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维生素D
icon
搜索文档
多行业联合解读国家育儿补贴新政
2025-07-29 10:1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母婴用品、零售、奶粉、食品饮料、辅助生殖、新生儿相关、儿童药品、家电、服装、美护、户外活动 - **公司**:爱婴室、孩子王、飞鹤、健和国际、澳优乳业、蒙牛乳业、小熊电器、润木股份、安英士、日本公司、伊利、妙可、新五业、锦欣生殖、贝康医疗、长春高新、丽珠集团、仙琚制药、奥锐特、健友股份、翰宇药业、贝瑞基因、华大基因、伟思医疗、迈兰德、翔宇医疗、戴维医疗、金域医学、康希诺、生物股份、达华特达因、济川药业、葵花药业、健民集团、葫芦娃、安科生物、我武生物、森马服饰、稳健医疗、诺邦股份、嘉曼服饰、景洪基金、江南布衣、牧高笛、三夫自然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生育补贴政策内容**:2025 年 1 月 1 日起,国家对 2022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的 3 岁以下婴幼儿发放每月 300 元补贴直至年满三周岁[2] - **政策突破**:全国统一标准覆盖所有孩次,追溯至 2022 年新生儿,现金补贴,中央财政主导[6] - **对港股相关标的公司影响** - **飞鹤**:2024 年营收 207 亿同比增 6.2%,净利润 36.5 亿同比增 11%,预计 2025 年上半年收入 91 - 93 亿,净利润 10 - 12 亿,计划用 10 亿回购股份,维持不少于 20 亿分红,高端线新飞帆系列毛利润率约 66%[1][3] - **健和国际**:婴幼儿营养护理占总收入一半左右,新国标派星占比约 55%,渠道超 12 万个,下沉市场占比突破 50%,复购率超 60%[1][3][7] - **澳优乳业**:以羊奶粉为主,荷兰自驾牧场锁定 2025 年 70%原奶成本,毛利润率稳定,佳贝艾特羊奶粉占据龙头地位[1][4][8] - **蒙牛乳业**:通过贝拉米有机奶粉等参与市场,利空出清后技术渠道并重策略有望发展,新政间接推动产品销量增长[1][3][9] - **对零售行业影响**:惠及家庭,对母婴用品市场积极影响,爱婴室和孩子王显著受益[5] - **对奶粉和食品饮料板块影响** - **伊利**:婴配粉销售占比约 20%,2024 年中高个位数增长,2025 年一季度双位数增长,全年收入预计中低个位数增长,利润预计中双位数增长至约 110 亿,估值约 16 倍[13] - **妙可**:2025 年零售数据环比回暖,与蒙牛合并后市占率接近 40%,一季度至二季度 B 端业务中双位数增速[13] - **新五业**:强化低温战略,低温鲜奶及酸奶跑赢行业,未来三年低温业务预计高个位数到双位数增长,今年净利率受原奶成本红利提升[13] - **对辅助生殖板块影响**:锦欣生殖最先受益,辅助生殖被纳入医保提升渗透率,贝康医疗、长春高新等相关公司也将受益[14][15] - **对家电行业影响**:小熊电器受益,2024 年母婴家电占收入 5%且增速远超主业,2025 年一二季度母婴电器增速 40%以上,厨小电行业迎换新周期[18] - **对服装行业影响**:带动童装消费,预计全国服装消费占比从 2024 年的 5.4%提升至 2025 年的 5.9%,补贴对大众化童装品牌友好[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母婴零售行业**:润木股份和安英士扩张门店规避生育率下行影响,安英士自有产品比例达 15%增速超 30%,新开小型门店培育期缩短至 4 - 8 个月,预计 2025 年同店销售中个位数增长,新开门店加速,两家公司探索新业务[10] - **美护产品市场**:日本公司婴儿驱蚊贴全国市占率接近 30%,湿巾及驱蚊产品快速增长,线上渠道布局推进[11] - **新生儿相关产业链**:戴维医疗、贝瑞基因等公司受益于终端需求增长,新生儿疫苗涉及康希诺等公司[16] - **儿童药品市场**:达华特达因、济川药业等公司在儿童药品市场有优势,未来有望释放业绩[17] - **服饰和医疗相关标的**:森马服饰、稳健医疗等各有业务亮点和估值情况,户外活动领域可关注牧高笛和三夫自然[20][21]
金达威(002626):2025H1利润端高增,618多款产品表现亮眼
长城证券· 2025-07-17 13: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H1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2.21 - 2.60亿元(yoy +70% - 100%),2025Q2预计归母净利润0.99 - 1.38亿元(yoy +67.65% - 133.47%),利润端高增源于辅酶Q10、维生素A及国内保健品业务销售增长 [1][2] - 短期通过辅酶Q10扩产和新品放量打开增长空间,长期以合成生物平台和全球化品牌运营能力打造“原料 + 品牌”双轮驱动 [3] - 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营收38.52/44.9/51.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17%/13.7%;实现归母净利润5.1/6.8/8.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9%/33%/24.6%;对应PE估值分别为23.4/17.5/14.1X [3][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财务指标 | 2023A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3,103 | 3,240 | 3,852 | 4,490 | 5,103 | | 增长率yoy(%) | 3.1 | 4.4 | 18.9 | 16.6 | 13.7 | |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277 | 342 | 510 | 680 | 848 | | 增长率yoy(%) | 7.5 | 23.6 | 49.2 | 33.4 | 24.6 | | ROE(%) | 7.0 | 8.5 | 11.8 | 14.2 | 15.5 | | EPS最新摊薄(元) | 0.45 | 0.56 | 0.84 | 1.12 | 1.39 | | P/E(倍) | 43.1 | 34.9 | 23.4 | 17.5 | 14.1 | | P/B(倍) | 3.0 | 2.8 | 2.6 | 2.4 | 2.1 | [1] 事件 -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21 - 2.60亿元(yoy +70% - 10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0 - 2.59亿元(yoy +70% - 100%);2025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99 - 1.38亿元(yoy +67.65% - 133.47%) [1] 利润增长原因 - 2025H1利润端高增主要源于辅酶Q10、维生素A及国内保健品业务销售增长 [2] 长短期逻辑 - 短期通过辅酶Q10扩产和新品放量打开增长空间,长期拥有合成生物平台和全球化品牌运营能力,打造“原料 + 品牌”双轮驱动 [3] 各端发展情况 - 原料端:持续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改进老产品,研发新产品,降本增效,巩固辅酶Q10的龙头地位 [3] - 品牌端:在核心单品辅酶Q10基础上,推出麦角硫因等新品,丰富品牌矩阵 [3] - 渠道端:提升电商渠道运营效能,构建私域生态闭环,加速国内市场渗透,618验证“全渠道渗透 + 精准场景运营”策略成效显著 [3] 公司优势 - 全球辅酶Q10龙头,截至2025年3月,市占率50%左右,深耕保健食品原料领域多年,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技术,整合国内外营养健康领域资源,布局全产业链,旗下拥有Doctor's Best、Zipfizz等国际化品牌 [3] 相关研究 - 原料方面:2024年完成辅酶Q10 1.5倍扩产改造,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维生素2024H1受工厂事故影响基数较低,维A(国产)年初价格处于相对高位,为145元/千克(yoy +100%),此后行情持续走弱,主要系新增产能和下游需求低迷等原因 [7] - 保健品方面:持续深化重点品牌Doctor's Best在国内市场的营销体系建设,618期间,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70%,多平台多款产品持续爆发,基础维矿品类表现尤为亮眼,核心产品辅酶Q10表现优异,新品“黑马”五合一光紫瓶登顶天猫麦角硫因新品榜TOP1,基础维矿类甘氨酸镁迅速售罄断货,维生素K2库存一度告急 [7]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比率 | 项目 | 2023A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资产负债表 | | | | | | | 流动资产(百万元) | 2045 | 2667 | 2688 | 3127 | 3552 | |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 | 3309 | 3725 | 3819 | 3902 | 3965 | | 资产总计(百万元) | 5353 | 6392 | 6506 | 7029 | 7518 | | 流动负债(百万元) | 664 | 1221 | 1125 | 1230 | 1089 | |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 | 753 | 853 | 759 | 661 | 555 | | 负债合计(百万元) | 1417 | 2074 | 1884 | 1891 | 1645 | |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 | 11 | 38 | 75 | 125 | 187 |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 | 3925 | 4281 | 4547 | 5014 | 5686 | | 负债和股东权益(百万元) | 5353 | 6392 | 6506 | 7029 | 7518 | | 利润表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3103 | 3240 | 3852 | 4490 | 5103 | | 营业成本(百万元) | 1944 | 1992 | 2319 | 2666 | 2997 | | 营业税金及附加(百万元) | 18 | 18 | 21 | 25 | 28 | | 销售费用(百万元) | 320 | 317 | 358 | 391 | 424 | | 管理费用(百万元) | 419 | 384 | 424 | 449 | 485 | | 研发费用(百万元) | 58 | 69 | 77 | 90 | 102 | | 财务费用(百万元) | -8 | -19 | -13 | -24 | -54 | | 资产和信用减值损失(百万元) | -13 | -13 | -15 | -18 | -20 | | 其他收益(百万元) | 15 | 22 | 18 | 18 | 19 |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百万元) | -2 | -7 | -2 | -2 | -2 | | 投资净收益(百万元) | 10 | 11 | 9 | 10 | 10 | | 资产处置收益(百万元) | 0 | -2 | 0 | 0 | 0 | | 营业利润(百万元) | 356 | 482 | 714 | 947 | 1179 | | 营业外收入(百万元) | 4 | 4 | 4 | 4 | 4 | | 营业外支出(百万元) | 25 | 16 | 17 | 16 | 19 | | 利润总额(百万元) | 335 | 470 | 700 | 934 | 1164 | | 所得税(百万元) | 58 | 102 | 153 | 204 | 254 | | 净利润(百万元) | 276 | 367 | 547 | 730 | 910 | | 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 | -1 | 25 | 37 | 50 | 62 |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 277 | 342 | 510 | 680 | 848 | | EBITDA(百万元) | 521 | 663 | 908 | 1164 | 1403 | | 现金流量表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 | 659 | 521 | 548 | 761 | 926 | | 净利润(百万元) | 276 | 367 | 547 | 730 | 910 | | 折旧摊销(百万元) | 172 | 171 | 182 | 209 | 238 | | 财务费用(百万元) | -8 | -19 | -13 | -24 | -54 | | 投资损失(百万元) | -10 | -11 | -9 | -10 | -10 | | 营运资金变动(百万元) | 107 | -181 | -154 | -138 | -149 | | 其他经营现金流(百万元) | 121 | 193 | -5 | -6 | -8 | |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 | -447 | -317 | -268 | -284 | -293 | | 资本支出(百万元) | 252 | 365 | 273 | 290 | 298 | | 长期投资(百万元) | -5 | 2 | -3 | -3 | -3 | | 其他投资现金流(百万元) | -190 | 45 | 7 | 8 | 8 | |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 | -185 | 345 | -785 | -284 | -225 | | 短期借款(百万元) | -82 | 308 | 33 | 8 | -212 | | 长期借款(百万元) | 224 | 99 | -93 | -98 | -106 | | 普通股增加(百万元) | 0 | 0 | 0 | 0 | 0 | | 资本公积增加(百万元) | 0 | 0 | 0 | 0 | 0 | | 其他筹资现金流(百万元) | -327 | -62 | -725 | -194 | 93 | |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 | 54 | 561 | -506 | 192 | 408 | | 主要财务比率 | | | | | | | 成长能力 | | | | | | | 营业收入(%) | 3.1 | 4.4 | 18.9 | 16.6 | 13.7 | | 营业利润(%) | 14.0 | 35.5 | 48.0 | 32.6 | 24.5 |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 7.5 | 23.6 | 49.2 | 33.4 | 24.6 | | 获利能力 | | | | | | | 毛利率(%) | 37.3 | 38.5 | 39.8 | 40.6 | 41.3 | | 净利率(%) | 8.9 | 11.3 | 14.2 | 16.3 | 17.8 | | ROE(%) | 7.0 | 8.5 | 11.8 | 14.2 | 15.5 | | ROIC(%) | 6.2 | 6.9 | 10.2 | 12.6 | 14.5 | | 偿债能力 | | | | | | | 资产负债率(%) | 26.5 | 32.4 | 29.0 | 26.9 | 21.9 | | 净负债比率(%) | 3.3 | 2.2 | 1.0 | -4.7 | -12.8 | | 流动比率 | 3.1 | 2.2 | 2.4 | 2.5 | 3.3 | | 速动比率 | 1.9 | 1.5 | 1.5 | 1.6 | 2.1 | | 营运能力 | | | | | | | 总资产周转率 | 0.6 | 0.6 | 0.6 | 0.7 | 0.7 |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8.6 | 8.5 | 8.6 | 8.6 | 8.5 | | 应付账款周转率 | 7.7 | 6.4 | 6.2 | 6.0 | 5.8 | | 每股指标(元) | | | | | | | 每股收益(最新摊薄) | 0.45 | 0.56 | 0.84 | 1.12 | 1.39 | | 每股经营现金流(最新摊薄) | 1.08 | 0.85 | 0.90 | 1.25 | 1.52 | | 每股净资产(最新摊薄) | 6.44 | 7.02 | 7.45 | 8.22 | 9.32 | | 估值比率 | | | | | | | P/E | 43.1 | 34.9 | 23.4 | 17.5 | 14.1 | | P/B | 3.0 | 2.8 | 2.6 | 2.4 | 2.1 | | EV/EBITDA | 22.6 | 17.9 | 13.1 | 10.0 | 8.0 | [9]
身体出现这4个迹象,提醒你免疫力下降了!
央视新闻· 2025-07-07 16:45
免疫力概述 - 免疫力指免疫系统抵御外来微生物、蛋白质、化学物质等侵害的能力 [2] - 分为天然免疫力(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第一道防线)和获得性免疫力(淋巴细胞及抗体对特定病原的识别清除能力) [3] 免疫力下降的表现 - 频繁感染:如反复感冒、呼吸道或泌尿系感染 [4] - 身体疲乏:免疫系统能量消耗异常导致持续疲劳 [5] - 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过度反应引发皮肤瘙痒、哮喘等 [6] - 肿瘤风险增加:免疫监控能力减弱导致肿瘤易发 [8] 提升免疫力的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 维持体温:体温下降1℃会导致免疫力降低30% [10] - 减压管理:压力产生的抑制因子直接影响免疫细胞功能 [11] - 睡眠质量:高质量睡眠促进白细胞增多及肝脏解毒能力 [12]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5天中等强度活动累计150分钟或高强度活动75分钟,每日步行6000~10000步 [22] 营养补充 - 益生菌:如肠道双歧杆菌可促进抗体生成 [13] - 维生素C:每日100毫克,来源包括柑橘类水果、西兰花 [17] - 维生素E:每日14毫克α-TE,来源包括葵花籽油、牛油果 [17][18] - 维生素B6:每日1.4毫克,来源包括三文鱼、坚果类 [19] - 维生素D:每日10微克,来源包括鲑鱼、金枪鱼 [19][20] - 饮水习惯:缺水会降低免疫力,需定时主动补水 [21]
19岁男孩人均1.76米,家长还嫌太矮
36氪· 2025-06-09 20:15
中国儿童身高增长与营养升级趋势 - 2020年《柳叶刀》研究显示中国大陆19岁男性平均身高175.7厘米(30年增长8厘米),女性163.5厘米(增长6.1厘米),增速全球最快 [1] - 中国居民鸡蛋消费量从1978年人均不足2公斤增至当前年消费超4000亿个(占全球产量40%),牛奶消费量从1949年人均0.4公斤增至2024年41.5公斤 [6][8] - 6-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从2015年16%升至当前19%,预测2030年达31.8% [8] 育儿营养产业升级特征 - 乳制品蛋白质含量从3.6g/100ml竞争至6g/100ml,出现A2蛋白奶/高钙奶/低温鲜奶等细分品类 [13] - 鸡蛋品类从无抗标准升级至可生食/高硒/高锌/DHA/叶黄素强化蛋,形成差异化产品矩阵 [15] - 儿童营养补充剂市场涌现含γ-氨基丁酸(GABA)等宣称助长高的产品,但多数执行固体饮料标准 [21] 家长消费行为演变 - 超80%男孩家长期望孩子身高175-185厘米,女孩家长目标160-170厘米 [3] - 喂养方式从"按经验"转向科学量化:如6-8月龄辅食要求谷物占比精确至50%,用餐时间控制30分钟 [9][10] - 70%婴幼儿父母存在科学育儿焦虑,表现为过度关注"黄金期"和营养指标 [22] 行业营销与认知变迁 - 20世纪30年代牛乳广告将科学哺育与母亲职责绑定,当前乳制品营销延续"成分专业化"策略 [13] - 网络增高食谱与带货内容混杂科学/伪科学信息,形成特定营销生态 [21] - 身高关联社会评价体系:职场溢价/婚恋标准等需求推动身高管理产品发展 [23]
华人学者临床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能够保护端粒,或有助于延缓衰老
生物世界· 2025-05-25 14:55
端粒与衰老机制 -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的末端结构,在细胞复制过程中保护DNA免受损伤,防止染色体间末端降解、重组、融合及退化[2] -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端粒逐渐缩短,当缩短到一定程度时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和死亡,端粒缩短被认为是衰老标志并与年龄相关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2] VITAL临床试验设计 - VITAL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维生素D3(每天2000国际单位)和ω-3脂肪酸(每天1克)的补充效果,追踪25871名美国55岁及以上女性和50岁及以上男性长达五年[5] - 端粒子研究包括1054名参与者,评估其白细胞端粒长度在基线、第二年和第四年的变化[5] 维生素D3对端粒的影响 - 补充维生素D3显著减少端粒缩短,四年期间端粒缩短减少0.14 kb,相当于延缓近三年衰老,每年少缩短0.035 kb[3][5] - 维生素D可能通过产生更高水平的端粒酶和降低氧化应激来维持端粒长度[5] ω-3脂肪酸对端粒的影响 - 补充ω-3脂肪酸在整个随访期间对端粒长度没有显著影响[5] 研究意义与展望 - 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性补充维生素D可能是延缓生物学衰老的有前景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5]
Nature:炎症是衰老之源
36氪· 2025-05-09 08:40
衰老与慢性炎症机制 - 巨噬细胞线粒体随年龄增长丧失钙离子摄取能力,导致钙信号功能下降并引发免疫系统慢性激活[1] - 线粒体钙信号障碍引发NF-κB炎症通路持续开启,形成"线粒体钙信号障碍→免疫系统慢性激活→炎症性衰老"链条[2][3] - 慢性炎症系统性损害大脑神经元(增加阿尔茨海默症风险)、肌肉组织(IL-6升高致肌无力)及代谢功能(诱导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5] 抗炎饮食策略 - 核心抗炎食物包括深色绿叶蔬菜(菠菜、羽衣甘蓝)、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浆果(蓝莓)及富含Omega-3的深海鱼(每周2-3次)[9][10] - 需限制精制碳水、反式脂肪(油炸食品)、加工肉类及红肉,避免高温烹饪产生的AGEs[14][15][16][17] - 特级初榨橄榄油、全谷物(糙米、燕麦)、香料(姜黄、肉桂)及镁(坚果、绿叶菜)具有显著抗炎效果[10][11][12][13] 运动与炎症调控 - 规律运动通过释放抗炎肌细胞因子(如IL-10、BDNF)和减少内脏脂肪降低炎症[21][22] - 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结合力量训练(每周2-3次)可产生协同抗炎效应[23][24] - 需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炎症反弹,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需注意强度控制[25][26] 生活方式多维干预 - 睡眠不足(<7小时)会升高CRP、IL-6等炎症标志物,建议维持7-9小时高质量睡眠[27][28] - 慢性压力通过HPA轴激活和肠道菌群紊乱加剧炎症,需通过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29][30][31] - 需控制体重(尤其腹部脂肪)、戒烟限酒、减少PM2.5等环境暴露以阻断炎症源[32][33][34] 补充剂辅助方案 - Omega-3鱼油、姜黄素、维生素D(缺乏时)和益生菌具有临床验证的抗炎潜力[37] - 辅酶Q10、白藜芦醇、NAD+前体(如NMN)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间接调控炎症[38][39]
瘦不下来可能是缺少这种维生素!尤其35岁以上……
央视新闻· 2025-05-01 05:54
文章核心观点 肥胖人群可能需补充维生素D,我国维生素D缺乏情况普遍,维生素D对健康益处多,可从晒太阳、饮食和补充剂三方面补足 [1][3][10][15] 减肥减不下来,可能缺维D - 肥胖人群严格控饮食、运动量足够仍瘦不下来,可能缺维生素,35岁以上人群可尝试补充增强代谢的维生素D [2] 哪些人应该注意补充维D - 我国6 - 17岁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为18.6%,18岁及以上成人为21.4% [3] - 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随年龄增长下降 [4] - 居家人群户外活动少、阳光暴露不足影响维生素D合成 [5] - 长时间室内工作人群易缺乏阳光照射 [6] - 皮肤较暗人群色素沉着多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 [7] - 体力活动水平较低人群不良生活方式间接影响体内维生素D水平 [7] - 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疾病可能影响维生素D代谢或吸收 [7] - 肥胖人群维生素D储存在脂肪组织中致血液浓度降低 [7] - 接受减肥手术的人群胃肠道手术影响维生素D等营养素吸收 [8] - 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药物可能影响维生素D代谢或吸收 [8] - 母亲孕期或哺乳期维生素D不足可能致婴儿维生素D水平低下 [9] 维D是“健康多面手” - 维生素D可调节血压、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病和脑卒中发生风险,使心血管病患者早逝风险降低30% [10] - 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中度至重度抑郁女性病情,可能因其能改善血清素水平 [11] - 怀孕期间维生素D水平低的母亲更易出现先兆子痫、早产等问题,孩子更易患哮喘等疾病,补充维生素D可减少相关疾病 [13] - 血液里维生素D水平越高,糖尿病风险越低,因维生素D能刺激机体产生更多胰岛素 [14] 补充维D的3种方案 - 每天接受日光照射30分钟左右可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 [15] - 动物肝脏、蛋黄等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D3,蘑菇等菌类含少量维生素D2,营养强化食品也富含维生素D [16] - 缺乏维生素D的高风险人群可先筛查,存在缺乏问题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服用补充剂,自行补充可能致中毒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