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销售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六福集团(00590)发盈喜 预期中期溢利同比上升约 40%至 50%
智通财经网· 2025-11-20 19:19
智通财经APP讯,六福集团(00590)公布,该集团预计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止六个月收入较去年同期升 约 20%至 30%,主要由于有效的产品差异化及销售策略,成功带动定价首饰产品的销售大幅增长。此 外,集团预计期内溢利较去年同期升约 40%至 50%,主要受惠于金价上涨、定价首饰产品销售占比增 加及营运杠杆带动利润率的提升。 ...
永兴材料(002756):锂价回暖,成本控制能力优秀——永兴材料2025三季报点评
长江证券· 2025-11-19 16:46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3亿元,同比增长6.61%,环比下降2.7% [2][4]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31亿元,同比下降35.4%,环比下降37.55% [2][4]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17.8%,环比下降3.83% [2][4]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6.55%,环比提升1.78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7.32%,环比下降3.97个百分点 [11] - 当季营业外支出0.34亿元,主要为政府捐赠,还原后经营性利润在1.5亿元以上 [11] 碳酸锂业务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碳酸锂均价为7.3万元/吨(含税),环比上涨12% [11] - 碳酸锂业务施行“终端龙头、优质正极、特色细分和期现结合”的销售策略 [11] - 采用“现货销售为主,期现结合”的销售模式,现货销售依据现货平台阶段均价或订货时价格定价 [11] - 结合产能及期现价格走势,适时开展套期保值,以维持销售稳定并兼顾盈利 [11] - 生产部门采用“产、计、销”综合协调模式,保持产线满负荷运行 [11] 特钢新材料业务分析 - 特钢新材料业务以不锈废钢为主要原料,采用短流程工艺生产不锈钢棒线材及特殊合金材料 [1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油气开采及炼化、电力装备制造、交通装备制造、人体植入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11] - 公司不锈钢棒线材国内市场占有率长期处于行业前三,是不锈钢长材龙头企业 [11] 未来展望与潜力 - 公司是位于成本曲线左侧且持续推进降本增效的优质云母提锂企业 [11] - 伴随采选冶产能规模配套扩张以及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技改项目落地投产,量增与降本有望形成共振,提升盈利能力 [11] - 公司财务报表健康,在手资金充足,结合特钢业务的稳定盈利,有望提振分红预期并赋能锂板块发展扩张 [11] 财务预测摘要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82.76亿元,2026年87.44亿元,2027年96.11亿元 [17] - 预测2025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9.60亿元,2026年13.17亿元,2027年16.29亿元 [17] - 预测每股收益(EPS)2025年为1.78元,2026年为2.44元,2027年为3.02元 [17]
禾赛科技 CEO 李一帆:“每天早上起来,我都在想昨天的自己的傻”
晚点LatePost· 2025-09-23 01:28
公司发展历程与创始人成长 - 公司三位创始人李一帆、孙恺、向少卿拥有光鲜履历,李一帆保送清华本科、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毕业,孙恺在斯坦福做研究员,向少卿曾是iPhone系统集成工程师[6] - 公司2013年在硅谷创业,最初用激光雷达传感器检测危化气体,被投资人评价为"一流团队、二流方向",两年后果断转型进入车载激光雷达领域[6] - 公司第一款激光雷达产品不走平替路线,做高性能,体积更小,价格比当时市场主导者Velodyne便宜近一半[6] - 创始人李一帆从"自嗨的技术派"成长为能耐心说服投资人、揣摩客户心思的"大销售",学会研究销售技巧,周末去跑4S店了解终端用户需求[6][7] - 公司现已成为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两地上市、百亿市值的企业,合作伙伴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理想、小米等二十多家车企,也进入了奔驰、丰田的供应链[6] 产品战略与市场竞争 - 公司第一款产品Pandar40刻意与当时销量第一的Velodyne线数不同,40线比Velodyne的32线和64线更合理,传递"我就想做不同"的信息,避免被定位为平替[18] - 激光雷达价格自2016年以来暴跌99.5%,从约8万美元降至200美元左右[6][25] - 公司坚持不做低价竞争,即使客户要求降价20%也大概率不接受,强调性能和质量明显好,但价格不明显贵[24][25] - 公司在ADAS市场后来居上,理想汽车是其第一个量产车客户,出货量6万多台,这次合作为公司向更多车企证明能力提供了规模效应[24] - 公司坚持中国汽车市场是最重要战场,会在这里保持比第二名高至少30%的研发投入,保持性能领先和质量稳定[26] 技术理念与研发制造 - 公司技术理念是"技术上要激进,但经营上要保守",希望永不求人,永不会面临破产[6][33] - 公司投资约10亿元建设研发制造中心"麦克斯韦",耗时3年多,该中心集研发、测试、制造于一体,有风洞、200米室内测试道等设施[31][32] - 麦克斯韦的设计理念强调制造是研发的一部分,能够实现设计理念有了马上就能造、造完就能测的快速迭代,研发速度能提高20%[31][32] - 与传统工厂不同,麦克斯韦只有90%是方方正正的设计,另外10%加入了不无聊的元素,如空中走廊、楼顶足球场、篮球场和BBQ场地,楼顶可以生篝火[8][32] 公司管理与CEO思考 - 三位创始人间分工明确,李一帆管市场、经营、资本市场,孙恺负责公司技术战略和长期方向,向少卿负责工程、制造、质量,主观事项由一人拍板效率更高[27][28] - 公司价值观强调主人翁精神,要求员工跳出自己工作定义,从公司角度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好,这在创业公司分工存在交集或缝隙时尤为重要[33] - CEO通过阅读日报、周报、月报来获取信息,每天花费约一小时阅读最多一百人的报告,认为这是避免被蒙蔽的必要方式,尽管传统但正在探索用AI提高效率[33][34] - CEO学习方式包括向优秀创业者请教,如李想和马斯克,他们从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曾鸣教授建议有想不通的问题就找最优秀的20个创业者聊一遍[35][36] - CEO每天反思自己的不足,思考如何更好理解客户,意识到与不太懂技术的人聊明白更重要,因为重要决策者不一定技术出身[36]
公元股份(002641) - 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一)
2025-04-29 20:14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6.02 亿元,同比下降 11.64%,净利润 1.90 亿元,同比下降 47.52%,其中管道业务 52.93 亿元,同比下降 13.45%,太阳能业务 9.15 亿元,同比下降 3.54%,其他业务 3.46 亿元,同比下降 2.34% [1] -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73 亿元,同比下降 5.60%,净利润亏损 3834 万元,其中管道内销 7.28 亿元,同比下降 14%,管道外销 1.43 亿元,增长 10%,太阳能业务 2.37 亿元,同比增长 14% [1][2] 业务板块占比 - 2025 年一季度渠道经销占比约 53%,出口业务占比约 30%,市政工程直接招投标业务占比约 9%,家装业务占比约 5%,地产直供业务占比约 3% [3] 销售及利润下降原因 - 下游需求疲软致管道内贸业务销量、价格及毛利率下降,公司主动缩减地产直供业务 [2] 2025 年发展趋势 - 地产行业未完全恢复影响整体销售,出口和市政招投标业务增长但拉动不明显,公司深耕建筑和市政管道,聚焦细分领域,期望扭转销售下降趋势 [4] 各业务市场情况 - 农业管道主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销售规模不大 [5] - 华东市场容量大但竞争激烈 [7] 产品价格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管道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约 5 - 6 个点,一季度促销使产品价格环比下降 [6][8] 出口业务情况 - 出口业务保持增长,占比由去年 25%提升到今年一季度 30%,涉及一百多个国家,对美销售总额约 2 亿多,占整体销售 3%,美国关税影响有限,管道出口量相对较大,以管件和阀门为主 [8] 价格策略 - 以市场为导向,一区一策、一城一策、一企一策,成熟地区保市场,不成熟地区拓市场,空白区域抢市场,一般不对工装产品终端价格严格管控,对家装类产品有市场指导价格 [8] 其他业务情况 - 其他业务是公元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销售原料产生的收入 [8] 城市更新影响 - 城市更新对管道行业有利,为公司带来新机遇 [10] 家装业务规划 - 目前家装业务销售占比低,未来几年计划提升至 10%以上,已组建团队拓展市场,加大品牌宣传 [11] 应收账款情况 - 应收账款主要来自地产和市政工程,占 60%左右,渠道业务约 1 - 2 亿元,出口业务约 3 亿多,燃气业务约 1 亿元 [12] 在建工程情况 - 广东公元厂区改造,规划建设车间,未来整合深圳公元和广东公元打造华南总部生产基地,黄岩总部有基建项目 [13] 元邦智能情况 - 为生产企业提供自动化设备和集成方案,服务集团自身及其他企业,规模小但发展态势好 [14] 行业并购情况 - 行业中寻求并购企业多,公司综合评估后慎重考虑 [15] 分红及资本开支情况 - 资本开支重点是完成在建工程,后续或涉及自动化升级和设备更换,规模不大;分红方面,2024 - 2026 年每年现金分配利润不少于当年可分配利润 30%,最近三年累计不少于年均可分配利润 90%,具体比例由董事会预案、股东大会决定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