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作用(建言)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09
农业科技与装备行业发展现状 - 农业机械化取得长足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1] - 行业仍存在创新平台建设不完善、国际竞争力领军企业匮乏、产业应用水平不高、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 [1] 技术攻关与研发方向 - 加快农机装备研制等领域技术攻关,强化农机装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自主可控 [1] - 着力开展原创性技术攻关,聚焦大型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重点方向 [1] - 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农机装备融合应用 [1] - 加强农机装备—土壤环境—动植物互作机理的应用基础研究,布局数字化、智能化、机器人化技术及装备研发 [1] 创新机制与组织实施 - 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实施机制,立项阶段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和产业难点痛点问题 [2] - 技术攻关阶段遴选优势单位,形成国家队和地方队梯次分明、优势互补,实施科企、企科联合模式 [2] - 项目验收阶段以产业贡献、用户满意、鼓励创新为导向设置考核体系 [2] 企业主体地位与产业生态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龙头型、高速成长型和潜力型农业科技企业 [2] -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装备领军企业,打造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生态 [2] - 提高企业在农业科技规划制定和政策决策等方面的参与度,支持企业牵头建立新型研发机构 [2] 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 -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探索运用揭榜挂帅、赛马制、部省联动等组织模式 [3] - 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鼓励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 [3] - 持续提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能,加大丘陵山区适用机械、经济作物专用机械、智能绿色装备等补贴力度 [3] 人才队伍建设与支撑 -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开展本科层次农业职业教育 [3] - 结合重大农业科技项目攻关需求,加强创新一线后备人才培养 [3] - 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健全产业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机制 [3] - 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强化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平台 [3]
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演“机器人秀”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17:21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于10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举办 主题为“践行大食物观 共建韧性食物供应体系” [1][3][5] - 大会包含1场开幕式及全体会议 7场专题会议 1场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 40余场平行会议及国际交流活动 [5] 农业机器人应用展示 - 果园智能喷雾机器人可在平原 山地 丘陵等复杂地形自主完成果树打药 能根据果树冠层大小调整药量 并通过风机送风使雾滴更细 喷洒更密集 实现农药从下到上深入果树各部位 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3] - 激光除草机器人在1.5-2米距离内可“除杂草 留作物” 通过AI 视觉技术及激光雷达精准识别并用激光束热能烧蚀破坏杂草 在中药材 有机蔬菜等领域应用市场潜力巨大 [3] - 探客自动巡检机器人作为智慧农田的“科技哨兵” 使用多光谱相机等设备全天候收集作物呼吸作用与生长动态数据 实时同步云端AI分析平台以判断病害风险并提前预警 已在南京等地草莓园应用 [5] - 农产品采摘机器人可在温室大棚内伸出机械爪采摘番茄 黄瓜等作物 通过视觉系统识别作物颜色 大小以定位果实 并配备不同材质机械爪避免损伤果实 目前产品处于示范应用阶段 [5] 行业挑战与前景 - 农业机器人可替代人工完成高强度重复性劳动 实现精准作业 但成本较高等问题制约大规模推广 亟须通过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推动普及 [4]
全球前沿农业科研成果集中亮相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
新京报· 2025-10-14 21:00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吸引来自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位涉农领域科学家、企业家等代表参会 [1] - 大会期间举办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集中展示全球前沿农业科研成果、尖端技术与创新产品 [2] - 大会将持续至10月15日,期间将举办以南南合作、智慧养殖、可持续金融等为主题的十余场专题会议及国际交流活动 [2] 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战略 - 平谷区发布《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发展2.0》,提出以合成生物、智慧农业为重点打造全国农业科创中心 [1] - 平谷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合成生物、关键技术转化、企业集聚等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 [1] - 合成生物创新中心将建成中试生产线及AI生物设计自动化平台 [1] 关键技术成果与转化 - 自主研发的蛋鸡DNA芯片"凤芯壹号"打破国外垄断,沃德系列白羽肉鸡品种填补国内空白 [1] - 基因编辑抗蓝耳病猪实现100%抗病 [1] - 华北地区最大的815亩智能温室集群即将投入使用,集成无人机协同作业、环境智能感知等技术,亩均产量较传统种植提升3倍以上 [1] - 通过117个"博士农场"吸引411名博士落地,推动超百项成果转化 [2] 企业集聚与前沿技术展示 - 平谷已集聚首农、拜耳、博瑞迪等多家涉农企业 [2] - 企业展示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黑金土"的技术,该技术使大豆和玉米亩产提高40%以上,并已在平谷区进行4年试验 [2]
专访曹慰德:发展蓝色经济,推动海洋工业脱碳转型|首席气候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17:53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是一家源自中国、扎根新加坡、传承逾百年的航运世家,目前由第四代继承人掌舵 [1] - 公司以可持续发展思维布局产业,将气候变化应对视为核心战略,区别于追求短期回报的企业 [1] - 公司的核心策略是围绕中国政府的规划开展业务,跟随国家发展方向,助力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上下游环节衔接 [3] - 公司投资聚焦于大健康、药食同源、乡村振兴、企业出海等方向,秉持跟随国家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与共同兴旺的逻辑 [3]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 航运业的绿色转型难度较大,需要几代人通过投资布局及企业内部治理优化推进,并超越单一技术环节,基于蓝色经济推动整个海洋工业体系转型 [1][6] - 公司正从燃料技术、船舶效率、全球协作和海洋基金等多维度推动变革,中国市场的深度参与是关键 [1] - 在航运板块重点关注绿色燃料领域,包括生物基燃料、绿氨、绿色甲醇等,同时推进船舶科技赋能与设备投资,如风帆、船舶电气化、海上风电及各类船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应用 [6] - 公司正与欧洲知名海洋基金合作,发起亚洲首个海洋基金,旨在传递和谐、合作、共创的亚洲发展理念,该平台今年参与人数已达三四千人,预计明年将突破万人 [5] - 公司即将推出海洋基金,重点关注全球范围内前沿的海洋相关科技,涵盖材料科技、生物环保科技、新能源技术等领域 [6] 中国市场布局与投资 - 公司近年来持续扩大在华投资,覆盖新能源、大健康、农业科技等ESG相关领域,并期待深化政策沟通,希望获得更多针对跨国航运企业的绿色激励措施,以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2] - 公司核心业务根植于航运和工业板块,在国内已在连云港、舟山等地形成扎实的产业布局 [8] - 公司看好中国供应链服务全球市场的能力,希望把握AI等领域创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依托新加坡、中国香港的支点优势,将中国优势资源推向全球 [8] - 公司独立运营音昱OCTAVE品牌,打造大健康、康养、疗愈等业态,并积极寻求健康消费、医疗保健及中医传承等领域的战略投资机会,通过平台化运营整合资源 [8] 投资策略与风险管理 - 公司的投资策略建立在资金属性匹配、独特投资视角和聚焦双碳赛道深度布局三个核心支柱上 [9][10] - 家族自有资金的特质使公司能够以十年甚至更长的维度看待投资回报,这与可持续投资的长周期特性高度契合 [10] - 投资不仅以财务回报为标准,更注重项目与集团业务转型战略的协同性,例如评估电池回收项目时既考量技术前景,也分析其如何增强在新能源产业链的整体布局 [10] - 公司重点投资循环经济领域,包括电池回收和基于合成生物学的材料再生技术,同时持续加码新能源产业,通过产投融合模式追求长期价值并实现经济效益提升 [10] 全球资源网络与助力中国企业出海 - 公司的优势建立在深耕中国市场、航运主业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协同性、以及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构建的覆盖资本、产业和物流的全球资源网络三个战略基点 [4] - 公司今年4月在中国香港发起成立善经济联盟,已聚焦金融、科技、医疗等12个关键领域,成为连接大湾区及东盟市场的重要平台,通过向北融合、向南出海的战略布局深化与一带一路的协同效应 [11] - 公司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依托在东南亚的工业用地储备帮助建设海外产能,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协助开展全球分销业务,实现从技术优势到市场优势的转化 [11] - 公司能够将中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与全球产业链需求进行精准匹配,通过投资绑定和价值共创,共享技术出海带来的长期回报 [11] 政策沟通与协同期望 - 公司期望通过论坛、圆桌会议等平台,与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对话机制,及时分享企业在绿色航运技术创新、海外低碳投资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和需求,并更深入理解政策导向 [12] - 期望最终形成政策引导+企业实践+资本支持的良性循环机制,让政府顶层设计、企业创新实践和金融机构资源支持有机结合,共同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合作,降低企业出海风险,提升中国在全球绿色治理中的话语权 [12]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平谷开幕
北京商报· 2025-10-14 16:57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于10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平谷举行,主题为“践行大食物观,共建韧性食物供应体系” [1] - 大会汇聚来自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位涉农领域科学家、高校校长、企业家等代表 [1] - 大会采用“1+7+1+N”架构,包括1场开幕式、7场专题会议、1场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及40余场平行会议 [3] 核心活动与参展企业 - 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设置国际展区、企业展区等,吸引大北农、东阿阿胶、首农、同仁堂、拜耳等1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参展 [3] - 博览会集中展示全球前沿农业科研成果、尖端技术与创新产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3] - 大会创新推出公益林、低碳跑、田间展等多元活动,展示农业可持续未来 [3] 平谷区农业科创成果 - 平谷区作为北京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在合成生物、关键技术转化等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 [4] - 平谷已集聚首农、拜耳、博瑞迪等多家涉农企业,通过117个“博士农场”吸引411名博士落地,推动超百项成果转化 [4] - 平谷区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深化创新,打造全国农业科创中心 [4] 大会影响力 - 自2023年首届举办以来,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已在全球形成广泛影响力,跃升为世界农业领域顶级盛会之一 [4]
华侨华人助力中外农业科技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6:33
"前段时间,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构建的奶牛多组织单细胞表达图谱正式发表,为培育抗病奶牛提 供关键基因位点支持。"丹麦奥胡斯大学数量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中心助理教授房灵昭受访时说。 2018年,房灵昭和团队发起"农业动物基因型-组织表达"(FarmGTEx)项目,通过分析鸡、牛、猪等畜禽 的组织基因表达规律,找到影响抗病性和产量的关键基因位点。现场,房灵昭展示了一张全球协作图 谱,来自中国、丹麦、美国等14个国家近100所机构的科研数据汇入FarmGTEx平台,为培育更抗逆的 畜禽品种提供支撑。 在多年跨国农业科研合作中,房灵昭发现中外在技术与资源上形成优势互补。中国数据的生产效率高, 国外的数据解读技术更多。 华侨华人助力中外农业科技合作 中新网北京10月14日电 (刘洋)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于13日在北京平谷开幕。从AI赋能智能育种与 精准灌溉技术,到塑造韧性农食系统,国际技术协同与成果共享成为热议焦点。其间,多位华侨华人农 业专家与企业家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结合自身实践讲述中外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的新成果与新态势。 叶泽民表示,沙特阿拉伯农业面临水资源短缺以及极端气候挑战,对智能玻璃温室解决方案、高效精 ...
Agricultural Hi-Tech Fair to be Held in Northwest China's Yangling to Promote Agri-Tech Cooperation
Globenewswire· 2025-10-14 15:53
YANGLING, China, Oct. 14, 2025 (GLOBE NEWSWIRE) -- The 32nd China Yangling Agricultural Hi-Tech Fair, themed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for a New Agricultural Future," will take place in China's agricultural sci-tech hub Yangling, Shaanxi Province, from October 25 to 29. A Media Snippet accompanying this announcement is available by clicking on this link. This year's event is expected to draw participants from over 50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with a total exhibition area of 140,000 sq ...
中国(河南)—东盟农产品国际贸易与投资 合作会暨“一对一”精准对接洽谈会举行
郑州日报· 2025-10-14 08:50
会议概况 - 中国(河南)—东盟农产品国际贸易与投资合作会暨一对一精准对接洽谈会于10月13日在郑州举行 [1] - 会议出席嘉宾包括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印度尼西亚亚齐省省长、文莱初级资源与旅游部常务秘书、柬埔寨暹粒省副省长、越南农环部官员、老挝农环部官员、越南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及郑州市与河南省多位政府领导 [1] - 相关企业和专家在会上进行了产业推介、政策解读及一对一精准对接洽谈 [3] 郑州市的战略定位与合作基础 - 郑州市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正以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 - 公司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科教资源优势、产业发展优势 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精深加工、国际贸易合作等领域持续发力 [2] - 郑州市与东盟在先进制造业、农业开发、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领域已有深度合作基础 [2] 合作前景与战略方向 - 会议被视为深化合作的战略行动 旨在以农业为纽带持续深化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合作 [2] - 合作目标是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
豫见东盟新未来
河南日报· 2025-10-14 07:10
金秋中原,叠翠流金。10月13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宾朋云集,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 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盛大开幕。这不仅是一场农产品与技术的展示, 更是一次理念的碰撞。来自国内外的政要嘉宾、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龙头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共襄盛 会,勾勒出豫企出海、东盟入豫的粮农合作新图景。 谋合作,夯实共赢之基 开幕式上设置了"共同开创全球粮食安全新局面""科技赋能粮农合作:现代农业创新与东盟发展机遇探 索"等多场高规格主题演讲;当天下午,5场平行分论坛同步举行。围绕粮油产业发展形势、畜牧业国际 合作、豫农优品品牌全球化战略实施等内容,中外嘉宾开展对话,共识不断凝聚。 "东盟国家是我们重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市场。这是我们首次来河南参展,希望借助郑州的地理与交通 枢纽优势,从渠道对接、品牌展示、技术适配等方面积极拓宽宁夏特色农产品销路。"宁夏展区负责人 哈矿武说。 合作意愿在签约环节化为具体行动。开幕式现场,21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涵盖粮食生产、农业科技、 农产品贸易等多个领域。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中国(河南)—东盟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联谊会正式启动, 并发布《中国(河南)—东 ...
建设韧性食物供应体系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开幕
新华社· 2025-10-13 21:05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于10月13日在北京平谷开幕,来自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位科学家、企业家参会 [1] - 大会主题包括南南合作、设施农业、可控农业、智慧养殖等,旨在探讨韧性食物供应体系建设 [1] - 大会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多方联合主办,将持续至10月15日 [2] 行业挑战与机遇 - 全球农食系统面临气候变化加剧、地缘局势波动、人口持续增长等多重压力 [1] - 构建安全稳定的韧性食物供应体系对全球粮食安全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 中国用约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1]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 - 中国通过产学研协同、科技育种、智慧种植等多元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智能化、产业化转型 [1] - 科技创新被视为践行大食物观、构建韧性食物供应体系的关键 [1] - 农业领域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动力 [1] 区域发展与企业集聚 - 北京平谷区作为“农业中关村”核心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合成生物、关键技术转化、企业集聚方面取得成果 [2] - 平谷已集聚首农、拜耳、博瑞迪等多家涉农企业 [2] - 通过117个“博士农场”吸引411名农业领域专家落地,推动超百项成果转化 [2] 国际合作与未来展望 - 与会外国嘉宾期待与中国专家在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装备、产学研融合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合作 [2] - 大会开幕式上,北京“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发展2.0规划、中国农业大学神农大模型3.0等一系列成果正式亮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