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植业
icon
搜索文档
多个粮食主产区全力推进冬小麦播种
央广网· 2025-11-03 08:17
近日,河北邯郸市肥乡区推出"田间课堂+云端指导"双线服务模式,实时解答农民播种难题。 肥乡区肥乡镇科技特派员赵丹阳:我们将根据农民群众需求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精准帮扶,让今 秋冬小麦播种更科学、农民群众不犯愁。 截至11月1日,河北3300多万亩冬小麦播种面积达到98%。 为确保秋种"种在适期、种足种好",砀山县关帝庙镇提前摸排农户需求,组织了6支农机服务队, 覆盖全镇11个行政村。 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的一座农场里,一台台播种机在田野间来回穿梭。 农场技术员于金凤:现在我们小麦的播种使用的是宽幅精播机,这种机械一天可以播80多亩。 受前期持续降雨影响,小麦播种延迟,连日来,山东组建"三秋"生产专家服务队,深入粮食主产 区,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截至11月1日,山东省冬小麦已播1438.2万亩。 央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眼下,各地抢抓 农时、落实关键技术,推进秋冬种工作顺利进行。 在安徽砀山县毛庄寨村的田地里,植保无人机、旋耕机和集约化播种机互相配合,施肥、开沟、下 种、覆土连贯进行。 毛庄寨村村民王周周:我这20亩地俩小时不到就能播完,(全自 ...
秋日“丰”景好
上海证券报· 2025-11-03 01:53
农业收获活动 - 河北省遵化市农民在庭院采摘柿子 [2] -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使用收割机收割水稻 [3] -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农民在分拣苹果 [4] 农业生产季节 - 深秋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加紧收获 [4]
我国粮食主产区抢抓农时推进秋冬种
央视网· 2025-11-02 19:54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派出9个秋冬种指导组,联合全省6万多名农技人员开展精准服务。目前,冬小麦播种进入尾声。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当前,我国粮食主产区正抢抓农时,分类施策推进秋冬种。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秋冬种主要作物冬小麦播种已过三成,黄淮海主产区播种进度加快。 山东正抢抓播种关键窗口期,开展秸秆还田、耕翻整地,推行抗湿晚播应变关键技术,目前已播冬小麦1200多万亩。 安徽组织16个省级工作组下沉一线,推动政策措施和关键技术落实,眼下北部地区冬小麦播种已陆续大面积启动。当前,黄淮海部 分小麦产区面临土壤偏湿、整地难度加大、播期拉长等挑战,农业农村部已启动实施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针 对性应对黄淮海连阴雨影响。 ...
农林牧渔行业周报第36期:猪价中枢大幅上移,行业显著减亏-20251102
华西证券· 2025-11-02 17:00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 [3] 核心观点 - 生猪养殖行业显著减亏,猪价中枢大幅上移 [1] - 生猪价格显著回升,本周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2.51元/公斤,周环比上涨7.20% [2][13] - 行业亏损明显收窄,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头均亏损89.33元,周环比减亏接近100元/头;外购仔猪头均亏损179.72元,周环比减亏超过100元/头 [2][13] - 市场处于供需博弈阶段,供应端规模猪企出栏压力缓和、控量提价,需求端天气转暖及腌腊季到来有望推动需求好转 [2][13] - 行业主动去产能已开启,中长期国内生猪价格中枢有望抬升,未来行业发展以“提质增效”为主要趋势 [2][13] - 种植产业链方面,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夏粮产量2994.8亿斤,早稻产量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 [1][12] - 转基因技术商业化进程预计扩面提速,以提升关键品种自给率 [1][12] 行情回顾 - 本周(10月27日-10月31日)农林牧渔(申万)板块上涨1.99% [15] - 子板块周涨幅居前三的分别为种植业(+1.78%)、农产品加工(+1.64%)、畜禽养殖(+1.47%) [15] 重点农产品数据跟踪 - **玉米**:本周玉米现货均价2241.67元/吨,周环比下降0.66%;上周国际玉米现货均价5.00美元/蒲式耳,周环比上涨0.92% [27][28] - **小麦**:本周国内小麦均价2482.11元/吨,周环比上涨0.87%;上周国际小麦现货均价5.59美元/蒲式耳,周环比上涨2.00% [30][32] - **水稻**:本周粳稻现货均价2861.60元/吨,周环比下降0.36%;粳稻期货结算价2662.00元/吨,周环比持平 [35][38] - **大豆**:本周国产大豆均价3996.84元/吨,周环比上涨0.06%;上周国际大豆现货均价411.15美元/吨,周环比上涨2.09% [41][44] - **棉花**:本周新疆棉花均价14660.00元/吨,周环比上涨0.15%;2025年9月全球棉花市场价77.98美分/磅,月环比下降0.76% [46][50] - **饲料及维生素**:10月第4周生猪饲料均价2.6元/公斤,周环比下降0.38%;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3.36元/公斤,周环比下降0.30% [53][55];本周维生素E均价50.30元/千克,周环比大幅上涨14.58%;维生素A均价62.80元/千克,周环比上涨1.78% [53][62][64] - **生猪养殖**:本周仔猪均价269.41元/头,周环比上涨7.81%;二元母猪均价1436.39元/头,周环比上涨1.24% [66][74][78];2025年9月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3584万头,月环比增加6.99% [66][71] - **禽养殖**:本周毛鸡均价3.69元/斤,周环比上涨2.63%;毛鸡养殖利润-1.1元/羽,周环比下降37.50% [78][79];10月第4周鸡蛋价格8.74元/公斤,周环比下降1.35% [78][90] - **糖价**:本周国内柳州白砂糖现货价5776.00元/吨,周环比下降0.38%;上周国际原糖现货价14.93美分/磅,周环比下降3.20% [106][107] - **蔬菜**:本周中国寿光蔬菜价格指数:叶菜类为127.14,周环比大幅上涨27.08%;菌菇类为130.37,周环比上涨5.27% [108][111] 投资标的建议 - **养殖板块**:建议关注立华股份、德康农牧、京基智农、牧原股份、温氏股份 [2][13] - **饲料板块**:建议关注海大集团 [2][13] - **动保后周期板块**:建议关注金河生物、生物股份、普莱柯和中牧股份等 [5][13] - **种植产业链**:种植端建议关注北大荒和苏垦农发;种业方面重点推荐大北农、隆平高科,登海种业、荃银高科、丰乐种业、万向德农等也有望受益 [1][12]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三股绳”拧成一道力
新华社· 2025-11-02 15:48
产业发展模式 - 通过引进试验300多个辣椒品种并与科研机构合作实现品种创新 [2] - 研发的“高安椒1号”“高安椒2号”地头价高出普通辣椒50%左右且供不应求 [2] - 辣椒产业形成年复种面积约1.5万亩、年产量约6万吨的规模 [3] 经济效益与农户增收 - 高端辣椒单价最高达到每斤119元 [1] - 参与辣椒产业的当地农民实现亩均增收3000元左右 [3] - 辣椒种植大户龚文的基地吸纳五六十名村民务工,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 [5] 技术应用与设施升级 - 辣椒示范种植基地配备79座智能大棚及水肥一体化设施和绿色防控系统 [5] - 黄栀子种植基地覆盖3000多亩并配备了水肥一体化设施 [6] - 地方政府对修建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基地配套30%的资金支持 [6] 政策支持与区域品牌 - 政府对规模种植木本中药材的农户提供每亩600元到1000元的补贴 [6] - 樟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超50万亩,拥有2个万亩以上基地和45个千亩以上基地 [6] - 大户带动效应使当地辣椒地头收购价从每斤一两元提升到四五元 [5]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闻喜:500亩示范田达产 “吨半粮”技术走出试验田
中国新闻网· 2025-11-02 14:06
高产技术成果 - 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500亩示范田实现麦玉周年亩产1598公斤的吨半粮目标,其中夏玉米亩产832.24公斤,冬小麦亩产765.76公斤 [1] - 该高产创建技术正式从专家试验田迈向百姓生产田,为全国粮食产能提升注入动能 [1] - 在今年前期干旱、中期高温、后期寡照的不利天气下实现高产,验证了技术的抗逆性、稳定性与实用性 [1] 核心技术体系 - 高产关键在于集成六大核心技术:夏玉米抢时早播、水肥精准调控、良种合理增密、耕控调控促根、营养叶面喷补、病虫害综合防控 [2] - 该技术体系不仅聚焦高产,更兼顾绿色高效,为黄淮海地区麦玉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范式 [1][2] - 技术团队将实验室专业技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田间实操指南,通过培训种粮大户和发放技术明白纸帮助种植户快速掌握要点 [2] 推广与应用前景 - 专家组建议加快该技术体系在粮食主产区的落地应用 [1] - 团队将以500亩示范田成功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技术参数和操作流程,联合地方农业部门构建专家+技术员+种植户的三级推广链条 [2] - 该技术旨在为山西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筑牢科技支撑,并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破解高产不高效、稳产有难度难题贡献智慧 [2]
良机良种良技为冬小麦播种“保驾护航” 助力绘就夏粮生产好“丰”光
央视网· 2025-11-02 11:59
在河北邢台的一处麦田,眼下这里2.2万亩的冬小麦正在加紧播种。播种过后,农民会用一种带尺子的小铲子测量播种深度。今年因为土 壤偏湿、气温偏低,播种深度比正常年份要浅上1—2公分。这样种子可以早萌发、快出苗。一旦发现种子播得深了,就要及时调整播种机。 央视网消息:黄淮海是我国重要的冬麦区,9月以来,黄淮海出现连阴雨,降雨比常年同期偏多,造成较大面积晚播。主产区如何因地制 宜抢抓农时播种冬小麦?来看记者在冬小麦主产省河北的探访。 河北邢台是重要的冬小麦主产区,当地510多万亩冬小麦六成以上播期推迟7—10天。记者来到这里时,当地冬小麦播种进入收尾阶段。农 机在田野间轰鸣,划开一道道整齐的犁沟。农业技术专家穿行田埂,指导当地农户精准研判墒情。 为了让晚播小麦赶上农时,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民使用分蘖早、成熟快的品种,增施底肥与有机肥,全力培育冬前壮苗,并推广应用新机 型,与时间赛跑。 晚播麦保丰收,精播细种至关重要。而播种后7—15天是检验播种成效的关键时期,将根据苗情精准开展田间管理。眼下的麦田里,合作 社开始对先期播种的小麦进行评估检验,综合查看后发展长势良好。 ...
农业专家“支招”秋冬种一线 怎么种、怎么管、怎么丰收夺高产全都有→
央视网· 2025-11-02 11:46
秋冬种的重要性与概况 - 秋冬种是来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对保障夏粮有效供给意义重大 [1] - 秋冬种指秋天和初冬时节播种冬小麦等农作物,来年夏季成熟收获,是一年中收获的第一季粮食——夏粮 [3] - 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其中90%以上是冬小麦,是馒头、面条等口粮的重要来源 [5] - 黄淮海麦区(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是我国最大麦区,其冬小麦面积占全国七成多,产量近八成 [7] 晚播冬小麦的应对策略 - 今年黄淮海地区9月以来出现连阴雨,降雨比常年同期偏多,造成较大面积晚播 [9] - 应对晚播需遵循“抢收稳种”原则,即收获要快,播种要稳,时间服从质量 [9][11] - 晚播小麦需适墒整地,农田有积水要排水散墒,避免土壤结块,确保墒情适宜(攥成团、落成散) [9][11] - 选种是关键,晚播前期和中期应选择成穗率高、分蘖能力强的多穗型品种,晚播后期选择早熟品种,播前种子要包衣防御病虫害 [13] - 科学用肥很重要,需适量增加底肥以补充前期降雨流失的养分,增加量不超过常规用肥量的10%,沙土地多施,粘壤土少施 [15] - 播量需合理,适播期后每晚播一天增加半斤种子,最多不超过45斤,播种深度应浅于往年,不超过3厘米(正常为3-5厘米) [17] - 晚播小麦需“十分种、十分管”,通过精细播种和使用新型高性能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多环节作业,以提高播种质量,实现苗全、苗齐、苗匀 [19][21][23] 已播冬小麦的田间管理 - 已出苗冬小麦需查苗补种,对缺苗断垄严重的地块及时补种补苗,避免减产 [24] - 与正常年份需及时镇压不同,今年因土壤含水量高、地黏,应尽量播后不镇压,待入冬后再镇压,以保墒保温 [26] - 需加强草害防治,在温度适宜时合理用药控制杂草 [26] - 浇冻水需视墒情而定,墒情适宜则以镇压为主免浇冻水,墒情不足则仍需浇冻水 [28] 相关农业基础设施动态 - 宁夏固海扬水工程于11月1日启动冬灌,计划灌溉20天,灌溉面积20万亩,引水3000万立方米 [28] - 该工程担负着3市6县(区)16个乡镇161.79万亩农田灌溉及120万人、70万头大家畜的饮水供水任务 [28]
江苏宿迁:稻田里的“秋收课堂”
人民网· 2025-11-02 10:42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宿迁开展稻田秋收课堂活动 [2][3][4] 活动内容 - 活动在稻田中举行 [2] - 活动主题为秋收课堂 [2][3][4] 活动地点 - 活动地点为江苏宿迁 [2][3][4]
不同地域、独具特色、历史悠久 中国6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授牌
央视网· 2025-11-02 09:49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有6项农业文化遗产在意大利罗马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授牌 [1] - 这些遗产系统历史悠久,展现了独特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复合种养模式 [4][7][11][13][14]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 - 该系统拥有超过3000年历史,是以板栗栽培为核心的复合种养体系 [2][4] - 系统内作物、药材、家禽等合理配置,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2] 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 - 种植历史超过2000年,铜陵白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闻名 [4][6] - 其品质得益于当地居民创造的独特传统生产技术 [6] 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 - 该系统是梅、茶、鸡、蜂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山地农业模式 [7][9] - 仙居是世界人工栽培杨梅起源地之一,杨梅栽培史距今已有1600年 [9] 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 位于甘肃兰州,当地在梨园生产管理中创造并世代传承了独特农作法 [11] - 独特技术包括天把式高空作业、烟汁杀虫等绿色植保措施以及以水带肥等生态庭院模式 [11] 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 位于浙江湖州,是基于鱼蚌互利共生原理演化形成的复合养殖系统 [13] - 系统涵盖蚌、鱼、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 [13]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 位于福建福鼎市,系统已有1400多年历史,涉及遗产地近70%人口的生计 [14][17] - 系统保留古老的茶树自然授粉结籽繁育方式和茶、林、草间作套种为核心的复合农业系统 [17] - 系统内包括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国家级良种,茶园生态种植模式提升了资源利用和病虫害防治效率 [17] - 福鼎白茶已得到世界认可,未来需守护生态、传承技艺、创新技术、弘扬文化、创建品牌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