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RG支付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海吉亚医疗(06078)盈警后跌超5% 预计中期净利润同比下降约34%至39%
智通财经· 2025-08-18 09:47
财务表现 - 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同比下降约15%至17% [1] - 预计同期净利润同比下降约34%至39% [1]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约32%至37% [1]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同比提升约28%至32% [1] 市场反应 - 盈警后股价跌超5% 截至发稿跌5.47%报15.22港元 [1] - 成交额达5200.17万港元 [1] 业绩变动原因 - 收入及利润下降主要受集采和DRG支付改革等行业政策影响 [1] - 宏观经济因素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1] - 新开业医院折旧摊销增加对利润造成压力 [1]
海吉亚医疗盈警后跌超5% 预计中期净利润同比下降约34%至39%
智通财经· 2025-08-18 09:40
公司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同比下降约15%至17% [1] - 净利润同比下降约34%至39% [1]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约32%至37% [1]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同比提升约28%至32% [1] 市场反应 - 盈警后股价跌超5% 截至发稿跌5.47%报15.22港元 [1] - 成交额达5200.17万港元 [1] 业绩变动原因 - 收入及利润下降主要受集采和DRG支付改革等行业因素影响 [1] - 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业绩表现 [1] - 新开业医院折旧摊销增加对利润造成压力 [1]
海吉亚医疗发盈警 预计中期净利润同比下降约34%至39%
智通财经· 2025-08-15 21:25
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同比下降约15%至17% [1] - 净利润同比下降约34%至39% [1]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约32%至37% [1]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同比提升约28%至32% [1] - 贸易应收款项预计较2024年12月31日下降约10%至11% [1] - 总负债预计下降约4.5%至5.5% [1] - 资本开支预计同比下降约28%至29% [1] - 自由现金流预计显著提升 [1] 影响因素 - 收入及利润下降主要受集采、DRG支付改革等行业因素及宏观经济影响 [1] - 新开业医院折旧摊销增加也对财务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1] 战略与运营 - 公司积极应对宏观挑战及行业环境变化,维持稳健运营和市场竞争力 [1] - 持续提升医院技术水平并创新业务模式 [1] - 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1] - 秉承"让医疗更温暖,让生命更健康"的愿景,优化服务流程 [2] - 改善收入结构,加强精细化管理以提高经营效益和股东回报 [2] 行业展望 - 公司对行业及自身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2]
医保控费冲击下的医疗股“紧箍咒”:华润医疗两日跌16.65%、国际医学等多家机构业绩预亏,DRG 2.0改革倒逼行业洗牌
金融界· 2025-08-05 19:55
华润医疗股价暴跌与业绩预警 - 华润医疗股价8月4日暴跌15.58%至3.73港元,创年内最大跌幅,总市值缩水至48.5亿港元,8月5日进一步下跌1.07%至3.7港元,市值降至47.98亿港元 [1]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利润同比下降20%-25%,剔除2.1亿元一次性收益后,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下跌55%-60% [1] 医保控费政策对医院收入的冲击 - 医保次均费用下降导致华润医疗成员医疗机构经营利润下降,2024年全年营收98.55亿元同比减少2.5%,门诊和住院次均收入分别下降2.4%和4.3% [3] - DRG/DIP 2.0版分组方案2025年全面落地,改革将收费模式从按项目收费转为按病种分组固定支付,限制医院通过增加诊疗项目提高收入 [3] - 华润医疗逐步退出IOT业务,对应利润贡献下降加剧业绩下滑 [4][5] 民营医院行业普遍承压与业绩分化 - 国际医学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净利润亏损1.6亿-1.7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主因包括DRG支付政策改革导致次均费用下降 [6][7] - 国际医学2025年一季报显示主营收入9.97亿元同比下降14.99%,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降1.37%,扣非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33.27% [7] - 皓宸医疗、创新医疗与ST中珠均预计2025年上半年业绩亏损,表明医保支付改革对民营医院行业形成普遍冲击 [8] 医院转型升级策略与行业长期趋势 - 华润医疗计划2025年下半年改善收入结构,推动管理精细化并控制运营成本 [11] - 国际医学实施"医疗+健康"双轮驱动,发展质子治疗中心(单疗程定价17万-38万元)和健康管理服务,但特需服务收入占比仍不足15% [8][11] - DRG支付改革倒逼医院降本增效,行业将持续出清,具备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医院有望提升渗透率和盈利能力 [11] - 医疗机构需适应新支付体系,通过精细化管理及多元化收入来源(如高CMI值病种、特需服务、医美整形等)实现转型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