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骨质疏松
icon
搜索文档
“全副武装”反致骨质疏松 科学防晒拿捏“分寸”很重要
央视新闻· 2025-06-14 14:47
防晒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 长期全副武装防晒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因紫外线被完全阻挡后 人体无法合成维生素D [1][2] - 维生素D缺乏会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 进而导致骨骼缺钙和骨质疏松 [4] - 骨质疏松年轻化趋势与过度防晒有关 青少年缺乏日照可能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5][6] 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 - 长波紫外线(UVA)可穿透至真皮层 导致皮肤变黑 产生细纹和色斑 长期照射可能诱发皮肤癌 [10][12] - 中波紫外线(UVB)主要影响表皮层 可引起皮肤红斑和水泡 [10][12] 科学防晒建议 - 防晒产品需提前20-30分钟涂抹 每2-3小时补涂一次 [13] - 日常通勤建议选择SPF15 PA+产品 户外运动建议SPF25-35 PA++ 海边活动建议SPF35-50 PA+++ [13] - 上午10点至下午3点紫外线最强 其他时段可进行10-15分钟无防护日晒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 [15] 防晒用品选择标准 - 遮阳伞和防晒衣物应选择正规厂商产品 [13] - SPF值反映对UVB的防护能力 PA值反映对UVA的防护能力 [13]
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需警惕 梅雨季这种疾病高发
央视新闻· 2025-06-14 09:23
梅雨季健康风险 - 梅雨季潮湿环境增加家居地面湿滑风险 尤其对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构成腰椎压缩性骨折隐患 [1][2] - 潮湿导致地面湿滑可能成为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诱因 该病症在梅雨季骨科就诊量显著上升 [2] 腰椎压缩性骨折病理机制 - 脊柱椎骨因骨质疏松在垂直外力作用下发生楔形压缩变形 表现为椎体前方高度明显降低 [5] - 骨质疏松患者骨小梁结构破坏 导致骨骼脆性增加 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 [9] - 腰椎因承受上半身重力且活动灵活 椎体前方压力集中 更易发生压缩性变形 [10] 高危人群特征 - 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失衡 绝经后10年内骨量流失最严重 骨折风险激增 [8] - 65岁以上女性及70岁以上男性为骨质疏松高发群体 需优先进行骨密度筛查 [20] 保守治疗方案 - 椎体高度丢失<1/3且无神经损伤症状者可选择卧床1-2个月 配合支具固定及药物止痛 [13][14] - 硬性支具需每日佩戴20小时以上 持续至少3个月以维持椎体稳定 软硬支具疗效无显著差异 [15][16] - 必须同步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每日补充钙剂1000-1200mg+维生素D800-1200IU作为基础疗法 [16] 手术治疗适应症 - 椎体强化术适用于疼痛剧烈或不宜长期卧床的高龄患者 可快速恢复椎体高度并缩短50%康复周期 [18] - 术后仍需终身抗骨质疏松治疗 否则其他椎体再骨折风险仍高达30%-50% [19] 骨质疏松预防体系 - 需保证每日钙+维生素D摄入 结合负重运动(快走/慢跑)及核心肌群训练提升骨密度 [21] - 家居防跌倒措施包括地面防滑处理 穿防滑鞋 改善照明 停用影响平衡的药物等 [21] - 骨质疏松需终身管理 每6-12个月需复查骨密度并调整治疗方案 [22]
如何有效防晒?怎样利于维生素D合成与钙吸收?“分寸”拿捏 | 科普↓
央视网· 2025-06-13 12:57
骨质疏松与防晒的关系 -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 由于新骨头生长速度赶不上旧骨头流失速度导致骨头脆弱多孔 [1] - 皮肤吸收紫外线照射会产生维生素D 维生素D对钙吸收非常重要 若不足会导致缺钙和骨质疏松 [3] - 过度防晒会阻止紫外线照射 导致人体无法合成足够维生素D [3] 紫外线的分类与影响 - 防晒主要防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 两者可分别到达皮肤真皮层和表皮层 [6] - UVA波长较长 可造成皮肤变黑 细纹 色斑 长期照射可能诱发皮肤癌变 [8] - UVB波长较短 可造成皮肤红斑 严重时引起水泡 [8] 科学防晒建议 - 选择正规厂商生产的遮阳伞和防晒衣物 [10] - 防晒护肤品需出门前20-30分钟涂抹 每隔2-3小时重复涂抹 [10] - SPF指数防护UVB PA指数防护UVA [12] - 日常上班可选SPF15 PA+ 户外运动可选SPF25-35 PA++ 海边玩耍可选SPF35-50 PA+++ [14] 合理接受阳光照射 - 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3-4时紫外线最强 其他时段可不涂防晒接受10-15分钟阳光照射 最长不超过半小时 有利于维生素D合成和钙吸收 [16]
过度防晒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三招教你科学补充“阳光维生素”
央视新闻· 2025-06-02 09:37
防晒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 过度防晒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 进而引发骨质疏松 因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关键物质 [3] - 人体80%-90%的维生素D通过皮肤暴露于紫外线B(UVB)合成 防晒措施(防晒霜 防晒衣 玻璃)会阻断这一过程 [5] 维生素D缺乏现状 - 中国0-18岁儿童维生素D严重缺乏率2.46% 缺乏率21.57% 不足率28.71% 缺乏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7] - 普通人群(0-65岁)每日需400IU(10微克) 65岁以上老年人需600IU(15微克) [7] 维生素D补充风险 - 维生素D过量可能导致高血钙 症状包括多尿 呕吐 肾结石等 尿钙持续>10mmol/24h会增加肾结石风险 [10] - 普通人群每日最大耐受量为2000IU(50微克) 超过可能中毒 [10] 科学补充维生素D方法 - 最佳方式为每日裸露四肢晒太阳15-30分钟 避开正午强光 不涂防晒霜 不隔玻璃 [11] - 饮食补充来源包括深海鱼(三文鱼 沙丁鱼) 蛋黄 强化牛奶等 [13] - 室内活动多者可每日补充400IU维生素D制剂 安全有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