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消费倾向

搜索文档
超过上海,重庆冲成消费第一城
36氪· 2025-08-13 07:33
消费表现 - 2025年1-2月、第一季度及1-4月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三次超过上海成为消费第一城 [1] - 2024年重庆人将近70%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 [1] - 2024年重庆餐饮消费额逆势增长9.1%达2519.91亿而同期北京上海分别下滑4.9%和5.3% [4] - 2025年二季度重庆人均消费支出冲至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九 [4] - 2024年重庆夜间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0% [21] 消费文化 - 重庆消费文化受码头文化影响形成乐观豁达享受当下的性格底色 [1] - 火锅产业带动3.7万家门店创造3000亿年产值提供超100万人就业 [4] - "夜经济"战略下重庆凌晨三点的火锅店和24小时营业场所随处可见 [20][21] 产业支撑 - 重庆拥有全国41种工业大类中的39种和31种制造大类全品类 [9] - 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有1台为"重庆造"最高年产量达9385.29万台 [9] - 2024年重庆汽车产量254.01万辆超越广州成为全国"汽车第一城" [9] - 新能源汽车产量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增速领先全国均值60个百分点 [10] - 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问界系列累计销量破70万台 [12] - 汽车产业集群年产值近6000亿带动上下游约15万人就业 [10][12] 消费环境 - 2025年7月重庆二手房均价9200元/㎡仅为上海五分之一 [15] - 平均租金30.39元/㎡/月约为北京三分之一 [15] - 政府打造"江崖街洞天"特色消费场景开发立体商业空间 [18] - 2025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1858.31万人次同比增长10.4% [22] 收入增长 - 2025年上半年重庆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全国第11位升至第9位 [12] - 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5.6% [12]
股民越赚钱,消费越低迷?
集思录· 2025-07-14 22:31
股民消费行为分析 - 多位股民在股市盈利后仍保持极简生活方式 如股民a盈利30万仍穿破洞汗衫 股民b盈利50万不买车 股民c盈利8万使用老旧电脑 新股民小王盈利2万理发不超过10元 [1] - 部分股民将股市收益视为生产资料而非消费资金 更倾向投入再生产而非改善生活 [4] - 少数股民在盈利后会适度提高消费 如菠萝它爸上半年盈利后为妻子换新车 并将每单盈利的10%存入消费账户 [3] 消费观念差异 - 保守型投资者认为节俭是美德 即使盈利也维持低消费习惯 体现为多年不换衣物 使用廉价商品等 [1][11] - 进取型投资者主张适度消费 认为购买高价商品有助于社会转型升级 能为工人创造更高收入 [3][4] - 部分投资者通过"消费账户"机制平衡投资与消费 将固定比例收益用于改善生活 [3] 股市收益对消费影响 - 短期盈利对消费刺激有限 多数投资者更关注长期累计收益 [9] - 盈利金额大小直接影响消费意愿 小额盈利(几万至几十万)通常不会改变消费习惯 大额盈利(成百上千万)会显著改变消费行为 [9] - 盈利稳定性是关键因素 连续3年盈利会显著提升消费信心 [6] - 股市上涨会产生双重消费效应 新股民进行金融消费 盈利股民进行实体消费 [5] 消费心理机制 - 股市盈利会引发"意外之财"心理 导致无意识的超额消费 典型表现为阶段性盈利后会提取20-30%用于消费 年底再支出20-30% [10] - 盈利后的消费冲动具有不可逆性 即使后续出现亏损也不会影响之前的消费决定 [10] - 交易能力提升(如掌握做T技巧)会产生消费暗示效应 将消费金额与交易收益进行心理等价换算 [11] 市场结构影响 - 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影响资金流动 若高消费倾向者更易盈利 将促进整体消费 反之则抑制消费 [8] - 当前市场更可能是低消费倾向者盈利概率大 导致资金向低消费群体集中 整体抑制消费 [8] - 投资者所处生命周期阶段显著影响消费决策 已完成购房等大额支出的投资者消费意愿更强 [9]
程实:协同三路径,五年可新增25万亿消费规模
第一财经· 2025-07-14 20:05
中国消费增长潜力分析 核心观点 - 中国消费增长潜力来自边际消费倾向提升、服务消费扩容和下沉市场结构性机遇三方面协同推进,未来5年理论上可新增约25.5万亿元消费规模 [1][13] 边际消费倾向提升空间 - 当前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66%,显著低于美国(88%),若2025-2029年提升至70%可新增7.1万亿元消费,提升至75%可新增14.9万亿元 [2][3][7] - 美国经验显示边际消费倾向受宏观经济周期、财政政策、社会保障等因素影响,具有政策响应性 [2][3] - 社保支出占比每提高1%可使最终消费率提升0.64%,基尼系数每下降1%可使消费率提升1.69% [4] 服务消费结构扩容 - 2024年中国服务消费占比43%(美国69%),若2029年提升至53%可新增14.9万亿元消费,提升至55%可新增29.8万亿元 [8][9] - 文旅、健康、教育、养老等服务业具有高乘数效应,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8][13] 下沉市场群体潜力 - 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达86%(城镇55%),若收入增速从8%提升至10%可新增3.5万亿元消费,提升至12%可新增7.2万亿元 [9][10] - 农村消费潜力释放需通过转移支付、农业附加值提升和创业就业支持 [9][14] 政策协同路径 - 服务消费端:重点布局教育、医疗、文旅、养老等优质服务资源 [13] - 社会保障端: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扩大医保覆盖、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13] - 收入分配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 [14]
最愿意花钱的消费者,接下来打算买什么?
海豚投研· 2025-07-12 16:18
边际消费倾向与结构思维 -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凯恩斯经济学核心概念,指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例如收入增加1万元消费增加4000元则MPC为0.4 [2] - 宏观层面MPC具有乘数效应,假设MPC为2/3时,1亿元初始投资可产生3亿元国民收入增长和3000个就业岗位 [2] - 疫情三年导致MPC持续下降,削弱了政府投资效果 [3] - 微观层面MPC体现为家庭对增量收入的分配决策,但投资分析更关注边际变化而非总量 [4][5] 两类消费群体特征 - A类家庭(年收入30万消费10万)MPC为16.7%,B类家庭(年收入30万消费20万)MPC达66.7% [10][12] - 收入增长时B类家庭消费贡献是A类的4倍,收入停滞时A类家庭主导消费降幅 [12][15] - 中国A类家庭数量占优但B类家庭对边际变化影响更大 [15] - 消费心理差异源于原生家庭观念/生活品质追求/社会文化认同/社交活动丰富度等因素 [21] 消费衰退与复苏规律 - 衰退期传统可选消费(燃油车/大家电等)最先受影响,低渗透率新消费(电动车/潮玩等)滞后1-2年 [31][32] - 必选消费中具可选属性的商品(次高端白酒等)最后受影响 [33] - 复苏期呈现:1)高MPC群体先恢复 2)最后衰退的品类最先反弹 3)低渗透率新消费弹性最大 [34][35] - 服务消费因场景恢复快于商品消费,新消费爆发增长多由高MPC群体驱动 [35] 投资启示 - 消费增长主要依赖高MPC群体收入增长而非整体收入提升 [13] - 股价变动反映边际和结构化变化,需区分不同群体MPC差异 [16][26] - 消费刺激政策对MPC显著下降的衰退最有效,能加速高MPC群体恢复 [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