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ulti - Agent
icon
搜索文档
能像人类专家团一样干活的AI Agent,出现了吗?
36氪· 2025-08-18 18:13
文库GenFlow2.0,让AI生产力 从单枪匹马走向专家团队、系统作战。 2025年,"AI Agent元年"声浪未歇,明星产品频出,成为了当今人工智能领域最有想象力的赛道。 但大半年过去了,Agent真的变得好用了吗? 一边是Manus的窘境,另一边是一群含着"金钥匙"出生的Agent产品体验达不到预期。任务表现参差不齐,让用户在技术炫技和"人工兜底"之间来回切换, 浪费了大量优化时间。 AI Agent在单点上普遍已经能干活了,但离"干好活"还很远。人们丢给AI干的活越来越复杂,需要的不再只是线性交付,而是能从特定场景中突围的"系统 级"选手。 只要3分钟, 当下,AI Agent面临的核心瓶颈不是算力,也不是成本,而是单线程串行的架构。 单线程意味着一个个任务、一个个AI的调用,都是以线性思维被贯穿起来的,所有请求必须严格按照顺序排队处理。这种架构天然没法做到像人一样同时思 考好几个复杂的问题,动态调整任务优先级,并发地思考和执行任务。 这种线性思维导致了Agent理解不了用户的复杂需求,用户描述起来难度很大。 此外,单线程的处理速度还特别慢。因为要按照生成、等待、下一个生成的阻塞链条单向运转,任何环 ...
离谱!现在的Agent都卷成100个成团了?3分钟并行干完5个复杂任务,还能随时改需求
量子位· 2025-08-18 17:16
产品核心功能 - 全球首个全端通用Agent GenFlow2 0由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联合发布,支持多任务并行处理5-6个复杂任务[5][9] - 依托百度文库十几亿专业文档和学术资料,结合网盘私域素材实现生产资料与工具无缝衔接[7] - 任务执行全程可干预调整,支持打断补充资料并继续推进,平均3分钟交付成果比主流Agent快10倍[8][19][23] - 支持PPT、研报、海报、代码教具等全模态输出,生成内容可直接下载或二次编辑[15][25][30] 技术架构 - 基于沧舟OS内容操作系统和Multi-Agent基础架构,采用动态混合推理和多模式智能化调度技术[39][43] - 通过MoE架构按任务调用不同模型,结合公私域知识增强和全模态渲染编辑技术[41][43] - 内置记忆库分析用户偏好,配备多级风控体系保障数据合规调用[37][43] - 兼容MCP协议可对接第三方服务生态,已与荣耀合作实现AI Agent+硬件系统级调度[46][52] 应用场景案例 - 教师备课场景:并行完成教案撰写、PPT制作、SVG动画生成等5项任务,联动6 8亿篇学术文献资源[16][17][20] - 旅游规划场景:输出含百度地图标记路线的思维导图式攻略,覆盖行程安排与注意事项[33][34] - 职场场景:3分钟生成专业级PPT,模板排版精度行业领先,支持大纲实时修改[22][25][29] 生态战略布局 - 整合文库16亿专业内容资源与网盘10亿用户私域数据,形成全流程能力闭环[54] - 通过MCP协议开放生态,目标实现ToC/ToB全端覆盖和第三方能力共建[47][50] - 当前AI月活用户达9700万,存储数据量1000亿GB,构建场景验证壁垒[54]
2025上半年AI核心成果及趋势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03 08:04
应用趋势 - 通用类Agent产品深度整合工具使用,主打完成场景多样的深度研究类任务,交付内容更加丰富,成为2025上半年应用亮点 [1][11] - 以视觉操作为核心的Computer Use Agent (CUA)开始推向市场,正与基于文本的深度研究类Agent融合 [1][11][14] - 垂直应用场景开始Agent化,自然语言操控功能成为垂类工作流的一部分 [1][16] - AI编程成为当前最核心的垂类应用领域,头部编程应用收入增长速度创纪录,Cursor ARR突破5亿美金 [1][17] - 模型上下文协议MCP加速大模型应用普及,赋能模型获取大量外部信息、操控现有软件应用 [1][19] 模型趋势 - 模型推理能力在思维链范式下通过堆积更多算力持续提升,数理类、代码类问题提升尤其显著,AIME 25竞赛准确率提升7%,Codeforce代码竞赛排名提升239位 [1][22] - 大模型开始走向Agentic,对工具使用进行端到端训练集成,可完成更复杂困难的任务,Humanity's Last Exam榜单表现提升81% [1][23][24] - 大模型开始端到端融合视觉和文本走向多模态推理,以语言为中枢解锁多模态推理 [1][26] - 大模型图像生成能力全方位增强,语言理解能力升级和审美提升是最大亮点,可生成高拟真度的照片和自拍、吉卜力风格图片 [1][28] - 视频生成模型整合原生配音,可控性和编辑灵活度增加,生成视频的物理规律协调性增强,字节Seeddance 1.0模型在视频生成功能中排名第一 [1][29] 技术趋势 - 训练阶段资源投入向后训练和强化学习倾斜,预训练仍有充足优化空间,强化学习算力消耗未来会超过预训练 [2][9] - 多智能体 (Multi-Agent) 系统可能成为下一个前沿范式 [2][9] - 从交互经验中学习有望成为下一代模型学习方式 [2] - Transformer模型架构快速迭代,混合架构涌现 [2] 行业趋势 - xAI发布Grok 4跻身全球大模型第一梯队,证明大模型无护城河 [2][9] - 算力是AI竞赛关键要素,头部玩家计算集群达数十万卡规模 [2] - OpenAI领先优势缩小,谷歌和xAI迎头赶上 [2][9] - 中美通用大模型技术差距缩小,中国模型在多模态等领域表现出色 [2] - AI编程成为必争之地,海内外头部玩家密集布局 [2][17] - 国内大模型创业公司路线分化 [2]
WAIC2025闭幕:参观人数预超35万次,投资额超150亿
财联社· 2025-07-29 11:56
大会规模与参与度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汇聚7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0余位顶尖专家,包括12位图灵奖/诺贝尔奖得主、80余位中外院士和多个国际顶尖实验室代表,超过800家企业参展 [1] - 大会单日展门票168元被炒至超千元,线下参观人数预计达35万人次,初创企业与投资人有效对接超2000人次,现场触达意向客户超1200人次 [2] - 展览面积突破7万平方米(2023年5万平,2024年5.2万平),展示前沿科技3000余项,包括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产品 [3] 投资与商业成果 - 大会期间31个项目集中签约,投资额超150亿元,预计达成意向采购金额超160亿元 [2] - 现场发布300余项采购需求,组织60场项目路演,招募225个早期创业项目展示交流 [2] - 上海市发布首期规模30亿元的人工智能CVC基金,覆盖模型、语料和算力三个要素 [8] 技术趋势与产业转型 - AI产业正从"参数竞赛"转向注重实际价值创造的新阶段,大模型理解语言方式如同"多维度乐高积木" [4] - MiniMax创始人强调AI公司是提供生产力的公司,模型正从模仿人类标注走向学习专家解题过程和Multi-Agent协作阶段 [4][5] - 原"AI六小龙"中部分公司转向医疗垂类与企业服务,呈现创业公司多元化发展趋势 [6] 企业参与与产品展示 - 参展智能机器人达60余款(2023年20余款),整体人形机器人150余台 [3] - 头部企业包括智谱、阶跃星辰、MiniMax、面壁智能、月之暗面等AI公司,宇树科技、傅利叶等具身智能代表,以及燧原、摩尔线程等AI算力企业 [3] - 中国移动揭牌AI+新型工业化创新研究院,中国电信与上海市政府达成"智云上海"战略合作 [8]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上海发布《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建设低成本、高智力密度的垂类应用创新集聚高地 [7] - 发放6亿元算力券,对租用智能算力主体给予最高30%租金补贴,自主智能算力设施项目给予最高10%建设支持 [7] - 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初步考虑总部设在上海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