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
搜索文档
格尔软件(603232.SH):公司抗量子密码产品目前仍处于国内外标准化和应用试点的阶段
智通财经网· 2025-11-18 19:33
经公司自查并向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核实,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智通财经APP讯,格尔软件(603232.SH)发布公告,公司股票于2025年11月17日、11月18日连续两个交易 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再次累计超过20%。公司自2025年10月23日至2025年11月18日,股价累计涨幅 为75.58%,已触发3次异常波动情形。公司关注到近期量子计算机的技术突破引发市场对于抗量子密码 安全重构的关注,公司抗量子密码产品目前仍处于国内外标准化和应用试点的阶段,距大规模商业化仍 有一段距离。 ...
新型钛酸锶薄膜低温电光性能创新高
科技日报· 2025-11-07 08:04
材料科学突破 - 比利时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钛酸锶薄膜,在接近绝对零度(4开尔文,约-269.15℃)的极低温度下性能卓越 [1] - 该材料在-269.15℃下的普克尔系数高达350 pm/V,创下所有薄膜电光材料在该温度下的最高纪录 [1] - 改进后的钛酸锶薄膜在极低温条件下实现了高电光性能和低光损耗,逆势增强 [1] 技术优势与应用潜力 - 材料的"高响应、低损耗"特性有助于制造更小型、光子损失更少的器件 [2] - 该技术有望推动下一代量子互连、调制器和传感器的发展 [2] - 研究揭示了将钛酸锶材料集成于低损耗、晶圆级光子芯片中的可行路径 [2] 行业影响 - 该材料有望为量子计算机与探测器的光控组件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1] - 实现超导处理器与光网络之间的高效连接,应用于超低温量子链路 [1][2] - 精确调控钛酸锶结构使其在4—5开尔文的低温下对电场的响应极强且可调 [2]
AI周报|中国大模型实力圈粉火到硅谷;鸿蒙披露AI最新进展
第一财经· 2025-10-26 09:18
人工智能技术突破 - 谷歌首次在硬件上成功运行可验证量子计算机算法[1] - DeepSeek开源OCR模型实现近10倍无损上下文压缩,准确率保持在97%以上[5] - DeepSeek-OCR模型探索将像素作为大型语言模型输入的新研究方向[5] 大模型应用与市场竞争 - Airbnb在生产中大量使用阿里巴巴Qwen模型,因其速度快且成本低,OpenAI模型因连接工具未完全就绪而未大量使用[2] - 中国大模型如Qwen、DeepSeek、KIMI凭借技术及成本优势在海外获得认可,企业选型趋向实用主义[2] - OpenAI收购Mac AI界面Sky,其12名员工将加入OpenAI,以深度整合AI功能至日常工具[6][7] - 阿里巴巴夸克上线对话助手,采用Qwen最新闭源模型Qwen3-Max,旨在抢夺AI对话助手流量[14] 算力合作与芯片发展 - Anthropic与谷歌达成价值数百亿美元合作,将部署多达100万个TPU芯片,于2026年带来超过1吉瓦算力[3] - 合作显示美国大模型公司加强与科技巨头算力合作,谷歌自研ASIC芯片阵营与英伟达GPU阵营抗衡[3] - 国产GPU厂商沐曦IPO过会,上半年亏损1.86亿元,预计最早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10] 企业战略与组织调整 - Meta裁减AI部门约600个岗位,涉及基础设施团队及FAIR研究部门,旨在减少层级提高灵活性[4] - 由新任首席人工智能官领导的团队未受影响,凸显公司更倚重新引进人才,内部存在资源分配竞争[4] - OpenAI推出AI浏览器ChatGPT Atlas,将ChatGPT嵌入网页浏览场景,周活跃用户数已超8亿[8] 行业趋势与融资动态 - Gartner预测到2030年所有IT工作都将涉及AI,其中AI辅助完成占75%,AI独立完成占25%[9] - 到2036年AI解决方案将创造超过5亿个新岗位,推动员工队伍转型及技能需求变化[9] - AI应用公司LiblibAI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为今年国内AI应用赛道最大单笔融资,将加速全球化布局[13] - 华为鸿蒙6发布,首批80多个鸿蒙应用智能体上线,覆盖教育医疗、生活服务等领域[11]
印媒:量子力学正处于关键转折点
环球时报· 2025-10-10 07:06
获奖成果核心内容 -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特和约翰·M·马丁尼斯,表彰其“发现电路中的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子化” [1] - 获奖工作将量子力学从微观尺度拓展至宏观工程现实,证明了宏观电路系统可展现出此前仅在单个粒子中观察到的量子特性 [1] - 该发现为量子理论与量子工程之间架起桥梁,为发展下一代量子技术提供了概念和实践基础 [2] 量子技术行业影响 - 诺贝尔委员会指出该奖项为发展下一代量子技术提供机遇,具体领域包括量子密码学、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传感器 [2] - 今天的量子计算机虽仍处于实验阶段,但其发展将从根本上依赖获奖者确立的原理 [2] - 量子传感器有望在各种测量中实现前所未有的精度,量子密码学提供了理论上不可破解的安全性 [3] - 量子模拟可能加速新药物发现,金融建模可能融入量子算法,材料科学可能发生变革 [4] 物理学奖项趋势演变 - 近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越来越多地认可处于基础物理学与变革性技术交叉点的工作,2025年奖项延续此趋势 [3] - 与往年表彰基础理论或实验发现不同,近年奖项(如2024年授予人工神经网络工作)更关注其技术应用 [3] - 这种演变反映了21世纪以来物理学本身与新兴技术紧密结合,纯粹物理学与应用物理学界限模糊的广泛变革 [3] 行业发展阶段与前景 - 2025年是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标志着现代量子力学发展已过一个世纪,该领域已到达一个关键转折点 [3] - 量子技术持续快速发展,2025年诺贝尔奖可能被视为标志量子力学从科学革命演变为技术革命的关键转折点 [4]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名量子力学科学家
经济观察网· 2025-10-08 14:22
奖项授予 -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特和约翰·M·马蒂尼斯 [2] - 获奖原因为发现电路中的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子化 [2] 研究成果 - 研究解决了量子力学效应系统最大尺寸的物理学主要问题 [2] - 获奖者在足够大的电路系统中展示了量子力学隧道和量化能级 [2] 行业影响 - 该研究成果为开发下一代量子技术提供机会 [2] - 潜在应用领域包括量子密码学、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传感器 [2]
科普|让量子现象“肉眼可见”——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解读
新华社· 2025-10-08 00:12
获奖成果核心 -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和约翰·M·马蒂尼斯,表彰其开创性发现使量子现象“肉眼可见”[1] - 该成果基于前人百年探索,为新一代量子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实验突破细节 - 三名科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开创性实验,构建了包含两个超导体并由绝缘薄层分隔的电路[2] - 实验展示了超导体中所有带电粒子可表现出“整齐划一”的行为,如同单个粒子充满整个电路[2] - 系统通过量子隧穿效应从零电压状态“逃离”,产生可观测电压,首次实现宏观量子隧穿[2] - 实验表明该系统是量子化的,只能吸收或释放特定能级的能量,与量子力学预测相符[2] - 该实验成果被物理学家类比为将“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变为可置于手掌中的可见电路[2] 历史理论基础 - 量子力学诞生于1925年,是现代物理学重要基础,本次获奖成果基于百年科学探索[3] - 1928年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通过分析重原子核α衰变首次提出量子隧穿效应理论[3] - 超导研究中,“库珀对”概念由1972年诺贝尔奖得主莱昂·库珀提出,“约瑟夫森结”由1973年诺贝尔奖得主布赖恩·约瑟夫森提出[3] - 获奖科学家在先行者成果基础上,通过“约瑟夫森结”实验首次证实“库珀对”集体呈现量子态时,整个电路能像单个粒子实现隧穿跃迁[3] 技术应用前景 - 量子力学为数字技术提供基础,例如计算机芯片中的微晶体管是成熟的量子技术应用实例[4] -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为开发下一代量子技术提供机遇,包括量子密码学、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传感器[4] - 该成就使人们能够在更大尺度上研究量子力学世界,当前多国正开展如量子计算机等相关研究[4] - 推动量子科学领域发展需要国际合作,许多重大成果通过国际合作实现[4][5] - 在量子科学领域,国际合作是寻找未来解决方案的关键,体现了“科学属于全人类”的诺贝尔遗嘱精神[5]
三名量子物理学家获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华社· 2025-10-07 21:06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成果 -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和约翰·M·马蒂尼斯 [1] - 获奖原因为在电路中实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效应和能量量子化 [1] - 该成果为开发量子密码学、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传感器等下一代量子技术提供了可能 [1] 获奖者背景 - 约翰·克拉克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 - 米歇尔·H·德沃雷为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 [2] - 约翰·M·马蒂尼斯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 [2] 奖金与历史意义 - 三名获奖者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7万美元)奖金 [3] - 2025年正值量子力学诞生百年 获奖成果使人们能够在更大尺度上研究量子力学世界 [1]
2025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宏观量子隧穿:他们在实验中「造出」了薛定谔的猫
机器之心· 2025-10-07 18:53
获奖者与核心成就 -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州大学的John Clarke、耶鲁大学的Michel H. Devoret和加州大学的John M. Martinis [2] - 获奖理由是“发现电路中的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子化” [2] - 三位获奖者在20世纪80年代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实验 [5][11] 实验核心发现 - 实验证明量子世界的特性可以在宏观尺度的超导电路中具体化,该系统能从一种状态隧穿到另一种状态,并吸收释放特定大小的能量 [4][12] - 实验构建了包含两个超导体的电路,中间由绝缘层隔开,展示了超导体中所有带电粒子表现出一致行为,如同单个粒子 [11][12] - 该系统能利用隧穿效应从零电压状态逃脱并产生电压,从而展现量子特性,并证明其能量是量子化的 [12][28] 技术原理与基础 - 实验基于约瑟夫森结,该元件由两个超导体通过薄绝缘层连接而成,为探索量子物理提供了新工具 [19] - 超导体中的电子结成库珀对,其行为可被描述为一个统一的量子力学系统或波函数 [17] - 宏观量子隧穿效应的测量方式类似于原子核半衰期的统计测量,通过多次测量系统隧穿出零电压状态所需的时间来实现 [26][28] 理论与科学意义 - 该实验从本身就是宏观的状态中,以大量粒子的共同波函数形式,创造了一种宏观的可测量电压效应 [32] - 理论家将获奖者的宏观量子体系与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相比较,认为其展示了大量粒子的共同行为符合量子力学预测 [32][33] - 该宏观量子态可被视为一种大规模的“人造原子”,为模拟其他量子系统和理解它们提供了新的实验潜力 [35] 应用与产业前景 - 诺贝尔奖颁奖机构指出该成果为开发下一代量子技术提供了机会,包括量子密码学、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传感器 [5] - 超导电路是未来量子计算机构建中探索的技术之一,John Martinis后续利用能量量子化原理进行了量子计算机实验 [35] - 该成果不仅为物理实验室带来实际效益,也为从理论上理解物理世界提供了新的信息 [37]
首套全国产化硅光芯片“工具箱”发布;宁德时代骐骥重卡换电站落地福清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9-29 12:13
新能源基础设施合作 - 中国石化与宁德时代合作的首座骐骥重卡换电站在福清投入运营 位于G15沈海高速与324国道交会枢纽 服务南北电动重卡货运网络并辐射江阴港等物流集散地 [2] - 换电站将打通沿海绿色货运走廊 大幅提升电动重卡补能效率 成为全国组网中的关键站点 [2]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澳大利亚量子技术公司Diraq与imec合作实现硅基量子芯片保真度超99% 达到实验室水平 [2] - 该突破标志量子计算机向实用规模迈出关键一步 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 [2] 半导体制造创新 -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发布首套全国产化12寸硅光全流程套件 支持设计测试封装一体化 [3] - 套件性能达量产要求 可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制造成本 目前正支撑龙头企业试产高速硅光芯片 [3] 移动储能系统应用 - 重庆发布全国首套交直流一体化充放电移动储能系统 储存容量达3135度电 相当于8.5万个1万毫安充电宝 [4] - 系统可为30辆电池容量100千瓦时的新能源车充电 配备6把充电枪 单枪最大输出功率160千瓦 适用于移动充电站及应急救援等场景 [4]
直击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见解论坛丨知名金融投资人拉斯·特维德:展望2040年 AI将达到人类智力水平的十万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22:42
AI发展预测 - 到2050年全球将有40亿台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 [2] - 人工智能工作效率远超人类 全球可衡量GDP约80%将由机器人创造 [2] - 人工智能将达到人类智力水平的十万倍 [3] 生产力成本比较 - 制造机器人仅需1天 培养人力资源平均需22年 效率提升5000-7000倍 [2] - 制造机器人成本约1万美元 人力资源培养成本在10万至40万美元之间 [2] - 机器人制造成本仅为人类五十分之一 年工作时长至少是人类十倍 [2] 能源技术突破 - 量子计算机将承担全球10%的计算任务 [3] - 核聚变技术企业Helion计划2028年为微软提供电力 [3] - 核聚变技术预计15年内全面推广 将基本解决世界能源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