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长周期考核

搜索文档
股指期货策略早餐-20250714
广金期货· 2025-07-14 16: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金融期货和期权中,股指期货日内谨慎高位整理、中期偏强,国债期货日内震荡反弹、中期偏强;商品期货和期权中,铜、工业硅、多晶硅、碳酸锂各有不同的日内和中期观点 [1][3][5][8][10][14] 各品种分析 股指期货 - 品种:IF、IH、IC、IM - 日内观点:谨慎高位整理 [1] - 中期观点:偏强 [1] - 参考策略:IM2507交易盘择机止盈离场,配置盘移仓至IM2509合约 [1] - 核心逻辑:海外关税不确定性阶段性落地,扰动边际减弱;监管加强险资长周期考核,利于险资入市;赚钱效应推升市场风险偏好,股市流动性充裕,但需关注短期止盈压力 [1][2] 国债期货 - 品种:TS、TF、T、TL - 日内观点:震荡反弹 [3] - 中期观点:偏强 [3] - 参考策略:T2509或TL2509多单持有 [4] - 核心逻辑:资金方面,银行间流动性略有收敛,关注央行投放;消息方面,关注传闻冲击后的反弹机会;国内基本面偏弱,政策发力预期强化 [4] 铜 - 日内观点:77600 - 79100 - 中期观点:60000 - 90000 - 参考策略:震荡操作思路 [5] - 核心逻辑:宏观上美国对进口铜加征关税;供给上Codelco产量增加,中国铜精矿产量回升;需求上美国车厂因关税调涨售价;库存上LME和上期所铜库存有变化,关注关税对铜价影响 [5][7] 工业硅 - 日内观点:震荡运行,区间8300 - 8500 - 中期观点:低位运行,区间7500 - 8800 - 参考策略:观望 [8] - 核心逻辑:供应下降,需求降幅更明显,库存处于高位,但多晶硅涨势提振价格 [8][9] 多晶硅 - 日内观点:偏强运行,区间4.25万 - 4.35万 - 中期观点:偏强运行,区间3.5万 - 4.5万 - 参考策略:观望 [10] - 核心逻辑:供应下降,需求硅片产量上涨,库存处于高位,受“去产能”预期影响价格上涨 [11][12][13] 碳酸锂 - 日内观点:区间波动,区间6.30 - 6.50万 - 中期观点:成本支撑减弱,价格稳步下行,区间5.6万 - 6.8万 - 参考策略:观望 [14] - 核心逻辑:现货价格上涨利好期货,但供应压力大,库存处于高位利空价格 [14]
银行业周报(2025.07.07-2025.07.13):险资长周期考核强化,增厚银行股红利价值-20250714
银河证券· 2025-07-14 15: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银行板块推荐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0.82%,银行板块下跌1%,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1.31%、 -1.53%、 -2.69%、 -0.42%,15家上市银行上涨,厦门银行、民生银行等涨幅居前,截至7月11日,银行板块PB为0.70倍,股息率为5.54% [5] - 7月11日财政部发布通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调整经营效益类指标考核方式,要求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注重稳健经营,银行板块估值有望受益中长期资金流入,险资增配权益资产、拉长配置久期,银行红利价值凸显,宽基指数ETF助险资入市,银行权重股有望受益,截至2025Q1保险公司权益投资占比约13.3%,距监管上限有提升空间 [5] - 险资长周期考核强化增厚银行板块红利价值,公募低配有望修复,ETF扩容加速利好权重股,增量资金加速银行估值重塑,一揽子金融政策加码,银行基本面积极因素积累,业绩拐点可期,继续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最新研究观点 本周关注 - 7月11日财政部发布通知,调整经营效益类指标中净资产收益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方式,要求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注重稳健经营,推动险资增配权益资产,银行红利价值吸引中长期资金,宽基指数ETF助险资入市,银行权重股受益,截至2025Q1保险公司权益投资占比距监管上限有提升空间 [7][8] 一周行情走势 - A股方面,本周银行板块下跌1%,沪深300指数上涨0.82%,国有行涨1.31%,股份行跌1.53%,城商行跌2.69%,农商行跌0.42%;H股方面,恒生内地银行指数涨0.88%,恒生指数涨0.93% [9] - 个股来看,15家银行上涨,厦门银行、民生银行等涨幅居前,浦发银行、江苏银行等下跌较多 [9] 板块及上市公司估值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11日,银行板块市净率0.75倍,相对全部A股折价45.73%,股息率为5.54%,在全行业中位列第3,较上周下降一位 [20] - 列示42家上市银行业绩和估值情况,2025Q1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2%,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0.08%;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2024年全年净利同比增长2.35%,目前上市银行市净率均值为0.70倍 [25] 投资建议 - 维持银行板块推荐评级,个股推荐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南京银行、齐鲁银行、苏州银行、沪农商行 [5][29] 银行相关业务指标 流动性与利率 - 展示公开市场操作数据、MLF净投放金额、央行7天逆回购金额、LPR和7天逆回购利率、Shibor走势、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利率、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国债到期收益率、企业债(AAA)到期收益率等图表 [33][34][36] 社融信贷 - 展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及同比、社融分项数据、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及增速、金融机构贷款数据(居民部门、企业部门)、金融机构存款数据、全市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等图表 [53][54][57] 银行理财 - 展示全市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图表 [68] 监管与政策 - 7月11日财政部发布通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调整经营效益类指标考核方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明确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 [70][72] 上市公司公告 - 多家银行发布公告,包括渝农商行获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江阴银行聘任与副行长辞职、工商银行等分红派息、杭州银行“杭银转债”赎回、成都银行股东增持进展、浙商银行行长任职资格核准、江苏银行增持计划实施完毕、浦发银行“浦发转债”转股价格调整、中国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长沙银行高管任职资格核准、华夏银行增持计划进展、招商银行行使赎回权、兰州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齐鲁银行“齐鲁转债”赎回及股东大宗交易转让股份计划等 [74][75][76]
险资长周期考核新政落地,这一板块有望迎来更多长期资金流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4 10:26
政策调整 - 财政部印发通知要求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注重稳健经营[1] - 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1] - 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指标同样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1] - 新考核要求自2025年度绩效评价起实施[1] 险资配置现状 - 2025Q1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34.93万亿元[1] - 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股票投资占比分别为8.43%和7.56%,离监管上限仍有较大差距[1] 市场影响 - 政策有望提升险资配置股票比例,降低短期市场波动对险企当期绩效的影响[2] - 推动险资更加注重长期收益,更好发挥长期机构投资者作用[2] - 银行股因业绩稳定、分红较高的特点,与险资需求高度契合[2] - 长周期考核机制下,险资有望进一步加大对银行股的配置力度[2] 相关投资标的 - 银行ETF基金(515020)跟踪中证银行指数,涵盖A股主要银行[2] - 港股通金融ETF(513190)跟踪中证内地金融指数,包含65%左右比例的H股银行和其他非银机构[2] - 此类标的有望获得更多长期稳定资金流入[2]
证监会终于出手了!7月14日,今日市场哪些动向引发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7-14 07:18
港股通程序化交易监管 - 证监会将对港股通程序化交易实施监管,要求交易方进行报告,新规给予充足调整时间[1] - 新规限制高频交易速度,每秒交易不超过300笔,提高交易成本并堵塞漏洞[1] - 7月7日新规实施首日市场成交额减少2000亿,市场猜测量化交易活动收缩[1] 险资长周期考核机制影响 - 险资长周期考核机制落地,预计为A股带来万亿元级增量资金[3] - 考核机制调整将重构市场底层逻辑,险资更关注ROE、股息率、自由现金流等指标[3] - 险资可能强化对银行、公用事业板块及科技成长龙头(如半导体、新能源)的战略配置[3] A股市场走势分析 - 沪指近期突破3500点,银行板块拉动指数大阳线,可能引发观望资金入场[5] - 空头策略在3500点可能失效,历史经验显示突破后市场情绪转向乐观[5] - 上周大盘创年内新高,距去年高点3674点及2021年高点3731点不足200点[7] 银行板块对指数贡献 - 银行板块成为指数主要驱动力,四大行连创历史新高[7] - 工行去年涨幅56%,今年再涨18%,单家贡献指数数百点涨幅[7] - 银行板块拉动效应呈几何级放大,上证综指表现与银行股高度关联[7]
引导“长钱长投” 财政部发布险企长周期考核新规
上海证券报· 2025-07-12 02:02
考核指标调整 - 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指标 将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方式由"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 权重分别为30%、50%、20% [1] -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方式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 权重分别为30%、50%、20% [1] - 2023年10月财政部曾将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方式从"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 权重各占50% [2] 投资管理要求 - 公司需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加强资产和负债在期限结构、成本收益、现金流等方面匹配管理 [2] - 需优化资产配置 合理确定权益投资比例 平衡投资收益和风险 实现所有者权益稳定增长和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 [2] - 需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 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 加强投资组合管理 [2]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政策持续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经营 发挥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 [1] - 2024年1月六部委方案要求国有保险公司全面实行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 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3] - 政策旨在解决"长钱短投"现象 引导保险公司加大对A股投资力度 [2][3] 能力建设方向 - 公司需增强投资管理能力 健全内部投资管理制度 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和风险评估体系 [2] - 需做好投资项目尽职调查、收益分析、风险评估 加强投资风险管理、交易管理和投后管理 [2] - 需挖掘收益稳健、风险可控、具有升值潜力和稳定现金流回报的优质投资标的 [2]
从“看三年”到“看五年”,ROE考核周期再度拉长对险资入市影响几何?
第一财经· 2025-07-11 16:37
政策调整 - 财政部印发《通知》调整国有保险公司考核指标 将三年、五年长周期考核权重提升至70% [1] - 净资产收益率考核由"当年度+三年周期"调整为"当年度+三年+五年周期" 权重分别为30%、50%、20% [4] - 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同样调整为"当年度+三年+五年周期" 权重分别为30%、50%、20% [4] - 2023年10月首次调整时将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改为"当年度+三年周期"各占50% [3] - 2024年1月六部委方案要求三年以上考核 当年度权重不超30% 三至五年不低于60% [4] 市场影响 - 新规有助于降低险资对短期市场波动的敏感性 提升入市意愿 [1] - 将显著改善市场资金结构 增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1] - 引导险资投资"长期成长性企业" 通过战略投资、定增等方式参与上市公司 [2] - 提高险资对短期波动的容忍度 促进加大A股配置力度 [5] - 有望带来超万亿元增量资金 每提升1%权益配置比例对应3500亿元 [7] 行业动态 - 截至2024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3万亿元 A股投资比例约11% 距25%上限有空间 [3] - 2025年一季度末险资运用余额达34.93万亿元 [7] - 财产险公司股票+长期股权投资配置比例13.81% 较2024年末13.46%提升 [6] - 人身险公司股票+长期股权投资配置比例16.70% 较2024年末15.34%增长 [6] - 长期股权投资试点金额合计达2220亿元 鸿鹄基金一期500亿元已全部投资 [6] 配套措施 - 2023年10月优化偿付能力监管标准 沪深300成份股风险因子从0.35降至0.3 [7] - 科创板股票风险因子从0.45降至0.4 [7] - 2025年5月拟将股票投资风险因子再调降10% [7] - 偿付能力规则优化为长周期考核提供制度支撑 [7] - 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 [7]
国有险企实施五年长周期考核,有望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1 16:37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财政部印发《通知》加强对国有保险公司的长周期考核 将净资产收益率考核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 权重分别为30%、50%、20% [1][4][5] - 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同样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 权重分配与净资产收益率一致 [1][5] - 政策要求自2025年度绩效评价起实施 旨在降低市场短期波动对考核结果的影响 [5] 保险资金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商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3万亿元 实际投资A股比例约11% 距离25%的政策上限仍有空间 [3] - 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4.93万亿元 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股票投资占比分别为8.43%和7.56% [9] - 监管层已上调部分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至50% 并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批复总额1720亿元 [3] 政策影响与市场预期 - 测算显示保险资金每增配1%股票资产 将为市场带来约3500亿元增量资金 [9] - 长周期考核将70%权重赋予3-5年周期指标 有助于降低短期波动干扰 提升险资入市意愿 [8][9] - 参考社保基金实践 长周期考核可实现11.6%的年化收益率 印证制度优化对收益的增厚作用 [9] 行业配套措施与发展方向 - 要求险企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加强期限结构匹配 优化资产配置 [7] - 强调稳健经营 完善内部考核机制 挖掘优质标的以增厚长期收益 [7] - 基金公司需研发更多低波稳健产品 配合险资需求 目前正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11] 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 长周期考核强化险资"耐心资本"属性 有利于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重点配置科创、先进制造等领域 [10] - 险资偏好将推动大盘蓝筹和高股息标的获持续增持 同时提升对战略新兴产业的配置能力 [10] - 政策通过优化资本市场资金结构 促进长期资金与优质资产形成良性循环 [9][10]
保险行业点评:调降保险权益投资因子,发挥险资长期资金属性
民生证券· 2025-05-07 21: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支持险资入市政策发布,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 10%,放松偿付能力约束,打开险企股票投资空间,缓解资本占用,推动险资加大权益配置,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并提升投资收益弹性 [3][4] - 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截至 2025 年 5 月 7 日试点规模达 2220 亿元,允许险资通过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票,减少市值波动对利润表影响,有望实现“长期资金入市 + 平滑利润表波动”平衡,险资有望重点配置高股息、高 ROE、抗周期性强资产,增加对中证 A500 指数成分股配置 [5] - 完善险资长周期考核,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调整为“3 年周期指标 + 当年度指标”考核方式,有助于险资优化资产配置,提升资产回报率 [6] - 长端利率中枢下行背景下,险企加大权益投资可提升投资弹性,缓解“利差损”压力,提升资产负债匹配能力,但需强化投研和风控体系,头部险企更受益,建议关注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中国财险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 年 5 月 7 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公布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支持险资入市政策 [3] 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整 - 调整前沪深 300 成分股/沪深 300 以外的主板股票/创业板/科创板股票权益价格风险因子分别为 0.3/0.35/0.45/0.4,调降 10% 后分别为 0.27/0.315/0.405/0.36,可缓解险企投资股票资本占用 [4][9]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 - 2023 年 10 月首批试点规模 500 亿元,2025 年 1 月第二批试点扩容 520 亿元,2025 年 3 月 4 日第三批试点新增 600 亿元额度,2025 年 5 月 7 日再批复 600 亿元,总规模达 2220 亿元,主要覆盖头部大型险企 [5][9] 险资长周期考核 - 2023 年 10 月财政部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调整为“3 年周期净资产收益率(权重 50%) + 当年净资产收益率(权重 50%)”考核方式 [6] 投资建议 - 建议重点关注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中国财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