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诱惑

搜索文档
绿茶集团(06831.HK):性价比为基经营提效 强激励助力规模扩张
格隆汇· 2025-07-30 10:13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国内知名的中式休闲餐厅运营商,品牌定位于性价比、环境优的中式融合菜赛道 [1] - 截至2025年5月,公司以直营模式运营493家门店,覆盖中国香港地区以及中国内地各线城市 [1] - 2024年老店店销仍维持在1000万元以上,预计同店有望恢复增长 [1] - 近年试水小型餐厅,翻台率较高且经营成本较低,门店投资回收期缩短至14-15个月 [1] - 2024年公司收入为38亿元,在休闲中式餐厅赛道市占率为0.7%,排名第4 [2] 行业分析 - 2024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为5.6万亿元,连锁餐厅按收入计占比23.3%,较2019年提升4.2pct [2] - 疫后行业更替加速,无经验的新店存活周期缩短,供给结构有所优化 [2] - 2023年来餐饮行业人均消费走弱,但2024H2行业价格降幅有收窄趋势 [2] - 餐饮线上化趋势明显,2024年线上点单比例为28% [2] 竞争优势 - 菜单研发能力出色,创始人兼董事长主导菜品研发,推出多款性价比优的菜品如"面包诱惑" [2] - 老店年均销售额维持在千万元以上,新店投资回收期收窄至14-15个月 [2] - 2024年落实门店分红机制,绑定核心员工利益,确保高质量运营和扩店 [2] - 采用第三方食材加工与直采相结合的灵活供应链模式,确保菜品口味与品质标准化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46.8/59.0/75.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0%/25.9%/27.3% [3] - 预计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9/5.9/7.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8%/22.1%/25.9% [3] - 预计2025-2027年经调整EPS分别为0.72/0.88/1.11元/股 [3]
绿茶集团(06831):性价比为基经营提效,强激励助力规模扩张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7-28 20: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15][19][1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知名的中式休闲餐厅运营商,品牌定位为性价比、环境优的中式融合菜赛道,截至2025年5月运营493家直营门店,覆盖中国香港地区以及中国内地各线城市 [4][12][17] - 公司老店运营健康,2024年老店店销维持在1000万元以上,预计外卖占比提升将带动同店恢复增长 [4][12][17] - 近年公司试水小型餐厅,翻台率高、经营成本低,投资回收期缩短至14 - 15个月,门店模型调整+激励到位有望加速拓店 [4][12][17]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46.8/59.0/75.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0%/25.9%/27.3%;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9/5.9/7.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8%/22.1%/25.9% [15][19][1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发展历程:2004年在杭州西湖创立绿茶青年旅舍,2008年开设第一家绿茶餐厅,2010年进入一线城市,2018年开第100家餐厅,截至2025年5月有493家餐厅,覆盖多地 [23] - 主营业务:主营直营融合菜餐厅及外卖业务,价格带50 - 70元,餐厅经营收入占比超80%,外卖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25] - 股权结构:创始人王勤松和路长梅夫妇实控,持股54.29%,合众集团旗下平台持股15.76%,股权激励平台持股4.95%,2020 - 2022年分3次授予约3192万份限制性股份 [31][32][33] - 财务分析:2018 - 2024年收入增长主要靠扩店,单店收入受翻台和客单下滑拖累,预计2025年单店收入修复;盈利能力改善,现金流健康,原材料成本占比下降 [34][36][42] 行业分析 - 市场规模:2024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5.6万亿元,中式餐厅占比稳定在55%左右,休闲中式餐厅增速最快,2019 - 2024年CAGR为5.6%,预计2024 - 2029年以9.1%的年复合增速增长 [49][53] - 竞争格局:行业更替加速,2024年新收录商户占比43%,42%商户退出线上经营;中国餐饮连锁化率逐步提升至23.3%,但低于美日;休闲中式餐厅市场高度分散,绿茶市占率0.7%,排名第4 [55][58][65] - 消费趋势:消费趋于性价比,2024年下半年行业价格降幅收窄;线上化率持续提升,2024年线上点单比例为28% [66][73] 竞争优势 - 菜品:研发能力出色,创始人主导,团队经验丰富,结合市场数据研发菜单,多款菜品领先行业;菜单标准化与本土化结合,每年更新约20%菜品;SKU均衡,性价比领先 [75][79][83] - 门店:单店模型优,投资回收期约14个月;老店运营健康,2024年老店堂食年均销售额超1000万元;2024年落实门店分红机制,绑定核心利益 [86][90][93] - 供应链:采用第三方食材加工与直采相结合的模式,确保菜品标准化;建立数字化供应链系统,提升效率 [94][97] 成长看点 - 门店扩张:近年拓店重心在小型门店,投资回收期缩短;规划2025 - 2027年分别新开150/200/213家店;全国布点早,区域门店密度低于同业,有扩张空间 [98][100][104] - 店效提升:行业价格竞争趋缓,公司菜品优化有望稳住客单价;2024年外卖占比18.8%,预计未来2 - 3年达30% - 35%;2023年推出升级版微信小程序,截至2025年5月有超1610万会员 [106][108][10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门店分别净开131/176/183家,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2.0%/25.9%/27.3%;毛利率分别为69.4%/69.5%/69.6%,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9/5.9/7.5亿元 [18][113] - 投资建议:选取小菜园、九毛九、海底捞等为可比公司,最新收盘价对应2025年可比公司平均PE为15倍,考虑公司处于成长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14]
上市之后,绿茶餐厅继续向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5:47
公司发展历程 - 绿茶餐厅起源于2004年西湖附近的青年旅舍,创始人因接待需求开发融合菜并迅速走红[3] - 从青年旅舍转型为专业餐饮品牌,菜品设计强调普适性,擅长通过菜单灵活适配不同人群口味[3] - 经典菜品如"面包诱惑"和"绿茶烤鸡"持续畅销,每年更新约20%菜品,2022-2024年累计推出543道新菜品[3] 品牌定位与特色 - 定位高性价比融合菜,人均消费50元,搭配单店500万元装修投入,形成"初代网红"标签[4] - 采用古风装修风格,江南元素如小船包间成为标志,国风美学提升用餐仪式感[4] - 2024年调整策略:单店装修成本降低25%,但仍高于同类餐饮30%,同步精简SKU优化毛利[4] 资本市场与融资 - 2024年成功登陆港交所,IPO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8733万美元,包括紫燕食品(3500万)、正大食品(709万)等产业链伙伴[1] - 募资用途:餐厅网络扩张、中央食材加工设施建设、IT系统升级[2] 扩张战略与运营数据 - 2024年新开120家门店,总门店数达465家,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29.8%[5] - 覆盖全国一线至三线及以下城市,计划2025-2027年分别新增150/200/213家门店[5] - 二、三线城市投资回收期从18个月缩短至15个月,浙江、广东两省目标突破100家门店[5] 市场布局与国际化 - 重点拓展华中、西北等中西部市场,2024年这些地区餐厅数量同比增速超11%[6] - 已进入香港市场并开设4家店,计划拓展至泰国、新加坡,2025年进军欧美[6][7] - 中央食材加工设施建成后,90%半成品供应连锁餐厅,10%直接零售[5] 行业地位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在中式餐厅品牌收入排名第四,市场份额0.7%[4] - 毛利率从2020年62.1%提升至2023年H1的65.8%,支撑高性价比模式[6] - 香港门店验证"新中式融合餐饮"模式可行性,定位国际知名中餐品牌目标[6][7]
对话绿茶王勤松: 做大众餐饮,高性价比是首选商业模式
晚点LatePost· 2025-06-09 20:44
公司发展历程 - 绿茶集团起源于2004年西湖边的青年旅舍,最初通过融合菜(烤肉、烤鸡、面包诱惑)吸引年轻人,餐饮收入占比达80%(年销售额500万元中餐饮占400万元)[3] - 2008年正式转型餐饮品牌,定位"四季常青"的融合菜系,区别于传统杭帮菜[3] - 2010年突破地域限制,第二家店直接进军北京市场,验证商业模式可复制性,随后拓展至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4][23] - 截至2024年底全国门店达465家,计划进军东南亚及欧美市场[4][29] 商业模式与战略 - 核心战略为"铺天盖地的大生意",通过高性价比(人均50-60元)实现规模化扩张,单店投资回收期从18个月缩短至15个月[4][11] - 采用"先全国铺开再区域加密"的扩张路径,重点布局浙江、广东(目标各省超100家店)、四川等成熟区域[10][11] - 香港市场采用差异化策略:定制菜单(8道限定菜)、缩小门店面积(200㎡)、客单价150-180港币(约为内地3倍),4家门店月均销售额近200万港元[25][26][27] - 2024年启动员工分红机制,将门店利润15%分配给店长/厨师长团队,并建立数字化赛马考核体系[6][12][14] 产品与运营 - 菜品策略强调"融合创新",保留爆款(面包诱惑、烤鸡)同时推出高毛利新品(蒜蓉粉丝裹虾毛利率提升)[4][7] - SKU精简与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单店装修成本从8000元/㎡降至6000元/㎡(降幅25%),仍保持高于同行30%的投入标准[7] - 明确抵制预制菜标签,下架争议菜品(38元佛跳墙)并在门店公示"不出售预制菜",但认可复合调味料的价值[5][19][21] - 外卖收入占比18.8%(行业平均30%+),计划通过"质价比"策略提升占比[8]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对标小菜园(600+门店)的密布型模式,学习其单店100万出头的低投资策略[9][10] - 2024年餐饮行业进入"hard模式",部分品牌利润从数亿跌至数千万,上市公司出现亏损[6] - 中餐标准化程度提升带来性价比竞争,但消费者将低价与预制菜简单关联形成认知挑战[5][21] - 香港市场面临高成本:人工(内地4倍)、租金(深圳5倍)、装修(内地3倍)[26][27] 品牌定位与文化 - 品牌命名寓意"四季常青",追求长期主义而非短期网红效应[3][33] - 装修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青花瓷、乌篷船等),形成差异化体验[31] - 管理强调"公平透明",通过ABC打卡、神秘顾客等机制保持内部竞争[15][16] - 创始人认为"活得久比做得大更重要",参考西贝"气长"理论制定发展战略[6][33]
绿茶,初代网红有了「老人味」
36氪· 2025-06-04 17:00
公司上市表现 - 经历4次折戟后于港股上市,发行价7.19港元,募资净额7.46亿港元,但首日暴跌5.56%,市值蒸发超5亿港元[4] - 中签股民每手400股亏损360港元,上市后股价持续下跌,截至5月26日累计跌幅超16%[4][43] - 上市前进行3.5亿元分红,大部分资金流向创始人夫妇[44]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2-2024年客单价逐年下降:62.9元→61.8元→56.2元[19] - 2024年同店销售额整体下滑10.3%,单店平均销售额从1151.9万元降至1033万元[20] - 外卖业务2024年营收7.2亿元,占总收入18.8%,但毛利率低于堂食[29][30] - 餐厅经营收入占比从2021年86.9%降至2024年81.8%,外卖业务占比从13.1%升至17.8%[28] 扩张战略与成本控制 - 2024年新开120家店,计划2025-2027年再开563家,主攻二三线及以下城市[4][25][26] - 单店投资成本从320-370万压缩至最低240万[27] - 中央厨房预制菜比例提升,但口感争议大[34][35] 品牌与产品问题 - 翻台率从巅峰期6-8次降至2024年3次,华东地区仅2.82次,跌破行业盈亏线[17][18] - 核心产品"面包诱惑"缺乏迭代,新品市场接受度低[15][16] - 人均消费50-80元的性价比模式面临挑战,消费者品牌认知固化[8][13] 行业环境 - 2024年餐饮行业人均消费降至42.1元,同比下滑1.2个百分点[39] - 2024年1-8月餐饮企业注册量同比减少44.4万家,行业竞争加剧[40] - 高端餐饮向下兼容,加剧中端市场竞争压力[41]
凭预制菜狂卖38亿,上市首日股价暴跌12%,绿茶餐厅能续命成功吗?
搜狐财经· 2025-06-03 22:20
公司上市表现 - 公司成功登陆港股市场,但上市首日股价暴跌超12% [1] - 主要私募股东Panasoma出售5050.92万股股份,占股本总额7.5%,套现约3.49亿港元 [1] - 公司年销售额达38亿元,但需五次递交申请才成功上市 [1] 经营状况 - 2024年同店销售额整体下滑10.3%,增长完全依赖新开门店 [3] - 整体翻台率从2023年的3.3次降至2024年的3次 [6] - 人均消费从2023年的61.8元降至2024年的56.2元,但客流量反而减少 [6] - 单日翻台率4次是保本线,最高曾达7次,但目前仅3次 [7] 品牌与产品问题 - 品牌老化严重,无新爆款、无差异化心智、无流行元素 [5] - 社交媒体平台不再关注,既无高级感又缺乏辨识度 [5] - 招牌菜"绿茶烤鸡"翻台率曾达单日14次,至今仍是中国餐饮业标杆 [3] - 消费者吐槽"分量缩水"和"预制菜"问题,性价比下降 [9] 食品安全与供应链 - 2022年南京门店被曝后厨蟑螂横行,2023年杭州门店因使用过期酱料遭处罚 [9] - 合作的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高达205家,无自有产业和中央工厂 [9] - 上市募集资金的26.3%将用于建设自营中央食材加工设施 [9] 扩张策略 - 2021年起加速扩张导致品控失控 [9] - 未来三年计划再开超500家门店 [11] - 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门店越开越多但单店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11]
绿茶集团登陆港股,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5-23 10:18
上市概况 - 绿茶集团于5月16日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近期港股消费品牌"上市潮"中的一员 [1][2] - 公司IPO最终发售价格为7.19港元,发售1.68亿股,其中公开发售获317.54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获7.2倍认购 [2] - 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共认购8733万美元(约6.73亿港元),包括紫燕食品、正大食品、华宝股份等知名机构 [2][3] - IPO募资净额约7.46亿港元,计划将63.3%用于扩大餐厅网络,26.3%用于建设中央食材加工设施,5.4%用于升级信息技术系统 [3]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绿茶集团在全球拥有近500家门店,2024年营收超38亿元,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按门店数排名第三、收入排名第四 [1][6]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75亿元、35.89亿元、38.3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0.25亿元、3.03亿元、3.61亿元,净利率从1.1%提升至9.4% [7] - 公司计划未来三年新增563家门店,实现千店目标,其中50%将布局二、三线及以下城市 [7] 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人均消费50-70元,在五大休闲中式餐饮品牌中价格最低,通过融合菜品、国风装修及高性价比形成差异化竞争 [5] - 坚持不做预制菜,所有菜品采用新鲜食材现场加工,与205家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合作,将原材料成本占比从2021年36.3%降至2024年31.1% [6] - 每年保持20%菜品更新率,2022-2024年分别推出172、168、203个新菜品,同时优化门店模型,新店投资回收期从18个月缩短至15个月以内 [5][7] 资本表现与股东回报 - 上市首日破发但成交量达8800万股(金额6.08亿元),获招银国际、中信证券、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买入,当前市盈率约11倍 [9] - 公司计划派发不少于1.8亿元特别股利(相当于发行估值4%回报率),并承诺上市后每年派发50%利润作为股息 [10] - 可比公司古茗上市三个月股价翻数倍至24.3港元,显示消费股仍受市场欢迎,绿茶集团2025年海外签约门店已超15家 [9][10]
观察 | “网红餐厅鼻祖”上市,餐饮企业迎上市潮
搜狐财经· 2025-05-20 21:57
公司上市情况 - 绿茶集团在五次冲击IPO后于5月16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首日股价下跌5.56%至6.79港元/股,市值为45.73亿港元 [1] - 本次IPO全球发售1.68亿股(含老股出售5050.92万股),发行价7.19港元/股,募资总额12.11亿港元,净募资约7.46亿港元 [1] 公司业务规模 - 绿茶集团是国内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拥有489家门店覆盖全国21个省份及4个直辖市等地区,2022-2024年门店数从276家增至465家,复合年增长率29.8% [2] - 2024年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市场中,公司门店数量排名第三、收入排名第四,市场份额约0.7% [2]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75亿元、35.89亿元及38.38亿元,利润从1657.9万元增长至3.5亿元 [4] - 同期接待总人数从3778.6万增至6807.1万,但人均消费从62.9元降至56.2元,翻台率稳定在2.81-3.3次/天 [4] - 菜品以杭帮菜及浙菜为基础,每家餐厅提供50-80种菜品,人均消费50-70元,拥有"面包诱惑"等热销产品 [4] 行业上市动态 - 2024年多家餐饮企业登陆港股,包括古茗(市值超200亿港元)、蜜雪冰城(首日涨43%市值破1000亿港元)、霸王茶姬(美股上市市值59.54亿美元)及沪上阿姨(认购倍数3616.83倍) [5]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餐饮行业从流量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技术应用重塑成本结构,文化赋能提升品牌溢价,健康饮食需求成为新刚需 [7] - 2020-2024年餐饮市场规模从3.95万亿元增至5.57万亿元,复合增长率9.0%,预计2025年达6.04万亿元 [8]
港股再添餐饮新兵:绿茶餐厅上市,能否打破中式连锁‘估值天花板’?
搜狐财经· 2025-05-20 14:45
公司概况 - 绿茶餐厅于5月16日成功登陆港交所 市值超过46亿港元 [2] - 创始人王勤松与路长梅夫妇上市前持股65.8% 身价超过30亿港元 [2][3] - 公司拥有近500家门店 年收入超过38亿元 [2][6] 发展历程 - 2004年在杭州西湖龙井茶园附近开设绿茶国际青年旅社 2008年转型为餐厅并开出首家门店 [3] - 首家门店曾创下单日14次翻台纪录 被评为"2009年度最受欢迎餐厅Top50" [3][4] - 2017年获瑞士合众集团7000万美元投资 估值达2.33亿美元 [4] - 门店数量从2016年的61家增至2024年的489家 [4][6] 经营模式 - 提供50-80种中式融合菜品 人均消费50-70元 [5] - 每年进行四轮菜单设计 2024年推出203个新菜品 [6] - 采用标准化运营模式 通过第三方食材加工提高效率 [6] - 2024年外卖业务收入达7.23亿元 同比增长39.8% [8]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23.75亿元增至2024年38.38亿元 [6] - 净利润从2022年0.17亿元增至2024年3.5亿元 [8] - 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 按餐厅数量和收入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 [7] 行业动态 - 近期港股迎来餐饮IPO热潮 包括小菜园、沪上阿姨、古茗、蜜雪冰城等 [9][10] - 小菜园2024年收入52.1亿元 净利润5.81亿元 门店667家 [10] - 老乡鸡门店超1400家 估值约180亿元 正在冲刺港股 [10] - 遇见小面拥有360家餐厅 申请在港上市 [11]
绿茶餐厅上市首日破发:核心指标失速与资本逻辑的碰撞
新浪证券· 2025-05-19 14:35
上市表现 - 绿茶集团于2025年5月16日登陆港交所 上市首日即破发 开盘价7 19港元/股 收盘价6 29港元/股 跌幅12 52% 市值蒸发近12% [1] 核心经营指标 - 翻台率持续波动且未达保本线 2022-2024年分别为2 81次/天 3 30次/天 3 00次/天 低于创始人设定的4次/天保本线 [2] - 人均消费持续下降 从2022年62 9元降至2024年56 2元 创历史新低 [2] - 门店数量快速扩张 2022-2024年从276家增至465家 年复合增长率29 8% 但单店销售额从2023年1151 9万元降至2024年1033万元 同比下滑10 3% [2] 业务结构变化 - 外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8 8% 同比增长39 8% 但对堂食翻台率形成挤出效应 且毛利率低于堂食 [3] - 新品贡献率不足15% 爆款菜品创新乏力 预制菜使用未明确标注引发消费者质疑 2024年3月杭州门店"佛跳墙"预制菜事件损害品牌信任度 [3] - 90%半加工食材依赖第三方供应商 食品安全风险较高 [3] 行业竞争与扩张策略 - 计划2025-2027年新增563家门店 其中68 38%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 但下沉市场竞争激烈 2024年关闭的15家门店中近半数位于低线城市 [4] - 直营模式导致人力与租金成本占比高达45% 净利率仅9 1% 低于蜜雪冰城20%以上 流动负债净额达3 01亿元 [4] 品牌形象与食品安全 - 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上黑榜 包括2020年石家庄后厨卫生问题 2021年广州大肠杆菌超标 2023年杭州农药残留超标等 [5] - 黑猫投诉平台上食品异物投诉占比超30% 消费者信任度持续走低 [5] 行业趋势与建议 - 餐饮行业资本化浪潮持续 但投资者更青睐高标准化 强供应链控制及清晰盈利模型的企业 [4] - 需优化单店模型 提升运营效率 平衡外卖与堂食利润结构 重塑产品力 强化供应链管控 审慎扩张策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