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酸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中国食品(00506)再涨近5% 年内股价接近翻倍 公司计划战略性切入营养健康食品赛道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11:30
股价表现 - 中国食品股价再涨近5% 年内股价接近翻倍 截至发稿涨3.84%报4.6港元 成交额3864.06万港元[1] 港股通与业绩 - 深交所公告中国食品被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 自9月8日起生效[1] - 上半年实现收入122.78亿元 同比增长8.3%[1] - 实现归母净利润5.78亿元 同比增长2.2%[1] 业务拓展与战略 - 公司资源投放效率提升已基本完成 下半年将延续市场投入力度以促进业务扩张[1] - 自贩机、悦享会等渠道突破单一饮料业务范畴 尝试拓展食品分销业务[1] - 1H25自贩机非饮料业务体量近2亿元[1] - 长期计划战略性切入营养健康食品赛道 推动饮料与食品战略协同[1] - 作为中粮集团内最适宜承接食品业务的主体 相关规划正在积极推进中 具体举措预计明年落地[1]
食品饮料行业研究方法与框架
2025-09-08 00:19
**食品饮料行业研究纪要关键要点** **一 行业概况与市场规模** * 食品饮料行业研究需关注中观层面需求 供给 渠道结构三个维度及微观层面战略管理层 组织力 产品力 渠道力 品牌力 供应链与产能六个要素[3] * 白酒出厂口径规模达8000亿人民币 啤酒约3000亿人民币 乳制品和速冻食品均约3000亿人民币 软饮料接近7000亿人民币 综合零食超过万亿人民币 调味品市场规模接近5000亿人民币[4] * 行业增长动力主要来自量增 渗透率提升 人均消费量增加 和价增 产品结构升级 成本压力下提价 2021至2024年间白酒行业价格增长贡献占11.6% 啤酒行业占4.4%[5] * 软饮料行业三年复合增速为4.7% 其中能量饮料复合增速达10.2%[5] **二 细分赛道生命周期与竞争格局** * 导入期或成长期前期赛道包括精酿啤酒 魔芋椰子水 电解质水 其中魔芋赛道和椰子水为2025年投资者关注重点[6] * 成长期赛道 未来三年复合增速有望超5% 包括高端与次高端白酒 经济恢复情况下 无糖茶 预制菜[6] * 成熟早期赛道 未来三年小个位数复合增长 包括中高端白酒 高价格带啤酒[6] * 成熟晚期赛道 未来几年无增长 包括中低端啤酒 中低端白奶 衰退期赛道包括中低端白酒 中低端啤酒及奶粉[6] * 高端白酒 小包装榨菜等领域呈现一家独大格局 市占率超50% 龙头公司具强话语权与溢价能力[7] * 次高端白酒 酱油 小包装水等领域呈现一超多强或多强格局 子行业净利润水平较高且具一定提价能力[7] * 乳制品 常温白奶与酸奶 呈现双强格局 需求偏弱时可能出现价格战 需求好转或成本压力大时竞争趋缓[8] * 竞争相对分散领域整体盈利能力较弱[8] **三 白酒行业深度分析** * 白酒市场受房地产下行周期影响 处于逐步探底过程 但消费属性决定需求刚性 波动性相对较小[9] * 春节期间商务需求偏弱 但自饮送礼宴席场景支撑整体消费需求 社交属性使其与经济活动关联度较大[9] * 白酒具较长保质期 具备很强收藏和投资属性 2021年前价格逐步提升 但自2021年第四季度茅台价格从高点下跌后 投资收藏属性明显弱化 经过四年调整 相关风险得到较大释放[10] * 白酒具较强提价能力及奢侈品属性 经济周期顺利时价格提升空间和幅度可能超预期 产业链上下游相对分散但酒企话语权极强[10] * 未来趋势包括存量竞争特征明显 非上市公司及部分上市公司面临挤压式竞争 向头部企业 大单品和优势产区集中 2024年前十家公司占据20%销量 50%收入和90%利润 价位段分化 高端与次高端扩容迅速 中高端保持平稳略升 中低端持续萎缩[11] * 未来发展驱动力主要来自价格提升能力 依赖社交属性及投资收藏属性 经济环境良好时价格升级空间广阔[12] **四 啤酒与其他酒类行业** * 啤酒行业整体销量处于低速甚至负增长状态 但单价仍处于全球较低水平 长期看价格有望持续提升[13] * 竞争格局为多强并立 每个头部企业有自己的利润池市场 但局部市场变化明显 高端啤酒高端化进程因疫情影响消费复苏缓慢而有所放缓[13] * 即饮市场总体偏弱 即时零售发展迅速 占比从2019年60%降至2024年40% 以歪马送等平台为代表的新兴渠道快速崛起 各企业积极适应此变化[14] * 黄酒 葡萄酒等其他酒类规模相对较小[4] **五 大众品 软饮料与包装水** * 大众品行业量的逻辑优于价的逻辑 属必选消费品 需求稳定且商品同质化竞争激烈 提价难度较大[15] * 量可拆分为人群数量和消费频次 喝类产品 如奶茶 饮料 频次通常比吃类产品 如零食 更高 更具吸引力[15] * 更喜欢渗透率还在提升的逻辑 因渗透率提高意味着消费人群扩大和消费频次增加[15] * 价提升主要依赖产品结构升级和创新 直接提价较难 多数在通胀环境中实现间接提价[16] * 软饮料行业规模近7000亿元 品类繁多 基础风味饮料如碳酸 果汁和即饮茶增长较快[17] * 2008至2015年包装水成为主要增长点 占据行业半壁江山 2015至2021年健康化趋势明显 即饮茶和无糖茶逐步兴起 近年来无糖茶 低糖茶 电解质水 椰子水和养生水等渗透率较低但增长迅速[17] * 碳酸饮料市场由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主导 定价多年来维持在3元左右 2024年起可口可乐将价格提高至3.5元 显示强大品牌影响力并带动其他品牌跟进[18] * 包装水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形成一二三元清晰价格带划分 市场份额仍在增长[19] * 无糖茶 能量饮料等渗透率快速提升 有望成为未来出牛股的板块[19] **六 乳制品与零食行业** * 乳制品行业规模达三四千亿元 为成熟赛道 常温奶和常温酸奶趋于饱和 但鲜奶和奶酪仍有较大渗透空间[22] * 常温奶领域伊利与蒙牛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利润率受原奶价格波动及阶段性竞争意愿影响 目前两家公司对利润诉求更强 更注重分红策略[22] * 零食行业关注度上升主要源于渠道变革 如折扣店 电商平台崛起 从22年开始价格敏感度提升推动临时量贩店及线上电商发展[23] * 健康化趋势显著 如魔芋替代辣条 鹌鹑蛋等健康零食崛起 需抓住渠道变化红利并灵活应对每一阶段的品类变化红利[23] * 饮料单品销量增长迅速 大单品可能很快达10亿 20亿甚至百亿规模 零食单品相对缓慢 大单品超1亿元已属不易[20] * 渠道覆盖差异显著 可口可乐网点数量达600万个 零食品牌如卫龙仅有七八十万个网点[21] **七 调味品与速冻食品** * 调味品市场体量接近5000亿元 酱油 榨菜 酵母等细分领域表现突出 具消费者粘性高且具备提价能力特点[2][24] * 速冻食品疫情期间需求旺盛 但疫情后因餐饮疲软及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健康性质疑而承压 需通过拥抱新渠道和产品创新实现增长[2][24]
科技巨头的“圈地埋粪”计划,奇葩碳抵消方案背后的“环境账单”
新京报· 2025-09-01 22:52
微软碳减排计划 - 微软与Vaulted Deep合作收集人类和动物粪便及其他有机废物制成生物泥浆并深埋地下约1500米岩层永久封存以防止温室气体释放 [1] - 协议要求Vaulted Deep在2038年前协助微软处理超400万吨碳当量 整个项目预计耗资17亿美元 [1] - 该计划帮助微软获取碳信用额并通过美国45Q税收碳信用机制获得税收抵免 [1] 全球非常规碳抵消方法 - 冰岛Carbfix技术将碳排放转化为岩石 通过提取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制成碳酸水后注入特定岩层转化为石头 此技术已测试应用超十年且转化过程不足两年 [2] - 瑞士Climeworks从大气直接捕捉碳并以岩石形式储存地下 部分二氧化碳被可口可乐公司用于制作碳酸饮料 [2] - 鲸鱼碳信用计划将每头鲸视为碳汇 鲸鱼体重达28吨寿命超100岁 储存地球总碳量的22% 企业可通过购买信用抵消排放 [3] 中国碳减排创新实践 - 湖北会议使用由纸浆和种子压制的"种子纸"证件 可浸湿埋土后发芽长出植物 会议产生22.25吨二氧化碳由湖北华电江陵发电有限公司提供碳减排量全额抵消 [4] - 浙江安吉通过科学测算毛竹林固碳能力发放碳汇权证 竹农凭此获得碳汇收益 形成"越保护越受益"良性循环 [4] - 江苏盐城滩涂实施"风光渔"一体化项目 上方架设风力发电机 中间铺设光伏板 下方水域进行水产养殖 实现一片滩涂三重收益 [5] - 成都"碳惠天府"机制让市民通过公交出行垃圾分类等绿色行为积累碳积分 可兑换公交卡消费券等实惠奖励 [5] AI行业碳减排挑战与进展 - 微软2020年立下碳负排放目标但AI业务发展导致碳排放量上升23.4% 能源消耗激增168% [6] - 微软埋粪计划折射AI产业在碳减排道路上面临严峻挑战 [7] - 中国DeepSeek采用混合专家技术 在推理时动态激活部分参数 DeepSeek-V3拥有6710亿参数但每次推理仅激活370亿参数 计算效率大幅提升且单次推理能耗显著降低 [8]
中国食品(00506):碳酸复苏,积极作为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29 20:36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目标价5.30港元 现价3.90港元 潜在涨幅35.9% [1][2] 核心观点 - 碳酸饮料品类呈现复苏态势 25H1收入同比增长9.4% 实现量价齐升 其中无糖碳酸品类实现双位数高增长 [3][10] - 公司通过提价效应和产品结构优化推动毛利率提升 25H1毛利率达38.1% 同比有所改善 [3][9] - 能量饮料成为新增长点 Monster品牌25H1收入同比大增近50% 新品"猎兽"处于市场培育期 [4][11] - 公司积极加大渠道投入 今年冰柜投资比去年翻番 已投入14万台 自有自动售货机存量达11.3万台 [4][12] - 公司计划通过内生发展与外部并购相结合的方式 加快进入营养健康食品领域 打造集团食品板块核心平台 [4][13] 财务表现 - 25H1营业收入122.8亿元 同比增长8.3% 其中销量增长5.5% [3][9] - 25H1归母净利润5.8亿元 增长2.2% 经营利润增速略低于收入增速 [3][9]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27.5/239.2/251.6亿元 同比+5.9%/+5.1%/+5.2% [5][1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10.3/11.4亿元 同比+5.1%/+14.1%/+10.0% [5][14]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32/0.37/0.41元 [5][14] - 毛利率预计维持在38.0%水平 ROE稳定在8.1%-8.4%区间 [2][8] 估值分析 - 基于2025年15倍PE估值 较前值11倍有所提升 [5][14] - 可比公司2025E平均PE为17.0倍 包括康师傅控股13.4倍 统一企业中国16.3倍 中国旺旺21.4倍 [7]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11/10/9倍 PB为0.91/0.82/0.75倍 [2][8] 业务分项表现 - 水品类25H1收入同比增长8.2% 去年为双位数收缩 [4][11] - 果汁品类25H1收入同比增长0.8% 表现相对平稳 [4][11] - 碳酸饮料ASP贡献亮眼 主要得益于去年直接提价及产品结构升级 [3][10]
“咖啡因经济”热潮消退!Keurig Dr Pepper(KDP.US)豪掷180亿拆解饮料帝国 迎合资本“单品”偏好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21:17
核心战略 - 公司宣布以183亿美元收购JDE Peet's 作为分拆业务的前奏 分拆后一家专注咖啡业务 另一家主营能量饮料与汽水 [1] - 业务重组宣告长达十年靠咖啡因经济驱动却未能带来丰厚回报的帝国扩张时代落幕 [1] - 战略核心是对简化业务结构的豪赌 押注投资者将为更清晰专注的业务模式支付更高溢价 [1] 交易细节 - 收购报价为每股31.85欧元 较JDE Peet's上周五收盘价有20%溢价 [2] - JDE Peet's股价年内累计上涨59% 因新任首席执行官开始扭转公司2020年上市后的长期颓势 [2] - 投资集团JAB持有JDE Peet's近70%投票权 交易完成后将通过出售股份实质性退出投资 [1] 财务分析 - 交易承诺实现4亿美元成本削减以提升利润 [2] - 推算投资资本回报率超过7% 但低于晨星给出的JDE Peet's 8%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2] - 碳酸饮料子公司过去12个月EBITDA达33亿美元 参考同行约20倍估值倍数 估值应达约670亿美元 [3] - 咖啡业务子公司过去12个月EBITDA为31亿美元 参考同行超11倍估值倍数 估值约350亿美元 [6] - 两家子公司估值总和超过1000亿美元 而两家公司当前企业价值合计仅约830亿美元 [6] 行业挑战 - 咖啡业务面临咖啡豆价格持续上涨压力 [6] - 咖啡业务面临来自星巴克等全球巨头及本土咖啡馆日益激烈的竞争 [6] - 碳酸饮料业务面临消费者愈发注重健康导致吸引力下滑的问题 [6]
家庭餐桌争夺战(下):零食饮料全时段打法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8-18 11:52
零食消费行为分析 - 饼干、膨化零食与坚果瓜子占据主要零食场景 饼干在白天占据主导地位 坚果瓜子在夜晚消费更高 膨化零食跨时段稳居第二 [4] - 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偏好差异显著 45-64岁人群偏好坚果瓜子搭配屏幕时光 15-24岁Z世代更倾向膨化零食 [4] - 零食功能需求分化 甜食提供情绪价值 膨化零食与坚果瓜子激发乐趣 饼干更侧重饱腹功能 [4] 饮料消费场景突破 - 碳酸饮料品牌在午晚餐场景占据70%份额 但在正餐之间与晚餐后时段占比不足60% [7] - 非正餐时段饮料需求特征明显 消费者更关注"充满活力"、"喝起来有趣"、"清爽"、"解渴"等属性 [7] - 头部碳酸品牌在"充满活力"和"有趣"属性中占60%份额 在"清爽"、"解渴"领域占比低于50% [7] 研究方法与样本 - 研究覆盖2024年7-12月期间18,506名1-5线城镇消费者 样本覆盖65岁以下人群 14岁以下由父母代答 [10] - 数据采集包含包装食品饮料、现制食品、生鲜、菜肴及饮用水等全品类饮食行为 [10] - 样本按性别、年龄、区域、城市级别加权 具有市场推估代表性 [10] 行业策略建议 - 零食品牌需强化情感联结 尤其饼干品类需挖掘细分机会建立消费者共鸣 [4] - 饮料厂商应突破场景壁垒 通过细分需求洞察开发跨时段产品 [7] - 食品饮料企业需从人群、区域、包装等多维度切入 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增长策略 [9]
当三伏天遇上冰镇汽水:这份饮用指南请收好
人民网· 2025-08-18 11:43
核心观点 - 文章提供立秋后科学饮用冷饮的健康指南 强调温度控制 饮用方式和特殊情况的注意事项 以避免身体不适 [1][4][5][6][7][8][9] 饮用温度控制 - 胃部正常温度约37℃ 冰镇冷饮温度多在0-10℃ 直接饮用会导致胃肠道血管突然收缩和黏膜缺血 可能引发腹痛 腹泻或头疼 [4] - 建议冷饮从冰箱取出后在室温静置片刻 待温度稍升后再饮用 [4] 饮用方式建议 - 避免一口气猛灌冷饮 低温会瞬间冲击肠胃 增加不适风险 [5] - 建议小口慢饮 可先含在口腔前端待接近体温后再慢慢吞下 让身体逐步适应低温 同时控制摄入量 [5] 冷热食物搭配 - 避免边吃火锅 热汤等热性食物边灌冰饮 这种冷热混搭会导致黏膜和血管在高温与低温刺激下剧烈收缩 [6] - 可能引发牙龈敏感 胃痛或消化功能紊乱如恶心 呕吐 [6] - 建议冷热食物间隔1小时以上再吃 给肠胃足够适应时间 [6]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老人及心血管病患者肠胃对寒冷刺激耐受力下降 冰饮可能诱发胃部血管收缩 脑血管痉挛 增加心绞痛风险 建议选择常温饮品 [7] - 儿童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过多冷饮易导致消化不良 腹泻 影响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7] - 孕妇肠胃功能较弱 冰饮可能引起肠胃不适 甚至影响胎儿健康 [7] 特殊时刻饮用建议 - 高温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高 血管扩张 突然喝冰饮易引发胃部痉挛或心血管痉挛 严重时可能诱发心源性猝死 [8] - 正确做法是先休息3-5分钟等心率平稳后再喝 若喝冰饮可先放在温水中静置1分钟回温 再小口慢饮 [8] - 空腹时肠胃黏膜脆弱 冰饮会直接刺激肠胃 引发腹痛 腹泻等不适 建议在饭后1-2小时后再饮用 [8] 健康解暑饮品选择 - 建议自制绿豆汤 酸梅汤等健康解暑饮品 能解暑降温并具有养生功效 制作时可少放糖避免过多糖分摄入 [9] - 市售冷饮如碳酸饮料 冰淇淋通常含有较高糖分和热量 过多饮用可能导致肥胖 血糖升高等问题 需注意控制摄入量 [9]
零食领军品牌好想来入驻淘宝闪购,订单量连续3个月保持200%以上增速
观察者网· 2025-08-15 13:32
公司表现 - 公司作为量贩零食领军品牌第一时间入驻淘宝闪购 截至7月底已有近5000家门店接入 [1] - 公司在淘宝闪购订单量连续3个月保持200%以上增幅 线上新客占比突破90% [1] - 公司成功拓展3-5公里范围的增量市场 通过淘宝闪购实现用户扩容和渠道升级 [1][3] - 公司针对即时零售特点优化商品结构和仓储策略 每家上线门店平均上架1500-2000个SKU [3] - 公司根据不同区域消费者口味偏好进行差异化配置 如东北地区主推东北大板 上海卖和路雪 南方城市以伊利为主 [3] - 公司推出场景化组合产品 如"冰杯+酒水"套餐和"秋天的第一份零食"礼盒 提升转化率和自有品牌认知 [3] - 公司计划将全国超1.5万家门店陆续接入淘宝闪购 覆盖更多元品类 [4] 行业趋势 - 淘宝闪购上线后休闲零食品类订单量呈三位数增长 豆制品 膨化食品 蔬菜制品等品类均实现三位数增长 [4] - 淘宝闪购以技术和商业创新驱动"大消费平台"升级 提供门店发货 30分钟达的即时消费体验 [4] - 淘宝闪购帮助非餐品牌商家扩大生意半径 已有395个品牌月成交突破百万 66个品牌破千万 [4] 产品表现 - 公司膨化食品 方便速食 豆制品 碳酸饮料等品类线上销量屡创新高 [1] - 公司"冰杯+酒水"套餐成为二三线城市销售热点品类 [3] - 公司"秋天的第一份零食"礼盒将自研茶饮与热销猪肉铺搭配销售 [3]
康师傅控股(0322.HK):营收阶段承压 盈利维持良好
格隆汇· 2025-08-15 11:0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400.92亿元 同比下降2.7% [1] - 毛利率提升1.84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润22.71亿元 同比增长20.46% [1] - 归母净利率上升1.09个百分点至5.66% [1] 盈利预测调整 - 上修2025-2027年EPS预测至0.78/0.88/0.99元 原预测为0.75/0.83/0.91元 [1] - 基于18倍2025年预测PE 给予目标价15.43港元/股 [1] 饮品业务分析 - 饮品业务营收263.59亿元 同比下降2.6% 毛利率显著提升2.5个百分点至37.7% [2] - 茶产品营收106.70亿元同比下降6.3% 水产品营收23.77亿元同比下降6.0% [2] - 果汁产品营收29.56亿元同比下降13.0% 碳酸及其他产品营收103.56亿元同比增长6.3% [2] - 饮品分部归母净利率提升0.94个百分点至6.65% [2] 方便面业务表现 - 方便面业务营收134.65亿元 同比下降2.5% 毛利率提升0.7个百分点至27.1% [3] - 容器面下滑1.3% 高价袋面下滑7.2% 中价袋面增长8.0% 干脆面及其他增长14.5% [3] - 方便面分部归母净利率上升0.91个百分点至7.06% [3] 运营策略 - 饮品业务通过优化产品口味、包装及工艺稳固核心产品 [2] - 方便面业务持续创新产品拓展生意增量 覆盖多价位产品矩阵 [3] - 公司整体受益于成本结构优化和运营效率提高 [1]
茶咖日报|同比少卖了7亿元,康师傅上半年饮料业务失速
观察者网· 2025-08-14 19:36
康师傅饮品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康师傅营收400.92亿元,同比下降2.7%,归母净利润22.71亿元,同比增长20.5% [1] - 饮品收入同比下滑2.6%至263.59亿元,茶饮料收入下滑6.3%至106.7亿元,水销售额下滑6%至23.77亿元,果汁下滑13%至29.56亿元,碳酸饮料增长6.3%至102.56亿元 [1] - 连续两年半年度收入下滑,2024年上半年收入415.5亿元同比下滑0.15% [1] 茶饮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外卖战推动中低价位手摇茶饮销售冲击康师傅即饮饮品,无糖茶市场份额攀升侵蚀含糖茶市场 [2] - 平价茶饮赛道需求稳定,目标客群价格敏感且规模大,部分产品性价比超越软饮料形成替代效应 [3] - 工业品模式在平价茶饮赛道易实现规模效应,通过集约化形成"规模→成本→壁垒→规模"正向闭环 [4] 咖啡行业动态 - 2025年上半年27家连锁咖啡品牌净增门店11841家,存量达66568家,同比增长21.64% [8] - 瑞幸咖啡净增3866家门店至超2.6万家,库迪咖啡净增5000家突破1.5万家,小咖咖啡增速63.41% [8] - 国际化品牌收缩明显:COSTA净减28家,星巴克新开店同比下滑41.78%,MODA COFFEE净减30家 [9] 其他行业事件 - 小米公益免费赠送10万份贵州扶贫茶园茶叶,覆盖全国2000多家门店 [5][6] - 荷兰通报肯尼亚出口咖啡农药残留超标,涉香港等6个地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