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区商业
icon
搜索文档
老地标新生 泰国“莲花”系再“闯”通州商业
北京商报· 2025-10-22 23:38
项目概况 - 通州区莲花荟项目正从传统超市升级为社区商业综合体 目前处于室内装修阶段[1] - 项目定位为“邻里生活空间” 集餐饮、休闲、亲子、观影等多种业态于一体[1][2] - 项目前身为2004年开业的卜蜂莲花通州店 占地约1.83万平方米 于去年启动全面改造[2] 项目进展 - 项目已完成外立面更新 多数商户已完成签约 截至今年9月商户签约率约90%[2] - 霸王茶姬、星巴克等临街门店已开始运营并上线外卖平台[2] - 项目在开业前启动了大规模招聘 包括超市理货员、收银员等数十个岗位[2] 区域商业背景 - 通州区商业形态正经历从单一到多元、从功能导向到体验导向的转变[3] - 通过“四区结对”机制 今年通州区已吸引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的3000余家企业迁入[3] - 除莲花荟外 远洋乐堤港、D.P.ONE源·心等重点商业项目也在推进 推动区域形成多核心商业布局[3] 行业转型趋势 - 莲花荟的改造是“超市项目变更为综合体”的案例 代表了传统零售空间向“社区生活中心”的转型[3][4] - 全国范围内多个传统大卖场面临业绩下滑、客流减少的挑战 社区型综合体成为商业地产新风口[4] - 行业出现“超市+”趋势 例如物美超市在改造中增加外围餐饮和零售门店 山姆会员店拓展礼品卡等服务[4] 模式优势分析 - “超市+”社区综合体模式能及时感知社区居民需求变化 快速调整业态与商品结构[5] - 该模式可借助社区资源开展营销活动 降低获客成本 提升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与美誉度[5] - 模式相比大型购物中心更具灵活性与亲和力 能提供更个性化的一站式生活体验[5]
创新单元规划、突出“一老一小”、丰富新型业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扩围升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7 14:01
政策核心内容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进行再部署,旨在通过多业态集聚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需求 [1] - 政策明确了扩大覆盖范围、优化设施布局、推动业态升级、推动服务升级、推动管理升级等五个方面任务 [2] - 政策重点与亮点在于创新单元规划、突出"一老一小"、丰富新型业态,以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2] 试点建设成果 - 截至今年7月底,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涉及商业网点150.3万个,服务居民1.29亿人 [1] - 试点地区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均衡,设施业态更加丰富,经营主体更加壮大,服务供给更加优化 [1] 覆盖范围与设施规划 - 计划利用3年时间持续开展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实现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全覆盖 [2] - 加强整体规划设计,一圈一策分类建设,科学布局商业设施,发展街巷经济、社区经济,支持社区商业与公共服务等设施联动发展 [2] 业态与服务升级方向 - 全面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重点建设为老服务业态,加快发展育幼服务业态,鼓励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2] - 推动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提供人性化品质化服务,推动社区食堂科学定价、市场化运营 [2] 养老服务发展重点 - 民政部指导各地重点发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六助"服务 [3] -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老年助餐点达8.6万个,日均为328万名老年人及其他人群提供助餐服务 [3] 托育服务发展重点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扩充方便可及的社区托育作为重点,为婴幼儿提供家门口的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 [3] - "十四五"是托育服务发展的起步期,有关部门正不断完善托育服务体系 [3]
民生论谈丨一刻钟“幸福半径” 激活社区消费潜力
搜狐财经· 2025-09-25 15:49
政策部署与目标 - 商务部等13部门于2023年7月11日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旨在为2025年做好收官并为未来五年建设积累经验[3][5] - 商务部等9部门于今年9月19日发布《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提出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新目标,即确定100个试点城市,建成1万个便民生活圈[6] - “百城万圈”目标具体包括打造500条“银发金街”、500个“童趣乐园”,推动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0%以上[6] 市场空间与产业机遇 - 便民生活圈建设将酝酿巨大的万亿级消费市场新蓝海[1][4] - 截至2025年7月底,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涉及商业网点150.3万个,服务居民1.29亿人[4] - 依托“百城万圈”目标,银发经济、托育产业、社区商业、城市更新等系列部署将带来巨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为关联产业发展创造增量空间[6] 业态规划与服务内容 - 在居民“家门口”(步行5—1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引进智能零售终端[4] - 在居民“家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内)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4] - 第三届“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月”活动围绕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一老一小”服务、老字号、餐饮服务、促销活动、便民服务和公益宣传进社区等六个方面,确定了36项重点配套活动[5] 就业创造与经济效益 - 现有的6255个便民生活圈已经创造了732.4万个就业岗位[7] - 按照到2030年建成1万个便民生活圈的规划,或将带来超过千万个就业机会[7] - 社区商业“毛细血管”将与国民经济“主动脉”同频共振,激活社区消费潜能[6][7]
9部门推动便民生活圈扩围升级 2030年将实现“百城万圈”目标
长江商报· 2025-09-22 07:01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为实现目标,《通知》明确五大任务:一是扩大覆盖范围,推动从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向县城社区延 伸,实现更多人群全覆盖;二是优化设施布局,把便民生活圈纳入城市国土空间和城市更新规划,推动 新建社区与住宅同步建设商业和养老服务中心;三是推动业态升级,重点补齐养老、托育、家政、菜市 场等基础性业态,培育新型共享经济与特色服务;四是推动服务升级,倡导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提供 更加人性化、品质化的社区服务;五是推动管理升级,建立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和数字化管理体系,提 升社区商业运行效率。 《通知》明确提出按照"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因城施策、一圈一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聚焦群 众急难愁盼,突出"一老一小",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将便民生活圈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宜 购、宜老宜小的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 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即确定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对地级以上 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全覆盖;建成1万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 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打造500条"银发金街"、500个" ...
全龄共享品质生活圈提升百姓幸福“成色” “圈圈”相融“环环”相扣释放经济旺盛活力
央视网· 2025-09-21 10:43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商务部等9部门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核心是便民 关键在一刻钟 目标是打造生活圈 [1] - 截至2025年7月 全国已建设便民生活圈6255个 服务居民1.29亿人 [1] - 新举措推动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 购物服务圈 15分钟健身圈 娱乐文化圈 就业服务圈 健康医疗圈等相融 相邻社区便民生活圈之间环环相扣 [18] 试点城市案例与成效 - 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大学路长约700米 连接大学校区 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 15分钟可达范围汇聚特色餐厅 咖啡馆 书店与文创市集 为周边社区增添商业活力 [5] - 大学路周末化身限时步行街 艺术装置 餐饮外摆 休闲活动每周上新 丰富业态提升街区互动感和开放性 为周边商户带来客流 [7] - 国定支路长550米 经过微更新改造 串起社区讲堂 社区会客厅 社区食堂和智慧菜场等睦邻友好新空间 提供从社区事务一站式受理到企业政策咨询 从0-3岁幼托到为老综合体等一应俱全的便民设施 [7][9] - 湖北武汉作为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 27个生活圈持续提档升级 便民生活圈内有食堂 老年大学 低龄托育 科技馆 图书馆等设施 [10] 具体服务与设施 - 武汉南湖街道中央花园社区镶嵌迷你航空航天科技馆 成为周边近1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科普基地 [12] - 科技馆楼下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邻里幸福食堂” 提供18种菜品供居民自助选择 60岁以上老年人就餐不超过10元 [14] - 华锦社区活动中心为退休老人提供舞蹈 声乐 书画 剪纸等课程 [16] - 辖区内幼儿园开设3岁以下托育班 由专业幼教老师带领活动 [18]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怎么扩围升级?各地都在做哪些探索?一起来看
央视网· 2025-09-20 07:43
央视网消息:近五年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确定四批共210个全国试点。那么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各地都在做哪些探索。 一大早,在湖北武汉南湖街道中央花园社区,这家航空航天科技馆迎来了一批小参观者。 总台记者 鄢艳:这样一个镶嵌在社区里的迷你航空航天科技馆,已经成为了周边近十所中小学、幼儿园的科普基地,同时也在向外辐射。 湖北武汉武昌区蒙星幼儿园教师 林珊:我们幼儿园过来大约五分钟,我们是社区的幼儿园,我们会定期带孩子们过来参观、感受航天科技。 临近中午,科技馆楼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邻里幸福食堂"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用餐。18种菜品供居民自助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就餐不超十元。 湖北武汉中央花园社区居民 冯兆海:你喜欢吃什么自己就打什么,吃完了之后如果还不够还可以加。很多老人到这里来吃,基本上有上百人。 与市集一路之隔的是一家菜市场。 依托菜市场的高频客流,咖啡店、烘焙坊、健身房等商户纷纷入驻。 上海虹口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田冲:"菜场+市集+X"的一个共享空间,大家可以休闲、娱乐,包括一些社区的活动放在了这里面,给居民一种社 区客厅的感觉。 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的双榆树北路生活圈,目前已有50多种 ...
打造幸福生活“能量圈”
经济日报· 2025-09-20 06:23
15分钟生活圈建设 - 各地推进15分钟生活圈建设 提升城市温度与活力 通过配置购物 餐饮 家政 快递 维修等基本保障业态实现消费便捷化 同时发展文化 娱乐 休闲 社交 康养 健身等品质提升业态增强消费体验 [1] - 社区消费场景具有单笔金额低但频次高 黏性大的特征 使社区成为消费链条的核心部位 [1] 社区商业形态演变 - 社区商业从传统夫妻店形态 以销售油盐酱醋 五金家电及提供维修服务为主 转向注重消费过程中的情绪价值提供 如愉悦感和认同感 [2] - 社区商业功能从单纯售卖商品和服务 升级为售卖生活方式 例如社区书店通过举办阅读分享活动增强消费黏性并满足邻里情感需求 [2] 社区商业转型策略 - 重构商业空间 将单一交易场所转变为多元化生活场景 如便利店增设休息区促进社交互动 [3] - 通过社交场景传递生活方式 包括社区花店的插花课程 瑜伽店的沙龙分享 咖啡馆的手作体验 使消费者获得情感共鸣 [3] - 融入文化元素提升吸引力 成熟社区结合历史印记 新兴社区主打潮流时尚文化 增强消费场景生命力 [3] 社区商业发展挑战与支持 - 社区商业经营者多为中小商户 面临资金和人力资源有限问题 转型受外部环境制约和内部运营难题影响 [3] - 需要政策在税收 金融方面提供支持 同时需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精准把握邻里需求 实现多元化消费场景建设 [3]
便民生活圈新政聚焦“一老一小” 2030年达成“百城万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03:56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提出20项具体任务 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突出“一老一小”并延伸至县城社区 打造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 [1] - 政策以“试点+标杆”双轮驱动 短期内提升覆盖率 中长期通过业态融合与模式创新带动社区商业价值升级 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双赢 [1] - 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 即确定100个先行区试点城市 建成1万个便民生活圈 打造500条“银发金街”和500个“童趣乐园” 居民满意度达90%以上 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30%以上 [2] 当前建设进展与挑战 - 截至2025年7月底 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 涉及商业网点150.3万个 服务居民1.29亿人 [2] - 当前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仅占全国城市社区的12.5% 存在传统业态多新兴业态少 商品供给多服务供给少 分散经营多集中经营少等问题 [2] 政策三大新亮点 - 创新单元规划 将便民生活圈纳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 以若干社区为单元统筹设计 明确五方面任务:扩大覆盖范围 优化设施布局 推动业态升级 服务升级和管理升级 [3] - 突出“一老一小” 把养老服务作为必备业态 鼓励提供专业照护及老年食堂等服务 打造“银发金街” 鼓励商业场所适儿化改造 发展托育托管等 打造“童趣乐园” [3][5] - 丰富新型业态 引导配置特色餐饮 新式书店 宠物店等 鼓励共享客厅 共享自习室等模式 发展自助寄存仓 代厨 整理收纳等新业态 推动社区食堂科学定价市场化运营 [5] “一老一小”群体服务举措 - 针对老年人 政策要求补齐为老服务设施短板 引导“小修小补” 老年用品店等业态合理布局 鼓励发展老年餐 支持医疗辅具体验馆和适老化改造 [6][7] - 满足老年人品质与精神需求 依托社区公共空间打造老年社交会客厅 设立书店 社区影院等业态 开设声乐 舞蹈等课程 鼓励设立“适老化”岗位 [7] - 针对儿童 鼓励社区商业综合体开展适儿化改造 建设母婴设施 发展儿童书店 IP乐园 托育托管 亲子餐厅等 打造“童趣乐园” [7] - 发展托育服务作为重点 国家卫健委将扩充社区托育 提供全日托 半日托等服务 并通过加大投资 空间保障和质量提升力度优化普惠托育体系 [8] 政策实施与预期效果 - 政策将利用3年时间持续开展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 对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全覆盖 推动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等多圈相融 [3] - 政策鼓励采用智慧社区解决方案等新技术手段 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体验 有助于改善民生并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9]
便民生活圈新政聚焦“一老一小”,2030年达成“百城万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20:28
政策目标与规划 - 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 包括100个先行区试点城市和1万个便民生活圈 打造500条"银发金街"和500个"童趣乐园" [2] - 居民满意度目标达到90%以上 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0%以上 [2] - 将便民生活圈纳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 以若干社区为单元统筹设计功能结构和网点布局 [3] 建设进展与现状 - 截至2025年7月底 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 涉及商业网点150.3万个 服务居民1.29亿人 [2] - 当前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仅占全国城市社区的12.5% 存在传统业态多新兴业态少等问题 [2] 重点服务群体 - 聚焦"一老一小"群体 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人 占总人口的22% [6] - 养老服务作为便民生活圈必备业态 鼓励提供专业照护精神慰藉陪诊助医等基本服务 [3] - 发展托育服务 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 支持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 [8] 业态创新与升级 - 引导配置特色餐饮新式书店宠物店等业态 鼓励共享客厅共享自习室共享工具箱等模式 [4] - 推动社区食堂科学定价市场化运营 提供"六宜"老年餐并拓展送餐烘焙团购等服务 [4] - 发展街巷经济社区经济 支持社区商业与公共服务物业服务绿地公园等设施联动发展 [3] 实施措施与支持 - 利用3年时间开展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 对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全覆盖 [3] - 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 支持社区普惠托育服务设施建设 增加普惠托位供给 [8] - 落实新建小区与配套托育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要求 [8] 预期效果与意义 - 短期内快速提升便民生活圈覆盖率 中长期通过业态融合带动社区商业价值升级 [1] - 推动社区商业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跃迁 成为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抓手 [5] - 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增强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9]
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商务部等9部门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扩围升级
第一财经· 2025-09-19 18:20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1] - 建设目标为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即在100个先行区试点城市建成1万个便民生活圈,打造500条“银发金街”和500个“童趣乐园” [1] - 具体发展指标包括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0%以上 [1] 当前建设进展 - 截至2025年7月底,210个试点地区已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 [1] - 已建成的便民生活圈涉及商业网点150.3万个,服务居民1.29亿人 [1] 近期活动安排 - 商务部将于今年10月1日至31日组织开展第三届“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月”,活动名称由“节”改为“月”以延长服务周期 [2] 规划与建设重点 - 创新单元规划,将便民生活圈纳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以若干社区为单元进行统筹设计 [4] - 推动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购物服务圈、体育健身圈等“圈圈相融”,增加服务密度和广度 [4] - 加强整体规划设计,一圈一策分类建设,发展街巷经济和社区经济 [4] 业态与服务升级 - 突出“一老一小”服务,把养老服务作为必备业态,鼓励提供老年食堂、专业照护等服务 [5] - 鼓励商业场所进行适儿化改造,发展儿童书店、IP乐园、托育托管等亲子消费场景 [5] - 丰富新型业态,引导配置特色餐饮、新式书店、宠物店,鼓励共享客厅、共享自习室等模式 [5] 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扩充方便可及的社区托育作为重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等多种服务 [6] - 完善政策体系,实施社区托育税费优惠、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居民类价格等政策 [6] - 健全标准规范,制定托育机构的设置标准、管理规范、保育照护等标准 [6] 未来支持措施 - 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支持社区普惠托育服务设施建设 [7] - 加大“空间”保障力度,落实新建小区与配套托育设施“四同步”要求,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补充设施 [7] - 加大“质量”提升力度,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