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

搜索文档
蚂蚁消金林嘉南:大模型赋能智能风控,额度互动促进金融健康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20:06
普惠金融新命题 - 消费金融市场存在金融供给错配问题,消费者需求从"有没有"升级为"够不够用""好不好用" [2] - 30岁以下职场新人群体规模超1亿,但因收入稳定性不足,获取普惠金融服务难度显著高于30岁以上群体 [2] - 传统风控依赖工资流水等结构化材料,难以覆盖多元化新兴职业人群,需通过新技术识别年轻人潜在能力 [2][3] 大模型技术应用 - 花呗推出"小红花"额度互动功能,支持超1000种证明材料申请提额,包括新兴职业证书及电子工作凭证 [4] - 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采用垂类大模型,实现97%的多模态材料识别准确率,92%的伪造识别准确率,覆盖25种欺骗手法 [4] - LLM原生驱动实时信贷决策,结合静态信用画像与动态供给画像,实现资质分层精细化推理与秒级授信调整 [5] 技术成效与用户反馈 - 试运行期间68%提交职业技能证书的年轻人获得实时提额,人均授信提升1100元 [6] - 使用互动提额功能的用户不良率低于大盘平均水平50%,验证技术对金融健康的促进作用 [6] - 公司计划拓展行为数据提额依据,通过多模态验真与启发式对话提升授信精准度 [6][7] 战略方向 - 公司以"金融健康"为核心理念,通过智能风控平衡风险管控与用户自主权 [7] - 技术将延伸至更多产品线,辅助用户管理金融行为,形成可持续的服务生态 [7]
海尔消费金融成功发行10亿元金融债券 票面利率2.20%
经济观察报· 2025-06-19 12:29
融资动态 - 海尔消费金融成功发行2025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发行总额10亿元人民币,票面利率2 20% [1] - 本期债券由中信证券牵头主承销,多家金融机构联席承销,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中长期资金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1] - 这是公司继2024年发行51 5亿元ABS和15亿元金融债、2025年落地9亿元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后的又一重要融资举措 [2]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达293 48亿元,贷款余额279 83亿元,资产规模稳健增长 [2] - 中诚信国际给予公司主体及本期债券AAA评级,认可其资本实力和风控能力 [2] - 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有助于稳定资金成本,应对行业利率波动 [3] 业务发展 - 公司已构建涵盖股东存款、金融债、ABS、银团贷款、同业拆借等多元化融资矩阵 [2] - 自营业务占比达74 46%,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4] - 通过B2B2C模式深入家电、医美、教育等领域,"智家分期"服务覆盖1800多家海尔专卖店,累计服务超300万用户 [4] 行业趋势 - 2025年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行业融资活跃 [3] - 公司创新落地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展现较强市场认可度 [3] - 在扩内需政策支持下,消费金融行业仍具发展潜力,融资渠道拓宽和牌照价值凸显 [4]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欢迎外资机构深度参与中国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实践
证券日报· 2025-06-19 00:24
中国金融开放与市场潜力 - 中国发展环境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 是全球金融机构展业兴业的沃土 [1] - 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机构 40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1] - 八成全国性银行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治理效能和经营水平 [1] 消费与普惠金融机遇 - 中国加速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外资机构在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领域有独特专长 [1] -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民生保障加强 金融服务空间巨大 [1] 科技金融与创新路径 - 金融监管总局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和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2] - 外资机构可深度参与中国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实践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2] 养老金融与银发经济 - 中国老龄化加速 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 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 [2] - 外资机构可发挥产品设计、保险精算和投资管理优势 共享养老市场红利 [2] 资产与财富管理市场 - 过去5年中国信托、理财、保险资管规模年均增速8% 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 [2] - 外资机构可加大在理财投资、资产配置和保险规划领域布局 满足财富增值需求 [2] 制度型开放与试点推广 - 将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扩大制度型开放经验 支持外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 [2] -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探索更宽领域和更大力度开放 [2]
李云泽,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6-18 12:45
金融开放现状与成果 - 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有机构,40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八成全国性银行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治理效能[4][9] -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7万亿元,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市场份额从2013年4%提升至9%,外资银行衍生品业务占比近20%[4][10] - 中资机构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业,促进贸易投资发展[4][10] 消费与金融市场潜力 - 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全球第二,汽车、手机、家电等实物消费量世界第一,服务消费较发达国家仍有十几个百分点增长空间[4][12] - 中国加速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外资机构在消费金融、普惠金融领域有独特优势[4][12] -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家庭现金储蓄占比超50%(OECD国家约33%),财富管理需求多元化[14] 科技与绿色金融机遇 - 中国在航空航天、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活跃,金融监管总局推进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试点[13] - 中国数字金融市场规模全球第一,外资机构可参与科技金融实践促进"科技-产业-金融"循环[13] - 中国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2030年碳达峰资金需求超25万亿元,外资机构引入ESG评级等工具[13] 养老与财富管理发展 - 203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第三支柱养老潜力大[5][14] - 过去5年信托、理财、保险资管规模年均增速8%,中国成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5][14] - 外资机构可在养老理财、资产配置等领域布局,满足财富保值增值需求[5][14] 制度型开放与上海试点 - 金融监管总局将复制自贸区制度型开放经验,支持外资参与更多业务试点[15] - 上海将开展科技金融、跨境金融创新试点,探索非货币信托财产登记模式[6][18] - 已批准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18]
提醒大学生警惕非法“校园贷”陷阱
金融时报· 2025-06-18 11:16
非法校园贷现状 - 非法校园贷近期卷土重来,严重损害学生利益,高校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预警提醒学生警惕 [1] - 尽管2017年和2021年监管部门已出台多项整治政策,但非法校园贷仍在暗中滋生,部分助贷机构通过电商、社交平台等渠道隐性导流 [2] - 部分非法校园贷实际年化利率超过24%上限,催收链条模糊,导致学生陷入债务漩涡 [2] 监管政策演变 - 2017年原银监会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逐步消化存量业务 [2] - 2021年五部门联合发文,将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各类放贷机构纳入整治范畴 [2] - 2025年1月出台的《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禁止以大学生为目标客户定向宣传信贷产品 [2] 大学生消费市场 - 2023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763万人,预计2024年大学生年度消费规模约8500亿元 [3] - 大学生群体消费潜力大,是消费市场重要力量,其消费偏好和结构影响持续加大 [3] - 强化大学生权益保护有助于释放其消费潜力,让大学生"敢消费" [3] 金融机构责任 - 消费金融公司近期陆续公布合作助贷机构名单并披露贷款合同范本 [4] - 金融机构应以自营为主,督促合作机构不得针对大学生进行线上精准营销或诱导性宣传 [4] - 金融机构应识别审核大学生真实资金用途,对直播打赏、游戏充值等高风险场景采取限制措施 [4] - 参与校园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必须持牌,并坚守自主风控底线 [3]
李云泽:外资机构在消费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深耕中国市场必将大有可为
快讯· 2025-06-18 11:05
消费金融与普惠金融市场潜力 - 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体 市场规模全球第二 其中汽车、手机、家电等服务消费量全球第一 [1] - 服务消费占全部消费的比重较发达国家仍有十几个百分点以上增长空间 [1] -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 新兴消费业态不断涌现 政策持续优化将释放增量消费潜力 [1] 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的机遇 - 外资机构在消费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独特专长 [1] - 深耕中国市场必将大有可为 特别是在消费需求扩容升级的背景下 [1] 政策与收入因素对消费的推动 - 扩大内需战略和投资于人的政策落地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1] -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 过境免签、进退税等政策持续优化 [1]
用好大模型赋能数字金融
经济日报· 2025-06-18 06:23
欧阳日辉也表示,推动更多的公共数据向消费金融机构赋能,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引领撬动各方数据的 融合应用,有助于消费金融机构构建更精准的用户画像,提升获客和活客能力。 作为消费金融领域头部机构,招联金融参与了行业标准建立,助力AI技术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 并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领域。招联金融日前亮相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展示的"招联仲 思智能中医大模型"平台受到参会者关注。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兴业消费金融近年来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从流程、准入、审查到贷后全链条优化升级管理。在 数据采集层面,通过清洁取数、用户自主授权源头数据等方式,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保障数据真实 性。同时,持续深化外部数据引入与应用,依托数字技术,构建自动化、标准化的风险识别、反欺诈和 运营体系。 今年以来,深度求索(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快速发展,给消费金融行业带来巨大机遇。记者采访 了解到,各金融机构正加快深耕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充实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金 融服务质效,推动人工智能落地更多应用场景,依托数智化技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模型应用于精准营销、理财顾问、贷前风控、信用评估等核 ...
扩大消费金融服务高质量供给
经济日报· 2025-06-18 06:23
金融支持消费的总体情况 - 2024年末全部消费贷款余额58.7万亿元 是2010年末的7.8倍 [1] - 传统信贷占比较高 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占比偏低 [2] - 信贷产品适配性不足 需构建与消费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2] 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 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较为完善 [1] - 金融机构围绕以旧换新、冰雪运动等消费场景创新推出多元化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 [1] - 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高于上年同期 [1] 消费领域结构性矛盾 - 文体旅游、养老托育、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领域个性化、高品质供给存在缺口 [1] - 县域服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配送体系还不完善 [1] - 服务消费具有较大增长潜力 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对高品质服务的消费需求持续上升 [2] 金融政策支持方向 - 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政策工具 [2] - 探索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 [2] - 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消费的指导性文件 强化对旅游、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重点领域的高质量金融供给 [2] 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 - 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可增加2500亿元的消费增量 [3] - 需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提高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水平 [3] - 借贷消费需考虑消费者偿债能力 注重挖掘有真实消费需求支撑的消费信贷客户 [3]
消金行业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
证券时报· 2025-06-18 02:02
行业整体表现 - 消费金融行业业绩分化明显 头部公司如招联消金 兴业消金等出现营收净利双降 而蚂蚁消金及部分腰部机构如宁银消金 平安消金等实现增收增利 [1] - 资产增速差异显著 蚂蚁消金总资产同比增超30% 建信消金增长超70% 而阳光消金 招联消金 兴业消金等总资产规模下降 [1] - 行业普遍面临利息净收入下滑问题 招联消金利息净收入由205 35亿元降至187 19亿元 马上消金由102 8亿元降至94 95亿元 [2] 收入结构与资产质量 - 多数消金公司未披露收入结构细节 但可查数据显示2024年利息净收入普遍滑坡 部分头部公司出现"量价齐跌"现象 [1] - 部分公司如尚诚消金 中银消金虽贷款规模未降 但利息净收入仍下滑 [3] - 客群下沉导致长尾客户信用风险滞后暴露 某500-1000亿规模消金公司2023年信用减值损失占营收超75% 严重拖累利润 [4] 战略调整与经营重点 - 行业集体告别规模高增长阶段 多家公司主动弱化贷款余额增量及新增客户数考核 转向强化资产质量管控 [3] - 头部公司如招联消金将"质量"置于经营四要素(质量 效益 规模 结构)首位 强调主动优化资产结构 [3] - 华东地区某中型消金公司已放弃规模考核数年 仅以净利润为指标 反映行业普遍转向存量市场竞争 [4] 市场环境与利率挑战 - 消费金融市场增速放缓 居民消费动能减弱 36%高息资产风险积累 24%利率资产利润空间有限 [4] - 腰部机构虽在低基数上实现高增长 但明确表示今年不再强制要求增速 [3]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稳住存量零售资产质量成为多数公司2024年重点投入方向 [3]
中原消费金融发布2024年ESG报告: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绿色实践助力可持续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8 00:59
公司治理与合规经营 -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完成第一届党委、纪委选举工作,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 [2] - 建立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九大风险的全面管理体系,创新搭建红岸机器学习平台、雾伞特征工程平台等智能风控体系 [2] - 2024年1月获得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9月荣获"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PIA一星级标识单位"称号 [2] 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放款金额突破3980亿元,贷款余额达390亿元,服务客户数2500万人 [2] - 创新"线上+线下"全场景服务模式,累计服务新市民用户300万人次,放款金额超47亿元,为23万信用白户建立首笔信贷记录 [3] - 首创"7天无理由还款"权益升级至"28天无理由还款",累计为720万人次提供免息借款缓冲期,减免息费超3800万元 [3] - 围绕消费节点发放补贴覆盖1100多万人次,直接让利超6200万元 [3] 乡村振兴与公益实践 - 构建"科技赋能+消费帮扶+金融服务+英才行动+公益助力"五位一体服务模式 [4] - 2024年3月联合大象助农团采购滞销菠菜5吨,惠及郑州环卫工人、特殊学校学生等群体 [4] - "梦想的书架"项目累计建立30座书架,捐赠图书超10万册,文体用品数千套 [4] - "奔跑的通知书""豫见未来·爱心助学"等项目累计资助30名困难学子 [4] 绿色金融与低碳运营 - 电子合同签署实现碳减排11692.13吨,远程会议系统减少碳排放949.35吨,数字化运营累计减碳量12641.48吨 [5] - 郑州职场采用智能照明系统,上海职场入驻LEED金级认证绿色建筑,全年回收废旧电池532节 [5] - 提出"贷款冷静期"概念,入选"河南省绿色金融优秀实践案例" [6] - 员工"齐步走健康行"活动累计步数87860万步,减少碳排放3165.47千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