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食堂

搜索文档
实惠好吃、食品安全有保障 多样化的社区餐饮受青睐
央视网· 2025-07-24 17:02
社区餐饮模式发展 - 社区食堂和城市厨房等社区餐饮模式在上海深受市民青睐,凭借价格实惠、食品安全可视、就餐便捷等优势成为解决居民日常用餐需求的重要选择[1][5] - 上海天山街道社区食堂提供多样餐食,价格从十多元一碗的面条到二十元上下的正餐,每日客流量达两三百人,烹饪流程透明可见[3] - 上海静安政企合作城市厨房可容纳150人同时就餐,装修时尚,吸引老年人、小朋友和上班族等多类人群,中午高峰期需排队[5] 广州社区饭堂创新服务 - 广州天河区棠下街道社区饭堂推出暑期特惠套餐,包括18元单人套餐和30元"一老一小套餐",后者尤其受带娃家长欢迎[6][8] - 该饭堂首创广州市社区饭堂自助餐模式,28元畅享自助,1.4米以下儿童半价,60岁以上本地户籍老人叠加政府补贴后最低19元起[8] - 饭堂持续丰富服务内容以满足市民多元用餐需求,作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一部分,去年年底已推出创新自助餐模式[8]
从托育养老到运动健身、文化娱乐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圈出幸福新生活
央视网· 2025-06-15 10:57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进展 - 我国自2021年至今已建设便民生活圈5510个,服务居民1.25亿人 [1] - 试点地区累计改造更新养老服务站点8600多个,托育机构1.3万多个 [3] - 试点地区累计改造更新运动健身设施1.3万多个 [8] - 贵阳已建成33个社区文化站,打造15个城市主题书房和198个社区图书共享系统 [15] 便民服务创新模式 - 上海社区推出"宝宝屋"提供0-3岁托育服务,配备专业幼教老师和齐全设施 [3] - 浙江长兴"健康屋"集成云诊室、云药房和健康监测,实现24小时在线问诊和处方开具 [3] - 成都簇桥街道"隔壁子"未来社区食堂日均服务300多人,其中70%为附近年轻居民 [11] - 青年社区集成居住、工作、休闲、娱乐场景,提供太极、摄影、吉他等课程和文娱活动 [13] 智慧化运动设施发展 - 济南森林公园建成2300米智慧健身步道,配备AI运动大模型实时采集分析运动数据 [6] - 眉山利用闲置空间打造智慧体育公园和"口袋公园",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 [8] - 智慧步道宽6米,沿线设置摄像头和智能采集设备,运动数据可同步至互动大屏查询 [6] 社区文化服务升级 - 贵阳优化升级1800平方米群众文化中心,设置舞蹈室、声乐室、书画室等活动场所 [15] - 社区定期邀请专业老师提供课程教学,满足老年人文化需求 [15] - 已完成400个文化服务项目,丰富居民精神生活 [15]
旧街“老社新治”成网红打卡地 成都把艺术展搬到街头
中国经营报· 2025-06-07 03:36
城市更新政策与规划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 [3] - 文件要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整治安全隐患,支持加装电梯,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结合改造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6] - 推动街区功能转换、业态升级、活力提升,打造活力街区,改造商业步行街和旧商业街区,优化交通组织,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文旅产业赋能 [8] - 建立以居民为主体的保护实施机制,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和历史建筑修缮,探索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的路径 [9] 老旧小区改造案例 - 成都长信公寓通过改造新增停车位、升级垃圾站、设置电瓶车充电区,加装电梯解决老年住户爬楼问题 [3][5] - 蓓蕾社区将背街巷道改造为"无边界美术馆"展廊,引入街头表演和主题艺术展,同时升级临街商业业态,吸引咖啡馆、饰品店等年轻化店铺 [4][5] - 社区建设食堂并对60岁以上老人提供用餐补贴(60-79岁补贴3元/餐,80岁以上补贴6元/餐) [6] - 玉林东路改造缩减车行道宽度、拓宽人行道,为商户提供外摆空间,案例入选住建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二批)》 [10] 商业与文化融合案例 - 成都太古里保留广东会馆等历史建筑并融入川西元素,吸引Cartier Maison、CAFéDIOR等国际品牌入驻,形成奢侈品潮牌聚集区 [7] - 蓓蕾社区将街道办办公楼改造为"白夜花神诗空间"咖啡馆,引入白夜酒吧品牌,带动文创摊主聚集形成文化地标 [8] 跨部门协作机制 - 城市更新需园林、交通、城管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如玉林东路改造涉及道路规划与商户空间协调 [10] - 《意见》要求构建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分级落实的工作格局,加强政策与资金保障,避免形式主义 [11]
花不起沪币后,我挖掘出了上海最「穷鬼友好」的自习点
后浪研究所· 2025-04-09 16:53
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定位 - 打破"老年人专属"刻板印象 面向群众提供免费文化活动空间 实现"不花钱的松弛感"[1][2] - 覆盖自习 图书借阅 文艺活动 社区食堂等多元化服务 满足年轻人周末休闲需求[3][4][19] - 陆家嘴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需注意与金融街服务中心区分 后者仅限内部人员使用[6] 文化设施特色 - 图书借阅馆藏书以小众专业书籍为主 剔除网红畅销书 包含意大利面食谱 香水百科等特色藏书[12][17] - 静安寺党群服务中心以本帮菜社区食堂闻名 提供清炒大白菜 红烧大排等每日特价菜品[21][24] - 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配备运动后浴室 智能药柜 1分钟诊所等户外便民设施[59][62] 运营模式分析 - 社区食堂采用沪币定价体系 荤菜20元 素菜10-16元 凉菜8元 需注意菜品分量固定[28][29][30] - 66梧桐苑党群服务中心转型为Citywalk景点 结合历史建筑打造"天平邻里汇"文化品牌[40][42] - 每日安排百姓艺术团 沪剧队 合唱队等28个文艺团体活动 时间覆盖早9点至晚8点[20] 用户画像与体验 - 年轻用户主要使用自习室和图书馆功能 成功"洗去班味儿"并缓解知识焦虑[4][10][17] - 老年用户主导文艺社团活动 形成唱戏 舞蹈等固定社群 吸引游客驻足观摩[20][38][49] - 徐汇滨江中心成为运动人群歇脚站 提供免费理疗椅 日均服务学生及跑者超百人[3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