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R+AI
icon
搜索文档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8-22)
远峰电子· 2025-08-21 19:09
行情速递 ①主板领涨,御银股份(+10.05%)/天融信(+10.01%)/卓翼科技(+10.00%)/吉视传媒(+10.00%)/ 科森科技(+9.99%)/ ③科创板领涨,三未信安 (+20.01%)/信安世纪(+11.00%)/美迪凯(+7.25%)/ ④活跃子行业,SW游戏Ⅲ(+1.64%)/SW大众出版(+1.58%)/ 国内新闻 ①艾邦ARAI眼镜资讯,上海显耀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成功完成数亿元 人民币的B1轮融资/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MicroLED微显示核心技术研发、扩 大产能、人才引进及生态合作的深入拓展/以满足全球AR+AI终端市场日益增 长的需求/ ②半导体材料与工艺设备,芯碁微装宣布/其面向中道领域的晶圆级及板级直 写光刻设备系列已获得重大市场突破/公司已与多家国内头部封测企业签订采 购订单/产品主要应用于SoW、CIS、类CoWoS-L等大尺寸芯片封装方向/ ③CINNO,vivo Vision探索版正式亮相/vivo Vision探索版采用Micro- OLED双目8K臻彩屏/支持94% DCI-P3广色域覆盖/色彩准确度达到ΔE<2 的专业级标准/vivo特别强调通过双目校准技 ...
直击WAIC!格斗、倒立、能聊,机器人长本事了!这一展台“人山人海”!
证券时报网· 2025-07-27 12:16
展会概况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举行 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 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 集中发布3000余项前沿展品 [1] - 展品包括40余款大模型 50余款AI终端产品 60余款智能机器人及100余款"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新品 [1] - 智能眼镜成为展会"新宠儿" XREAL Rokid 李未可科技等品牌展台前围满观众 [1][5] 人形机器人发展 - 宇树科技展出格斗机器人G1(1.32米/35公斤) 配备29个关节 展示拳击连招和自主起身功能 [2] - 四足机器人B2演示工业场景应用 Go2机器人通过GPT大模型实现智能对话 [2] - 智元机器人展示灵犀X2 远征A2等产品 实现运动 交互 作业全场景演示 [2] - 机器人进化显著 从去年静态展示升级为具备行走 工作 舞蹈等能力 [3] - 傅利叶即将发布GR-3人形机器人 采用柔肤软包覆设计 专注陪伴交互体验 [4] AR/AI眼镜创新 - XREAL One Pro搭载自研X Prism光学引擎 实现57°视场角和3毫秒延迟 [5][6] - Rokid Glasses整合通义千问等大模型 支持物体识别 实时翻译等AI功能 [7] - 李未可科技推出23克AI音频眼镜 支持180种语言翻译 [8] - 阿里巴巴公布夸克AI眼镜研发进展 小米 华为 联想等巨头纷纷布局该领域 [8] 技术商业化进展 - 宇树科技已启动机器人量产 计划持续优化硬件和软件系统 [2] - 智元机器人通过每2-3个月软件迭代提升产品泛化能力 [3] - XREAL战略聚焦AR眼镜 目标打造百万级爆款产品 [6] - Rokid Glasses量产标志着AR+AI技术从"可用"到"易用"的转变 [7]
XREAL新品One Pro迎来中国首秀 打造“下一代计算平台”
证券时报网· 2025-07-26 21:28
产品发布与技术创新 - 公司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展出最新旗舰产品XREAL One Pro 并首次开放AR+AI主题体验空间 [1] - XREAL One Pro搭载全球首款自研X Prism光学引擎 实现57°超广视场角和3毫秒超低延迟 [1] - 产品采用"芯片自研+光学自研"双引擎 进化为跨设备兼容的全生态空间屏 [1] - 同步推出基于6DoF空间定位技术的"AR+AI 6DoF互动体验屋" 实现虚拟与现实无缝融合 [2] 市场表现与销售数据 - 产品在欧美、日本等全球主要市场已掀起销售热潮 7月28日将在中国市场发售 [1] - 7月22日京东平台预售首日已有2.6万人线上预约 定价4299元 [1] 公司背景与融资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专注于MR技术研发和AR终端眼镜生产 现为全球消费级AR眼镜头部企业 [2] - 创始人徐驰拥有美国博士学历及硅谷创业公司经历 [2] - 成立至今完成10轮融资 累计披露金额超3亿美元 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红杉中国等知名机构 [3] - 2025年5月获得浦东创投集团2亿元独家战略投资 并将总部迁至浦东 [4]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AR+AI和空间计算成为WAIC 2025关注焦点 预示智能终端从移动互联向空间协同演进 [4] - 全球AR市场正经历以"AI驱动+空间理解"为核心的深度进化 中国供应链成熟推动消费普及 [4] - 行业进入"AI重构硬件、软件激活空间"的协同加速期 将打开万亿级新市场 [4]
XREAL亮相WAIC 2025:One Pro旗舰首秀,引领AR+AI融合新时代
IPO早知道· 2025-07-26 20:58
AR+AI技术融合 - XREAL在WAIC 2025展示了"下一代计算平台"的具象答案,作为全球唯一与Google深度战略合作的AR企业,代表中国科技力量参与全球智能终端演进[2] - 公司首次开放AR+AI主题体验空间,通过智能眼镜和AI伙伴展示前沿技术如何融入生活[3] - AR+AI正在成为新的生活接口,从"有用"和"有趣"两个维度实现技术融合[11] XREAL One Pro产品亮点 - 旗舰产品XREAL One Pro搭载全球首款自研X Prism光学引擎,实现57°超广视场角和3毫秒超低延迟[6] - X Prism光学方案突破视场角瓶颈,比上一代产品提升超过38%的可视面积,并解决传统Birdbath方案的画质污染问题[8] - 产品已从一副眼镜进化为"全生态空间屏",具备跨设备兼容和全场景适配能力[6] 光学技术创新 - XREAL率先将Birdbath光学方案引入AR眼镜行业,开创AR"随身大屏"时代[8] - X Prism方案通过边缘磨砂处理和出射角调校,实现无鬼影、无反光、无杂色的纯净成像[8] - 新技术使产品在各种光线环境下保持清晰锐利,色彩精准[8] 市场表现与战略 - XREAL One Pro已在欧美、日本等主要市场热销,7月28日开启中国市场发售[10] - 公司扎根上海浦东,作为智能眼镜产业链核心企业推动AR从底层创新走向场景落地[21] - 依托自研芯片、自研光学与空间算法深度融合,构建中国AR科技通往世界的"未来试验场"[21]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AI与空间计算融合成为科技革命战略制高点,AR+AI和空间计算成为WAIC关键词[21] - 全球AR市场正迎来"AI驱动+空间理解"为核心的深度进化,行业进入协同加速期[21] - 中国供应链成熟和核心器件成本下探推动AR硬件从概念验证走向消费普及[21] 应用场景展示 - "AR+AI 6DoF互动体验屋"融合6DoF空间定位技术和AI大模型,实现数字与现实无缝融合[15] - 体验涵盖虚拟体育赛事、智能家居控制、游戏娱乐和巨幕观影等核心场景[16][18] - 技术展示让未来生活触手可及,开启"体验革命"[18]
康耐特光学(02276.HK):META收购依视路约3%股份 重视智能眼镜产业链机会
格隆汇· 2025-07-11 11:01
Meta入股依视路 - Meta以当前市价购入依视路近3%的股份,价值约30亿欧元(约252亿人民币),并可能追加投资将持股比例提升至5%左右 [1] - 从产业链视角看,智能眼镜对镜片"超轻、超薄、耐高温"属性要求高,镜片作为唯一非标环节受到高度重视,类似歌尔入股康耐特 [1] - 从商业模式视角看,镜片行业本身毛利率高,配合智能眼镜的定制镜片方案预计单位价值量更大,有望进一步打开价格空间 [1] 智能眼镜产业链动态 - Oakley于6月20日发布基于HSTN打造的新款眼镜,专为骑行、跑步等运动爱好者设计 [2] - 小米AI眼镜发布首周销量约7万台,预计年销量30~40万台 [2] - 建议重视9月Meta新品推出,包括AR+AI功能的Hypernova系列和新一代AI眼镜Meta Rayban 3系列 [2] 公司业绩与产能 - 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30%以上,受益于高折射率产品及功能型产品销量增长强劲 [2] - 传统主业基本盘稳固,全球化市场拓展仍具潜力 [2] - 日本定制化镜片产线预计7月31日前顺利投产,或能有效应对潜在关税风险 [2]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深耕眼镜制造行业,内外销齐头并进,结构升级有望带动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2] - 已和多家头部3C龙头合作布局智能眼镜,歌尔作为第二大股东验证了研发和交付能力 [3]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7.0/8.6亿元,对应PE为31/25/20X [3]
打破行业「不可能三角」,AR+AI眼镜何以成为下一代翻译硬件?
36氪· 2025-06-27 08:09
AR眼镜行业发展趋势 - AR眼镜凭借光学、AI与供应链三重突破,正迈向"iPhone时刻"[1] - 2024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达55.3万台,预计2028年将增长至295.6万台,年复合增长率50%[9] - 中国2024年AR眼镜市场规模达28.6万台,行业呈现"百镜大战"态势[28]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亮亮视野Leion Hey2实现8小时续航+96小时眼镜盒续航,突破行业"不可能三角"[17] - 采用衍射光波导技术使镜片厚度仅49克,透光率提升且消除彩虹纹现象[19][20] - 屏幕峰值亮度2500尼特解决户外强光下显示问题,翻译延迟小于500ms[14][17] 翻译功能场景应用 - 支持100+语种实时翻译,嘈杂环境中识别准确率98%[14] - 多麦克风阵列实现厘米级声源定位,可分离低6分贝的目标人声[12][14] - 日均使用时长150分钟,推动产品从"尝鲜"转向"刚需"[23] 供应链与成本优化 - 中国供应链使核心部件成本下降30%,Leion Hey2定价比上代降低60%[25] - 光波导模组量产良品率达98%,推动产品规模化生产[19] - 柔性电路板、SoC芯片等部件量产提升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25] 市场竞争格局 - 智能音频眼镜预计2025年出货量503万副,2030年达951万副[28] - 亮亮视野企业级市场出货量中国第一,消费级产品Leion Hey销量超3万台[23] - 产品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十大科技创新奖",进入欧美亚多国市场[23][26]
一副Leion Hey2眼镜=全球“无障碍通行证”,北京AR企业变革千亿美元市场
金投网· 2025-06-25 17:19
全球语言服务市场 - 2023年全球翻译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93亿美元 预测2026年将达到849亿美元 [1] - CSA预估2023年市场规模551亿美元 2026年将达6554亿美元 [1] - 语言障碍催生市场机遇 AR翻译设备成为新兴增长点 [1][11] 亮亮视野公司概况 - 成立11年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中国AR行业头部企业 [3] - 企业级AR解决方案连续多年保持中国出货量第一 服务南方航空、中国石油等客户 [3] - 工业检测方案与ChatGPT同获《哈佛商业评论》2024年度科技趋势榜单 [3] 产品技术突破 - Leion Hey2 AR翻译眼镜仅重49克 镜片厚度04毫米(银行卡一半) [4] - 支持100+语言实时翻译 延迟<05秒 单机续航8小时(配合眼镜盒达96小时) [4] - 360°声源定位+神经网络降噪 人声比背景噪音低6分贝时仍保持98%识别准确率 [4] - 采用悬浮字幕显示技术 实现2-3米视距的"无感交互"体验 [4] 市场表现与战略 - 前代产品Leion Hey销量突破3万台 用户日均使用150分钟 [6] - Leion Hey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十大科技创新奖" [6][8] - Leion Hey2发布会两小时内预订量突破1万台 [11] - 产品覆盖商务会议、旅行、国际教育等全场景跨语言需求 [8][9] 生态布局与行业影响 - 同步推出轻量化AI助手Hey Agent 构建"AR+AI"生态 [9] - 目标成为全球跨语言服务基础设施提供商 [9] - 中国企业在全球AR产业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 [11] - AR翻译设备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现象级产品 [11]
6999元的“第二台笔记本”,是AR眼镜的好出路吗?
观察者网· 2025-05-22 11:45
公司概况 - INAIR多屏未来成立于2022年,总部位于山东威海,是一家聚焦轻办公场景的AR+AI眼镜公司 [3] -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黄海曾任职于博通、英特尔,拥有超十年XR产研经验 [3] - 公司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威海创投领投,真知创投等老股东继续支持 [3] 产品发布 - 推出"INAIR AI空间计算机",官方建议售价6999元,定位为"全球首台量产的AI空间计算机" [1] - 产品套装包括AR眼镜INAIR 2 Pro、独立计算中心INAIR Pod、3D空间操作键盘INAIR Touchboard及配件 [3][11] - 产品设计理念更接近"第二台笔记本电脑"而非单纯AR眼镜 [3][13] 产品技术参数 - INAIR 2 Pro采用BB光学方案,搭载索尼Micro-OLED显示技术,重77g [5] - 支持49 PPD角分辨率、120Hz高刷新率与3Dof空间悬停 [5] - INAIR Pod重158g,内置高通骁龙7系8核芯片,配备圆形触控屏 [5] - 内置系统级AI助手"INAIR AI Agent",接入多家国内大模型 [11] 市场定位 - 主打生产力场景,针对需要大量出差的商务人士 [13] - 通过远程连接实现多屏办公功能,满足移动办公需求 [6] - 目前京东平台个人版预售价5499元(定金100元),预计6月发售 [11] 行业对比 - 相比苹果Vision Pro和Meta Quest强调功能性但设备沉重,国内PICO已沉寂 [5] - 相比Ray-Ban Meta、Xreal等主打轻便低价的产品,INAIR采取折中路线 [5] - 国内同类产品如雷鸟、XREAL、Rokid等价格基本不超过5000元 [13] - 通过外挂键盘等设备组成空间计算机,INAIR为行业首家 [13]
专注轻办公场景,AR+AI眼镜品牌INAIR完成数千万元融资|涌现新项目
36氪· 2025-05-08 19:06
公司概况 - 多屏未来INAIR是聚焦轻办公场景的AR+AI眼镜公司,为消费者提供个人笔记本电脑外的第二选择 [1] - 公司成立于2022年,由真知创投孵化和联合创立,累计获得来自真知创投、天善资本等多轮近亿元的投资 [3] - 近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威海创投领投,真知创投等老股东继续支持 [3] 团队背景 - 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任旭阳拥有斯坦福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曾牵头创立爱奇艺,联合创立一点资讯、海致科技、NewsBreak,并于2016年起兼任百度首席顾问 [2] - 联合创始人兼CEO黄海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职于Broadcom、Intel,拥有超十年的XR产研经验 [2] - 核心团队成员来自百度、字节、小米、戴尔等头部科技企业,深耕软件研发与产品设计,拥有丰富的AI/AR产品研发与交付经验 [2] 产品与技术 - 聚焦轻办公应用场景,以AR眼镜为核心入口,构建一体化的便携式计算终端,支持大屏编辑文档、视频会议等功能 [4] - 自主研发AR空间操作系统INAIR OS,支持多屏协同、3D内容显示及跨终端数据流转,兼容Android应用生态,并实现与Windows/Mac电脑的无线串流 [4] - INAIR OS内建智能代理INAIR AI Agent,可理解用户行为、预测意图,主动协同任务 [4] - 产品已升级到第三代,入驻天猫、京东、亚马逊等全球头部电商平台,并通过全国百家线下门店驱动全球市场渗透 [4] - 针对办公场景优化产品便携性,更轻更薄,佩戴舒适度更好,并适配移动端和PC端办公生态 [7] - INAIR OS支持手势、注视、语音和AI意图预测交互方式,拥有自研跨端协同框架,可无缝连接苹果、安卓设备 [7] 行业定位与战略 - 避开AR行业主流的泛娱乐方向,深耕办公生产力工具,强调"真办公"体验,构筑产品和技术的护城河 [7] - 认为AR在娱乐方向的差异化和体验提升已遇瓶颈,下一战场在移动办公 [10] - 在系统底层通用化AI能力,提供跨软件和系统的统一用户体验,解决当前AI应用"烟囱化"问题 [10] - 自研系统OS、软件交互和AI算法是核心竞争力,相比硬件解决方案更稳定 [10] - 认为AR行业需根据不同使用场景定制化产品,对用户场景的深入理解和对软硬件的深入整合将成为竞争壁垒 [10] - 认为AI+AR是智能眼镜的终极形态,但当前供应链仍在成熟过程中,产品处于早期市场 [10] - 下一代智能眼镜需满足重量轻、功耗低、体验好的基础要求,再选择供应链和技术解决方案 [10] 市场反馈与行业观点 - 在AR办公细分领域形成先发优势,通过"空间计算+AI助理+多屏交互"提升办公效率 [9] - 为智能眼镜创业者提供路径参考:学会做减法,回归细分用户场景是更现实可行的路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