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音乐
搜索文档
鸿蒙让好音乐始终在身边,华为音乐深度解析高品质音频密码
36氪· 2025-09-30 17:51
公司战略与品牌展示 - 在2025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设立超500平方米沉浸式展区,展示鸿蒙全场景科技与尊界S800、华为智慧屏MateTV等新品 [2] - 与太合音乐等合作伙伴联合打造主题音乐展,并搬运许嵩《呼吸之野》演唱会原版翅膀装置进行品牌互动 [1][4] - 展区设置非遗、古典、儿童、流行四大音乐专区,联合瑞鸣音乐、库客音乐、宝宝巴士等合作伙伴提供针对性体验 [16] 技术优势与产品创新 - 基于自研AI模型于2024年11月实现母带级音质,最高支持192kHz/24bit采样率/位深,并搭配华为耳机可增强效果 [10] - 2022年将Audio Vivid音频编解码标准引入音乐产业,并计划发布基于HarmonyOS的全曲库空间音频3.0 [7][10] - 在HarmonyOS 5.1系统中上线听歌识曲功能,可快速识别手机或视频App中播放的音乐并精准卡点续播 [26][29] - 伴随华为PuraX发布推出“AI隔空传送”和“碰一碰分享歌曲”功能,为音乐体验增加社交属性 [24] 内容生态与品质建设 - 拥有超过2.1亿月活用户,致力于通过技术将高品质音乐带给个人、家庭和车辆 [7] - 联合环球、太合、国家大剧院等百余家知名音乐厂牌机构上线品质专辑,覆盖多音乐流派 [18] - 2025年初围绕语种、场景、曲风、主题打造20个精品分类专区,进行深度内容运营 [21] - 推出“沉浸式音乐厅”视觉界面,参考建筑设计理念还原真实音乐厅观感 [18] 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 - 2024年初发起传承与创新系列活动,并重点推出“非遗寻音计划”,系统性地挖掘、数字化保存非遗音乐资源 [11][13] - 通过空间音频等技术重现《梅花三弄》等非遗音乐,使听众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14] - “非遗寻音计划”荣获大会“年度中国文化传承与传播项目”,其空间音频自动生成方法入选“数字音乐创新技术应用优秀案例” [14] 行业趋势与市场定位 - 数字内容品质升级趋势明显,行业竞争焦点转向母带级品质与空间音频技术 [10][18] - 利用鸿蒙生态与全场景硬件优势,实现手机、音响、汽车等多端联动,缩短用户与高品质内容的距离 [22][29] - 在媒介变迁与流量追逐的背景下,探索音乐传播的文化与社会责任 [13]
鸿蒙让好音乐始终在身边,华为音乐深度解析高品质音频密码
36氪· 2025-09-30 17:40
华为音乐的战略定位与行业愿景 - 公司致力于通过科技与音乐的结合,提升音乐消费体验,让好音乐全场景随行 [5][10] - 音乐被视为直抵人心的关键力量,科技加持使其更具影响力 [2][35] - 公司目标是将怦然心动的音乐带给超过2.1亿月活用户、每个家庭和每辆车 [10] 技术优势与音质创新 - 公司基于自研AI模型,在2024年11月实现最高192kHz/24bit采样率/位深的母带级音质 [14] - 公司推出全曲库空间音频3.0,基于HarmonyOS构建声临其境的沉浸音场 [10] - 空间音频技术源自2022年引入的音频编解码标准Audio Vivid,使声音从二维变为立体 [14] - AI隔空传送和碰一碰分享歌曲功能为音乐增添社交属性 [30] - HarmonyOS 5.1上线听歌识曲功能,无需切换应用即可识别并精准卡点播放 [32][35] 内容生态与品质建设 - 公司沉浸式音乐厅参考建筑设计理念,还原真实音乐厅的视觉观感 [23] - 与环球、太合、国家大剧院等百余家知名音乐厂牌机构合作上线品质专辑 [23] - 围绕语种、场景、曲风、主题四大类打造20个精品分类专区 [26] - 设立非遗、古典、儿童、流行四大音乐专区,满足多样化鉴赏需求 [20] 非遗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 - 公司发起非遗寻音计划,系统性地挖掘、整理、数字化保存各地非遗音乐资源 [17][18] - 计划涵盖蒙古长调、侗族大歌、昆曲等千年文化瑰宝,旨在让年轻人重新爱上非遗音乐 [17][18] - 在空间音频技术支持下,如《梅花三弄》等作品使听众身临其境,突破感官极限 [18] - 非遗寻音计划荣获大会年度中国文化传承与传播项目奖项 [18] 硬件协同与全场景体验 - 公司展区尊界S800、华为智慧屏MateTV、FreeBuds7i降噪耳机、Mate XTs三折叠手机等硬件新品展示全场景音律之旅 [5] - 鸿蒙生态与全场景硬件支撑下,用户与高品质内容的距离被大幅拉近 [27][35] - 多端联动成为现代生活标配,公司凭借鸿蒙终端软硬件协同占据优势 [27] 行业趋势与市场地位 - 数字内容爆炸时代下,品质升级成为趋势,好音乐需要好品质支撑 [22][23] - 全行业卷向母带级品质与空间音频技术,平台音质选项日趋复杂 [14] - 公司空间音频自动生成方法入选数字音乐创新技术应用优秀案例 [18]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亮相2025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
环球网· 2025-09-22 17:45
AI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正在重构音乐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 [3] - 公司将AI技术渗透至音乐产业链各环节并与多元应用场景深度融合 [3] - QQ音乐集成DeepSeek大模型至自研AI助手 显著提升理解能力与智能交互精准度 [3] 传统文化传承 - 数字音乐在创新传承传统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4] - 影视音乐通过传统元素与叙事能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生命力 [4] - 公司通过"影音+"平台联合顶级资源为影视项目定制原声带 借助内容服务与宣推体系助力音乐文化传播 [4] 业务生态展示 - 公司展出内容生态、技术创新及音乐公益等多领域创新实践 [4] - 呈现音乐与影视/游戏/动漫跨界融合案例及演出/艺人经纪/长音频/出海等多元业态 [4] - 一站式音乐服务平台"启明星"在"音乐+技术"板块展出 [4]
2025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建议加强AI监管
南方都市报· 2025-09-22 17:26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达到2113.5亿元,同比增长10.8% [1][3] - 行业用户规模超过9亿 [1] - 音乐短视频和音乐直播领域增长表现突出 [3] 行业内容与技术动态 - 全国数字曲库总量为2.63亿首,流行音乐占据主导地位 [3] - AI生成音乐的扩张引发了原创价值稀释和版权分配不均等问题 [3] - 行业共识认为AI可作为创作工具,但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体验 [3] 行业标准与版权管理 - 发布《数字音乐元数据》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这是中国首个覆盖数字音乐全流程的数据标准 [3] - 建议建立公平的版权机制、加强AI监管、推动数据互通与原创扶持 [3] - 需为音乐人建立公平的收益分配机制 [3]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正进入以AI为核心驱动、跨界融合为特征的新阶段 [3] - 未来数字音乐将深度嵌入教育、文旅、游戏等场景,形成多业态共生格局 [3] - 厦门将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政策、产业、资本、人才对接,打造全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重要增长极 [3] 行业表彰与项目案例 - 洛天依《戏游九州》音乐MV获得年度AI技术创新应用项目 [3] - TME「第三届浪潮音乐大赏」、微博拿云计划获年度产业贡献项目 [3] - 快手巡乐环游记等获得年度原创音乐推广与传播项目 [3]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规模达2113.5亿元,同比增长10.8%
新京报· 2025-09-22 16:13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总规模约为2113.5亿元,较2023年增长10.8% [3] - 产业规模的高增长主要源于音乐在视频平台上的广泛使用,特别是音乐直播和音乐短视频 [3] - 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两千亿元,用户规模稳居全球首位 [3] 产业发展阶段与方向 - 2024年是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纵深发展、加快培育数字文化新业态的关键一年 [3] - 产业向智能化、融合化、国际化方向迈进 [3] - 产业发展需直面内在深层次问题,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与体系,构建健康良好生态 [3] 报告编制方法 - 报告基于对国内30家主要数字音乐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同口径数据进行测算分析 [4] - 编制过程剔除了部分边界不清晰的业态形式,并对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了深度访谈 [4] - 报告还参考了政府监管数据、企业财报、权威媒体报道及第三方调研机构的数据 [4] 报告发布与内容 -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报告(2024)》在2025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主论坛上发布 [1][3] - 大会摘要发布了报告的四个部分: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发展情况、问题与对策、趋势与展望 [6]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规模突破两千亿元 用户规模稳居全球首位
央视网· 2025-09-21 18:1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规模突破两千亿元,达到约2113.5亿元,较2023年增长10.8% [1][3] - 数字音乐用户规模稳居全球首位 [1] - 数字音乐平台曲库规模累计总量约为2.63亿首 [3] 产业生态发展 - 数字音乐已突破单一内容形态局限,全面嵌入游戏、影视、动漫等数字内容生态 [3] - 行业专家强调音乐产业各方需拥抱数字音乐,以适应数字时代发展 [3] 技术影响与未来方向 - AI、算法等新技术在降低音乐创作门槛的同时,也带来创作导向短视化、审美单一化等问题 [5] - 行业关注未来音乐作品的经典化,需提升作品的力度、深度、温度和态度,并更新评价机制以推出可传世的经典作品 [5]
武汉“造梦工厂”半年吸引400个剧组
长江日报· 2025-08-22 08:30
微短剧产业基地发展 - 长江微短剧基地是湖北首个微短剧产业基地 占地8800平方米 拥有63个实景影棚及专业拍摄设备[2] - 基地通过多场景集成模式使剧组制作成本下降30% 制作周期缩短35% 5-7天即可完成一部短剧拍摄[2][3][4] - 开业半年接待超400个全国剧组 单日最高七八个剧组同时拍摄 配备4.3万件道具和MOCO自动机械臂等高科技设备[2][3] 数字音乐产业生态 - 海葵数字音乐产业园已入驻400多名从业者 预计年营收达5亿元 曾推出《白月光与朱砂痣》等热门作品[6] - 园区正打造音乐街区 整合创作表演消费功能 通过线上平台挖掘音乐人并投资成立个人工作室[6] - 合作音乐人包括王靖雯 海来阿木等 形成从创作到职业化的完整孵化体系[6] 数字内容产业扩张 - 抖音集团在武汉新落户18家数字内容企业 其中8家企业营收总额突破140亿元[7] - 国家网络游戏属地管理试点落地 31款游戏获版号 包括腾讯《暗区突围》等4款产品[7] - 小游戏产业孵化基地吸引近20家企业入驻 已形成研发发行运营完整产业链[7] 文化产业集群效应 - 微短剧基地联动文旅资源 将黄鹤楼等景点纳入协拍联盟 推动线上传播线下体验模式[4] - 基地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器材租赁 美术制景 审查备案 并配套餐饮住宿交通支持[4] - 产业聚集为留汉大学生创造创业就业机会 形成全产业链平台覆盖内容生产与文化出海[4][5]
互联网传媒周报:音乐付费再超预期,垂类“数据+场景”仍是AI应用壁垒-20250818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8 17:47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互联网传媒行业 [3] 核心观点 - 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验证国内音乐平台赛道优势 腾讯音乐25Q2订阅收入43 80亿元(YoY+17 1%) ARPPU达11 7元(YoY+9 3%) 主要受益于SVIP战略 非订阅收入(粉丝经济)变现超预期 网易云音乐订阅收入YoY+15 2% 主要驱动因素为付费用户数增长 [4] - 泛娱乐公司呈现积极变化 阅文集团25H1自有版权运营业务表现亮眼 短剧单个项目最高流水突破8000万元(24年最高为4000万) 衍生品GMV达4 8亿元(24年全年为5亿) 哔哩哔哩布局充电业务和视频博客 芒果超媒新节目《声鸣远扬》开启报名 [4] - 京东健康25H1医药品销售YoY+30% 原研药和慢病品类增速强劲 验证医药销售线上化渗透率仍有较大空间 AI导诊和用药咨询推动精细化运营 [4] - 具备"数据+场景"的公司在垂类AI应用中具有优势 重点关注腾讯控股 美图 快手等 同时关注AI游戏变现潜力(巨人网络 华通 泰岳 恺英网络等) [4] - 分众传媒因高股息和拟并购新潮传媒提升议价能力而继续推荐 [4] 重点公司业绩与估值 游戏行业 - 腾讯控股25E营收7464亿元(YoY+13%) 归母净利润2556亿元(YoY+15%) PE为19倍 [6] - 网易25E营收1167亿元(YoY+11%) 归母净利润356亿元(YoY+6%) PE为16倍 [6] - 巨人网络25E营收39亿元(YoY+35%) 归母净利润19亿元(YoY+37%) PE为29倍 [6] 影视院线行业 - 上海电影25E营收11亿元(YoY+57%) 归母净利润3亿元(YoY+200%) PE为51倍 [6] - 光线传媒25E营收31亿元(YoY+94%) 归母净利润15亿元(YoY+400%) PE为38倍 [6] 泛娱乐行业 - 快手25E营收1439亿元(YoY+13%) 归母净利润203亿元(YoY+15%) PE为14倍 [6] - 泡泡玛特25E营收310亿元(YoY+138%) 归母净利润103亿元(YoY+223%) PE为32倍 [6] 广告行业 - 分众传媒25E营收135亿元(YoY+10%) 归母净利润59亿元(YoY+13%) PE为20倍 [6] 跨境电商行业 - 焦点科技25E营收19亿元(YoY+15%) 归母净利润6亿元(YoY+23%) PE为29倍 [6]
新消费25H1业绩前瞻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新消费、互联网传媒、游戏、医药、汽车、纺织服装、化妆品和医美、轻工、IP潮玩、包装、家居、酒店、景区、旅游、会展和人力资源服务、黄金珠宝、电商、零售商业、澳门博彩、在线旅游、餐饮、农业、家电、航空出行、食品饮料 - **公司**:泡泡玛特、网易云音乐、美图、快手、腾讯、Meta、凯因、巨人网络、华通科技、完美世界、中旭未来、恒瑞、新诺威、科伦、丽珠、新华制药、康缘、百济、信达、康方、荣昌、和黄医药、翰森、中生、固生堂、英文生物、三生、辉瑞、汉森、石药、远大、东生公司、李欣、默沙东、比亚迪、长城、领跑、小鹏、福达股份、安踏、361度、海澜之家、京东奥莱、比音、报喜鸟、格丽丝、森马、佳曼、罗莱、水星、富安娜、诺邦、稳健、深州华丽、星奥、伟星、百龙、上美股份、毛和平公司、若雨辰、巨子生物、瑞盟股份、福瑞达、贝达尼、上海家化、怀疑生物、爱美客、匠心家居、嘉益股份、百亚豪悦、晨光股份、广播股份、广博、创元股份、裕同科技、永新股份、子江企业、顾家家居、喜临门、慕斯股份、华住、锦江、首旅、雅朵、祥源、长白山、九华山、米奥会展、兰生、北京人力、科瑞、老铺、莱绅通灵、曼卡龙、周大生、老凤祥、中国黄金、京东、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永辉超市、银河娱乐、美高梅中国、携程、同城旅行、古茗、蜜雪、霸王茶姬、锅圈、牧原、巨星、神农、德康农牧、邦基、利华、小明股份、乖宝、中宠、格力、美的、海尔、海信家电、三花、华祥股份、端安环境、小熊、科沃斯、石头科技、海信视像、欧胜、华强组合、华夏航空、吉祥航空、春秋航空、白云机场、燕京啤酒、新乳业、盐津铺子、劲仔食品、伊利股份、青岛啤酒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消费趋势** - **服务消费受青睐**:工作时间增加压缩居民消费时间,服务消费受时间限制更明显,2018年全国居民平均每天消费80分钟,目前降至40分钟,可选商品消费与潜在趋势有7000亿元缺口,服务消费比潜在趋势低3万亿元;反内卷和地方政策增加居民闲暇时间,利好服务消费[2][3] - **经济转型利好服务消费**:中国正从商品向服务转型,人均GDP达1 - 2万美元、城镇化率达70%、老龄化显现时经济体会转型,中国已基本满足这些特征,出行和新兴消费火热预示居民偏好改变[3] - **社会趋势强化服务消费意愿**:家庭规模小型化、出生率下降促进文娱和享受型消费[3] 2. **上市公司中报业绩预告** - 截至7月15日,约1500家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告,占比约27%,43%公司预计盈利,43%预计亏损,亏损风险加快释放,大盘股和双创板块预期盈利率较高,2025年非银金融、有色金属、电子和农业行业表现较好[4] 3. **A股市场** - 正逐步进入盈利周期拐点,看好市场反转策略,维持A股牛市判断,市场氛围呈现牛市特征,关注科技领域,包括中美关税谈判成果和互联网平台资本开支对AI及算力产业链的带动,以及反内卷政策主题[1][5] 4. **各行业情况及投资建议** - **互联网传媒行业**:看好潮玩、音乐及演唱会等越级体验类产品,推荐泡泡玛特和网易云音乐,泡泡玛特上半年收入和利润高速增长,国内市场优于海外[1][6] - **AI应用商业化**:全球加速,中国厂商聚焦情绪消费,通过出海实现付费突破,美图、快手、腾讯、Meta等公司有相关表现,AI教育助手需求得到验证[2][9][10] - **游戏行业**:2025年上半年基本面良好,近期技术性回调,看好全年持续性发展,关注二梯队公司出海和Z世代市场,以及AI游戏创新,推荐巨人网络、华通科技、凯因、完美世界、中旭未来等公司[11] - **医药行业** - 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CXO表现突出,国内CXO早端订单好转,BD交易数量和金额创新高,非上市Biotech公司生存状况改善,推动产业链上游景气度复苏[2][15][17] - 创新药板块行情向好,推荐恒瑞等大票和新华制药等小票[18] - 医疗设备板块下半年有望盈利拐点,关注投资机会[19] - 二季度消费医疗板块不如一季度,关注三季度表现[20] - 港股医药行业上半年子行业分化,创新药板块亮眼,关注创新管线转型及BD交易,以及9月港股通调整可能纳入的新标的[21][22] - **汽车行业**:整车和零部件平稳增长,头部企业净利润稳步增长,自主品牌新车增多,消费者信心增强,下半年补贴续上后头部车企仍将稳健增长,零部件企业聚焦核心大客户和有机器人预期的企业[24][25] - **纺织服装行业** - 内需下半年有望加速回升,外需受关税冲击,不同产区景气分化,个护家清产业链表现较好,推荐诺邦和稳健[26][27] - 2025年二季度面临高基数和关税压力,优质白马股如深州华丽具备全球竞争力[28] - **化妆品和医美行业**:2025年上半年整体超预期,部分港股和A股公司表现良好,医美板块中爱美客Q2营收与净利润可能负增长[29] - **轻工行业**:二季度出口链公司表现较好,内销板块有压力,IP潮玩赛道企业开始布局该领域[30][31] - **IP潮玩行业**:2025年上半年低迷,缺乏热门IP,下半年随着IP内容供给增加和新产品推出,业绩有望改善[32] - **包装行业**:2025年二季度表现平稳,头部企业份额提升,高股息板块值得关注[33] - **家居行业**:2025年二季度面临补贴暂停压力,软体家居公司如顾家家居等表现相对较好[34] - **酒店板块**:2025年二季度RevPAR下滑幅度收窄,雅朵零售业务拉动整体业绩[35] - **景区板块**:2025年二季度受天气影响业绩低于预期,九华山景区表现较好[36] - **旅游市场**:2025年主要集中在7 - 8月暑期,数据表现不错[37] - **会展和人力资源服务板块**:米奥会展、兰生、北京人力、科瑞等公司二季度有不同表现[38] - **黄金珠宝板块**:第二季度表现强劲,优质公司销售韧性好,老铺、莱绅通灵、曼卡龙等公司有相关业绩[39] - **电商板块** - 京东、阿里巴巴二季度收入有增长,但利润有不同程度下滑,关注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等公司,永辉超市下半年利润有望回升[40][42][43] - 美国政府批准H20出口许可利好阿里巴巴阿里云[41] - **澳门博彩行业**:2025年基本面与宏观经济不高度挂钩,收入超预期,行业估值处于底部,推荐该板块[44] - **在线旅游行业**:京东入局未显著影响竞争格局,OTA公司业绩有韧性,携程、同城旅行二季度收入预计增长[45] - **餐饮行业**:推荐古茗、蜜雪、霸王茶姬、锅圈等公司[46] - **农业板块** - 上半年整体景气平稳,生猪盈利兑现、前养殖景气分化、后周期景气上行,猪饲料、宠物食品与动保领域业绩较好[47] - 生猪养殖行业头部企业有盈利,未来关注盈利稳定性和模式创新企业[48][49] - 禽养殖板块白鸡景气触底,黄鸡盈利下行,蛋鸡苗高景气[50] - 宠物食品市场国内景气上行,境外代工受关税影响[51] - 动保领域需求回升,关注科前生物和生物股份[52][53] - **家电行业** - 2025年上半年整体良好但边际走弱,白电、零部件、小家电及清洁电器等领域部分公司二季度有不同表现[54][55][56][57][58] - 白电行业海尔智家、美的、格力表现突出,零部件出口弹性标的欧胜下半年接单景气度高,华强组合业务景气度超主机厂[59] - **航空出行市场**:2025年上半年环境向好,航司减亏或盈利增长,机场公司利润同比增长,成本端压力下行,毛利率改善[60][61] - **食品饮料行业** - 白酒板块动销压力大,大众品板块分化,乳制品和啤酒需求下滑,区域性公司如新乳业、燕京啤酒表现较好[63] - 关注燕京啤酒等公司新产品和新渠道增长,以及伊利股份和青岛啤酒港股的估值和股息率[64][6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电影板块2025年整体前高后低,暑期档有多元化影片定档,推荐万达、中国儒意、上海电影等公司[14] - 东生公司以5亿美元净代价收购李欣,关注其核心管线后续开发进展[23]
腾讯音乐:2024年华语数字音乐白皮书.
搜狐财经· 2025-06-01 11:09
全球与中国市场数据洞察 - 全球音乐市场收入从2023年707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762亿美元,现场演出占比46.1%,订阅流媒体占录制音乐收入51.2% [2] - 中国录制音乐收入同比增长9.6%,在线音乐付费用户达1.8亿,腾讯音乐付费用户增至1.21亿,ARPU值提升至11.1元 [2] - 非华语音乐在华播放份额稳定在15%,英语、韩语、日语居前三,非华语新歌关注度持续上升,如《APT.》成为现象级作品 [2] - 华语新歌产量在AI技术推动下爆发,2024年达135.1万首,但年播放量<1000的歌曲数量翻倍,市场竞争加剧 [2] - 近五年歌曲贡献超60%播放份额,周杰伦等经典作品仍具生命力,年轻用户对个性化、垂类音乐需求显著 [2] 行业三大核心趋势 - **县城叙事**:下沉市场成为创作焦点,如河南说唱之神《工厂》以工业叙事引发共鸣,影视《我的阿勒泰》等通过在地视角触达主流 [3] - **银发经济**:中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刀郎演唱会吸引半数中老年观众,线上挑战赛、广场舞曲改编等UGC内容活跃 [4] - **音乐节内容**:头部IP通过稀缺艺人(如林忆莲复出)、特别企划(限定舞台、新歌首演)及跨界融合(影视游戏IP联动)实现差异化 [5] 跨界案例:音乐与多领域融合创新 - **游戏音乐**:《黑神话:悟空》融合唢呐、陕北说书与西洋管弦乐,如Boss战曲《我也去当个天命人玩玩》改编自梵呗诵经,推动游戏内外传播共振 [6] - **音乐教育**:多邻国推出游戏化钢琴学习产品,日活达300万,清华附中引入「新声创编培养体系」探索从兴趣到专业的路径 [7] - **演出营销**:哥伦比亚「玩徒派对」整合徒步与音乐节,斑马音乐节以「精酿+摇滚」圈层策略提升品牌认知 [8] 年度作品与行业展望 - 腾讯音乐榜盘点年度十大歌手、歌曲、专辑,周深、汪苏泷、单依纯等艺人表现突出,《小美满》《暮色回响》兼具热度与专业性 [9] - 行业未来需以「跨界思维」打破圈层壁垒,拥抱技术变革,平衡内容质量与商业价值 [9] 报告背景与研究方法 - 腾讯音乐研究院依托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及行业伙伴数据,聚焦华语数字音乐行业全貌与趋势 [13][14] - 2024年报告新增「跨界」板块,探讨音乐与游戏、营销、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反映行业打破传统路径的需求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