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CER交易
icon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长青集团接受国信证券等17家机构调研,业绩与CCER交易成关注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9-02 18:11
业绩回顾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8.73亿元 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主要因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项目蒸汽价格随燃煤价格下降而同步下调导致供热收入减少 [1] - 扣非净利润1.46亿元 同比增长150.33% 增长原因包括燃料成本下降及取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的生物质项目数量增加 [1] - 公司拟首次中期进行现金分红1.1亿元 [1] 业务运营 - 通过深挖周边燃料资源 严控源头质量 开发多品类燃料 发展代储供应商及加强厂内质量监督等措施提升吨燃料产出价值 [2] - 营业收入构成中发电收入占近60% 供热收入约40% 14个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均符合热电联产条件 其中12个项目已有供热收入且供热需求增长 [2] - 共有12个项目进入补贴目录清单 仅剩永城项目和松原项目未录入 [2] 碳交易与新能源 - 2017年后投产的农林生物质项目可申请CCER 最终以正式方法学为准 [2] - 符合条件项目均可申请CCER或绿证交易 因两者价格差距公司倾向CCER交易 CCER单个项目申请年限最长10年 绿证无期限限制 项目可在CCER核准到期后参与绿证交易 [2] - 第三批CCER方法学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公司已着手准备 预计单个30MW装机规模的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每年可获超12万吨自愿碳减排量 带来新收入增长点 [2] 战略合作与资产调整 - 与中科信控合作的合资公司新团队就位 中科方已对部分生物质项目实地调研 为智能化改造做准备 未来将视情况向其他领域延伸 [2] - 出售鱼台项目造成当期损益负3090万元(未经审计)但有利于回笼资金及拓展业务 [3] - 出售两个中山垃圾发电BOT项目 其投资收益将影响本年度利润 回笼资金有助于公司聚焦农林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环保产业 [3] 分红政策 - 本次中期分红率92.3% 是综合公司经营 现金流 发展规划等因素决定 [2] - 未来公司将遵循《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在保障经营和发展前提下适时分红 [2]
长青集团(002616) - 002616长青集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2
2025-09-02 17:58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8.73亿元,同比略降[3] - 扣非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150.33%[3] - 拟首次中期现金分红1.1亿元,分红率高达92.3%[3][8] 业务运营 - 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发电收入占比接近60%,供热收入占比约40%[5] - 14个在运营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均符合热电联产条件,其中12个已产生供热收入[5] - 通过优化燃料结构和采购策略提升吨燃料产出价值[4] - 出售鱼台项目导致当期损益亏损3090万元(未经审计)[9] - 出售中山垃圾发电BOT项目将影响本年度利润[9] 政策与认证 - 12个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已纳入补贴目录,剩余2个未录入[6] - 2017年后投产的农林生物质项目均可申请CCER交易[6] - 单个30MW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年均可产生12万吨以上碳减排量[7] 战略发展 - CCER与绿证交易电量二选一,不可重复申报[6] - 基于价差优势优先选择CCER交易(CCER核准期限10年,绿证无期限限制)[7] - 与中科信控合资公司已组建团队,开展生物质项目智能化改造调研[7] - 资产出售旨在回笼资金,聚焦农林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环保产业[9]
江苏新能: 江苏新能关于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17:22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半年度评估报告 聚焦主业经营质量提升、创新驱动、公司治理完善、投资者回报强化等领域 在电力市场改革背景下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交易决策 并积极推进新项目开发与ESG管理 [1][2][3] 聚焦主业提升经营质量 - 深挖经营促增效 新能源项目全面进入电力市场 建立电力市场交易组织管理体系 通过气象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算法提升功率预测和交易决策水平 力争实现"量价双优" 加快推进如东H2海上风电项目CCER开发 已启动减排量登记工作 预计成为收益增长新突破 [3] - 精益管理提效能 加强生产运行管理和指标管控 健全设备可靠性指标体系 开展专题技术攻关 控股子公司QC课题荣获江苏省电力行业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 [4] - 项目推进稳发展 严格把控项目入口关 积极推动优质项目储备 控股股东牵头联合体中选15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开发权 靖江整县新时代船厂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 国信溧阳100MW/200MWh储能电站项目投产 [4] - 经营业绩表现 截至2025年6月30日新能源发电控股装机容量171万千瓦 新型储能装机容量20.7万千瓦/40.7万千瓦时 2025年1-6月累计发电量17.8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67% 营业收入10.54亿元同比增长0.48% 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下降3.6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13%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资产总额176.35亿元较年初增长0.07% 归母净资产68.50亿元较年初增长2.24% [5]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 开展海上风电项目制氢方案论证 控股子公司参与申报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聚焦海上风电智能运维技术研究 [5] - 针对风机叶片故障诊断和光伏组件巡检等生产运营痛点 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 推进新技术新手段落地 探索推进智慧风场项目试点建设 实现数字化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5][6] 完善公司治理夯实规范运作基础 - 推动构建"四位一体"大合规管理体系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新增合规与风险管理职责并更名为审计与合规风控委员会 开展2024年度合规体系有效性专项评价 推进各项合规清单编制工作 [6] - 全面修订治理制度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由审计与合规风控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不再设监事会或监事 相关事项已获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7] - 健全ESG管理 调整"战略委员会"为"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发布《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系统识别23项可持续发展议题 采用双维评估矩阵识别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 Wind ESG评级由BBB级升至A级 [7] 强化关键少数责任形成发展合力 - 落实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改革 签订《岗位聘任协议》和《经营业绩责任书》 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实现薪酬与经营业绩刚性挂钩 [8] - 2025年1-6月组织董监高参与监管机构培训6场次 建立监管动态即时传导机制 强化治理规则理解力和合规底线意识 [8] 持续稳定分红注重投资者回报 - 制定可持续利润分配政策 科学平衡资本性支出、业绩目标与股东回报 2024年度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 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34亿元(含税) 占同期年均归母净利润比例约88.15% 自2018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9.02亿元(含税) [8] 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有效传递公司价值 - 通过电话、邮箱、上证e互动、现场调研等多渠道保持交流 "上证e互动"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回复 开展投资者关系活动10场 参加券商策略会6场 召开年度暨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亲自出席解答疑问 [9] - 使用股东会提醒服务为中小投资者参与提供便利 优化信息披露工作 2025年1-6月共披露公告40份 制作一图解读等增强报告可读性 [9][10]
从林浆纸到碳资产,中国造纸业迎战CBAM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1 13:16
行业绿色转型背景 - 中国造纸业在"双碳"政策及欧盟碳关税(CBAM)倒计时压力下,绿色转型从社会责任升级为生存必需[1] - 造纸行业通过"林浆纸一体化"模式系统性解码"碳资产"价值,涵盖森林固碳、碳汇交易及生态共建[1] - 欧盟碳市场规模占全球80%-90%,2023年交易量达100亿吨,配额价格65-70欧元,显著高于中国碳市场(60-70元人民币)[6] 金光集团APP(中国)实践 - 公司自2019年启动自有林地碳汇盘查,截至2023年底自营林累计固碳4500万吨[2] - 创新运用碳金融工具,发行碳中和主题绿色债券,广西金桂获广西首批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2] - 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废水达标循环利用,部分案例达到养鱼标准[3] 政策与技术建议 - 需推动速生林碳汇方法学纳入国家CCER交易体系,将企业固碳量转化为可交易碳资产[3] - 建议通过税收减免、碳汇交易优先等政策激励混合林模式,保留生物缓冲带以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4] - 造纸行业或将在2027年前后纳入全国强制碳交易体系,企业需提前布局碳资产管理[8] 国际碳市场趋势 - 欧盟碳关税2026年实施,国际民航与航运减排机制2027年生效,初始价100美元/吨,最高300美元/吨[6][7] - 国际碳市场呈现三大趋势:行业覆盖范围扩大(如建筑、交通)、总量控制趋严(欧盟配额年递减率超2%)、拍卖机制占比提升[6] - 中国碳市场将从电力行业扩容至钢铁、水泥、电解铝,规模从50亿吨增至80亿吨,CCER价格从30元/吨飙升至100元以上[7] 企业战略与金融工具 - 造纸企业需优化能源监测设备与数据质量,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将碳成本纳入战略决策[8] - 吸引ESG投资的三大路径:优化ESG报告提升评级、发行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债券、设立生物质能专项基金[8] - 北京绿色交易所将聚焦碳资产开发交易、绿色金融创新及国际规则对接(如CBAM、VCM标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