比 54.2%,公共直流充电桩 178.5 万台,占比 45.8% [30][32] - 大功率快充是解决补能焦虑的最重要方式,全国公共充电桩市场呈现“低功率主导、快充渗透不足、超快充萌芽”的格局,未来需加速推动高功率快充桩布局 [35][36][37] 1.3 国家政策积极推动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在高速公路、城际公共区域等场景打造快充网络,支持大功率快充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40] 2. 高压快充推广条件渐趋成熟,有望迎来快速放量 2.1 大功率充电标准落地助推快充技术应用 - 我国“ChaoJi”充电标准于 2023 年 9 月正式发布,为产业化奠定基础,有望助推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加速布局 [45] - ChaoJi 充电标准在增强充电安全性、提升充电功率、提高用户体验、完善兼容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有望成为具有全球兼容性的通用标准 [46] - 2021 年版 ChaoJi 充电标准支持的最高充电电压可扩展到 1500V,最大充电电流达 600A,最大充电功率可达 900kW,设计目标是未来实现电动汽车充电 5 分钟续航 400 公里 [47] 2.2 高压快充引领快速补能主流趋势 - 实现大功率快充有大电流快充技术和高压快充技术两条路线,大电流快充技术推广程度低,高压快充技术已成为主流选择 [48][49] - 高压快充技术具有高效充电 SOC 区间更大、充电功率峰值更高、技术难度相对较小、成本相对可控等优势 [49] 2.3 高压平台车型和大功率快充网络加速布局 - 国内外主流车企加快推出高压快充车型,高压快充车型在中高端市场的渗透率持续上升,2022 年 800V 高压快充车型在 B 级及以上车型的市场渗透率为 5%左右,2023 年上升至约 15%,2024 年预计超过 30% [51][55] - 高压快充技术逐渐向中低端市场渗透,未来 2 - 3 年高压平台将成为中高端电动汽车的标配,并向主流市场持续渗透 [56][58] - 新能源头部车企、电池龙头企业和充电运营商等积极推进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网络建设,兆瓦级超充技术崭露头角 [59] 2.4 电池企业积极布局快充技术 - 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加码超快充技术,推出快充电池解决方案,目前动力电池快充技术已进入 4C - 6C,并持续向 8C - 12C 的更高倍率突破 [62][63] - 2025 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均推出兆瓦闪充电池,未来 4C + 快充电池将加速放量 [63] 3. 高压快充发展驱动产业链系统性升级 3.1 高压快充产业链 - 上游为充电桩设备零部件、高压快充材料以及相关零部件等;中游为直流充电桩、快充动力电池、高电压平台等;下游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 [67] 3.2 高压快充促进桩端和车端核心部件升级 - 高压快充对桩端和车端提出更高要求,相关材料体系和核心部件的替换升级将带来整体价值增量 [70] - 桩端主要体现在对大功率充电模块的需求增加以及对大功率充电时的热管理要求更高,未来大功率液冷充电模块、液冷充电枪的需求有望快速增长 [71][75] - 车端主要体现在对高压组件提出更高要求,整车高压架构主要部件迭代升级体现在 SiC 功率器件替代 IGBT 趋势、高压系统零部件安全性能升级、电池材料体系迭代升级等方面 [76][77] 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高压快充产业链相关受益环节,桩端关注盛弘股份(300693)、沃尔核材(002130);车端关注宁德时代(300750)、天奈科技(688116)、宏发股份(600885) [81] - 盛弘股份提前进入大功率模块时代,2024 年实现营收 30.36 亿元,同比增长 14.53%,归母净利润 4.29 亿元,同比增长 6.49% [81][82] - 沃尔核材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产品有电动汽车充电枪等,大功率液冷充电枪已实现批量销售,2024 年实现营收 69.27 亿元,同比增长 21.02%,归母净利润 8.48 亿元,同比增长 21% [83] - 宁德时代快充电池技术领先,持续推出创新产品,携手构建国内最大的超充网络平台,2024 年实现营收 3620.13 亿元,同比下降 9.7%,归母净利润 507.45 亿元,同比增长 15.01% [84] - 天奈科技是全球锂电池碳纳米管导电剂龙头企业,单壁及相关复合产品已有百吨订单,2024 年实现营收 14.48 亿元,同比增长 3.13%,归母净利润 2.5 亿元,同比下降 15.8% [85] - 宏发股份在新能源汽车快充领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全球龙头地位,产品能满足 800V/1000V 高压平台性能要求,2024 年实现营收 141.02 亿元,同比增长 9.07%,归母净利润 16.31 亿元,同比增长 17.09% [86]
永贵电器(300351) - 300351永贵电器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18:04
研发投入与方向 - 公司基于战略规划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方向为新能源汽车领域(高速高频连接器产品及液冷超充产品)、特种装备领域(航空航天连接器产品及海洋类连接器产品)、工业领域(机器人、数据中心中连接解决方案的开发及应用) [2] 一季度营收与利润情况 - 公司第一季度收入增长但净利润下降,原因是新能源汽车板块产品一季度降价,板块综合毛利率下降明显,公司已采取降本增效措施应对 [2] 行业发展前景 - 公司连接器产品对应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充电、特种、工业等下游领域,随着应用场景行业发展,连接器需求将爆发 [3] 产品销售占比 - 2024年度公司液冷充电枪收入占充电枪总收入的10%左右,随着液冷充电行业发展,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3] 轨道交通板块 - 公司轨道交通连接器产品应用于高铁、地铁等车辆,电力机车更新换代及新造需求增加将为上游打开新的增量市场 [3] 原材料应对措施 - 公司通过原材料库存管控、集中采购、研发降本及提升产品标准化等举措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降低对产品毛利率的影响 [3] 可转债募投项目 - 2024年公司启动可转债发行,募集资金9.8亿元用于连接器智能化及超充产业升级等项目,“连接器智能化及超充产业升级项目”实施周期预计12个月,“华东基地产业建设项目”实施周期预计24个月,“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实施周期预计12个月,投产后有达产期,完全达产稳定运营后产生稳定经济效益 [4][5] 海外市场拓展 - 2024年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在泰国设立生产基地,目标拓展海外新市场,泰国工厂已具备投产条件,生产欧标/美标/兆瓦级充电枪等产品 [5] 并购计划 - 公司会聚焦主业,探索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双驱动发展,将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阶段审慎考虑外延并购计划 [5] 项目投产情况 - “连接器智能化及超充产业升级项目”暂未投产,“华东基地产业建设项目”实施周期预计24个月,公司正有序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投产后有达产期,稳定运营后产生稳定经济效益 [5]
沃尔核材(002130):AI驱动创新领航,高速通信线成业绩新引擎
长江证券· 2025-04-28 22: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在传统热缩材料及电力领域优势稳固,液冷充电枪为代表的新能源产品加速放量,打开公司增长空间;子公司乐庭智联为高速数通铜缆全球龙头供应商,“技术领先 + 规模化智造”双轮驱动,不断巩固竞争优势,有望充分受益于 AI 数通需求而迎来规模的快速爆发 [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9.27 亿元,同比增长 21.03%;实现归母净利润 8.48 亿元,同比增长 21.00%;2025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59 亿元,同比增长 26.60%;实现归母净利润 2.50 亿元,同比增长 35.86% [3] 公司发展举措 - 坚持技术创新,2024 年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完成多款单通道 224G 高速通信线产品开发并批量交付,大功率液冷充电枪最高电压等级达 1500V,热缩材料高端产品销售规模稳步增长;优化研发流程,引入数字化工具,提升研发项目管理效率;推动技术创新向商业化转化,加强与客户端对接沟通 [8]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电子通信和新能源电力市场开拓与业务布局;以优势产品支撑客户拓展,扩充产能储备和优化销售策略;优化多品牌销售策略,辅以新媒体营销;越南生产基地完成扩产,拟在马来西亚新设生产基地;加强营销团队建设,引入高端营销人才,构建有竞争力薪酬体系 [8] - 坚持精益运营,推进降本增效;优化生产流程及工艺,加强设备自动化改造,引入智能化生产系统;细化成本控制指标,强化过程管理,监控物料损耗和能源使用;组织各生产基地互访交流和专题培训,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 [8]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12.4 亿元、18.2 亿元、22.4 亿元,同比增长 46%、47%、23%,分别对应 PE18、12 和 10 倍 [8] - 给出 2024A - 2027E 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等详细财务数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