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科技

搜索文档
产业观察:【数字经济资本市场周概览】信通电子深交所挂牌上市,芯迈半导体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07 23:03
融资概况 - 2025年6月28日 - 7月4日,国内外科技产业共12起融资事件,国内9起、国外3起[1][9] - 国内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企业服务行业融资事件数分别为6、2、1件,位列前三[1][9] 上市与招股 - 7月1日,信通电子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每股16.42元[12] - 6月30日,亿纬锂能、镁佳股份、芯迈半导体、翼菲智能、瑞为技术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主板上市[17][19][22][26][29] 二级市场表现 - 上周大盘指数上涨,上证指数涨1.40%报3472点,深证成指涨1.25%报10509点,创业板指涨1.50%报2156点[4][33] - 汽车电子指数/元宇宙指数涨幅为0.25%/1.59%,半导体指数/人工智能指数跌幅为0.89%/1.68%[4][33] - 半导体指数/汽车电子指数/人工智能指数/元宇宙指数换手率13.0%/9.6%/8.8%/7.6%[4][34] 估值情况 - 截至7月4日,半导体/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元宇宙指数PE估值为112.2/35.3/61.2/42.1倍,较前一周-0.9%/+0.4%/-1.5%/+2.1%[38] - 截至7月4日,半导体/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元宇宙指数PB估值为4.7/3.2/5.4/3.8倍,较前一周-0.9%/+0.5%/-1.8%/+2.2%[40] 风险提示 - 存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不及预期、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41][42][46]
四维图新与北汽新能源签署开发合同 智驾业务再下一城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19:24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与北汽新能源签署泊车软件产品开发合同 将为两车型开发产品 待开发完成并获得认可后将协商批量供货[1] - 公司表示合同展现客户对其研发实力和产品质量的高度认可 有助于发挥泊车技术优势 拓展泊车及辅助驾驶业务 提升盈利能力[1] - 公司聚焦汽车智能化核心赛道 作为新型Tier1以智驾为龙头 形成以地图为底座覆盖智云智驾智舱智芯的全栈式解决方案服务能力[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5.18亿元 同比增长12.68%[2] - 智云业务营收22.54亿元 同比增长28.96% 智芯业务营收5.66亿元 同比增长10.92%[2] - 智舱业务收入4.03亿元 同比下降12.87% 智驾业务营收2.71亿元 同比下滑28.08%[2] - 2024年净利润为-10.95亿元 同比减亏超3亿元 亏损幅度正在收窄[2] - 公司预计2025年将实现大幅减亏[2] 业务进展与运营效率 - 2024年初至2025年一季度获得基础行车产品300万套及舱泊产品60万套的新增定点[2] - 近三年来人均效能从78万元/人提升至168万元/人 其中2024年人均效能同比上涨50%以上[2] - 公司正以具备极致性价比的舱驾方案发力量产主力市场 撬动规模效应[2]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智驾平权是行业发展重要趋势 中高阶辅助驾驶从差异化竞争的增值服务转变为抢夺大众市场的胜负手[3] - 未来中阶辅助驾驶功能有望成为10万元级车型标配 将进一步推动技术普及[3] - 对大多数车企来说 选择全栈可控+生态合作的路径是更务实成本更可控可快速量产突围的更优解[3] - 自主及合资品牌的辅助驾驶市场机遇有望增加[3]
数字经济资本市场周概览:信通电子深交所挂牌上市,芯迈半导体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07 19:14
融资情况 - 2025年6月28日 - 7月4日,国内外科技产业共12起融资事件,其中国内9起、国外3起,国内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企业服务行业融资事件数分别为6、2、1件[1][8] 上市情况 - 2025年7月1日,信通电子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每股16.42元,2022 - 2024年营收分别为7.82、9.31、10.05亿元[11][12] 招股书递交情况 - 亿纬锂能、镁佳股份、芯迈半导体、翼菲智能、瑞为技术于2025年6月30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上市[6][13][15][18][21][24] 二级市场表现 - 大盘指数上周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涨幅分别为1.40%、1.25%、1.50%[6] - 科技子行业中,汽车电子指数/元宇宙指数涨幅为0.25%/1.59%,半导体指数/人工智能指数跌幅为0.89%/1.68%[6] - 上周半导体指数、汽车电子指数换手率较高,分别为13.0%、9.6%[6] - 上周汽车电子、元宇宙指数PE、PB估值环比上涨,半导体、人工智能指数PE、PB估值环比下跌[6] 风险提示 - 存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不及预期、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36][37][38]
一周港股IPO:普祥健康等11家递表;首钢朗泽延迟招股
财经网· 2025-07-07 18:40
港股市场动态 - 上周(6月30日至7月6日)共有11家公司向港交所递表,7家公司招股,5只新股上市 [1]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超1070亿港元,同比增长22%,暂列全球第一 [24] - 截至6月30日,约200宗IPO申请正在处理中,较年初倍增,包括中东和东南亚企业 [24] - 医药行业IPO活跃,上半年10家生物医药企业上市,39家医疗健康企业排队等待上市 [25][26] 递表公司概况 普祥健康 - 华北地区领先的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2024年收入5.0亿元,净利润4440.1万元 [2] - 2022-2024年收入复合增速40%,老年患者比例在华北前五大服务商中排名第一 [2] 镁信健康 - 中国最大创新药械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GPV市场份额第一,累计服务保单3.93亿份 [3] - 2024年营收20.35亿元,净亏损收窄至7576.4万元 [3] 海拍客 - 中国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最大交易平台,2024年市场份额10.1% [4] - 覆盖290000家注册买家,2024年营收10.32亿元,净亏损7840.3万元 [4] 紫金黄金 - 全球第九大黄金储量企业,2024年产量全球第十一,2022-2024年净利润复合增速61.9% [6] - 2024年收入29.90亿美元,净利润6.21亿美元 [6] 亿纬锂能 - 全球锂电池平台企业,消费类小圆柱电池出货量全球第四,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二 [7] - 2024年营收486.15亿元,净利润42.21亿元 [7] 芯迈半导体 - 全球消费电子PMIC市场第11位,OLED显示PMIC市场第2位,2024年收入15.74亿元 [9] - 2022-2024年净亏损从1.72亿元扩大至6.97亿元 [9] 同仁堂医养 - 中国最大非公立中医院集团,2023年市场份额1.8%,2024年净利润4619.7万元 [11] - 2024年营收11.75亿元,同比增长1.9% [11] 玲珑轮胎 - 全球第三大OE轮胎制造商,连续五年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OE轮胎制造商 [12] - 2024年营收220.58亿元,净利润17.52亿元,同比增长26% [12] 招股公司动态 - 安井食品香港公开发售认购额44.2倍,国际发售5.85倍,基石投资者认购9000万美元 [14] - 富卫集团引入Mubadala Capital等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2.50亿美元 [15] - 蓝思科技引入10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1.91亿美元,包括小米旗下Green Better [16] - 首钢朗泽因诉讼延迟后重新招股,无基石投资者 [17] 新股上市表现 - 云知声首日收盘价296.4港元,涨幅44.59% [20] - IFBH首日收盘价39.50港元,涨幅42.09% [21] - 拨康视云-B首日收盘价6.20港元,跌幅38.61% [22] - 安井食品首日收盘价57.00港元,跌幅5.00% [23] 医药行业IPO趋势 - 上半年医药生物行业IPO募资156亿港元,恒瑞医药占比63% [26] - 6月单月15家医疗健康企业递表,40余家企业排队等待上市 [25][27]
镁佳股份冲击港交所,生产“依赖”代工,芯片采购集中度高
深圳商报· 2025-07-07 11:21
公司概况 - 镁佳股份是一家创新驱动的汽车科技公司,专注于研发并交付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产品包括智能座舱、ADAS泊车、ADAS驾驶、车辆网络等[3] - 公司由清华大学"学霸"庄莉创立,庄莉曾在蔚来、猎豹移动、雅虎等公司担任高管[3] - 公司于2024年5月完成D+轮融资,投后估值达9.3亿美元[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88亿元、15.13亿元、14.20亿元,呈波动上升趋势[4] - 同期亏损分别为4.23亿元、3.57亿元、2.91亿元,3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4] - 毛利率从2022年的19%降至2023年的12.1%,2024年回升至21.8%[5] - 研发开支占营收比例从2022年的67.5%降至2024年的25.2%,但绝对值从2.62亿元增至3.58亿元[5] - 经营现金流出净额分别为4.99亿元、3.33亿元、5.61亿元,呈增长趋势[5] 客户与供应商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2.8%降至2024年的84.7%,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52.8%降至22.8%[6] - 最大芯片供应商采购占比从48.3%降至34.3%,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69.1%增至77.2%[6] - 公司高度依赖少数供应商,尤其是芯片供应商,供应中断可能导致生产和交付延迟[6] 生产与交付 - 公司无自有制造设施,完全依赖第三方代工厂进行产品组装[7] - 外包生产模式面临产能限制、供应链中断、质量控制等风险[7] - 交付环节依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如软件整合商、检测实验室及物流供应商[8] - 任何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履约问题都可能影响产品开发和交付进度[8] 应收账款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的1.57亿元增至2024年的6.49亿元[9] - 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76.4天大幅增至2024年的169.5天[9] - 90日内应收款项占比从2022年的99.4%降至2024年的97.4%[10] 业务季节性 - 收入通常在第一季度最低,第四季度达到顶峰,与汽车生产周期一致[11] - 下半年产量增加导致存货上升,影响现金流和流动资金[11] - 季度业绩可能无法反映全年经营业绩[11]
道通科技: 道通科技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的自愿性披露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7 00:14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5,500万元至48,500万元,同比增长26.76% [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7,000万元至50,800万元,同比增长18,078万元至21,878万元,增幅62.51%至75.65% [1] - 上年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8,921.57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8,656.41万元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持续推进"全面拥抱AI"战略,AI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 [1] - Ultra S2及ADAS标定系统应用"维修大模型"和AI Agents,产品竞争力提升带动销售量价齐升 [1] - TPMS产品受益于汽车后市场替换空间,保持高速增长 [1] - AI数字维修应用业务快速增长,市场影响力与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 业务布局与技术发展 - 深化电力电子核心技术布局,发布"数智能源充电大模型"及充电运营、运维、能源管理等系列AI Agents应用 [2] - 在欧洲、美国等全球主要市场取得能源、交通、停车场运营、酒店公寓等行业顶级客户突破 [2] - AI数智能源业务在第二季度实现盈利 [2] - 构建巡检领域"智能体+平台+垂域模型"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 [2] 运营管理 - 覆盖研发、营销服、供应链、职能等核心业务场景,推动管理创新与组织能力建设 [2] - 运营效率持续优化,实现提质降本增效 [2]
镁佳股份港股IPO:3年亏10亿毛利率过山车,创始人庄莉曾任蔚来软件副总裁,丈夫是网易有道CEO、同学是王小川
新浪财经· 2025-07-02 18:14
上市与业务概况 - 镁佳股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中金花旗德意志证券联合保荐[1] - 公司为创新驱动汽车科技企业专注AI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研发[1]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达913%但净亏损持续存在[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88亿1513亿1420亿2023年同比增2901%2024年降616%[3] - 营业利润亏损逐年收窄2022-2024年为-257亿-196亿-160亿同比改善2363%1849%[3] - 毛利率波动显著2022-2024年分别为1897%1210%2178%2024年同比提升近一倍[4] - 研发支出持续增加2022-2024年为262亿290亿358亿[3] 客户与供应链 -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逐年下降但仍高达848%2024年最大客户占比228%[5]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集中度2024年为772%最大单一供应商占比343%[6] 行业与竞争 - 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行业竞争激烈对手包括大型一级供应商及主机厂内部项目[7] - 研发团队占员工总数780%但技术趋势误判或开发延误可能影响产品商业化[8]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庄莉曾任蔚来软件副总裁网易有道CEO周枫为其配偶[9]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第一名毕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术与创业经历突出[12] - 职业履历涵盖微软亚洲研究院雅虎猎豹移动蔚来等顶尖科技企业[9]
【IPO一线】奇瑞、长安座舱方案供应商镁佳股份正式递表港交所
巨潮资讯· 2025-07-01 16:43
公司概况 - 镁佳股份是一家创新驱动的领先汽车科技公司,专注于研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助力主机厂打造下一代软件定义汽车 [2] - 公司提供集成式智能座舱+X域控解决方案,整合智能座舱、ADAS泊车、ADAS驾驶、车联网、OTA升级等功能,嵌入统一的实体域控制器 [2] 市场表现 - 自2022年首款搭载公司方案的车型量产以来,公司经历了强劲增长 [2] - 公司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奇瑞、长安、东风、长安马自达、日产和福特等头部主机厂的多款车型 [2] - 2024年,中国约每十辆搭载智能座舱域控系统的新车中,就有一辆使用公司的解决方案 [2] 扩张计划 - 公司正在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和全球影响力,与国际主机厂合作,将解决方案推向全球新市场 [3] - 预计到2025年底,搭载公司技术的产品将拓展到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 [3] - 快速扩张彰显公司针对FPC不可能三角的全球化解决能力,巩固其作为主机厂值得信赖合作伙伴的地位 [3]
镁佳股份报考港股上市,2022年及2023年大客户德赛西威被终止合作
搜狐财经· 2025-07-01 15:17
公司概况 - 镁佳股份于2018年注册成立,运营历史可追溯至2019年,专注于开发基于高通SA8155芯片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及模块化软件架构 [1] - 公司境内主要经营实体包括镁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和镁佳(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北京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注册资本1亿美元,法定代表人为庄莉 [3] - 公司创始人庄莉曾任猎豹移动工程副总裁、蔚来软件发展(中国)副总裁等职务,于2019年6月离职 [14] 业务发展 - 2020年获得理想汽车和长安深蓝汽车定点,2021年获岚图汽车、奇瑞汽车定点,2022年获东风定点,2023年获长安马自达定点 [3] - 2024年将客户群扩大到东风日产、江铃福特等合资主机厂,并获得基于高通SA8255芯片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江铃福特定点 [3] - 2022年首款搭载公司方案的车型实现量产,截至2024年底已累积获得48个定点,2023年和2022年分别为26个和15个 [7] - 2024年中国约每十辆搭载智能座舱域控系统的新车中有一辆使用公司解决方案,预计2025年底技术将拓展到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 [8]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营收分别为3.88亿元、15.13亿元和14.20亿元,2023年同比增长290%,2024年同比下降6.2% [8][12] - 同期毛利分别为7355.9万元、1.83亿元和3.0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9.0%、12.1%和21.8% [8][9] - 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4.23亿元、3.57亿元和2.91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39亿元、2.08亿元和1.76亿元 [9][11] - 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EBITDA分别为-4.05亿元、-3.28亿元和-2.54亿元,经调整EBITDA分别为-1.22亿元、-1.80亿元和-1.39亿元 [10][11] 融资情况 - 2018年获得6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后估值6000万美元 [5][6] - 2019年A轮融资2100万美元,投后估值2亿美元 [5][6] - 2020年B轮融资4000万美元,投后估值3.2亿美元 [5][6] - 2021年C轮融资1.05亿美元,投后估值7.05亿美元 [5][6] - 2022年D轮融资2800万美元,投后估值8.78亿美元 [5][6] - 2024年D+轮融资约3069万美元 [5][6] 客户与战略 - 2024年终止与早期主机厂终端客户的业务关系,以集中精力于更符合长期策略的客户 [3][12] - 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92.8%、91.2%和84.7%,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52.8%、53.0%和22.8% [12] - 采用类似Tier2超市的商业模式,提供可替换的模块化解决方案 [13]
新股消息 | 镁佳股份冲刺港交所 每10辆智能座舱车就有1辆用它的技术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20:59
公司上市申请 - 镁佳股份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花旗、德意志银行为联席保荐人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创新驱动的领先汽车科技公司 专注于研发以AI为核心的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 助力主机厂打造软件定义汽车 [3] - 技术能力包括模块化软件架构、智能功能与硬件的无缝融合 不仅是对传统汽车的升级 更为未来智能出行奠定基础 [3] - 2022年首款搭载方案的车型实现量产 截至2025年6月22日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奇瑞、长安、东风、长安马自达、日产和福特等主机厂的多款车型 [3] - 2024年中国约每十辆搭载智能座舱域控系统的新车中 有一辆使用镁佳股份的解决方案 [3] 市场拓展 - 正在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和全球影响力 与国际主机厂合作将解决方案推向全球新市场 [4] - 预计到2025年底 搭载技术的产品将拓展到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 [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收益分别为3.88亿元、15.13亿元、14.2亿元人民币 [4] - 同期毛利分别为7355.9万元、1.83亿元、3.09亿元人民币 [4] - 2022年、2023年、2024年收益分别为387,847千元、1,513,000千元、1,419,735千元 [6] - 同期毛利分别为73,559千元、183,147千元、309,281千元 [6] - 2022年、2023年、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261,793千元、290,154千元、357,764千元 [6] - 2022年、2023年、2024年年度亏损分别为422,978千元、356,576千元、291,120千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