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

搜索文档
南京高光:铸就中国屏“像素雕刻刀”的硬科技突围者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8 15:27
行业背景与市场格局 - 金属掩膜版是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的关键治具 直接决定面板良率和成像质量 分为CMM、CVD Mask和FMM三类 [2] - FMM领域大日本印刷(DNP)占据近90%市场份额 CMM和CVD Mask领域韩国厂商占据绝对市场份额 [2] - 全球FMM市场销售额将从2024年3.65亿美元激增至2031年9.52亿美元 [8]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公司国内首发G8.6代CMM+FMM高世代产品组合 产品长度2.5米宽度1.5米 可精准适配G8.6代AMOLED产线 [1][5] - G8.6代AMOLED FMM开孔精度控制在±2.5μm以内 最大宽度达600毫米长度超1.75米 适用于大尺寸面板生产 [7] - 实现高于500PPI的像素呈现 攻克高纯度铁镍合金原材料减薄技术 实现FMM原材自主可控 [8] - CVD Mask采用多层复合结构设计 通过优化金属层厚度和孔隙分布实现封装层精确覆盖 [6] - 自主研发绿色主体有机发光材料和空穴传输层材料 与金属掩膜版形成工艺协同效应 [9] 产业化进展与战略合作 - 京东方G8.6代AMOLED生产线总投资630亿元 公司与京东方签署联合开发协议 [3][4] - 2025年5月G8.6代产线完成设备搬入 8月实现产品下线 目标年内完成送样验证 [4] - 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同时覆盖金属掩模版及有机发光材料的一站式AMOLED供应商 [9] 行业影响与发展机遇 - G8.6代金属掩膜版国产化直接关乎国内首条8.6代AMOLED生产线产能爬坡进程 [3] - 中国企业崛起推动行业格局从"日企垄断"向"多极竞争"转变 [8] - 公司通过"材料+工艺"整合创新模式重塑国产OLED供应链价值 [10]
超300亿!惠科多条高世代面板产线落地郑州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8-18 10:53
战略合作与项目投资 - 惠科与郑州航空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大新型显示器件项目落户郑州,总投资预计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1] - 项目规划建设多条全球领先的高世代显示面板生产线,聚焦高端IT显示、车载显示及Mini/Micro LED等尖端技术领域 [1] -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500亿元 [1] -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第一阶段投资约30亿元,占地约300亩,建设超高清新型显示模组及整机生产线,预计达产后年产值约80亿元 [3] - 一期项目于2024年9月开始施工,建设周期共180天 [3] 生产基地布局 - 今年3月惠科第七座整机生产基地在郑州航空港区点亮投产 [2] - 郑州基地的建立是公司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将有效辐射中西部地区,完善产业链布局 [3] - 公司旗下有4条技术特点各有侧重的G8.6高世代线及多座智能显示终端生产基地,同时配置有显示模组生产基地和显示终端配件生产工厂 [3] 产品与技术 - 在TV领域产品尺寸覆盖24-107英寸,合作伙伴包括三星、TCL王牌、海尔、海信、VESTEL、小米、创维、飞利浦、ROKU等品牌 [3] - 惠科全球首发85和100英寸超高刷电视,搭载HSR 360Hz引擎与FSA Pro高穿透液晶架构,支持在4K分辨率下将180Hz原生刷新率超频至360Hz,亮度达600nits并拥有8000:1对比度 [6] - 惠科全球首款116英寸4K超薄壁纸电视采用Mini LED背光技术、9.9mm超薄悬浮无边框设计,并通过纳米涂层将反射率降至1.8% [6] 行业展会动态 - 在今年8月上旬举办的DIC 2025上,惠科展示了多款TV新品 [4][6]
和辉光电上半年净亏损8.4亿元 笔电AMOLED面板出货量同比激增超100%
巨潮资讯· 2025-08-16 09:2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11.5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8.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2.79亿元亏损减少34.32%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2.33亿元,同比大幅增加2.08亿元 [4] - 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6.99个百分点 [4] 产品战略与市场表现 - 公司坚持"刚柔并济"差异化产品战略,重点布局平板、笔记本电脑等中大尺寸AMOLED市场 [2] - 中大尺寸AMOLED领域出货量及平均售价(ASP)同比增长83.18%,成为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 [2] - 笔记本电脑AMOLED面板出货量和营收同比激增超100%,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 [2] - 已为荣耀、联想、Acer等国内外一线品牌高端旗舰机型稳定供货,并拓展多家国际头部笔电厂商 [2] 车载显示业务 - 持续深化与上汽智己、吉利路特斯、极氪、smart、蔚来等知名车企合作 [2] - 成功进入欧洲高端汽车品牌供应链,推动车载面板业务稳步增长 [2] 智能手机与智能穿戴 - 主动优化智能手机产品结构,减少低毛利产品生产,提高部分高需求产品售价 [3] - 智能穿戴领域凭借Hybrid高附加值产品加强市场渗透,销量及毛利率均实现提升 [3] 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2.47亿元,占营收比例9.24% [4] - 持续推进Hybrid显示、Tandem叠层技术、EAGLE驱动电路、165Hz高刷、高频PWM调光等前沿技术商业化应用 [4] - 成功量产近10款新产品 [4] - 在CES 2025展会上推出14英寸2.8K Hybrid Tandem、11.3英寸柔性LTPO Tandem、15.1英寸车载Tandem等创新产品 [4] 未来展望 - 未来将继续聚焦中大尺寸AMOLED面板战略方向,深化平板、笔电、车载等高端市场布局 [4] - 加强技术研发和降本增效,推动业绩持续改善 [4] - 随着行业需求回暖和产品结构优化,全年亏损有望进一步收窄,并向盈利目标稳步迈进 [4]
和辉光电: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所需资金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16 00:36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获准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083,660,725股(含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价2.65元/股,募集资金净额8,002,135,743.48元 [1] - 募集资金已存放于专项账户,并与保荐机构、银行签订监管协议进行专户管理 [1]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第六代AMOLED生产线产能扩充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662,930.30万元,占承诺投资总额800,213.57万元的82.84% [2] 资金置换操作流程 - 因境外采购需以外币支付,公司拟先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款项,后续6个月内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 [2][3] - 财务部需按月编制支付明细表及置换台账,确保专款专用,并接受保荐机构监督 [3][4] 决策程序与监管意见 - 该事项已通过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 [5] - 监事会认为该操作符合监管规定,未改变资金用途且不损害股东利益 [5] - 保荐机构核查后对资金置换流程无异议 [6]
和辉光电: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16 00:2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股票代码为688538,简称为和辉光电,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1] - 公司总资产为2779.12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6.0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19.44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8.37% [1]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李凤玲,证券事务代表为陈佳冬,联系电话021-60892866 [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为267.01亿元,同比增长11.51% [1] - 利润总额为-83.97亿元,上年同期为-127.86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3.97亿元,上年同期为-127.86亿元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28亿元,同比增长855.77% [1]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47.30亿元,上年同期为-8.61亿元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73%,较上年同期增加2.00个百分点 [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24%,较上年同期减少0.86个百分点 [1] 股东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股东总数为116,727户 [2] - 前10名股东中,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最高,为58.35% [4] -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1.11% [4] - 上海金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99% [4]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2.13% [4]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1.66% [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93% [4]
和辉光电(688538.SH):上半年净亏损8.4亿元
格隆汇· 2025-08-15 20:11
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11.5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亿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0.06元 [1] 产品战略 - 坚持刚柔并济的差异化产品战略 [1] - 聚焦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快速成长的中大尺寸领域 [1] - 将中大尺寸领域作为战略性发展方向 [1] 研发创新 - 以研发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1] - 持续拓展前沿技术研发与成果 [1] 平板及笔记本电脑业务表现 - 通过技术升级加速市场渗透 [1] - 销量与平均单价均实现同比增长 [1] - 该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83.18% [1]
和辉光电: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约-8.4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19:3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6.7亿元 同比增加11.51% [2]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8.4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6元 [2] 同期对比数据 - 2024年同期营业收入约23.95亿元 [2] - 2024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2.79亿元 [2] - 2024年同期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9元 [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证券简称为和辉光电 [2] - 公司证券代码为SH 688538 [2] - 当前收盘价为2.6元 [2]
年增86%,2025年OLED显示器出货量或达266万台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8-15 14:50
OLED显示器市场趋势 - 2025年全球OLED显示器出货量预计达266万台,年增长率86%,渗透率约2%,2028年渗透率有望升至5% [2] - 电竞需求强劲及面板厂、品牌厂积极推广是主要驱动因素,国际形势变化促使欧洲与中国市场占比提升 [2] 区域市场格局变化 - 2024年北美市场出货占比达44%,为全球最高;2025年因品牌分散风险策略,北美占比预计降至33% [5][6] - 欧洲市场出货占比从2024年28%升至2025年33%,中国从14%增至21%,主因电竞需求及网吧设备升级 [6] 核心消费市场特征 - 北美、欧洲、中国合计占OLED显示器出货量80%以上,消费者消费能力较强且基数庞大 [5] - OLED显示器定位高阶市场,售价高于LCD,但主要区域市场的高消费能力支撑其发展潜力 [5][6]
DIC 2025:显示上游国产化再迎新进度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8-15 14:50
行业发展趋势 - 显示面板产业持续向中国集中 显示上游供应链加速国产化进程 国产企业通过更优产品性能和更高性价比打破国际垄断局面 [1] - 2025国际显示技术及应用创新展(DIC 2025)成为国产显示产业链企业展示自研产品的重要平台 展现中国显示技术实力 [1][3] 和成显示技术突破 - 推出高对比和高穿透液晶系列产品 并拓展液晶非显示应用场景包括车规级液晶汽车天幕、液晶偏振光栅、液晶光波导、纳米复合光学膜等技术 [4] - 收购日本JNC旗下苏州JNC公司100%股权及所有液晶相关专利 液晶核心专利数量提升至1500项 于2023年6月中旬完成资产交割 [6] 寰采星产能与技术进展 - 实现18至20微米厚度高世代线精密金属掩模版(FMM)国产化突破 成为国际领先的高精度金属掩膜版生产企业 [7] - 二期工厂于2024年底投用 实现G8.6代FMM产品量产 月产能达1万条 持续挑战海外企业市场地位 [9] 高光半导体产品创新 - 推出国内首张独立自主开发的G8.6代线金属掩膜版(CMM)产品 并展示高精度FMM产品 [10] - 开发金属原材拼接技术打破宽幅限制 FMM减薄工艺使表面粗糙度和机械强度媲美未减薄材料 同时在OLED有机发光材料等领域多线布局 [12] 华中气体产业布局 - 主营产品涵盖电子特气(硅烷为代表)和电子大宗气(氧/氮/氩等) 为半导体、光伏、显示等行业提供一站式用气解决方案 [12] - 2018年实现贸易向生产转型 自主生产磷烷混氢、笑气等气体 在生产技术和成本控制方面达到行业前三水平 [14] 国产化成果总结 - 和成显示、寰采星、高光半导体、华中气体等企业通过核心材料与精密器件研发 将显示产业链国产化转化为现实成果 [15] - 中国显示产业自下而上的创新力量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预示中国深度参与并引领的新时代加速到来 [15]
华映科技、冠捷科技公布上半年业绩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8-15 14:50
华映科技业绩分析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21亿元,同比下降16.59%,归母净利润亏损4.76亿元,但同比减亏15.50% [2][3] - 产品结构分化:模组业务收入1.84亿元(同比-50.78%),面板业务收入5.35亿元(同比+9.73%),研发投入占比10.66%达7688.40万元 [3] - 战略转型:聚焦车载显示屏、工业控制屏及中尺寸显示屏等高毛利产品,子公司华佳彩通过融资租赁获3.5亿元资金,累计融资达9.75亿元 [4] - 财务指标恶化: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051.90万元(同比-135.10%),净资产缩水36.89%至8.19亿元 [3] 冠捷科技业绩分析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9.45亿元(同比-6.93%),归母净利润亏损4.92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339.08万元) [5][6] - 显示器业务销量1951万台(同比+2.04%),但营收156.99亿元(同比-0.74%),均价下降拖累收入;电视业务销量476万台(同比-2.66%),营收71.54亿元(同比-21.62%) [6][7] - 市场份额保持30%,计划通过大尺寸/新型显示技术布局提升电视业务性价比,并优化供应链抗风险能力 [7] - 财务压力显著:净资产下降17.71%至24.51亿元,加权平均ROE为-18.13% [6] 行业动态 - 全球显示器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20%,但价格竞争加剧导致企业营收承压 [6][7] - 技术转型趋势:华映科技重点发展IGZO TFT-LCD生产线(月产能3万片),冠捷科技强化新型显示技术应用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