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AR)
搜索文档
AR四小龙,“危”“机”交织进行时
搜狐财经· 2025-11-15 08:06
行业技术演进与市场前景 - 大语言模型(LLM)技术的演进是消费级AR品类最大的关键变量,极大地丰富了产品功能组合和应用场景[4] - 高透光、可日常佩戴的AR眼镜被视为LLM落地的最佳硬件范式,吸引了国内外巨头的关注[4] - 技术进步驱动了功能和场景扩张,降低了实现特定功能的复杂度和成本,是典型的技术革新创造新品类、新需求的过程[5] - 消费级AR行业技术基本达到门槛,供应链逐渐成熟,市场逐步打开,风险投资开始活跃[19] - 行业最关键的驱动力在于AI眼镜被视为万亿级大模型投资的最佳硬件落地载体[19] 海外巨头动态与技术布局 - Meta、谷歌、微软、苹果等海外巨头持续投入多年研发,并购关键技术公司,储备了深厚的专利池[7] - Meta的Ray-Ban产品通过优化音频和AI功能获得市场成功,其Orion项目采用碳化硅波导基底,视场角(FoV)扩大至70度,在轻量级光波导眼镜中属于突破性进展[7] - Orion波导的扩瞳方案和采用三片合色的Micro LED全彩光引擎减少了镜片前向漏光,使外观接近普通眼镜[7] - Meta通过Orion展示高端示范,同时推进LLaMa大模型,在软硬件整合上同时发力[9] - 消费级AR的“iPhone时刻”可能已经降临[9] 国内AR“四小龙”公司分析 - 国内消费级AR市场存在东西南北分布的“四小龙”公司[6] - 深圳公司采用两条腿走路策略:X系列采用与Meta Orion同源的三片Micro LED合色全彩光引擎,搭配单片全彩光波导显示,是行业唯一量产该方案的公司,售价近万元[10] - 深圳公司在量产过程中付出了巨大努力,包括设备定制、与应用材料公司推进刻蚀工艺落地、改进SRG光波导显示Layout[10] - 杭州公司光波导眼镜光引擎仍为单绿色,其“光舟”一拖二光引擎有助于降本,波导Layout改进减少了前向漏光[11] - 杭州公司注重产品质感、工业设计和用户体验,并较早布局系统和软件开发生态[11] - 上海公司在BirdBath方案上表现最佳,技术储备深厚,与谷歌进行OEM合作,其Xprism产品借鉴Apple Vision Pro灵感,通过超薄光学模组和增加折返镜片来减少厚度并放大FoV[12] - 上海公司产品线单一,专注于BirdBath方案,采用主机与显示分离的分体式设计并自研芯片[12] - 成都公司曾推出INMO Air 2产品,但近期产品缺乏深刻印象[13] - “四小龙”共同面临的风险在于其可能只是在为大厂做产品上的MVP(最小可行产品)验证[9] 核心技术供应链与竞争壁垒 - 行业定海神针是JBD的Micro LED或视涯的多层Micro OLED微显示屏,以及光引擎、光学模组、波导镜片等关键组件公司[14] - 定制算法DSA或SoC芯片、端侧或云侧大模型门槛极高,小体量创业公司难以企及[14] - 未来竞争核心可能转向软件和生态,砸钱做产品不如做系统,深耕供应链不如做软硬一体[16] - 无法复制的软硬件封闭体系打造的品牌溢价,高于无休止的性价比竞争[18] - 成功的商业模式需要找到让用户舒适、上瘾的机制,并通过Killer App形成网络效应和垄断优势[17] 产品方案与技术路径争议 - 消费级AR存在Video-See Through和Optic-See Through(包括BirdBath)等不同技术路径[4] - Video-See Through方案要求用户适应“透过摄像头观察世界”,体验上存在挑战,即使苹果也面临困难[4] - BirdBath方案和光波导方案为代表的消费级AR目前仍是一个极为早期的边缘市场[4] - BirdBath方案被认为是一个过渡方案,边缘市场定位难以突破[12] - 深圳公司的BirdBath产品线(Air系列)在镜腿上迭代麦克风的设计被质疑其明智性,因空间限制导致音效存在天花板[10] - 杭州公司BirdBath产品线中规中矩,但其来自供应链的近视调节功能被质疑实用性,因多数近视用户伴有散光[11]
雷鸟创新完成C轮融资 中信金投领投
中国经营报· 2025-11-07 14:13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于11月7日完成C轮融资,由中信金石领投,中信证券国际资本及中信证券投资联合参与 [1] - 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AI+AR眼镜的技术研发及生态建设,以巩固市场地位 [1] 技术研发与产品发布 - 1月在CES 2025展会推出AI拍摄眼镜V3及光波导相关技术 [1] - 5月推出全彩MicroLED AR眼镜X3 Pro,成为全球最小可量产的全彩MicroLED光波导眼镜 [1] - 5月同时推出口袋电视Air 3s系列 [1] - 10月推出第四代口袋电视“雷鸟Air 4系列”,为全球首款支持HDR10的AR眼镜 [1] 生态合作与场景拓展 - 5月与高德地图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打造AI+AR智能导航解决方案,实现第一视角路线指引等功能 [1] - 8月与蚂蚁集团合作,推出全球首个支持“支付宝碰一下”的AI眼镜支付方案,用户可通过视线识别完成支付 [1]
雷鸟创新完成新一轮融资,创2025年国内AI+AR眼镜领域单笔融资金额最高纪录
IPO早知道· 2025-11-07 12:25
融资信息 - 公司完成由中信金石领投、中信证券国际资本及中信证券投资共同参与的C轮融资 [2] - 本轮融资创下2025年国内AI+AR眼镜领域单笔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 [2] - 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AI+AR眼镜的技术研发及生态建设 [2] 市场地位与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以39%市场份额登顶全球AR眼镜销量第一 [4] - 公司已连续三年半位列中国AR眼镜销量第一 [4] - 公司产品已覆盖全球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 [4] 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是业内唯一拥有核心光学方案全链路自研及量产能力的AR企业 [4] - 公司是全球唯一实现量产双目全彩MicroLED AR眼镜的企业 [4] - 产品矩阵涵盖AI+AR眼镜X系列、观影眼镜Air系列、AI拍摄眼镜V系列 [4] - X系列为全球首款量产的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 [4] - Air系列连续三年稳居中国消费级AR眼镜销量榜首 [4]
成都AR企业获亿元增资 与A股公司约定5年内上市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11:46
投资交易 - 华联控股投资5000万元对理想境界进行增资入股 取得2.7778%股权 [1] - 华联控股关联方恒裕资本同步投资5000万元 取得相同比例股权 [1] - 理想境界本轮融资后投后估值约18亿元 [2] - 投资款仅用于公司运营相关事项 [2] 公司背景 - 理想境界成立于2012年 注册地址位于成都市高新区 [2] - 现注册资本为152.742416万元 [2] - 宋海涛持有37.869%股权 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2] - 宋海涛系电子科技大学博士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培博士 [2] 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主要从事AR眼镜和车载显示业务 [3] - 主要提供模组产品 供给华为、小米等主流厂商 [3] - 自主研发FSD(光纤扫描显示)技术 为非半导体工艺 [3] - FSD技术可应用于AR Glass和车载360°投影显示领域 [3] - 技术特点包括靶面小、功耗低、PPI高 [3] 财务状况 - 2024年营收57.21万元 亏损2924.23万元 [3] - 2024年上半年营收0元 亏损1231.92万元 [3] - 截至上半年末总资产7233.19万元 净资产3381.61万元 [3] 发展战略 - 公司将利用本轮融资投建产线 增强研发并实现产品规模量产 [4] - 公司着力解决AR眼镜显示瓶颈 此为核心价值所在 [3] - 华联控股认为此次投资系对新兴显示技术的战略性布局 [2] 上市计划 - 投资协议要求理想境界在5年内完成IPO或资本重组 [2] - 若未能在约定期限内完成上市 华联控股有权要求股权回购 [4] - 公司表示上市是长远目标 但不排除根据发展阶段调整计划 [4] 行业定位 - FSD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显示技术 正处于市场引入和成长阶段 [4] - 该技术在行业中具有广泛看好的市场潜力 [4] - 技术存在多个潜在应用领域 [4]
【投融资动态】亮亮视野D++轮融资,投资方为氪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9-20 19:19
公司最新融资动态 - 北京亮亮视野科技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9日完成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氪基金,但融资金额未披露[1][2] - 公司在2025年3月12日完成了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昆山围创、亦庄国投和陕西金资,融资金额同样未披露[2] - 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单轮融资之一为2021年11月8日的C轮融资,金额达1亿人民币,投资方包括亦庄国投、金觉投资和国投证券[2]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务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提供高可用性AR硬件产品、软件产品和AR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企业,拥有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栈布局能力[2] - 公司是业内唯一拥有完善的软、硬件和平台服务产品体系的AR公司,核心技术包括AR光学及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多模态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2] - 公司构建了名为ARISE的企业级服务平台,该平台融合5G、AR交互及识别、RTC等先进技术,提供AR远程协作、全景视窗和标准作业、AI万物识别等一站式服务[2] 公司产品创新与社会认可 - 公司在2021年为听力受损人群研发了智能AR字幕眼镜,实现了商业模式与公益目标的融合[2] - 该智能AR字幕眼镜项目于2022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21全球十大科技创新奖"[2]
聚焦专精特新力量!亮亮视野登台北京卫视《专精特新研究院》
搜狐网· 2025-09-05 17:28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为AR头部企业 深耕AR+AI技术路线 专注于光学显示 边缘算力与AI算法融合[1][3] - 研发投入强度高达60% 在企业级市场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出货量第一[3] - 首创AR字幕眼镜品类 产品实现实时语音转化为实时AR字幕功能[3][5] 产品创新与荣誉 - 首代AR字幕眼镜产品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NETEXPLO创新论坛颁发的全球十大科技创新奖[3] - 2025年代表中国无障碍解决方案企业参加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主题展览 获多国驻联合国大使关注[5] - 新品AR字幕翻译眼镜LeionHey2展示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全流程[5] 市场影响与媒体曝光 - 通过北京卫视《专精特新研究院》第五季节目向全国观众展示AR+AI领域前沿成果[1] - 受到新华社 央视等多家主流媒体专题报道[5] - 公司科技向善理念在无障碍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突破[3]
亮亮视野完成过亿元战略融资,百日后多领域成果斐然
搜狐财经· 2025-08-09 05:11
融资情况 - 公司于2025年3月完成过亿元战略融资,由亦庄产业升级基金领投,昆山国投跟投,陕西金资追投,亦庄系资本为第三次加码 [2] 技术突破 - 通过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二维衍射光波导技术的混合现实(MR)智能终端的研发》验收,攻克显示技术、空间感知交互、延迟、三维图形渲染等难点 [2] - 采用光栅矢量计算与光线追迹融合的衍射光波导设计算法,结合AI语音、手势及空间定位技术,突破技术瓶颈 [2] - 工业、航空、能源、医疗等行业多家客户正在试用MR智能终端,加速产业化落地 [2] 产业链布局 - 加快微纳光学产业链布局,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保密可控的量产供应链体系 [3] - L-PAT系列光波导模组采用自主研发工艺流程,具备良率高、成本低、质量可靠特性 [3] - 通过产业协同推进国产化,增强核心器件自主可控能力 [3] 新产品发布 - 推出新一代AR翻译眼镜Leion Hey2,重量仅49克,支持超百种语言和方言实时翻译,续航达8小时 [3] 资金用途 - 加速下一代AR眼镜研发,强化AR光波导显示、轻量化与长续航等核心优势 [3] - 深化微纳光学产业链布局,增强核心器件自主可控能力 [3] - 拓展北美、欧洲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构建多样化应用场景并拓展渠道体系 [3]
过亿元战略融资首次曝光,亮亮视野100余天连下三城
搜狐网· 2025-08-05 11:29
融资信息 - 公司于2025年3月完成过亿元战略融资 由亦庄产业升级基金领投 昆山国投跟投 陕西金资追投 亦庄系资本第三次加码 [1] - 融资在完成100多天后正式披露 因涉及多个关键保密项目 需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对外公布 [1] 资金用途 - 加速下一代AR眼镜研发 强化AR光波导显示 轻量化与长续航等核心优势 [1] - 持续深化微纳光学产业链布局 增强核心器件自主可控能力 [1] - 与全球行业客户合作 拓展北美 欧洲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构建多样化应用场景并拓展渠道体系 [1] 技术突破 - 通过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验收 为MR前沿领域从跟跑走向领跑提供关键支撑 [1] - 加快布局微纳光学产业链 以产业协同方式推进国产化 [1] - 推出新一代AR翻译眼镜Leion Hey2 在49克机身上实现超百种语言方言实时翻译 支持8小时工作续航 突破行业性能 轻量 续航不可能三角瓶颈 [1] 投资方战略价值 - 亦庄产业升级基金认可公司光波导组件加AR眼镜产品双轮驱动路径 将整合北京经开区集成电路 新一代信息技术 智能制造等领域资源优势支持场景拓展 [2] - 昆山国投看重公司微纳光学技术与昆山高端材料 光机电产业协同效应 以及AR翻译眼镜轻量化加高性能加长续航特点 将联动长三角制造资源优化量产成本与效率 [2] - 陕西金资关注公司与光电 航天产业链耦合效应 包括微纳光学项目与光电半导体器件及科研院所协同 以及AR技术在航空航天 能源与应急救援等西部场景落地潜力 希望通过资本与产业双轮驱动带动区域先进制造升级并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3] 行业影响 - 融资获得国有资本与产业基金共同加持 夯实企业资金与产业基础 为技术创新 产业协同与国际化进阶打开广阔空间 [3] - 延后披露加阶段成果双重官宣策略展现稳健商业化节奏和可持续发展信心 实现产业融资与业务突破同频共振 [3]
打破行业「不可能三角」,AR+AI眼镜何以成为下一代翻译硬件?
36氪· 2025-06-27 08:09
AR眼镜行业发展趋势 - AR眼镜凭借光学、AI与供应链三重突破,正迈向"iPhone时刻"[1] - 2024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达55.3万台,预计2028年将增长至295.6万台,年复合增长率50%[9] - 中国2024年AR眼镜市场规模达28.6万台,行业呈现"百镜大战"态势[28]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亮亮视野Leion Hey2实现8小时续航+96小时眼镜盒续航,突破行业"不可能三角"[17] - 采用衍射光波导技术使镜片厚度仅49克,透光率提升且消除彩虹纹现象[19][20] - 屏幕峰值亮度2500尼特解决户外强光下显示问题,翻译延迟小于500ms[14][17] 翻译功能场景应用 - 支持100+语种实时翻译,嘈杂环境中识别准确率98%[14] - 多麦克风阵列实现厘米级声源定位,可分离低6分贝的目标人声[12][14] - 日均使用时长150分钟,推动产品从"尝鲜"转向"刚需"[23] 供应链与成本优化 - 中国供应链使核心部件成本下降30%,Leion Hey2定价比上代降低60%[25] - 光波导模组量产良品率达98%,推动产品规模化生产[19] - 柔性电路板、SoC芯片等部件量产提升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25] 市场竞争格局 - 智能音频眼镜预计2025年出货量503万副,2030年达951万副[28] - 亮亮视野企业级市场出货量中国第一,消费级产品Leion Hey销量超3万台[23] - 产品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十大科技创新奖",进入欧美亚多国市场[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