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搜索文档
小小栀子插上科技翅膀
人民日报· 2025-07-24 06:11
公司发展 - 湖南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海泰栀子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6月,由杨莉带领凤凰乡附近村民发起成立 [1] - 合作社与中国林科院于2013年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栀子种苗培育基地,共同研制新品种栀子果 [1] - 合作社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支持下,发现栀子果富含藏红花素,具有药用价值 [2] - 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超万亩栀子基地,实现年产值约1.5亿元 [2] - 合作社带动4个省份近5万户农民,种植栀子面积超20万亩 [2] - 合作社以合约形式保底收购,确保农民有稳定收入,2024年签约农民人均增收6000元 [2] 技术创新 - 合作社实验室培育的"林海一号"种苗生命力旺盛、存活率高、免疫力强、抗病毒性强,能减少虫害发生,防止品种退化 [2] - "林海一号"所结栀子果藏红花素含量达2.2%,而一般栀子果藏红花素含量不到0.5% [2] - 合作社改进管培方式,将幼苗成活率从20%左右提高到80%以上 [2] - 幼苗在基地生长2-3年后,农户移栽的栀子苗存活率超过90%,极大缩短了挂果见效周期 [2] 行业前景 - 栀子果可以提取天然色素栀子黄,作为原材料有一定市场 [1] - 栀子果富含藏红花素,在药用方面有巨大价值 [2] - 栀子作为一种生长较为缓慢的苗木,幼苗移栽成活率低曾制约规模化发展 [2]
追梦科学种田路
人民日报· 2025-07-24 06:11
科学种田技术应用 - 采用现代农业科技设备如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站、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无人机等实现精准农业管理[6] - 全程机械化种植使小麦每亩成本从1500元降至六七百元,节省50%成本[6] - 选育"太丰3号""太丰8号"小麦新品系平均亩产超600公斤,推广至黄淮地区[6] 高产纪录与品种创新 - 小麦高产田块亩产达820.5公斤,创安徽省单产纪录[3] - 选育"太丰6号"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在皖西北推广200多万亩[6] - 引进20多种小麦良种并推广给周边农户[6] 合作社模式与农户增收 - 成立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凭土地入股,代管耕种并与企业签订产销合同[7] - 带动农户小麦亩产从400多公斤提升至600多公斤[7] - 种粮大户协会模式覆盖30万亩耕地,带动2.3万户农民户均年增收超2000元[8] 技术推广与培训 - 通过谚语总结栽培技术如"两米宽打畦田"等提升农民接受度[8] - 田间地头培训关键期技术,开展观摩会及视频连线指导[8] - 成立科学种粮理事会推动大户带小户、小田变大田改革[8]
土特产里的“因地制宜”之道(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7-24 06:1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 江西高安市上湖乡将辣椒按辣度划分为5个产品系列("牛初乳""小美好""正青春""老腊肉""满堂红"),成为当地致富明星产品[1] - 江西樟树市通过融合"夜经济"发展中医药夜市,使传统中医药产业焕发新活力[1] - 江西泰和县将乌鸡深加工为口服液等产品,品牌价值达40.6亿元[2] 产业选择方法论 - 高安市选择辣椒产业基于三大优势:沙质富硒土土壤条件、40年种植技术积累、成熟市场渠道[3] - 樟树市发展中医药产业依托1800多年药业历史底蕴和"樟帮"传统炮制技艺[3] - 产业选择需通过比较视角识别"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优势[3] 产业升级路径 - 高安市引进低辣度"赣椒19号"新品种以适应全国市场[3] - 樟树市企业开发中医药眼罩、香包、酵素饮品等年轻化产品[4] - 泰和县推出乌鸡阿胶糕、乌鸡肽饮品等便捷化产品应对快节奏生活需求[5] 产业拓展策略 - 高安市辣椒产业从传统销售转向电商直播,并与北京上海高端预制菜中央厨房建立合作[6] - 樟树市通过药交会等展会平台和数字交易渠道拓展药材市场[6] - 泰和县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乌鸡保种育种技术研发[6] 产业发展成效 - 三地特色产业均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被从业者形容为"甜"——既指产品口感,也喻示发展成果[7][8]
天府粮仓好“丰”景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10
耕地保护与整治 - 四川严格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聚焦农业产业建圈强链 [1] - 德阳市罗江区金山镇完成土地平整工程共计9937.78亩,推进建设8个新村聚居点,集中安置4000余户群众 [2] - 四川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设立五级田长和基层网格员18.76万名 [3] - 成都市首创"耕评"制度,强化耕地源头管理,促使项目建设优先使用存量土地 [3] - 四川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万亩以上,面积位居全国前列 [6] 粮食产量提升 - 南充市蓬安县泥巴寺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亩均产量将提高50公斤 [6] - 四川2024年安排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73.4万亩 [6] - 2025年3月1日《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 [6] - 四川是全国四大育种制种基地之一,农业种质资源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国家级制种大县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6]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每年研发水稻新品种约20个 [7] 农业产业发展 - 四川印发《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培育方案》,启动"双培"行动,2025年各级储备项目465个、总投资1994.1亿元 [8] - 四川提出以成都平原"天府粮仓"为核心区,建设4条粮食安全产业带,形成"一核四带三区八链"发展格局 [9] - 四川加快打造"省级公用品牌+优势区域公用品牌+重点链主企业品牌+重要链条产品品牌"的产业链品牌体系,新培育"天府粮仓"精品品牌100个 [9] - 成都蜀嘉禾农旅有限公司规模化种植2300亩土地,每年收购、精加工稻谷近3万吨 [10] 政策支持与成效 - 2024年财政部下达四川省2025年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96.6亿元 [6] - 四川对成都平原区和丘陵山地高原区实施种粮大户差异化补贴政策,2024年补贴标准从150元每亩提高至200元每亩 [7] - 2024年四川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26.8亿斤,比上年增加8亿斤 [10] - 2024年全省提前下达中央财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稻谷补贴共计75.6亿元,发放种粮大户补贴8亿元以上,同比增加近六成 [10] - 2024年全省种粮大户增加7505户、规模种粮面积扩大128.5万亩 [10]
2025Q2农业持仓回升,把握养殖板块投资机会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7-23 17: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建议为强于大市(维持)[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尽管猪价低位运行,但政策调控及反内卷政策指引使市场对未来猪价预期改善,2025Q2养殖板块基金重仓和超配比例环比回升,2025H2生猪供应或宽松,猪价将阶段性低位震荡,推荐成本优势明显、出栏兑现度高的养殖企业;下游禽畜存栏及水产存塘回升支撑饲料需求,叠加宠物食品企业经营数据向好,饲料板块基金重仓和超配比例环比上升;禽畜动保行业稳健发展,但宠物动保业务进展不确定性提升,动保和种植行业配置比例回落;基金重仓股集中在养殖及饲料板块 [5][9][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二季度农林牧渔基金配置比例小幅回升 2025Q2农林牧渔行业基金配置回升 - 2025Q2农林牧渔行业关注度环比回升,基金重仓该行业比例为1.09%,环比+0.17pct;行业超配比例为 - 0.15%,环比+0.10pct [16] - 养殖板块基金重仓比例小幅回升,2025Q2为0.50%,环比+0.06pct;超配比例 - 0.03%,环比+0.04pct [9][20] - 饲料板块基金重仓比例环比提升明显,2025Q2为0.52%;超配比例为0.26%,环比+0.11pct [10][20] - 动保及种植行业配置比例有所回落,2025Q2动保行业基金重仓比例为0.01%,环比 - 0.007pct;超配比例 - 0.07%,环比 - 0.02pct;种植板块基金重仓比例0.05%,环比 - 0.02pct;超配比例 - 0.13%,环比 - 0.03pct [11][27] 重仓个股集中在养殖及饲料板块 - 2025Q2基金持仓最多的农业板块个股为海大集团,持有基金数266家(环比+97家),其次是牧原股份182家(环比+61家),温氏股份121家(环比+12家) [12][33] - 基金重仓股农林牧渔持仓集中在养殖及饲料行业,前15名中养殖业个股7支,饲料业个股4支,种植业个股3支,农产品加工业个股1支 [12][33] 投资建议:重点关注消费成长类标的投资机会 生猪养殖:2025H2推荐低成本主体 - 2025年下半年生猪供应或保持宽松,猪价阶段性相对低位震荡,推荐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神农集团、巨星农牧 [13][37] 饲料:重视水产料需求拐点和饲企出海投资机遇 - 三季度生猪及水产存栏/存塘有望增加,需求恢复带动猪料和水产料市场扩容,海外饲料市场空间广阔,国内饲企积极出海,重点推荐海大集团,关注禾丰股份 [13][38] 宠物消费:关注国内发展潜力大的宠企 - 国内宠物经济正经历本土替代、消费升级,建议关注宠物食品产品推新能力强、品牌升级有望打通的企业,以及国产宠物疫苗及驱虫药相关企业,重点推荐中宠股份,乖宝宠物 [39]
稳产优供 扛牢首要担当
辽宁日报· 2025-07-23 08:58
农业生产总体情况 - 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1] -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增的良好态势[1] 粮食生产 -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5386.3万亩,同比增加20余万亩,超出国家下达任务[2] - 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476万亩,创历史新高[2] - 分类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1000万亩,在30个产粮大县实施单产提升项目[2] - 组织3.3万个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应用高产技术,更新农机具2.6万台(套),其中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占比达40%[3] - 落实种粮普惠补贴84亿元[2] 设施农业与养殖业 - 全省新建改造新型日光温室和冷棚4.5万亩,同比增长10%[4] - 改造升级规模养殖场200个[4] - 依托4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项目开工建设,推广立体生态养殖[4] 特色产业与农产品加工 - 重点打造海参、草莓、樱桃等10个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个[6] - 获批建设国家级草莓特色产业集群和5个特色产业强镇[6] - 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6] - 农产品出口额159.3亿元,同比增长6.8%[6] 休闲农业与乡村建设 -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净化整治,新增城乡环卫一体化县3个,覆盖率提升到60%[7] - 实施64类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年度总投资471.7亿元[7]
用青春守护把爱粮节粮意识“植入”心田
央广网· 2025-07-22 21:57
农业科技应用 - 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效率达人工30倍,每分钟可完成半亩地作业[1] - 智能灌溉系统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配合传统插秧工具与智能育种箱展示技术迭代[1][3] - 稻米加工需经28道科技关卡,包括种子12项检测、色谱仪分析直链淀粉含量等精密流程[5] 粮食生产与产业升级 - 当前亩产达1200斤稻谷,较粮食短缺年代产量翻倍[3] - "津川1号"稻米收购价高出普通品种30%,体现优质稻米附加值[4] - 中国以全球7%耕地养活22%人口,但优质稻米自给率仍需提升[4] 教育与实践融合 - 大中小学通过田间管理、除草施肥等劳动实践理解农业全产业链[4][5] - 三级实践体系(田间课堂-劳动实践-科研创新)覆盖育种至加工环节,学生记录"生态价值""产业链延伸"等关键词[4][5][9] - 大学实验室与智能化无人机室展示测绘无人机、土壤水质检测等农业科技设备[5] 品种与技术创新 - 种子检验涵盖发芽率、纯度等指标,决定后续种植方案[5] - 糙米通过去壳、抛光、色选转化为精米,技术提升成品品质[5] - 不同稻穗品种标本对比及生长数据采集支撑品种优化[1][4]
农林牧渔行业报告(2025.7.14-2025.7.20):需求低迷拖累猪价,6月产能小幅增长
中邮证券· 2025-07-22 12: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市场持续上涨但农业板块表现较差,农林牧渔行业指数跌0.14%,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涨幅排名第21 位,动保板块反弹明显,猪、鸡等大权重板块调整 [4] - 生猪需求低迷价格下跌,供应充足以库存去化为主,下半年供应或增加,预期猪价呈季节性波动,四季度压力较大;25年猪价或窄幅波动,政策影响或明年体现,成本博弈是今年竞争重点,建议关注成本优势标的 [5][15][17] - 白羽鸡价格筑底微涨、深度亏损,上半年祖代更新量下降明显,引种有不确定性,但当前产业链上下游供给充足,行业暂时受影响较小 [6][26] - 种植产业链中,白糖微幅下调、大豆小幅反弹、棉花小幅上涨、玉米小幅下降 [30] 根据相关目录总结 1 行情回顾 - 市场上涨但农业板块表现差,农林牧渔(申万)行业指数跌0.14%,沪深300、上证综指分别上涨1.09%、0.69%,农林牧渔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涨幅排第21位 [11] - 农业子板块中动保板块因前期跌幅大上周反弹明显,其余子板块表现差,猪、鸡等大权重板块调整 [12] 2 养殖产业链追踪 2.1 生猪:需求低迷,产能增长放缓 - 价格方面,截至7月20日全国生猪均价14.26元/公斤,较上周回落0.26元/公斤,受高温等影响需求端制约明显,北猪南调使南北价差收窄;本周生猪出栏体重128.83公斤,较上周降0.2公斤,出栏积极性增加且体重增长或受高温影响放缓;下半年生猪供应将增加,预期猪价7 - 8月或短暂回升,四季度压力大 [15] - 盈利方面,截至7月18日当周,自繁自养生猪头均盈利91元左右,较上周降43元;外购仔猪头均亏损19元,较上周少50元 [15] - 存栏方面,6月能繁存栏环比增速放缓,自繁自养仍可盈利使市场产能惯性增加,但政策指引下养殖企业增产谨慎 [16] - 结论:25年猪价或窄幅波动,政策影响明年体现;成本博弈是今年竞争重点,建议关注成本优势突出标的,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巨星农牧、华统股份等 [17][18] 2.2 白羽鸡:价格筑底微涨,产业链深亏 - 截至7月18日,烟台白羽肉鸡鸡苗价格1.50元/羽,较上周底部小幅反弹0.1元/羽,平均单羽亏损约1.1元;肉毛鸡价格3.20元/斤,较上周持平,平均单羽亏损3.4元,下游需求疲软、高温及饲料涨价使养殖户补栏谨慎 [26] - 2025年1 - 6月祖代雏鸡更新54.12万套,同比下降29.62%,进口、国产品种同比均降较多;受美国禽流感影响,24年12月 - 25年2月进口品种未引种,3 - 5月从法国引进部分祖代,紧俏品种供应恢复;当前祖代、父母代存栏高位,25年产业链上下游供给充足,行业暂时受影响小 [26] 3 种植产业链追踪 - 截至25年7月18日,柳州白砂糖价格6080元/吨,较上周下跌20元/吨;巴西大豆到岸完税价3935元/吨,较上周涨1.1%;棉花价格15366元/吨,较上周小幅反弹1.16%;全国玉米均价2375元/吨,较上周小降24元/吨 [30]
积极应对台风及降雨天气 广西早稻收获超七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7-22 11:14
早稻生产情况 - 广西早稻播种面积1230 15万亩 同比增长3 53万亩 目前收获超七成 [1] - 水稻是广西第一大粮食作物 常年播种面积2600多万亩 产量超1000万吨 占全区粮食面积六成 总产量七成 早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4位 [1] - 广西早稻亩有效穗数 每穗总粒数 千粒重均略有提高 有望保持单产 总产"双增长" [2] 农业技术措施 - 广西实施水稻增密增穗 绿色高产高效和水稻玉米高产攻关三大行动 在16个县开展粮油绿色高产高效 97个县开展粮油规模主体单产提升和60个县开展水稻高产攻关行动 [2] - 示范推广水稻增密增穗 节水增粮 统防统治 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 派出各级农技推广站专家约5 86万人次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 [2] - 升级农机信息管理平台 实现农机智能化指挥调度 调配34202台收割机 3804套烘干设备 依托区域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加强抢收 烘干服务保障 [1]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 广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72万亩 占全区耕地57 9% 亩均投资标准从3年前1500元提升到3000元 [2] - 持续开展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实施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攻坚行动 [2] 抗旱保苗措施 - 针对冬春连旱 投入抗旱资金3亿元 派出42批次抗旱服务队下沉一线指导 通过启用抗旱井 投入抽水设备 打井抽水 实施飞机增雨等举措 [1] 其他作物种植情况 - 广西中稻面积205 65万亩 同比增加2 32万亩 完成全年种植意向100 25% [2] - 晚稻种植意向1237 04万亩 同比略增 已育秧1109 1万亩 已插174 24万亩 [2]
巴彦淖尔市发布麦收减损技术指南
内蒙古日报· 2025-07-22 10:49
小麦收获时,采用自然通风晾晒方式即可达到13%安全贮藏含水率。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导致小麦籽 粒含水率过高,应及时进行烘干与通风晾干。机械烘干时,优先选用循环式干燥机(小麦受热温度小于 等于50摄氏度)烘干,避免高温导致蛋白质变性,容重下降。无烘干条件时,将小麦摊放在通风良好的 室内晾干,定期翻动,必要时采用风机等设备通风散热除湿,防止直接堆积造成发热霉变。 农户要密切关注小麦成熟情况,抓住天气晴好时机,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适时收获,做到成熟一 块收获一块。若天气预报持续阴雨时,对籽粒含水量小于等于20%的地块,选用履带式收割机在雨停间 隙抢收,避免麦穗发芽或霉变;籽粒含水量大于20%未完全成熟的地块,要优先排水保穗,待籽粒充实 后收割。 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收割机割茬高度、拨禾轮转速和作业速度等参数。过熟小麦应在早晨或傍晚茎 秆韧性较大时作业,降低作业速度,并适当减小清选筛开度。籽粒饱满度差的小麦可适当降低清选风扇 风力,避免籽粒随杂质排出。 7月19日,记者从巴彦淖尔市农牧局获悉,当前正值河套灌区小麦成熟收获关键期,但短时强降 水、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频发。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小麦丰产丰收,巴彦淖尔市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