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三方支付
icon
搜索文档
跨境支付,给不了拉卡拉想象力
虎嗅APP· 2025-05-19 18:22
核心观点 - 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中美博弈重要一环,为跨境支付结算机构带来机遇,但拉卡拉跨境支付业务对业绩贡献有限[1][12][19] - 拉卡拉面临C端市场失守、B端收单业务增长天花板明显的困境[3][4][19] - 跨境支付虽呈现高速增长,但交易金额占比仅1.16%,难以成为第二增长曲线[14][15][16] 公司业务现状 - 2024年营收57.59亿元同比下降2.96%,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暴跌23.26%[1] - 2025年Q1营收和净利润进一步下滑13.01%和51.71%[1][17] - 支付业务占营收89.70%,其中收单业务模式依赖商户交易规模和净费率[4][5] - 2024年支付交易金额4.22万亿元(银行卡2.86万亿+扫码1.36万亿),较2023年4.51万亿下滑[9] 商业模式分析 - 商户拓展依赖渠道商分润模式,2018年渠道拓展占比85.1%,核心代理分润比例达80%-100%[6][7] - 行业竞争导致分润比例趋于稳定,公司缺乏定价话语权[6][7] - 2024年活跃商户数同比提升9%,中大型客户如理想、蔚来等数量翻番[7] 跨境支付业务 - 2024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64万亿元同比增长23%,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63万亿元[11] - 公司跨境支付交易金额492亿元同比增长14%,占整体交易额仅1.16%[14][15] - 跨境商户规模同比增长80%,外卡受理商户增长200%,但业务营收估算仅1.96亿元[14][15] - 2025年Q1跨境商户规模和交易金额同比分别增长76%和85%,仍难扭转业绩下滑[16][17] 行业竞争格局 - 移动支付革命导致公司C端市场份额不足1%,2016年被迫转向B端收单[3] - 银行系占据跨境支付大额清算主导地位(CIPS处理52万亿元),支付宝侧重C端场景[12] - 公司定位中小额高频跨境支付,覆盖100个国家及亚马逊等电商平台[12]
跨境支付,给不了拉卡拉想象力
虎嗅· 2025-05-19 15:0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57.59亿元同比下降2.96% 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暴跌23.26%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进一步下滑13.01%和51.71% [2] - 2024年支付交易金额4.22万亿元较2023年4.51万亿元有所下滑 [13][14][15] 业务结构演变 - 早期以便利店覆盖场景的支付网络构建业务基础 [3] - 2016年剥离个人支付业务全面转向B端收单导致毛利率从72%骤降至55% [4] - 截至2024年以收单为主的支付业务占营收比例达89.70% [4] 商业模式特征 - 收单业务收入取决于商户交易规模和平均收单净费率 [5] - 商户拓展外包给渠道商并通过分润模式支付费用 [6] - 2018年通过渠道端拓展商户占比达85.1% 核心代理机构分润比例达80%-100% [7] 市场竞争格局 - 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已不足1% [4] - 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通过直联模式压缩收单服务商市场空间 [6] - POS机等收单业务可能被其他支付机构或银行取代 [9] 跨境支付业务 - 跨境支付和外卡受理商户规模分别同比增长80%和200% [21] - 2024年跨境支付交易金额492亿元同比增长14% 占总支付交易金额1.16% [21][22] - 跨境支付业务营收估算约1.96亿元对总收入57.58亿元影响有限 [22] 行业环境因素 -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5万亿元增长7.2% 2024年48.79万亿元增长3.5% [12] - 2024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约64万亿元同比增长23% [18] - 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2.63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1万亿元 [18] 战略定位与挑战 - 聚焦中小商户长尾需求及中小额高频交易场景 [19] - 跨境支付网络覆盖全球超100个国家接入亚马逊等主流电商平台 [19] - 业务增长与线下消费景气度高度相关缺乏强劲增长动力 [11][16]
第三方支付机构遭重罚 电银信息“领罚”571万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5-17 12:35
支付机构监管动态 - 年内支付机构已收到39张罚单 罚单金额分化明显 体现监管部门"精准施策"的治理思路 [1] - 电银信息因4项违法行为被警告 没收违法所得31322.34元 并处罚款571万元 罚金为违法所得的182倍 [2] - 电银信息总经理严某因对两项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警告并处罚款35万元 [2] 典型案例分析 - 江苏4家支付机构因违反预付卡业务或特约商户管理规定被罚 罚金从1万元至12万元不等 [3] - 顺丰恒通支付因2项违法行为被警告并罚没超21万元 快付通支付因6项违法行为被罚没近352万元 [4] - 北京雅酷时空因8项违规行为被罚没1199.237万元 广州汇聚支付因多项违规被罚没1061万元 [4] 监管趋势特点 -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后 监管更多采取"双罚"方式 机构罚没金额呈现分化 [3] - 数字技术加持下监管广度深度提升 罚单覆盖反洗钱 商户管理 清结算等8大领域 [3] - 监管部门正有效遏制支付行业违法行为 严厉打击行业乱象 [3] 行业合规建议 - 支付机构需将合规落实到各业务环节 尤其关注反洗钱和商户管理 [1] - 机构应加强风控管理 构建专业化合规团队 改变"事后补救"模式 [5] - 需加快构建全流程合规体系 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 提升风控能力 [6] 公司背景信息 - 电银信息成立于2011年 获准开展互联网支付 移动电话支付及银行卡收单业务 现业务类型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和支付交易处理Ⅰ类 [2]
全牌照支付机构付费通股东大换血,拼多多关联公司持股超八成
南方都市报· 2025-05-10 12:49
股权变更 - 付费通发生多项工商变更 银联商务 天翼电子商务等多家公司退出股东行列 [1] - 拼多多关联公司易翼信息对付费通持股比例由50 012%增至80 52% 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1] - 易翼信息股权增加30 508% 上海市信息投资股权减少23 866% 剩余6 642%股权来自天翼电子商务 银联商务及上海水务 [2] - 变更后付费通股东缩减至4家 易翼信息持股80 52% 上海市信息投资持股18% 中邮资本和上海亿通国际各持股0 7371% [3] 牌照资质 - 付费通为首批获得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业务范围涵盖互联网支付 移动电话支付 银行卡收单等 [2] - 牌照类型调整后包括储值账户运营Ⅰ类 Ⅱ类(上海市)及支付交易处理Ⅰ类(全国) 具备全牌照资质 [2] - 拼多多通过控股付费通一举获得涵盖互联网支付 银行卡收单等全牌照资质 [1] 行业趋势 - 自2016年央行暂停发放支付牌照后 存量牌照价值凸显 互联网企业加速收购 [4] - 快手通过关联公司成都遂意文化收购北京华瑞富达科技 曲线获得支付牌照 [4] - 抖音集团以7 5亿元+净资产价格收购联动优势电子商务 获得全国线下收单资质 [4][5] 战略动机 - 拼多多收购支付牌照主要基于合规和降本诉求 可规避"二清"等监管风险 [5] - 此前拼多多主体上海寻梦因无证经营支付业务被要求整改 控股付费通后得以合规开展业务 [5] 历史背景 - 易翼信息2020年1月通过认缴6083 99万元获得付费通50 01%股权 实际控制人为拼多多董事长陈磊 [2] - 本次股权结构调整已获央行批准 原9人董事名单缩减至6人 保留陈磊等核心成员 [3]
“捞完油水”实控人留下烂摊子,“A股不死鸟”靠什么屡次续命?
凤凰网财经· 2025-05-09 21:2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1.6亿,净利润亏损8.3亿,2025年一季度营收2亿(同比下跌45.8%),但归母净利润达4.85亿,呈现异常反转[3][4] - 连续5年亏损未被“带帽”,2024年因净资产为负值被列为*ST,重整后仍未能摘帽[3][4] 资本运作与重整 - 2024年5月因资不抵债(账面资产54.4亿 vs 债权人申报欠款90.8亿)被申请重整,2025年3月完成重整[7][8] - 战略投资方中信资本联合多家机构(广州资产、招商平安等)参与重整,通过转增股份抹平债务[8][9] - 重整核心吸引力为子公司合利宝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贡献2024年90%以上营收,中信资本计划推动其跨境牌照申请[11][12] 历史资本操纵事件 - 2020年因财务造假(虚构保理业务、虚增利润)被证监会处罚,引发股价14个跌停,13万散户血亏,融资余额峰值达30.4亿(占流通市值23.3%)[6][17] - 第三任实控人霍东任期内通过“一致行动协议”与国资背景海科金集团合作,股价一年内涨4倍至57元,后因庄家抛售暴跌至6元,牛散景华操纵83个账号仍亏损26.9亿[14][15][17] 公司沿革与实控人更迭 - 前身宏磊股份(铜加工业务)2011年上市,实控人戚建萍因大股东占用资金8.33亿被处罚,2016年家族套现32.5亿退出[20][21][23] - 第二任实控人郝江波(德御系)以21.71亿收购股权后剥离资产,通过资本运作推高股价4倍,2018年德御系崩塌后由霍东接手[25][26][27] - 当前重整价值源于2017年收购的合利宝支付牌照,虽交易初期被质疑,现成为核心资产[28] 未来展望 - 中信资本计划整合资源推动合利宝业务拓展,但支付牌照续展(有效期至2025年7月)存在监管不确定性[12][29]
支付龙头“一进一退”拉卡拉退股金融押注餐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19:28
战略投资与业务调整 - 公司斥资2.5亿元战略入股餐饮SaaS服务商天财商龙,持股比例超过35%,成为其最大机构股东 [3][6] - 公司以零元退股方式处置包头农商银行股份,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1.35亿元 [3][7] - 公司退出金融领域投资,回归支付主业,聚焦"支付+SaaS"战略 [5][7] 财务表现与市场挑战 - 2024年营业收入57.59亿元,同比下降2.96%,净利润3.51亿元,同比下降23.26% [5][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3.02%,净利润降幅达51.71% [12] - 业绩下滑主要受硬件销售减少、科技服务收入下降及金融股权处置损失影响 [5][6] 餐饮行业布局与合作 - 天财商龙服务覆盖大董、全聚德等知名餐饮品牌,拥有近1000名员工及500余家渠道合作伙伴 [9] - 合作后新增SaaS服务门店超1万家,交易金额同比增长65% [13] - 双方计划推出"青橙餐饮云"轻量级餐饮软件产品,并探索海外市场拓展 [14] 行业趋势与竞争分析 - 餐饮行业五一期间重点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7%,天财商龙营业流水同比增加23.86% [10] - 支付行业面临存量竞争,公司通过"支付+SaaS"模式寻求增长点 [12][13] - 餐饮业痛点包括房租高、人工高、食材贵,技术赋能可提升运营效率 [13] 管理层观点与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战略合作成效将在半年报中体现 [6] - 海外拓展计划涵盖中国香港、日本、东南亚等地区,聚焦连锁品牌出海与本地化服务 [14] - 目标推动餐饮业从成本竞争转向品质与体验竞争 [13]
第二十五届中国零售业博览会深圳开幕 全景呈现产业链生态
中国新闻网· 2025-05-09 15:21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五届中国零售业博览会(CHINASHOP)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为期3天 主题为"价值重塑" [1] - 展会为亚洲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零售行业盛会之一 展览规模达10万平方米 吸引超千家国际品牌参展 [2] - 展会设置六大分区、九大主题子展 覆盖零售品牌、商品、设备、数字技术等全产业链 [2] 同期活动 - 举办"全零售AI火花大会""新消费论坛"等高端会议及20多场对接活动 [2] - 活动聚焦AI应用、零供合作与行业升级 包含案例分享与技术解析 [2] 参展企业亮点 - 易宝支付展示全场景交易服务解决方案 以"全场景、全链路、全生态"为核心服务B端企业 [5] - 该公司提供"支付+账户+营销+供应链金融"一站式解决方案 覆盖零售连锁、餐饮茶饮等六大产业 [5] - 易宝支付累计服务超500万家企业客户 日均处理交易近千万笔 [6] 行业趋势 - 展会聚焦零售高质量发展 探寻新趋势、新机遇与新增长动能 [1] - 国家政策推动消费提振与内需扩大 企业积极融入消费市场升级 [5]
翠微股份收盘上涨2.14%,最新市净率3.34,总市值68.77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06 20:14
公司基本面 - 翠微股份5月6日收盘价8 61元 上涨2 14% 市净率3 34 总市值68 77亿元 [1] - 2025年一季报显示 5家机构持仓 合计持股40106 32万股 持股市值31 56亿元 其中基金2家 其他机构3家 [1] - 主营业务包括商业零售(百货 超市 租赁)和第三方支付 旗下拥有翠微百货 当代商城 甘家口百货三大品牌 在北京市场占有率领先 [1] - 子公司海科融通具备全国第三方支付资质 收单业务量行业领先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 66亿元 同比下降9 83% 净利润亏损8192 9万元 但同比改善25 49% [1] - 销售毛利率22 20%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 行业对比 - 公司PE(TTM)-10 44倍 静态PE-10 01倍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72 22倍)和中值(28 18倍) [2] - 市净率3 34倍 高于行业平均1 38倍和中值1 36倍 [2] - 总市值68 77亿元 低于行业平均199 46亿元和中值175 55亿元 [2] - 可比公司中 江苏金租PE10 40倍 陕国投A12 63倍 越秀资本13 07倍 均高于翠微股份 [2]
拉卡拉收缩,年报发布前换了CFO
搜狐财经· 2025-05-02 12:20
文章核心观点 拉卡拉业绩未达考核目标致注册资本减少,营收和利润下滑,业务依赖支付且科技服务能力待提升,面临合规挑战,股价下跌、股东减持质押,高管薪酬却呈上涨趋势 [1][3][12] 未及考核目标 - 2024年12月公司注册资本从80002万元减至78808.25万元,因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未达成及部分激励对象离职 [1] - 2025年4月公司拟因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解除限售期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未达成,回购注销部分股份,注册资本减至77666.49万元 [1][2] - 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业绩考核目标是2023年净利润不低于7亿元,第二个是2023 - 2024年两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16亿元 [3] - 2023 - 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59.38亿元、57.59亿元,同比增长10.09%、 - 2.96%,归母净利润4.57亿元、3.51亿元,同比增长131.78%、 - 23.26%,两年累计归母净利润8亿元,仅达考核目标一半 [3][4]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2.99亿元,同比下降13.01%,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51.71%,支付交易金额9820亿元,同比下降10.51% [4] - 市场竞争加剧,支付宝、微信支付挤压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公司科技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4] - 2024年公司支付业务营收占比89.7%,较上年增加2.42个百分点,科技服务业务营收占比4.91%,较上年下降0.93个百分点 [4]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2.6亿元,销售费用4.77亿元,销售人员1067人占过半员工数,研发人员482人占25% [6][7] 收缩战线与合规挑战 - 2024年7月子公司北京拉卡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完成注销,2025年初公司处置包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持股1.19亿股、比例9.88%,投资公允价值变动预计约 - 1.35亿元 [8] - 2024年公司被罚款近800万元,9月被央行北京分行罚款406万元,违规事实包括未落实真实、完整、可追溯和全流程一致性要求等 [8] - 黑猫投诉平台有94471条含“拉卡拉”的投诉,内容包括骗押金、私自扣费、虚假宣传等 [9] - 公司作为被告未达重大诉讼披露标准的其它诉讼/仲裁涉案金额1282.78万元,作为原告的诉讼、仲裁涉案金额1987.36万元 [11] 高管层涨薪 - 公司2020年股价冲高至101.37元/股,市值突破400亿元,2022年以来股价下探,2025年4月25日股价23.28元/股,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40% [12] - 2022年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减持1682.29万股,比例2.16%,套现约2.97亿元 [12] - 2019年联想控股持股31.38%,2024年降至26.14%,孙陶然持股6.91%,孙浩然持股2.41%,二人为一致行动人 [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前10大股东持股约3.37亿股,质押股份约1.29亿股,占比约38%,联想控股、孙陶然、孙浩然质押比例分别达37%、59%、47% [13] - 2022 - 2024年董事长孙陶然年薪分别为526.3万元、528.77万元、530.53万元,董监高薪酬总额分别为1813.01万元、1982.28万元、1985.85万元 [14] - 2024年总经理王国强、原财务总监周钢薪酬分别为499.8万元、425.65万元,3月周钢辞职仍任职,朱国海任新财务总监 [14] - 朱国海为副总经理、董秘,去年报酬215.03万元,公司高管薪酬实行年薪制,坚持军功主义导向考评和激励机制 [15]
营收净利半数双降,存量困境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卷”向海外
北京商报· 2025-04-29 21:3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8家上市系支付机构中半数营收与净利双降,除连连数字外其余7家营收均同比减少[1] - 行业面临存量市场增长乏力困境,线下收单和本地标准化支付产品市场趋于饱和,信用卡交易规模持续下降[4] - 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处于转型变革期,机构需基于现状调整业务,打造多元收入增长极[4] 公司财务数据 - 拉卡拉营收57.59亿元(同比-2.96%),净利润3.51亿元(同比-23.26%)[2][3] - 移卡营收30.87亿元(同比-21.9%),净利润7300万元(同比+622%)[2][3] - 国通星驿营收25.03亿元(同比-23.71%),净利润4.48亿元(同比-26.92%)[2][3] - 嘉联支付营收21.17亿元(同比-17.93%),净利润8222.6万元(同比-78.54%)[2][3] - 连连数字营收13.15亿元(同比+27.9%),净利润787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4亿元)[2][5] 业务发展动态 - 国内收单业务普遍缩水:移卡GPV 2.34万亿元(同比-19%),嘉联支付收单流水同比下降[6] - 跨境支付业务快速增长:拉卡拉跨境交易额492亿元(同比+14%),移卡海外交易量超11亿元(同比+5倍)[6] - 连连数字全球支付业务TPV达2815亿元(同比+63.1%),收入8.08亿元(同比+23.1%)[7] 战略转型方向 - 支付机构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嘉联支付获香港MSO牌照并上线PayKKa跨境品牌[7] - 新兴市场(东南亚/拉美/非洲/中东)和技术创新(实时支付/区块链)被视为未来增长机会[7] - 行业探索"支付+"解决方案和新型支付方式(如刷掌支付),强化科技驱动力[8] 合规监管情况 - 2024年多家支付机构收到监管罚单:拉卡拉被罚406万元,国通星驿被罚180万元,乐刷被罚没2754万元[9] - 反洗钱和外包商户管理是违规重灾区,《条例》实施后合规成为战略首要考量[10] - 乐刷、合利宝支付牌照将于2025年7月到期,正面临续展压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