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餐饮资本化
icon
搜索文档
绿茶集团上市首日破发,从网红顶流到资本“冷脸”
搜狐财经· 2025-05-17 13:32
上市表现 - 公司于2025年5月16日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6831",发行价7.19港元,但开盘即破发,午盘跌至6.79港元,跌幅达5.56% [2] - 此次上市为第五次递表后成功,此前因招股书失效、疫情冲击、港股低迷等因素多次受阻 [2]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1-2024年门店数量从236家暴增至465家,年均新增57家店,营收从22.93亿增长至38.38亿 [2] - 同店销售额显著下滑:2023年单店平均销售额1151万,2024年降至1033万,单店年收入减少118万 [2] - 人均消费从2021年60.5元降至2024年56.2元,翻台率从3.3次/天降至3.0次/天 [2] 商业模式问题 - 依赖门店扩张掩盖单店质量下滑,直营模式下缺乏中央厨房,205家第三方供应商导致成本高且品控难 [5] - 80%门店位于商场,依赖商场流量红利,但下沉市场扩张面临文艺风格水土不服风险 [5] - 预制菜争议加剧:招牌菜"绿茶烤鸡"使用预制酱包加工,消费者对50元价位半成品接受度低 [3][5] 行业背景 - 2024年上半年餐饮行业注销门店达105.6万家,超过2022年全年数量,行业竞争白热化 [5] - 餐饮资本化浪潮中,2021年行业投融资额达210亿,但上市后表现普遍不佳,如奈雪的茶2024年亏损9.26亿且市值跌超90% [7] 战略规划 - 2025-2027年计划每年新开150家、200家、213家店,重点布局二三线城市,但面临价格战与性价比质疑 [5]
广东餐饮连锁化率高、韧性强,港股成餐饮企业上市“首选地”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20:16
大湾区餐饮市场政策支持 - 大湾区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惠企、融资支持及扩大消费内需等扶持政策,助力企业连锁化、规模化发展 [1] - 广东省开展"Young城Yeah市""夜生活粤精彩""家520"购物季等主题营销活动,营造浓厚消费氛围 [1] 大湾区餐饮市场特征 - 大湾区餐饮市场形成以粤菜为核心,汇聚各地特色风味及国际化美食的多元化格局 [2] - 消费者划分为"Z世代"年轻人群、中高收入人群、港澳"北上"消费人群及都市银发人群四类典型画像 [3] - "Z世代"消费者更关注品牌价值、用餐环境、服务质量和健康性,偏好荤素搭配均衡、低热量餐饮 [5] 大湾区餐饮市场规模与韧性 - 2024年广东餐饮收入达5.9万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较社零高1.7个百分点 [5] - 广东省餐饮收入占全国总量10%以上,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5] - 2021-2022年广东餐饮收入跌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凸显抗风险能力 [6] 连锁化与资本化趋势 - 中国餐饮连锁化率2024年达22%,预计2025年突破24%,广东连锁化率高达31.7% [8] - 大湾区已有17家餐饮企业上市,全国超32家在深交所、港交所上市 [9] - 港股因包容度高、上市流程高效、海外资本资源丰富,成为餐饮企业上市首选地 [9][10] 企业经营与融资情况 - 大湾区上市餐饮企业总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增速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10] - 团餐/快餐/小吃和茶饮是投融资热门领域,2024年占比分别达22%和20% [10] - 近半上市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处于低位,资金压力仍紧张 [9]
报告称大湾区餐饮市场连锁化和资本化发展趋势显著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23:34
行业趋势 - 中国餐饮连锁化率在过去七年阶梯式上升,2024年达到22%,预计2025年突破24%,广东餐饮连锁化率高达31.7% [1] - 连锁化趋势推动餐饮企业将品牌建设、标准化管理及品质把控作为核心竞争力 [1] - 大湾区餐饮企业积极拥抱资本化,通过上市等资本运作手段加速扩张 [1] 资本市场表现 - 已有17家总部在大湾区的餐饮企业成功上市,全国有超32家餐饮企业在深交所、港交所上市 [1] - 大湾区上市餐饮企业在总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增速上均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未来预计更多餐饮企业将选择港股作为上市首选地 [1] 市场地位 - 中国餐饮行业成长为全球第二大餐饮消费市场 [2] - 大湾区餐饮消费市场凭借政策红利、经济韧性及消费活力,成为全国餐饮发展的风向标 [2] 消费者画像 - 大湾区餐饮消费者划分为"Z世代"年轻人群、中高收入人群、港澳"北上"消费人群及都市银发人群四类 [2] - 多元化消费特征推动餐饮行业创新发展,为大湾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2]
一个80后东北人,要IPO了
36氪· 2025-05-02 09:59
公司发展历程 - 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IPO上市,冲刺"中式面馆第一股" [2] - 创始人宋奇从香港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香港麦当劳营业部,后加入百胜中国开发部,积累运营经验后于2014年在广州开出首家遇见小面门店 [3] - 首店面积30平方米,菜单精简至12款SKU,客单价30元以内,首店月营收突破30万元,坪效达同期快餐业2倍 [3] - 已完成5轮融资,2016年获九毛九集团数百万元投资,2021年获碧桂园创投、喜家德水饺投资,估值一度达30亿元 [4] 商业模式与运营策略 - 采取"川渝风味快餐"差异化定位,产品线扩展至酸辣粉、烧烤、甜品等川渝小吃,部分门店24小时营业 [4] - 自主研发智能煮面机,出餐时间压缩至2分钟,建立标准化SOP手册 [3] - 2023年通过推出"小份菜""工作日套餐"将客单价下探至22元,加码"现熬骨汤""零添加辣椒油"等健康标签 [6] - 采取"口味模块化"策略,将麻辣、酸辣等味型拆解为标准化料包,根据区域市场反馈调整辣度和浇头选项 [7]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2023年中国餐饮连锁化率升至19%,美国为54%,显示中国餐饮连锁化仍有巨大空间 [5] - 2023年上半年面类快餐门店数同比增长11%,客单价30元以下品牌贡献超六成增量 [6] - 截至2025年3月,全国面馆门店数超66万家,占小吃快餐门店数的18.6%,2025年全国面馆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8.0% [9] - 2024年监测面馆样本品牌推出百余款面条新品,浇头创新占比88%,汤底创新占比44% [9] 数字化与供应链布局 - 深度嵌入数字化系统,前端通过小程序"会员等级+积分兑换"提升复购率,后端接入美团智能供应链系统 [7] - 针对写字楼场景推出"30人起送"团餐服务,针对家庭市场开发"预煮面+调料包"零售产品 [7] - 依托区域中央厨房实现3小时配送半径,2023年新进入的杭州、苏州等城市门店存活率有所提升 [7] 未来发展方向 - 产品创新与差异化竞争成为关键驱动力,地方特色面食如重庆小面、苏式面、北京炸酱面等被市场挖掘 [10] - 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加强外卖配送系统、线上用户体验优化及营销活动 [10] - 注重健康化与便捷化,推出低盐、低油、纯天然等面食产品及"轻烹饪"营养挂面 [10] - 半成品与预制菜市场带来新机遇,高端半成品面可解决面食"长时间易坨软"问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