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

搜索文档
中国“人造太阳”,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7-22 17:57
投资动态 - 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浙能电力等共同向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投资约114.92亿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价格为1.0019元/注册资本 [6] - 中国核电投资金额为10亿元,持有聚变公司6.65%股权 [7] - 浙能电力出资约7.51亿元,持有聚变公司5%股权 [7] 公司股权结构 - 增资完成后聚变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50亿元 [8] - 浙能电力为中国核电关联方,持有其多家重要控股子公司股权(如秦山核电28%、三门核电20%等) [8] 聚变公司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底聚变公司资产总额6.12亿元,所有者权益6.11亿元,2024年净利润亏损2.03亿元 [10] - 截至2025年6月底资产总额增至53.69亿元,所有者权益53.67亿元,上半年净利润亏损4325.89万元(未经审计) [10] - 2024年10月评估基准日股东权益评估值为8.13亿元,已获国资委备案 [10] 技术路线与定位 - 聚变公司为中核集团聚变能源产业实施主体,采用磁约束托卡马克技术路线 [10] - 规划通过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阶段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 [10] 市场反应 - 核聚变概念股常辅股份、国光电气、中洲特材等受消息刺激震荡上涨 [2] - 中国核电7月22日股价报9.34元/股,市值1921亿元 [2] - 浙能电力同日股价报5.23元/股,市值701亿元 [2]
浙能电力:拟投资7.51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
快讯· 2025-07-22 15:39
投资合作 - 浙能电力与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核电等6家公司共同向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投资约114.92亿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 [1] - 浙能电力出资约7.51亿元,持有聚变公司5%股权 [1] - 投资价格为1元/注册资本 [1] 交易性质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1] - 交易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 [1]
港股央企红利50ETF(520990)涨超2%,冲击三连阳!央企订单环比回暖
金融界· 2025-07-22 14:54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整体呈现"V"型走势 高铁 基建及雅下水电概念股集体走高 [1] - 港股央企红利50ETF(520990)午后拉升一度涨超2% 截至13:25涨1 80% 冲击三连阳 [1] - 中国交通建设涨超8% 中国铁建涨超6% 中国中车 中国中铁 中煤能源等涨超5% 中远海控 中国海洋石油等跟涨 [1] 资金流向 - 港股央企红利50ETF(520990)连续三个交易日获得资金净申购 月内累计获得资金净流入额超4亿元 [1] 行业订单情况 - 央企订单二季度环比一季度有回暖趋势 中国中铁Q2单季度订单同比增速为20 08% [1] - 中国核建25H1订单同比增速13 72% 中国化学25H1订单同比增速实现转正 [1] - 订单和资金端对后续实物量的指引乐观 实物工作量加速回暖 [1] 港股央企红利50ETF特点 - 紧密跟踪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931722) 精选港股通范围内国资委央企名录中分红水平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相较其他港股红利指数金融地产占比少 能源 通信 煤炭占比高 [2] - 可通过港股央企红利50ETF联接基金(A:021961 C:021962)布局板块投资机遇 [2]
日本东芝集团退市!曾经的世界第一,百年巨头被自己作死了
搜狐财经· 2025-07-20 11:47
公司历史与背景 - 东芝是一家拥有130年历史的跨国企业,曾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业务规模一度超过美国 [1] - 公司曾是全球技术领导者,推出世界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和晶体管电视 [9] - 2023年9月宣布退市决定,12月20日将从东京证券交易所正式退市 [27] 关键事件与转折点 - 1987年"东芝事件":因向苏联走私五轴联动数控机床(4台总价35亿日元)导致国际制裁,成为衰退开端 [2][3][5][7] - 2006年以溢价三倍收购美国西屋电气77%股权,试图通过核电业务转型 [10] - 2011年福岛核事故重创核电业务,导致全球订单取消,成为长期衰落根本原因 [12][13] - 2015年财务造假丑闻曝光,公司形象严重受损 [15] 业务与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1996年530亿美元持续下滑至2022年297亿美元 [9] - 2016年起实施资产剥离:医疗部门50亿日元出售给佳能,家电业务80%股份出让 [17][18] - 2018年闪存芯片业务(全球市场份额领先)被贝恩资本以180亿美元收购 [22][24] 战略失误与内部问题 - 冷战时期为利益冒险违反国际禁令,导致长期市场排斥 [3][5][8] - 核电战略过度扩张,福岛事故后业务价值归零 [10][13] - 管理层连续更迭:2021年董事长被罢免,2022年CEO辞职 [25] 行业影响与教训 - 日本电子产业2005年萧条加剧公司困境 [10] - 全球制造业竞争(特别是中国制造崛起)挤压生存空间 [9] - 案例显示技术领先企业若战略失误仍会系统性崩溃 [27][29]
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团队报告称,在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安全距离处看到由森林火灾引起的烟雾,目前没有对核安全构成威胁。
快讯· 2025-07-19 20:44
核电站安全状况 - 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安全距离处出现由森林火灾引起的烟雾 [1] - 目前烟雾未对核安全构成威胁 [1]
天佑中华!中国发现了足够用六万年的超大稀土矿,特朗普馋哭了
搜狐财经· 2025-07-18 20:13
能源资源发现 - 中国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发现百万吨级钍矿储量 使中国钍资源总量跃居世界第一 可支撑国家能源需求长达6万年 [1] - 新发现钍矿储量超过乌克兰稀土储量的20倍 使美国通过掠夺乌克兰稀土对抗中国稀土优势的计划落空 [1] 钍基核能技术优势 - 钍基熔盐堆在常压下运行更稳定 熔盐能在5秒内自动凝固阻断反应链 避免类似福岛核泄漏事故 [2] - 每吨钍发电量相当于350万吨煤 放射性废物仅为铀反应堆的千分之一 毒性衰减周期从数万年缩短至300年 [2] - 甘肃武威2兆瓦实验堆已稳定运行587天 验证700℃高温熔盐同步驱动发电和制氢可行性 能效提升50%以上 [2] 产业布局与经济效益 - 中国在甘肃 新疆等荒漠地区规划12座钍基熔盐堆电站 单座60兆瓦反应堆可满足三个地级市用电需求 [4] - 新疆"沙戈荒"基地首批机组已投产 展示"戈壁发电 电力共享全国"新模式 [4] - 每吨钍发电经济效益比直接运输矿石高出23倍 [4] 能源安全影响 - 钍基核电若覆盖全国30%电力需求 每年可减少12亿吨煤炭进口 节省约4000亿元外汇支出 [4] - 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72% 天然气依存度43% 钍矿发现大幅提升能源安全保障 [4] 军事与航运应用 - 全球首艘23万吨级钍动力集装箱船设计完成 反应堆提供8万匹马力且终身免换燃料 [5] - 中国计划开发用于航母和潜艇的舰载小型核反应堆 [5] 国际能源格局 - 中国与巴西 南非等国推动"无碳能源联盟" 凭借钍矿资源和技术优势提升国际谈判地位 [5] - 欧盟试图通过制裁将俄罗斯石油价格压至47美元/桶 中国能源自主性增强 [5]
Cameco's 80% 3-Month Gain May Be Just the Start
MarketBeat· 2025-07-17 20:24
公司股价表现与市场信心 - 公司股票在三个月内上涨超过80% 截至2025年7月中旬 [1] - 13位分析师一致给予买入评级 平均目标价约80美元 较当前76 19美元仍有上行空间 [1] - 远期市盈率58 91显示市场预期未来一年盈利将大幅增长 [14] 全球核能复兴驱动因素 - 脱碳需求推动核能作为清洁基荷电源 弥补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缺陷 [4] - 地缘政治变化促使加拿大等稳定地区铀资源受青睐 [4] - AI数据中心耗电量激增 核能成为少数可规模化供应的零碳能源 [5] - 多年投资不足导致铀市场出现结构性短缺 [5]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 拥有加拿大Athabasca盆地世界级铀矿 2025年计划McArthur River/Key Lake与Cigar Lake矿区各产1800万磅铀 [12] - 长期合约策略有效对冲现货波动 2025年Q1实现销售均价同比逆势上涨 [12] - 资产负债率仅0 15 2025年1月完成Westinghouse收购贷款偿还 [12] Westinghouse战略投资价值 - 持有Westinghouse Electric 49%股权 实现从采矿到反应堆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 [8] - 2025年6月因捷克新建反应堆项目 Westinghouse调整后EBITDA贡献增加1 7亿美元 [9] - 预计Westinghouse未来五年EBITDA年增速6%-10% [10] 行业定位与估值特征 - 公司转型为综合核能领导者 整合宏观环境、核心业务与增长催化剂三大要素 [16] - 当前188 10的静态市盈率反映市场已计入未来高增长预期 [13]
韩国总统办公室:韩国总统李在明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就推进国防与军工产业、核能以及绿色能源合作达成一致。
快讯· 2025-07-17 18:36
国防与军工产业合作 - 韩国与土耳其推进国防与军工产业合作达成一致 [1] 核能合作 - 韩国与土耳其推进核能合作达成一致 [1] 绿色能源合作 - 韩国与土耳其推进绿色能源合作达成一致 [1]
关键矿产竞赛已响枪,“国铀一号”炼成,中国铀盾锁死能源命脉
搜狐财经· 2025-07-16 22:46
行业突破 - 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产出第一桶铀浓缩物,国产铀自给率提升至70%以上,实现核电燃料自主保障能力质的飞跃 [1] - 采用第三代地浸采铀技术,通过二氧化碳+氧气混合溶剂配方,铀浸出效率提升100%,资源回收率从65%跃升至85% [9][14] - 技术突破使鄂尔多斯盆地280万吨"呆矿"具备开采价值,可支撑中国核电40年需求 [9] 技术革新 - 采用"数字建井"和"可视化浸出"核心技术,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优化,3000多项数据实时监测 [12][14] - 相比传统工艺,新技术不破坏地表环境,牧民可在作业区继续放牧 [11] - 研发投入激增28%,新增50项专利,装备性能超越国际标准,部分设备已出口哈萨克斯坦 [15][16] 全球铀资源格局 - 全球铀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澳大利亚等四国占全球储量60%以上,中国储量占全球3%但被列为第三梯队 [4][6] - 中国铀需求从2013年6147吨增至2018年9000多吨,进口依赖度从70%升至83% [7] - 全球铀需求预计从2021年6万吨增至2040年11万吨,但产量停滞,资源竞争加剧 [7][8] 战略意义 - 技术完全自主可控,保障核工业全产业链安全,同时支持国防建设如核航母发展 [18] - 项目每年可封存3万吨二氧化碳,实现环保与资源开发双赢 [18] - 技术将推广至北方其他铀矿丰富地区,支撑千吨级铀矿基地建设 [16]