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银转债

搜索文档
A股站上3600点 可转债市场再迎“赎回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3:43
A股市场与可转债市场联动 - A股市场走强带动上证综指站上3600点,可转债市场同步上涨并出现大面积强赎摘牌情况 [1] - A股市场表现与转债退出方式呈现正相关,2020年强赎退出占比达95.89%,2024年因行情低迷强赎比例降至59.52% [4] - 权益市场企稳回升加速转债强赎进程,发行主体主动赎回意愿提升以优化财务结构 [5] 可转债市场强赎潮现状 - 7月以来超10只可转债停止交易,仅7月28日单日有3只转债退市 [2] - 8月将有12只转债迎来最后交易日,新规新增"Z"标识提示投资者及时操作 [3] - 今年以来超50只转债摘牌,强赎退出占比超8成,较去年数量和比例均提升 [3] 银行转债退出主导市场萎缩 - 银行转债成为市场缩量主因,2025年已有6只银行转债离场(4只强赎+2只到期) [6] - 齐鲁转债因股价触发强赎条款将于8月14日摘牌,赎回价100.7068元/张 [6][7] - 银行转债余额从2023年近3000亿降至1500亿以下,市场占比由40%下滑至20% [7] 可转债市场供需格局变化 - 供给端:再融资政策收紧导致审核周期延长,2025年上半年新发转债仅18只募资206亿元,同比下滑76% [8] - 需求端:强赎加速存量退出,预计全年银行转债退出规模超900亿,强赎和到期合计或超1600亿 [7][8] - 当前转债总存量6590.85亿元,较年初下降745.37亿元,年末余额或跌破6000亿 [8] 可转债退出机制与投资者操作 - 转债生命周期可通过转股、回售或到期结束,投资者需根据条款选择最优退出方式 [4] - 停止交易后仍有3个交易日转股期,未转股转债将按约定价强制赎回(如北陆转债101.64元/张) [2][3] - 中信转债到期摘牌时未转股率仅0.14%,显示投资者对转股机制的高效利用 [7]
势如破竹,固收加规模强势增长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29 20: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5Q2固收+规模高增,行情加持下资金流入有望持续;银行转债快速退出使转债供需矛盾加剧,底仓转债替代偏好集中在规模较大的转债标的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加持下,固收+基金份额保持增长 - 25Q2固收+基金份额增长,债市欠配与权益上行推动资金流入;转债市场表现亮眼,中证转债涨3.77%,优于沪深300与中证1000;25Q2固收+基金净申购566.41亿份,一级债基净申购525.48亿份,二级债基净申购77.74亿份,偏债混合型净赎回36.8亿份且较25Q1缩减,可转债基金净赎回21.64亿份,略高于25Q1但较24Q4压力不大 [4][6] - 25Q2转债基金含权资产仓位下降,股票仓位从8.55%降至7.14%,转债仓位从60.29%降至58.59%;固收+基金含权资产仓位也略有下降,权益市值上升但占比下降,转债持仓市值与占比均下降 [8] 公募险资边际减仓,券商增持转债 - 券商倾向在行情走牛时加仓,如25年2、3、5、6月;公募和险资在转债估值高企时主动减仓;当前转债市场突破新高,权益市场处于高位,部分资金止盈,需谨慎估值压降 [4][12] - 25年6月基金持仓面值2170.03亿元,占比33.11%;保险持仓面值536.95亿元,占比8.19%;券商自营持仓面值193.32亿元,占比2.95%;券商资管持仓面值88.44亿元,占比1.35% [13] - 转债ETF份额4、5月净流出,因弹性不及部分二级债基;6月下旬后,随着业绩和信用评级风险落地及市场上行,份额明显回升 [15] 公募基金持仓分析 - 25Q2公募基金减持银行转债,因南银、杭银、齐鲁转债强赎及浦发转债临近到期;金融板块其他转债如上海、重银、财通、华安等获增持,公用事业板块转债也有增持 [4][19] - 电子、计算机等弹性品种获增配,受益于科技、医药、消费板块行情;基础化工内需修复明确,地产基建产业链获政策扶持,基础化工、建筑材料等行业转债仓位上升 [21] - 除银行等金融底仓转债外,公募基金25Q2对欧通、闻泰、神马、恒邦等转债加仓金额多,分别属电力设备、电子、化工、有色板块;除银行等金融转债外,公募持仓家数较多且增持的标的包括神马、闻泰等 [26]
杭州银行上半年净利增至116亿,遭遇股东逢高“清仓”
南方都市报· 2025-07-18 20:2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00.93亿元,同比增长3.9%,归母净利润116.62亿元,同比增长16.7% [2][3][4] - 营业利润133.68亿元(+17.49%),利润总额133.71亿元(+17.57%),扣非净利润115.59亿元(+17.2%)[4] - 基本每股收益1.75元/股,同比增长6.71% [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9.5%,同比下降0.24个百分点 [2][4][5] - 总资产达2.24万亿元(+12.6%),贷款总额1.01万亿元(+12%),增速显著高于全国人民币贷款7.1%的同比增速 [4] 业务结构 - 信贷业务集中于长三角经济圈,对公贷款占比63.6%,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高达40.9% [4] - 拨备覆盖率520.89%(同比下降20.5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0.76%(与上年末持平)[5] - 2023-2025年一季度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分别减少18.1%、7.7%、56.9%,通过释放拨备维持利润增长 [5] 资本运作 - 可转债转股完成149.94亿元,转股比例99.96%,新增13.19亿股(占转股前总股本22.24%)[6] - 转股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预计提升0.7个百分点至9.8%,但短期摊薄ROE [6] - 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85%,在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三 [6] 股东变动 - 中国人寿拟减持不超过5079万股(占总股本0.7%),系2024年减持计划的剩余部分 [7][8] - 外资股东澳洲联邦银行退出,新华保险通过协议转让受让5.09%股份 [8] - 2024年8月-11月中国人寿已减持1%股份(金额7.7亿元)[8]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股价上涨15.1%,2024年以来累计上涨79.6% [7] - 市净率(PB)0.996倍,在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三(行业均值0.69倍)[7]
中国人寿,拟减持杭州银行!
券商中国· 2025-07-15 23:14
中国人寿减持杭州银行 - 中国人寿拟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5078.94万股杭州银行股份,占比0.7% [2] - 这是中国人寿第四次减持杭州银行,此前三次减持共4.8%股份,合计兑现30.42亿元收益 [3] - 中国人寿2009年战略投资杭州银行,初始投资成本约16.35亿元,预计净投资收益率超180% [2][5] 杭州银行经营表现 - 2024年度与2016年度相比,净利润增长3.3倍,每股分红增长3.3倍,现金分红总额增长4.4倍 [8]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16.79亿元、143.83亿元、169.83亿元,同比增长26.11%、23.15%、18.63% [8]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60.21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居同业前列 [8] - 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超过530%,资产质量行业领先 [9] - 2016-2024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近20% [9] 资本补充与股价表现 - "杭银转债"完成转股,149.94亿元可转债转换成股票,股本由59.30亿股增至72.49亿股 [10] - 转股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预计超过9.7% [11] - 截至公告日收盘价16.92元/股,今年涨幅15.81% [5]
中国人寿拟清仓式减持杭州银行!此前已套现3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22:23
中国人寿减持杭州银行 - 中国人寿拟减持杭州银行不超过5078 94万股 占普通股总股本的0 70% [1] - 中国人寿此前已进行三次减持 合计套现超30亿元 持股数量从2 85亿股降至5078 94万股 [2] - 若本次减持完成 中国人寿将不再持有杭州银行股份 减持原因均为资产配置需要 [2] 杭州银行市场表现 - 杭州银行股价于6月26日创历史新高 7月15日收盘报16 92元/股 最新股息率达3 84% [3] - 目前股息率超4%的上市公司有284家 杭州银行配置吸引力不高 [3] - "杭银转债"完成99 96%转股 股本总额由59 30亿股增至72 49亿股 可能摊薄每股收益 [3] - 红利主题基金经理认为银行股价涨幅过大 股息率吸引力下降 [3] 银行板块分红展望 - 监管号召增加分红金额和次数 部分银行已开始制定2025年年中分红方案 [4] - 预计2025年中分红将使银行股息率在2026年1月初前提升0 6-1 21个百分点 [4] - 杭州银行、常熟银行等已包含在制定2025年年中分红方案的银行中 [4]
中国人寿拟清仓式减持杭州银行!此前已套现3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20:23
此次减持前,中国人寿持有杭州银行股份总数5078.94万股,占普通股总股本的0.70%。 这并非中国人寿首次减持。梳理公告发现,中国人寿于杭州银行IPO前入股,经过高送转后持有杭州银 行2.85亿股,占普通股总股本的4.80%。 中国人寿于2021年首次减持5589.43万股,减持价格区间为14.6—15.6元/股,减持总金额为8.43亿元,持 股数量降至2.29亿股。 2023年,中国人寿再次减持1.19亿股,减持价格为12.05元/股,减持总金额高达14.29亿元,持股数量降 至1.10亿股。 到了2024年,中国人寿继续减持5930.28万股,减持价格区间为11.84—14.42元/股,减持总金额达7.7亿 元,持股数量仅剩5078.94万股。 以上三次合计套现超30亿元。若本次减持顺利完成,中国人寿将不再持有杭州银行股份。此外,在历次 的减持中,中国人寿提及的原因均涉及资产配置的需要。 | | C 1300 MUINL [000850'34] EBRUIPAS WIGHT 1903 | | | CO RESERVED | ABARARIERA | | | | | | 100 800 3-0-12 | ...
领380万元大额罚单,杭州银行发生了什么?
证券之星· 2025-07-11 18:34
监管处罚 - 杭州银行上海分行因贷款业务违规被上海金融监管局罚款380万元,主要涉及流动资金贷款贷前调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七大违规[1][3] - 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贷款业务领域,包括未按规定监督检查流动资金贷款使用情况等[3] 贷款业务表现 - 2024年一季度末杭州银行贷款总额较上年末增长6.15%,略高于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增速[1][5] - 2021年末至2024年末公司贷款同比增速持续高于个人贷款,差距分别为4.06、5.44、11.36、10.66个百分点[5] - 2024年一季度末个人贷款较上年末下降1.27%,公司贷款增长9.75%[5]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0.76%与上年末持平,但个人贷款不良率上升0.18个百分点至0.77%[4][5] 资本充足状况 - 2021-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43%、8.08%、8.16%、8.85%,2024年一季度末升至9.01%[6] - 2021年发行的150亿元可转债中149.94亿元已完成转股,显著补充核心一级资本[6] - 股东大会通过延长定增授权议案,拟定向增发不超过80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7] - 计划发行不超过420亿元资本类债券(含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补充其他一级或二级资本[7] 管理层变动 - 2024年4月原行长虞利明因个人原因辞职,此前有报道称其疑似失联[1]
触发可转债强赎条款 缓解资本补充压力
金融时报· 2025-07-11 09:41
齐鲁银行可转债强制赎回 - 齐鲁银行决定行使"齐鲁转债"提前赎回权 按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价格全部赎回 [1] - 触发原因为股价持续向好 2024年累计涨幅近70% 收盘价稳定在6 50元/股以上 [1] - 6月3日至7月4日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格的130% [1] 银行可转债强制赎回现象 - 杭州银行"杭银转债"因股价连续15日突破转股价130%阈值 7月7日摘牌 [2] - 南京银行"南银转债"因股价连续15日高于转股价130% 7月18日摘牌 [2] - 苏州银行 成都银行可转债年内已触发强制赎回 常熟银行 重庆银行转债价格接近赎回线 [2] 银行板块表现与转债条款 - 2024年申万银行指数涨幅17 77% 行业排名第二 [3] - 杭州银行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 07% 南京银行增长9 05% [3] - 银行分红方案落地后转股价格下调 增强强制赎回预期 [3] 资本补充机制 - 强制赎回推动投资者转股 有效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4] - 杭州银行预计可转债转股将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0 8个百分点 [5] - 中小银行通过定向增发 二级资本债 永续债等方式补充资本 上半年发行1545 6亿元"二永债" [6] 市场影响与策略 - 强制赎回缓解银行还本付息压力 高效补充资本 [1] - 银行转债市场供需变化推高估值 新发转债减少 存续规模快速下降 [3] - 投资者需关注正股走势及赎回条款 及时转股或卖出避免损失 [6]
银行股“牛市”:转债触发强赎潮,有股东错失增持良机
券商中国· 2025-07-09 22:10
银行股市场表现 - 银行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20.54%,近20只银行股屡创新高 [1] - 银行股可转债迎来强赎潮,两只转债本月摘牌退出资本市场 [2] - 有银行股东因股价持续超过增持价格上限,增持计划期限过半仍未成功增持 [2] 银行可转债动态 - 南京银行南银转债将于7月14日最后交易,7月17日最后转股日,7月18日摘牌 [3] - 杭州银行150亿元杭银转债已于7月7日完成市场化转股和摘牌 [4] - 南银转债因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高于转股价130%触发赎回条款 [4] - 杭银转债因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突破转股价130%阈值触发强制赎回 [4] - 成银转债、苏行转债分别于2月、3月摘牌,转股率均超99.9% [5] - 齐鲁转债已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全市场仍有7只银行转债存续 [5] - 浦发转债尚有4个月到期,多家银行股价贴近可转债转股价1.3倍 [5] 股东增持计划受阻 - 成都银行实控人控制的股东增持计划期限过半仍未增持,因股价持续超过上限 [6][7] - 增持价格上限为17.59元/股,拟增持股份数量不超过1.878%,不低于0.939% [8] - 成都银行股价5月8日已达17.65元,超过增持价格上限 [9] - 股东将继续根据股价波动及市场趋势择机实施增持计划 [10]
银行纷纷下架可转债,市场或现千亿元缺口,投资者“疯抢”新债
华夏时报· 2025-07-09 13:15
银行可转债市场动态 - 多家中小上市银行近期触发可转债强赎条款,包括齐鲁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南京银行等,涉及发行总额合计480亿元 [1] - 浦银转债预计通过转股和强赎完成摘牌,规模达500亿元,另有紫银转债、上银转债、常银转债等排队转股 [1] - 银行板块整体走强,二季度A股银行板块上涨16.02%,正股价格大幅上涨促使银行加速转股进程 [2] 银行可转债供需分析 - 银行转债规模占整体转债市场18.7%,2025年新发规模仅170亿元,却有超500亿元规模面临退市,供需矛盾突出 [4] - 存量规模预计骤降至1000亿元以下,机构资金可能分流至中小规模成长债(如新能源、AI概念)或低估值蓝筹债(如公用事业、消费板块) [4] - 银行转债因其信用资质强、抗风险属性显著、正股股息率突出,长期受投资者青睐,但供给持续减少引发配置替代需求 [3][6] 机构投资者策略调整 - 机构投资者转向挖掘"股性强,债底稳"的标的,如银行、央企、能源板块中转股预期明确的转债 [6] - 套利策略关注含权较强、转股溢价率收敛空间大的转债,量化基金利用价格波动获取超额收益 [6] - 公募基金持续减配银行转债,转向红利资产或其他替代品填补配置空白 [5][6] 新债发行与市场反应 - 中国广核发行49亿元A股可转债,利率设定为0.2%-2.0%,初始转股价格3.67元/股 [7] - 新债上市首日涨幅明显,因资金面充裕且供给偏紧,但发行节奏尚不足以完全替代银行转债留下的缺口 [8] - 市场期待银行转债发行回归正常,未来银行可能在股价走高窗口期重新发行新一轮转债 [9] 银行可转债功能与前景 - 可转债转股前融资成本较低,转股后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尤其受股价破净银行青睐 [3] - 银行转债摘牌是资本补充周期中的阶段性节点,未来中小银行仍需持续优化资本结构支持地方经济 [9] - 股价上涨提升市场对银行基本面认可度,但若未来股价调整可能对存量转债形成折价压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